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內部的情況同樣受到外部各方的關注,各方都在爭取臺灣的民心。國民黨2016年面臨有臺獨傾向的民進黨的挑戰,形勢頗為不利。民進黨如果再度上臺,可能掀起大陸不能忍受的一連串動作,難以預料。因此臺海兩岸三地和太平洋兩岸三地都很緊張。
比較臺灣兩黨,國民黨比民進黨穩重,立場和政策明確,與大陸和美國交往歷史悠久,三方彼此了解較深,是比較可靠的穩定因素。因此,大陸和美國為了東亞安寧,不生事端,不生意外,都有維持國民黨執政的願望。日本則暗中支持臺獨,培養基層的親日勢力,控制基本票,期待時機。
臺灣的民主制度已經相當成熟,外力不能明白干預選舉。大陸不能,美國也不能。任何干預都有可能引起與期望相反的後果。如何保住國民黨的選戰勝利,保住臺海兩岸關係不生變數,中美都感到棘手。
但是,中、美仍有可能間接影響臺灣的選情。
美國可以靜靜推動的政策,是向臺灣“輸出大學”,以便:一、加深臺灣與美國的密切關係,表現臺灣無意走向統一,安定民心。二、提高臺灣的軟實力和和競爭力,通過國際性教育吸引各國精英到臺灣協助發展,臺灣以軟資源提高國際地位、聲望,同時提高自信心,不必越來越自覺偏小而將來會被大陸以大吃小。還有第三、美國教育深入臺灣,可以減少日本在臺灣深耕的親日勢力,減少臺灣的動亂因素,使臺灣政治穩定。這對美國有利。
大陸的動作令人注意。過去幾次舉措不當,產生反效果。近年由於馬政府的運作適宜,與大陸擴大經貿,兩岸關係大有進步,同時與美國保持互信,得以在大陸和美國之間維持平衡;中、美雙方都滿意。可是两岸經貿文化關係接近之後,臺灣的親日勢力感到不安,利用臺灣內部擔心“統一不歸路”的心理,極力炒作,使得國民黨的選情陷於危殆。
近年來,大陸了解到武力統一是個死胡同,久已無意對臺灣動武。用武不但引起外交上多方面的不利反彈,而且,武力統一即使表面成功,臺灣必然產生無法制壓的臺獨,比疆獨、藏獨問題嚴重得多。臺獨與外界的聯系是大陸無法切斷的。大陸要花極大的人力物力應付臺灣內部問題和因此而滋生的更多內外麻煩,內耗極大,更授予外力干預臺灣和大陸內政的機會,應接不暇,筋疲力盡。表面上統一使大陸增加一個臺灣,實際上各種消耗將使得大陸的國力反而不如統一之前,比原來自己的1還小,落入1+1<1的悲劇公式。
即使高唱“和平統一”,也會使臺灣心驚膽戰。統戰和解放軍是中共的兩手武器,將任一武器亮劍都會增加民進黨的票。
實際上,大陸對臺灣根本不必急於揠苗助長地求統。臺灣現狀不影響大陸的國際地位和榮譽,不影響大陸的建設和發展。臺灣與大陸關係良好,在各方面產生互補增效,有目共睹,產生了1+1>2公式的奇妙作用。
大陸現在不可以明顯幫助馬政府,只能間接的給馬政府機會,證明國民黨是較有能力為臺灣謀福利的執政黨。
大陸可以采取的間接措施,是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借此釋放善意,使臺灣選民覺得大陸既然給臺灣國際生存空間,便是不搞統一。這樣提高臺灣人對大陸的好感和放心, 在大陸方面只是一念之差,舉手之勞。
臺灣參加國際組織,可以就近從地區性組織開始。如:
1. 參加東盟和中國的10+1自由貿易區。臺灣在東南亞增加立足空間,經濟前景大好,對大陸會產生好感。東南亞減少對大陸的猜疑心理,安心與中國大陸合作,大陸收其實惠。臺灣參與東南亞的穩定與發展,美國放心。
2. 參加草創的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個新機構的成員非常複雜,獨缺臺灣和美國。
3. 然後,臺灣可以參加大陸可能創建的各種南海多邊國際合作機構(見筆者另文)。臺灣在南沙、東沙有立足點,可以使南海合作機制完善地運作,使大陸的倡議獲得成功,大陸獲益,臺灣成為南海國際運作的平等成員,同樣獲益。
4. 繼而臺灣可以參加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和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大型國際經貿結構。
5. 將來臺灣可以參加聯合國系統各個非政治性的專門機構。除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之外,還有國際電信聯盟、世界旅遊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臺灣能夠獲得國際地位,在這些組織中做出實質貢獻,臺灣選民自然滿意,同時在機構內與大陸的合作中,減少對大陸的猜疑和敵意,島內選情便不會受到扭曲。
大陸在大選前給予臺灣開放國際空間,有助於證明國民黨的執政能力,與大陸談判的能力,與美國協調的能力,擴大國際空間的能力,從而提高選民對國民黨的信任,緩解島內對統一的疑慮,因而不會使疑慮票從國民黨流向民進黨。
可以想象:民進黨一旦再執政,為了有所表現,勢必乘勝對大陸施加種種壓力,大陸面臨各方面國內外形勢,衡量輕重,可能不得不放給民進黨若干國際空間,以安撫民進黨和臺灣,保持臺海平靜。與其選後被迫放手,陷於被動,顯得挑戰性的民進黨比理性的國民黨更能為臺灣爭取利益和地位,不如在選舉前就泰然開放,掌握主動。
大陸對臺灣鬆綁,也是對自己鬆綁。不可諱言,幾十年來大陸在臺灣問題上是對自己加了一個金箍圈。為了求人一句話,往往須要付出重大代價。
臺灣和大陸各自秉承不同思想的革命淵源,各有相應的一套制度和政治文化,兩者目前在政治上不可能折衷融合為一,但在經濟社會民間交往上,已經幾乎無隔閡,沒有對立的缺點而有合作的優點,這就是上述的1+1>2。而無論怎麽統,結果是1+1<1。
雖然制度不一,臺灣和大陸在各種對外關係上,很可能看法相近。臺灣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後,不會成為大陸的對方,而是大陸的夥伴,猶如美國和英國自然而然立場一致,有若兄弟。
在整個地球全球化的今天,局促於中土一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君王思想早已經過時。拋棄那種思想,不影響大陸的地位、聲望、和實力。大陸應做最理性、最現實的思考,及時采取步驟,提升臺灣的國際空間,穩定的不僅是臺海兩岸,並且是太平洋兩岸關係。美國和東南亞都松一口氣,皆大歡喜。笑得最多的應該是大陸。
距離臺灣大選的時間不多,中美執政者必須及早采取措施,及時讓臺灣選民思考得失,明智投票。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