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天津會議後的美中關系:鬥而不能破處理台灣問题

8/14/2021

0 Comments

 
張文基

7月26日美常務副國務卿謝爾曼終於完成她的訪華之行,在天津先後與中國外交部主管中美關係的副部長謝峰和部長王毅分別進行了總共六小時的會議。 會後雙方沒有發佈共同的公告或協議,雙方對會談表述的唯一共同點就是會談是坦誠的表逹了各自的觀點。 然而,之後事態的發展似乎顯示出美中兩國都希望降低緊張關系,朝著邁向建立一個基於尊重彼此根本利益的,以實力爲基礎的,充滿兢爭的,但是確保和平的新的平衡。 然而,這種努力能否成功?
 
天津會議前後的一些影響雙邊關係事件
 
6月17日白宮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公開發出拜登希望與習近平進行峰會,之後,美國及其盟友卻一連串的做出諸多挑戰大陸底線的做法:1. 美國宣布對於新疆、香港的產品和有關官員的制裁行動。 2.日本於7月13日公佈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鼓噪起所謂“中國威脅”,並首次將“臺灣”部分從“中國”章節抽離,列入新增的“中美關係”部分專門介紹。  3. 7 月 15 日上午,一架 C-146A 美軍行政專機降落在台北空軍松山基地,聲稱為負責運送即將離任的“美國在台協會”會長酈英傑交接使用的物品。  
 
美方這種兩面手法引起中方的強烈不滿,因此,中方遲遲不確認謝爾曼的訪問並刻意明示此次會議是應美方的要求而舉行,選擇天津而非北京做為地點,並以外交部第五位的謝峰副部長代表中國主談,之後王毅才接待謝爾曼。 會後中方公佈謝峰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在糾錯清單里,中方敦促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方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滋擾中國留學生,停止打壓孔子學院,撤銷將中國媒體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等。
 
會談中王毅就如何防止中美關係失控提出三條底線: 第一,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 第二,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 中方敦促美方儘快取消對華實施的所有單邊制裁、高額關稅、長臂管轄以及科技封鎖。 第三,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

然而,美國國務院的會議新聞稿中,沒有提及謝爾曼和謝峰的會談,更未提及中方的具體清單和立場,這也直接打臉美方所謂的公開透明!

紐約時報總結的好,這次會議顯示中國不接受拜登政府企圖用頭一天合作,第二天就對抗的對中策略。 一時間,許多人認爲這是一個失敗的會議。

但是,之後的發展是:

1.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27日在新加坡演講時說:“美中雖然是兢爭的關係但是我們並不尋求對抗。 我致力於尋求與中國保持建設性、穩定的關係,包括加強與人民解放軍的危機溝通。” 奧斯汀還說:“正如同李顯龍總理所建議的,我們不要求區域內國家在中美間選邊站“。

2. 7月25日,英國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進入南海,之前,英國防衛大臣華萊士叫囂航母打擊群將通過“南海爭議水域”。  《華盛頓觀察家報》網站23日發文稱,英國和美國之間的“特殊關係”是否真的“特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問題:英國首相詹森是否會派遣英國軍艦進入中國領海12 海浬範圍內。 針對英國的挑釁,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7月29日表示,中方尊重各國艦船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但中國軍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堅決有效應對任何挑釁。 不到24小時後,英國表示,沒有計劃在南海與中國進行海上對抗,其目標是派遣航母戰鬥群,以最直接的路線穿越南海,從新加坡抵達菲律賓海,將與中國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保持“數十英里的距離” 。 根據英國航母打擊群官方推特8月1日發佈的最新消息,該航母打擊群已經航經呂宋海峽進入菲律賓海。

3. 7月28日晚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抵達美國華盛頓,結束了自前任駐美大使崔天凱於6月23日卸任後的空窗時期,也發出了中方希望穩定兩國關系的強烈企圖。 秦大使說:“中美作為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正在進入新一輪相互發現、認知和調適中,尋求新時代彼此相處之道。 ”明確的點出中美差異的根源和因應之道。

未來美中關系的展望

上述的重要發展都顯示出美中兩國都希望建立一個穩定的雙邊關係,然而危險的變數不在中國而是美國,因爲今天的中國,不論是國家的長期發展方向還是對美外交,都有了相當清楚和一致的重新定位,但是美國內部卻面臨者嚴重的分歧,很難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內外政策。 然而,從短期利益看,拜登急需中國的合作以便應付眼前嚴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詳細分析請見*1)。

自從今年3月 18日阿拉斯加會議,楊潔篪高調明確的宣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 中方主張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並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

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係規範準則原本就是小(佛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政治遺產,也是唯一爲全球國家所接受的國際準則,它尊重採取不同制度的主權國家間的和平競爭,並透過兢爭爲人類探索更好的道路,而在今天美式制度曝露眾多問題時,更具現實意義。 但是殘酷的事實是,在小羅斯福總統過世後,金融寡頭集團逐漸掌控了美國的政權,所以不接受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並以宗教性的愚民政策鼓吹美式的民主價值觀是唯一的正確道路。 因此,拜登不可能會接受中方基於聯合國憲章所要求的雙邊關係準則,雖然中方的立場是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

因此,拜登政權定位美中主要是競爭者的關係,但是希望透過在利益交集領域的合作,避免激化成爲敵我的勢不兩立的關係。 過去四年的經驗也讓中國政府及人民拋棄一廂情願的對美友好政策,逐漸認識到在政治模式、制度、科技、經濟、金融、軍事領域不可避免的兢爭關系。 美中的這種共識對於建立長期的穩定平衡是有利的必要條件。

所以,兩國能做的就是儘管競爭激烈,但是避免分歧變成大規模衝突。 而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隨著台獨思想在島內的高漲和中國軍力及整體國力的迅速接近甚至超越美國,幾年後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地區就是台灣海峽。 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基本上充滿矛盾的:一方面提供軍事支持避免台灣被武力統一,另方面又繼續一個中國政策。 這個矛盾將在不遠的將來隨時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惟一能根本走出困局就是美國一改過去鼓勵或製造兩岸矛盾的短視策略,改採支持兩岸,特別是台灣,在有限的時間內朝著和平漸進的最终統一前進,這是唯一能夠造福美國、台灣及大陸的途徑!

*1 張文基,“美國的瘸腿承受不起小英的擁抱,美國必將對中國妥協的根本原因”,US-Chinaforum.com, 轉載自海峡評論368期,封面内頁及15-19頁, 2021/08/01.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