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造成全球損失,並且是東西對壘的前哨熱戰,有擴大為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多方嘗試促使俄烏雙方和談,可惜還沒有後續行動。推究原因,可能是雙方談判不可能,需要出現第三方主持和談。並且缺乏能使俄烏雙方都接受的和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由聯合國擔任第三方來調停和主持談判,並在聯合國主持下將烏克蘭建立為國際中立國,才可能圓滿完成和議。
1. 至今挺身促和的有四方:
a. 中國(大陸)最早呼籲談判。習近平2月便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稱對話和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途徑,並呼籲各方支持莫斯科和基輔“相向而行”。4/26日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電話。5/15 習派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德、俄5國,進行溝通。高齡99歲的基辛格樂觀地認為,在中國努力下,談判將在本年底前完成。
b. 法國總統馬克宏4/5日訪華,希望習去勸說普金理性。法國自己不出面。
c. 巴西總統4月12-15日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隨後訪問中東的阿聯酋。事後他說:在兩國都談了俄烏和平的問題。
d.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5/13-14日與普京和澤連斯基通電話說:南非、贊比亞、塞內加爾、剛果、烏干達和埃及六國領導人和平代表團將前往兩國分別舉行會議,討論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可能計劃。俄、烏雙方都表示同意接待代表團。南非與俄、美都很友好,對俄烏戰採取中立立場。非洲都是第三世界國家,他們出面有重要意義。
至此,亞、歐、南美、中東、非洲都有國家有意為俄烏戰謀和,只缺南亞和東南亞,可見和平解決是全球的願望。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再邀請各自區域的友邦、盟國參加,提出合情合理的和平方案,將是不可忽視的外交力量。
2. 俄、烏的反應都是正面的。兩國都需要爭取各方的外交支持。他們都不會得罪任何國家,對任何提議都不會拒絕,而是客客氣氣表示讚賞,請出面的國家繼續努力,勸使對方接受合理條件。澤倫斯基特別對中國立刻吹捧,拉攏,表示合作。烏、中本來友誼密切,但中國在俄攻烏前便採取偏俄的立場。烏克蘭顯然希望能夠贏回一點中國的友誼,於習-澤通電話後便立刻派出駐中國大使。澤倫斯基曾訪問英、美,5/13-15再訪問意大利、教廷,德、法、英國,主要是要求各國支援武器軍火,也可能要求各國支持烏克蘭的和平條件。他5/19訪問阿盟,隨後訪問日本參加G7峰會。其間並與印度總理莫迪會談。
俄羅斯在戰場上仍握有攻勢的主動,並且擁有人力物力軍力的壓倒性優勢,但是戰事的進行卻不順利。除對各方調停倡議表示正面回應外,在外交上沒有積極行動。
雙方都不信任對方和對方的友邦。至今也沒有看到和議的內容,顯然進展困難。
3.追根究底,和議必須滿足三方面的基本要求:烏克蘭的唯一要求是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接受割地求和。任何東歐國家也都不可能接受。否則,俄國勢必再以北約東擴或其他藉口攻打他國,企圖獲得割地。各國恐懼俄國的軍事攻擊,必然積極要求加入北約以求安全,又正好給俄國出兵的藉口。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和平條件不可能含有“割地求和” 的內容。其次,俄羅斯也不能輕言失敗,不能放棄已經宣布的阻止北約東擴的作戰目的。第三,歐洲各國極力助烏抗俄,是為自身安全著想。北約的成立本來就是抗蘇;蘇聯解體後,歐洲各國的軍備就鬆懈了,大多數國家的國防預算都遠遠不到GDP的2%。俄國武力侵入烏克蘭,才使他們團結起來積極抗俄。他們需要安全保障。這三點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宏觀設想,還必須考慮全球其他國家的利益。俄烏戰衝擊到全球能源、糧食、貿易和產業鏈失調,禍及所有國家。所以俄烏和議還必須考慮到保障全球的經濟安全。
以上各方的要求很明確,但和約如何能滿足那些要求,以及調解者如何發起和進行和約的談判,則是問題的關鍵。俄烏和議需要做到在和議內容與談判進程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同時進行,才能最後完成各方都接受的和約。
a. 和議內容的核心要點應該是:將烏克蘭建立為國際中立國,即在歐、俄之間建立一個永久緩衝國,使雙方之間永保和平。滿足上述的第二第三個要求。烏克蘭成為中立國,猶如瑞士那樣的和平國家,境內各民族將和平相處(參考瑞士的聯邦制度),使外來勢力無從干預,便可以保持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滿足以上第一個要求。
烏、俄都曾經表示願意接受烏克蘭中立。但中立不是一兩國說了算,而是必須有國際性的法律和機構加以保障,才能確保烏克蘭的中立,也保證北約不會東擴,俄國不能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附庸國用武。
歐洲各國的觀念已經從對外擴張轉到對內增進人民的幸福為國家的責任。勢必會贊成烏克蘭的中立,以減少軍費負擔;反過來這將使俄國感到安全有保障。
b. 和議的談判場所必須在聯合國:聯合國的《憲章》明確揭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為所有會員國贊同和擁護。只有在《聯合國憲章》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宗旨與原則下,才能最好地完成談判,和約體現烏克蘭建立為中立國以保障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建立中立國,只有聯合國通過決議和條約才可以辦到,並得到全體會員國承諾支持、尊重和維護。任何其他大國或集團做不到;也不能擔保大國自己會遵守,或擔保所有其他國家遵守。
過去,世界大事向來是大國說了算;眾多第三世界國家很難發揮作用。聯合國從創始就規定安全理事會有五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任何一國不答應,什麼事都擺不平。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佔會員國絕大多數,既不是常任,也沒有否決權。由於聯合國規定了一個崇高的原則: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一國一票。第三世界國家卻擁有票數的優勢,於是大國通常不把涉及本身的重要事項放到聯合國去解決,以免被小國的票數綁架,也避免被不友好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隨著世界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開放,第三世界國家越來越獲得發展,不少國家即將崛起,將形成多元多極的格局。聯合國的國家平等概念漸漸有了實際意義。如果第三世界國家聯合在聯合國大會提出議案,大會必須列入議程,俄烏都難以拒絕參加在聯合國大會的談判。
因此俄烏戰在聯合國旗幟下和談的可能性進入視野。南非將非洲和平代表團的計劃通知聯合國,顯示他們重視聯合國的重要性。令人聯想:非洲將來可能要求聯合國介入;可能會聯合其他會員國在聯合國提出正式建議,在聯合國內調停與和談。
c. 關鍵便是由第三世界國家(指俄、美體系以外的國家)出面推動調停和提出和約方案。俄、烏不信任對方的友邦,第一世界(指西方國家,包括日、韓)和第二世界(蘇聯解體後,餘俄、中、朝、古巴、老撾五國)國家促和顯然不可能,希望只能在第三世界國家。幸運的是,第三世界在世界舞台上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他們發揮最大作用的場所正是聯合國。發達國家已經發現,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不可阻擋,最好積極拉攏成為友邦,聯合對抗俄、中。俄羅斯也漸漸重視第三世界國家,不再視為革命囊括的對象(蘇聯時期思維),而是必須拉攏的國家。接受第三世界的調解,是深耕與第三世界關係的契機。聯合國促成的和約會公平。俄、烏都不是向對方讓步,而是尊重聯合國的憲章和決議與條約,是顯示對第三世界國家友好,開闊未來國際的空間。因此第三世界的主動有希望。
日本邀請參加G7峰會的8個國家中,6個是第三世界國家:印度(南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東南亞)、巴西(南美)、庫克群島(太平洋)、科摩羅(非洲)。顯然具有深意:第一世界國家會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倡議在聯合國討論俄烏和平。
第三世界的主要領袖是印度;印度至今保持「中立」卻不參加各方的和議倡議。第一、第二世界纏鬥,是印度乘機崛起的最佳機遇,東西兩方都會盡力爭取他。印度為快速地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產業大國,需要與美國為首的富裕國家建立密切的戰略和經貿夥伴關係,以便穩穩獲得投資、科技、產業鏈、市場等機會。西方國家也正有意培養印度崛起,以取代中國。為此,印度正在積極參加印太地區的各種戰略合作活動,等到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和平努力初見成效後,再參加不遲。
d. 印度不出手,可能給中國一個機會。中國應乘機積極參加第三世界的行列,協助第三世界的和平倡議,推動俄烏和平。
中國需從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做起,特別是與東南亞/南海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必須以平等對待鄰國,誠意待為兄弟之邦。不可以自居大國,但卻必須有“以大事小”的精神,照顧他國的利益,以化解所有的糾紛;不宜斤斤計較。中國需要爭取聯合國內77國集團國家(現在有134國)的友誼,不僅是為了完成俄烏和平,更是為了在未來多元多極的世界中,擁有較多的朋友,較多的友誼鏈。
中國也應積極響應歐洲的和平願望,聯手共同支持第三世界的和議努力。歐洲國家的社會文明水平高,中國可以宜多多參考和學習,還可以通過歐洲,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結論,中國提出的原則中,有遵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一點;非洲把倡議提交聯合國秘書長備案;都顯示重視聯合國的理念和機制的重要性。不久有可能形成各方的共識,從而大大提升俄烏和談的可行性。
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全球人民普遍要求自由獨立,不再為人附庸。所有國家都在發展,足以稱為「崛起」的大國或集團有好幾個。世界將進入多元多極鼎立的格局。任何「大國」都必須把爭取友邦,減少敵人作為最高國策。首先理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緊張,以至各國都「國防靠美國」,是重大失策。美國沒有充分重視中美和南美,印度與鄰國搞得關係惡劣,也都是失策。俄羅斯欲以武力恢復帝國,更是錯誤。印度莫迪說:「這不是戰爭的時代!」 是世紀名言。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陷入泥淖,必須設法解脫。給第三世界國家面子,在聯合國進行和約談判,對俄國是最佳選項。因此這個選項有成功的希望。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