美國總統拜登,於今年四月中旬在白宮面會日本首相菅義偉。然後五月上旬,在英國倫敦召開七大工業國外長會議,同時邀請了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南非以及東協外長會議主席國汶萊第二外長等,也已貴賓身分參加此次外長會議。五月中旬韓國總統文在寅前往美國與拜登舉行峯會。6月11日,七大工業國領導人峰會在英國舉行。這次峯會同樣邀請了歐洲聯盟主席、歐洲議會主席、澳洲、印度、韓國、南非等領導人共同參加.。6月16日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首次峯會 。7月15曰,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白宮,共同發表華盛頓聲明 。
拜登在國內政情基本擺平之後,用了相當多的力氣,和傳統盟國重新建立被前總統川普破壞的雙邊和多邊關係、甚至俄羅斯總統普丁,拜登也願意見面敘敘舊。拜登的目的,在告訴傳統的盟邦,「美國回來了」。也將美國的新課題:如何一起合作來對抗和制約中國大陸的訊息 ,傳遞給盟邦。從各次不同的峰會和會談結果來看,美國的目的,並未達成。因為各個盟國和中國大陸,都已經建立相當密切的經貿關係,而且是相互為用,相輔相成。只有日本和韓國,還有澳洲,可能有些許和美國有共同制約中國大陸的交集以外,歐盟各國並未將中國大陸視為威脅國家,從來也不是。倒是俄羅斯,歐盟國家對他有些擔心。
今年的3月18日,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首次部長級會議,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舉行。代表中國出席會議的是主管外交事務工作的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美方代表則是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雙方會談均是有備而來,同時也各有國內政治的需求。會議伊始,雙方致詞,語氣相當強硬。中美官員可以說是公開交峰,非同尋常的不符合外交慣例 。但是這次會議,至少很坦率地將自己不同的意見告訴了對方,這對未來中美高峰會議,可說是彼此露了底牌。
拜登總統接著派出副國務卿謝爾曼,訪問中國大陸。幾經波折,北京終於同意,在謝爾曼7月18日走訪日本、韓國、蒙古後, 7月25日和26日將在天津會晤外交部長王毅和其他官員。白宮印太事務協調人坎貝爾,在副國務卿謝爾曼訪問中國大陸前,發表談話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美方正試圖醞釀謝爾曼訪中的良好氣氛,接著日本外交消息人士在7月19日透露,美國已有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領導人在九月前往華盛頓舉行首次面對面的「四方峰會」。據了解,拜登的這一連串外交動作,是為了10月下旬在羅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將會與習近平會面?拜登希望在會面前,美國能鞏固以實力為基礎的地位 。
拜登總統用實踐的國際外交,證實他是以行動來重新恢復傳統的美國國際關係,「美國回來了」。同時也傳遞美國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焦慮感以及制約中國大陸的決心,尋求盟國的支持和了解。
我們從拜登上台以後的這些時間,他穩扎穩打的外交努力,理應清楚,台灣地位就美國的國家利益來看,已不具有關鍵性的地位,台灣更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上個(20)世紀的台灣 ,對美國而言,可能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具有第一島鏈的重要地緣關係。現在的21世紀,因為美國軍事科技和國防武力的精進,台灣的戰略地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我們應該了解台灣已實際成為美國人,拿來和中國大陸討價還價的標的物。這種冷酷的事實,可能是許多台灣精英不願接受的。造成這種現實的因果,主要是民進黨當局,「唯美是問」。美國不斷地煽動反中,不斷地軍售台灣,其實只是墊高台灣的價碼,讓美國和中國大陸談判未來如何處置台灣時,美國多一些討價還價的本錢。台灣若不想陷入這種亡朝亡江山的悲劇,只有設法創造自己擺脫美國而仍能存活的能力和空間 !
拜登政府這半年來的外交努力,理應體會到,中國大陸是必須合作的對象,而不是對抗的國家.拜登應當會更確認和中國大陸是競合關係,而不是有你無我的對抗。同時在彼此競合關係下的共生共榮,必須讓對方了解,我不會故意去破壞對方立國建政的核心價值。這也是拜登政府公開表示不支持台獨的原因。
我認為拜登總統已經瞭解台灣問題必須明確表示需要「和平解決」,而不是含混其詞的台海必須「維持穩定」。不僅日本在美日峰會,這樣表示。美國的歐洲盟邦也是這樣的表示!因此台灣當局必須清楚,反中抗中仇中的紅利,差不多已經觸底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已改變成有秩序、有競爭、有合作、有對抗的「競合關係」。國際共同面對的問題,現在也不是美國說了算就能解決的時代,例如氣候變遷的排碳問題、國際反恐問題、國際自然環境及內戰的難民問題等等。總之,我們可以這麼說,「台灣請注意,美國現在吹東風了」。
作者:謝正一,台灣工黨名譽主席,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会长,台灣佛光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