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都是大中華的一部份,但由於歷史的複雜原因,有不同的發展,相互間無法解決分歧而融洽相處。大陸與港、台的關係久已形成尖銳的國際問題,最近更突出地成為大陸與美國“全面戰略競爭”的最前線,有因擦槍走火而爆發熱戰的危險;大陆甚至有人說要準備核戰,那是恐怖的世界性災難。全球中華同胞都祈望不要自相殘殺,更不要因為自相殘殺而引起國際戰爭,中華大地全部捲入無情的破壞與殺戮。
一.香港的一國兩制是英國人設計的:以英國殖民地制度繼續保護其臣民五十年;至於還沒有出生的未來年輕人,並非大英臣民,英國就不管了。大陸需要利用香港來協助改革開放的建設,樂意接受一國兩制,不費一兵一卒順利完整地接收香港。然而,回歸後卻視香港為統戰對象,一國兩制變成“秋後處宰”的意思: 給多活五十年,以後命運就全歸中央處置。香港年輕人面對那前景,憂心忡忡;在21世紀,他們還期望更多的民主權利。同時,大陸在盡量利用香港之餘,急於完全控制香港,加以吸收、消化。2014年《白皮書》申明:中央決策,香港服從。雙方的不同取向公開化。大陸以統戰的分化手段指香港人不愛國,有港獨傾向,鼓動大陸人把港人視為港獨而仇視,從而嚴厲處理。大陸的處置是傷害了香港同胞之心,並輕易送給外國一個違反國際協議和人權的反中武器。
香港人始終是最愛國的。在英治時期都自認是中國人。改革開放後,是香港人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方法,更引進港、台、華僑和國際的公司、協助開拓全球市場,才使大陸經濟順利轉型,迅猛發展,從廣東開始,建立了巨大的產業鏈:外國公司將其產品在中國組裝或製造,行銷全世界。俄國沒有香港,沒有人手把手地牽引,就發展不起來。香港人對大陸是全心全意,自然融洽,無意搞獨。香港有言論自由,有開放的國際交流,因此各種聲音都有,不足為奇。即使出現極少數的過激言論,並不重要。大陸本應致力於建立同胞之間的友愛和互信、互助,容忍。對香港大度,能讓台灣放心,更讓東南亞國家放心。相反地,大陸以統戰手段對待香港,台灣對大陸更不信任,東南亞也加大警惕,嚴防中而更親美;世界各國自然都同情香港,譴責大陸;美國和歐洲盟國決心加強防中的軍事合作。
中英之間約定的一國兩制失去其維持過渡時期安定的歷史作用。放眼未來,中華同胞應集思廣益,創造自己的、永久的一國兩制,即聯邦制,才能長治久安。
二.台灣:大陸為了求各國口頭承認一個中國,付出很大的外交代價,非常不值得,實際上是給自己加了一道緊箍圈:別人一念咒就頭痛。近年大陸將武統威脅升級,美國也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其友邦加速派遣海軍聲援。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只在大陸一念之差:不再把台灣視為統戰敵人,而是視為同胞兄弟姐妹,友愛合作。
拜登新設的國防部聯繫小組的任務,明顯是為台灣危機做軍事準備。國防部長和國務卿都幾乎是第一時間訪問日本,日本首相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政府首長。顯然有所安排:由日本打前鋒。眾院外交委員會提“台灣+法案Taiwan PLUS Act”,把台灣與日本、澳洲、新西蘭、韓國、以色列同列為“北約+”成員,建立軍事合作。法案是否會成為立法,視大陸是否能夠在近期中緩解台海危機。
緩解的主動應在大陸。首先應改變統戰鬥爭的心態,以包容,容納、親愛的心態對待台灣。強者不懼,強者有容。比武統能得到更真實的統一。武統是擴大分裂,並毀滅台灣的經濟,包括世界先進的半導體產能,將是大中華的重大損失,並且影響全世界的經濟,引起世界性的反對,給大陸的外交和經濟製造困難。
大陸宣傳:打台灣必然一舉成功,台灣只會挨打而不會還手。固然大陸總兵力遠勝台灣,但是國境四面八方都不安全,可能抽調攻台的兵力有限。台灣的戰略地位,對東南亞和日本、澳洲都重要,他們都想保台。在各國要求下,美國不可能從對台灣的自衛承諾退缩。美國顯然正在援助台灣,使台灣不但能抗得住挨打,還有能力以反擊為防禦手段;大陸的鄰國也將幫助台灣而間接自衛。大陸一旦攻台,敵國眾多,戰火將不僅限於台灣,那將是全民族的災難。
大陸又假定:美國也是只會挨打,不會還手,一挨打就會驚逃。大陸以此威嚇東南亞和其他國家。但這顯然是嚴重誤判。大陸如果有任何試探性動作,將使美國乘機顯示其保護台灣以及保護東南亞的能力,藉以鞏固其亞太和歐洲的盟友陣營。
大陸應公開宣示永不採取武統方式。進一步可以建立兩岸軍事互動的機制,建立互信。必要的海空軍事訓練和調動靠近台灣時,事先向台灣通報,避免引起誤會。
其次,不應對台灣進行任何經濟制裁。事實證明:國際經濟制裁的效果都是負面的:受害的都是老百姓。對自己同胞搞經濟制裁更是惡意。不可能使台灣人因恐懼經濟損失轉而親陸。台灣有開放經濟和海洋優勢,制裁也不會成功。
台灣的年輕一輩沒有大陸情結,聽到看到的是大陸的統戰威脅和敵意宣傳,自然不可能愛大陸。近年台灣的民意調查顯示,民意越來越疏遠大陸。這是真正的危機。大陸應該警覺,有責任盡快改變策略,爭取民心,而不是威脅,恐嚇,逼統,制裁;應約束對立和仇恨的言論。統戰部的“和統宣傳”實際上變成武統威脅:“不和統就武統”,“敬酒不吃吃罰酒”,產生反效果。民心不服,即使武統成功,將無法統治,屆時台獨勢力才真正不可收拾。不可能套用1950年後的辦法,關起門來予以消滅,或送去教育改造。
反觀日本,數十年滲透台灣的社會經濟教育各方面,親善友好,幫忙協助,贏得人心。人們不覺得日本危險,而覺得大陸危險。不防日而“防中”,沒有去日本化而有去中國化。日本不用威脅,不擺架子。台灣人與日本來往,沒有安全問題,不必作什麼表態,不必擔心言行會惹怒日本。日本人隨便到台灣,台灣不擔心會有什麼陰謀。台灣的國外新聞,以日本新聞最多,而且是友好報導。相比之下,大陸是贏了?還是輸了?日本海空軍整裝待發,就等待台海發生擦槍走火,給他漁翁得利的機會。
為增進兩岸關係,簡單易行的辦法是開放胸懷,給台灣增加國際空間,如參加南海的合作機制、聯合海巡隊,聯合航空識別區、東南亞和RCEP的自由貿易圈、產業鏈、供應鏈等;參加聯合國各專門機構以及其他專責委員會等。大陸給台灣解套,也是給自己解套,讓外國不能打台灣牌。台灣在國際上不會與大陸競爭,卻勢必是大陸的可靠助力。放鬆台灣在國際上的束縛,反而會提高大陸的威望。大陸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是進一步海闊天空。以台灣為橋樑,擴大與美國和西方溝通、交流,使中西兩大科技、產業鏈掛鉤,全世界都得益,而大陸受益最大。
兩岸合作,大陸最明智的選擇,應是在國際上接受“中華民國”名號。任何別的名號都必然更難接受,更造成民族分裂,人心分裂,逼台灣走上去中華化。中華民國從辛亥革命以來,中華精神始終是其光輝的標誌,不可能有台獨傾向。四十年來,台灣盡力幫助大陸經濟發展,是同胞情感的充份表現。中華民國對大陸早已沒有什麼野心。大陸不必繼續視為敵人。宣傳台灣是台獨,反而促成台獨。統戰成為促成台獨的兩大推手之一(另一推手是日本)。大陸應放心中華民國的存在,視為同胞兄弟,才是兩岸同胞衷心的願望。這項正名必須盡快,“台灣”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超越“中華民國”,不利於中華統一。
大陸僵化了“統一”的意義,認為只有我武維揚,定於一尊才是統一。那是古代的帝王思想,使兩岸三地關係陷於僵局。香港已經收回,還要一尊,使一國兩制夭折;台灣的危機感更深了。中華民族血濃於水,分久必合是自然的。但只能是親和、友愛、平等、合作,共存,多元的統一。關鍵只在大陸領導的一念之間。
三. 聯邦制:人類文明進入現代,趨向合作與聯合。很多國家採取融合多元共存的聯邦制國體,國際上是許多國家組成聯盟和成立國際組織。聯邦制沒有一定的模式,各國各按其特殊情況而各設計最適合國情的制度。基本要素就是各成員擁有其特殊制度和運作方式,各取所需,各盡所長,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兼容並包,各安其所,團結合作,合情合理。聯邦制能達到真正友愛的統一,長治久安。
對大陸而言,聯邦制最理想。不費分文,不費一兵一卒,達到真實統一。沒有自相殘殺而遺留長期仇恨,不會驚嚇東南亞國家,不會引起全世界各國的敵意。港、台有聯邦制的保護,將能夠安心接受統一。港澳台陸在多元統一中合作互助,有1+3>4的增效作用,大中華將迸發巨大的活力,創新力,和對外的吸引力。
聯邦乃是共和的現代版,同時是一國兩制的未來版:優化,制度化,和永久化。採取聯邦制,大陸不是退讓,不是放棄統一,而是進一步,獲得完美的統一:不是破壞的統一,是建設性的統一。不是帝王的統一,是共和的統一。
大中華的血統、文化、語言、歷史與地理的認同、習俗與生活習慣、信仰、民族感情,是聯邦統一的內在有利因素。大陸應公開明白宣佈,保證在兩岸三地完全同意的情況下,實現聯邦制的和平統一。那是最快的統一進程。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主動在大陸。如果港、台主動,將被視為笑話。大陸主動,則是勇者大氣,強者有容,敢於開創歷史新頁。
中華有兩千年帝國統一的傳統,孕育了一統專制的政治傾向。但是古代的“天下”遠不如現代的地球大而複雜。今天的中華不可能復古而閉關存在。世界潮流趨向多元化;專制極權不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兩岸四地不同的發展,是民族生命的宏觀成長,彌足珍貴。聯邦制兼容並包,是最佳選擇。
大中華的聯邦制,有待耐心商討,以求其完美。談判需要很長時間,但一旦開始,四海一心,祥和之氣化除戾氣,中華一統的大業便在望。
結論:中國大陸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中,還不能位居前列。靠著體量較大,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完成一些物質建設,但重大的制度性缺陷造成社會經濟中隱憂重重。尤其兩岸三地問題是不解之結,更成為國際爭端的火種。中華民族正面臨關鍵時刻:建立今後大中華和平共處的長治久安制度,化解可能引起國際衝突的危機。聯邦制的開放與多元社會,內部會有種種的衝擊,但國民應學會應付衝擊而增強體質,以應付更複雜的國際環境。封閉的單一社會沒有“免疫力”。中國因應美國的競爭,需要深遠的內政改革:擴大改革開放和建立兩岸四地的聯邦制。這將考驗大陸政治家的智慧。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