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2006年在舊金山史坦弗大學胡弗中心,開放己逹14年之久。在中國大陸研究抗戰史學家,在記錄上去閲讀過的人,己超過900餘人,可惜台灣的學者去看過的至今還未超過100人。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件,中國政府的幾乎無还手之力。
蔣介石在1934年的一天日記中寫到 “中日必有一戰”,當時中國的經濟正在走向高速發展之十年,略有點力量,蔣介石提到 '秘密命令軍政部的何應欽到南京去成立"秘密小組"計劃对策 ',在蔣的日記中通常没長篇大論的詳細記録。
筆者為此特到了台北國史館找到一段资料,基本上該资料大致敍述如下:
(一)引進60個師的德國式步兵裝備
自1935年開始由何應钦派人,到德國去接洽,向德國引進60個德式機械師裝備,包括德式頭盔,步槍,輕機槍等輕装武器,少部分坦克機械装備。預計在1939年初,四年内交貨完畢。
同時中國自黄埔軍校,二,三,四及五期學員中,選派優秀畢業生去德國,實習及受訓。
同時也聘請德國退休軍官来華,進入蔣介石部隊各師去做顧問,當時去過德國受訓的黄埔軍官有黄维,邱清泉,及蔣緯國等人。
這就是為什麽中國當時在抗戰期間,有的中國部隊頭戴着德國式頭盔,連軍隊編制也是德式。1950年後國軍在台北閲兵都是採用德國式的踢正步。
(二)引進各式戰機2000架
在空軍方面向意大利及美國引進各種戰機,當時派住意大利購戰機的主要有毛邦初,高志航等人,並且在武漢及杭州筧橋分别成立航校,此計劃也是預計要在1939年才完成。
(三)設立工兵部隊
當初中國幾乎没有工兵及全國完整的國防工事,可来抵制如果日軍自沿海登陸向西方向的進攻,蔣介石需要中國以廣大的空間换取時間来對付日本。
當時在黄埔軍校中已經設立工兵科,不過工兵在中國缺乏人材及现代化的思想,此時黄埔軍校的教官都是来自于河北保定軍校,而保定軍校的教官都是来自於日本東京陸軍士官軍校。
在黄埔軍校六期之時,蔣介石聘到一位畢業生自日本工業大學及日本東京陸軍士官第十九期畢業生,工兵科的傅克軍少校。
兩年後蔣介石命令陳誠在南城成立工兵學校由陳誠任校長,傅克軍任教育長,三年之内訓練出了16個工兵團约10万人。分别在長江修建交叉砲台,及自沿海到内陸之戰備要道。
在國史館中有一段記録,蔣介石,要求財政部計劃,提出預算,如自重慶,再修一條戰備道經成都向青海方向之經费。换言之,1935年左右,蔣介石已計劃,如日本人進攻首都南京,政府撤退至重慶,有必要時,可再向西北遷移。
可憐的日本人,如己知蔣介石早已計劃,必要時將首都向西北遷移,根本不做投降的凖備,日本人就不該進入中國戰塲。
西安事變提早两年抗戰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以為蔣介石不肯抗日,非常鲁莽地,發動了西安事變,其實蔣介石一直不願對外透露中國的抗日計劃,因爲還未凖備完善。
在西安事變中,張學良偷翻了蔣介石日記,才發現了蔣介石並没有不抗日,並了解自己做错了一件大事.........!因此在歴史上才有張學良上飛機送蔣介石回南京那一幕。
事實上,西安事變之發生全世界己知道蔣介即將抗日。随後,日本人先發制人,六個月後在1937 年,7月7日,即制造了盧溝橋事變。
蔣介石就乾脆的一不做二不休,反而在8月14日,主動的發動了淞沪會戰,日本人也就被迫放棄了裝甲部隊,自北調25萬步兵部隊,進上海,一條街一條的打巷戰!
日本参謀本部本以為,只需三個月一䦕戰,中國即会要求和談或投降,没想到僅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月,半年下来,中國犧牲了25万士兵而日軍也陣亡5萬人,中國軍隊不旦不和談,反而將戰埸轉向長江内陸撤退!
中國本来凖備在1939年才開戰,没料及的是,提早了两年,在1937年中國自德國購的陸軍装備才到了20個師,後30個師裝備在德國才剛裝船。在空軍方面才收到195架美式戰機。工兵方面在1937年中國江防砲台才建了一半,1938年至1940年只好邉戰邉建。
總之,提早了两年之戰争,中國因準備未足,起碼至少冤枉地犧牲了近100萬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