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4月15號(星期天)上午九點半,一個別開生面的「傾聽兩岸心聲,交流世界大勢」座談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召開了。 這個座談會是中美論壇臺灣和大陸兩岸之行的一部分。 它的特色是此為唯一和年輕的大學生之間交流的聚會。 當天到場來參加的同學有兩百多位,濟濟一堂,情況熱烈。 也讓我們覺得此行不虛,滿足了我們想多跟年輕同學交流的心願。 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老友劉誕麗大姐。 沒有她的鼎力協助,就不會有這樣子的盛會。
北大物理學院工辦呂麗準時宣佈開會,並介紹中美論壇三位主講人,張文基陳立家和張一飛的學經歷和他們主講的題目。 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曾有過理工科的學業和科技教學及管理企業,具有長年工作經驗的人員。 之後董曉華書記代表學院歡迎三位主講人來院{持}交流。 張文基談的是「美國衰敗和中興之路,從金融和債務角度觀察」。 陳立家談的是「中美關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張一飛談的是「外國如何看東南海和一帶一路」。 由於這三個講題在中美論壇兩岸行的專題報導中其他聚會已經包括,就不在此重複了。
一個半小時之後的主題報告結束,接著的是交流和討論。張文基和陳立家都說他們是台大的學生。 台大在 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時有一些北大和清華的教授隨國民政府到到了臺灣。 當時有兩位著名的台大校長都是北大的教授,一位是傅斯年,另外一位是錢思亮。 他們把北大的校風帶進了台大。 風氣之先是尊重學術自由,鼓勵學生愛國和關心社會。 我們就是在這種薰陶下成長。 小處體現在大三大四時隨著自己的興趣去文學院外文系旁聽曾約農(曾國藩的孫子)翻譯課程。 英千里(英若誠的父親)的英詩欣賞。 還有哲學系柏拉圖理想國以及殷海光教授的邏輯學。 這些雖說是個人的興趣卻影響了我一輩子。 大處則表現在我們對國家和世界局勢的關懷,這也是中美論壇大家一致努力的方向。 三個半小時的演講和討論,不知不覺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注意到整個過程,大家都傾神專注,興致勃勃,沒有一個中途離場。 同學們的提問表現了他們對時事的關注和瞭解,其中台灣問題,特朗普作風,敘利亞戰事及美中貿易仗,主講人與學生做了深度討論。
部分的同學還和我們一起在一樓用了午餐,充分利用難得的機會,繼續廣泛,討論交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學生對台灣年青人滿意他們的生活方式相當瞭解,這也印証了我們此行發覺的:兩岸年青人在一起交往時,隔闔並不大,互相多交往,對增進認識及兩岸統一有極大效果。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令我們開心滿意的聚會。 因為我們看到了,也聽到了我們的下一代,和我們有很多同樣的情懷,和更光輝的將來。
(附註:照片為孟繼鴻女士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