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舉行了第27屆締約國會議。氣候變化是公認的影響全人類的重大問題。所有國家都承諾盡量減碳;排放大國都提出了明確的減碳目標。以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或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取代化石能源fossil fuel,是大勢所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使歐洲以至全球認識到能源短缺的危機。歐洲的電費猛漲達20倍、30倍。經濟危機進而影響政治動向。
1. 各國都在盡力探索各種新能源的開發。其中,太陽能是最主要的,比風能、核能、生物能都更重要。氫能還在開始。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也有其缺點。沒有太陽照射的時候,便不能生產太陽能電源,因此必須設法储蓄電能,或到處大規模設電場,建立大電網系統。不僅如此,太陽能電場的鋪設,需要大量土地,付出非常大的資源代價:土地本身就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世界人口越來越多,居住用地日益缺乏。各種新舊工業、礦業都要使用土地,發展交通更佔用大量土地。由於氣候變化,海水平面上升,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淹沒全世界海洋沿岸的大量土地。這些地帶密集的人口將大規模向內地遷徙,又須要尋找大量新土地。土地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爭奪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引發戰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開發太陽能的同時,有必要設想如何高效利用可貴的土地資源。否則,以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去解决再生資源問題,無異於飲鴆止渴。
2.太陽能電場需用的土地,有不少估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為達到全面減碳,風能和太陽能將使用或實際影響到 5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致相當於康乃狄、伊利諾、印第安納、肯塔基、 麻薩諸塞、俄亥俄、羅德島和田納西八州的總面積。 脫碳建設的用地不亞於電氣化或州際公路系統建設的用地。
比照以上數據,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四倍,未來清潔能源的用地,將是美國的四倍,約240萬平方公里。
又一項估算認為,僅以太陽能而言,以現有的技術條件,提供全球的能源需求,需要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國人口佔世界1/5,即需要10萬平方公里土地。這是計算密集全鋪蓋太陽能板的面積。實際建造的太陽能電場,必須場內場外都有各種間隔和交通以及相關設施用地。實際的需要遠不止此。
中國大陸也做了各種研究。據一項估計,實現碳中和願景,2060年風電和光伏裝機量需要高達60億千瓦以上。
a. 按裝機密度計算,60億新能源裝機,需要將幾乎整個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江西)“全覆蓋”。
b. 按分散式光伏計算,需要用地66萬平方公裡,約佔國土面積的7%。中國高山、沙漠佔國土總面積的一半多,哪裡去擠出那麼多土地建設新能源?
無論怎麼估算,都需要極大面積的土地來鋪設太陽能板。任何國家都面臨土地資源不足的挑戰。於是,利用太陽能板下的空間,勢必是當前必須認真思考的緊急課題。
3. 太陽能電場下的土地,不能僅僅是用於覆蓋太陽能板而已,還必須兼用於居住和生產。換一個說法,即將太陽能板場架設在居住和生產性建築之上。
現在很多家庭的屋頂上鋪設了太陽能板,以節省公共電源。美國紐約市許多居民的區全面鼓勵屋頂鋪設太陽能板,由政府負擔全部費用。新加坡是運用各種新概念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城市密集的各種各樣房屋屋頂都改造裝設了太陽能板。太陽能板下面的居住和各種經濟、社會活動,完全正常。證明這個概念是實際可行的。
網查資料稱,中國大陸2021年夏啟動試點計劃。在幾個省推動若干縣、市、區,與企業合作,在2023年底之前,將50%以上的機關建築、40%以上的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30%以上的工商業廠房、20%以上的農村居民住屋屋頂上安裝太陽能設備。
4. 將以上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的做法擴大,便是設想建立太陽能板場的城鎮:規劃新建城鎮,住宅和各種功能的產業園區、街道、空地、各種服務設備等等,各街區blocks的樓房則成片地設計為同等高度,屋頂都鋪設太陽能板。各街區的屋頂平台之間以天橋連接;不同高度的街區屋頂之間,則以自動扶梯連接。使大面積的太陽能電場完整連接,便於管理、維修和進行科研工作。在太陽能電場下的城鎮,居住生產以及其他活動,完全正常。
現在的太陽能電場多是建在人口稀少,土地利用較難的地方。將來則建在居住和生產需要的地方,或將現有的城鎮改建。
5. 太陽能電場下的城鎮可以發展各種企業。
農業:太陽能板可以做到極薄,太陽能板下與大棚種植的環境相同。現代的農業已經逐漸推進到節土、節水、節能、節肥、調光、減污、高產的全天候立體農業,太陽能電場下的多層建築空間,最適合發展未來型的科技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生產,解決糧食和飼料不足的問題。
畜牧:室內畜牧是新興企業,與大棚種植一樣高效高產。利用光牧互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等,太陽能板下是發展畜牧業的好地方。
製造業:製造業本來就是室內產業,在太陽能電場下發展各種製造業,正好利用太陽能電場電源充沛的優點。
漁業:在水上建立的太陽能電場城鎮,其下方的水域將是優良的自然養漁場和人工養魚場。
6. 在水面上架設浮筏,躉船,浮橋,或浮島(筆者曾有另文論述浮島),則沿河和沿海的水上,可以鋪設大面積的可居住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太陽能電場的小城鎮,比陸地上的太陽能電場城鎮更多兩重重要功能:
a. 沿河沿海的水上太陽能電場城鎮可以建在已經有的城市附近,就近提供電力,並與河岸、海岸上的城鎮和產業配套,形成綜合利用水、土的人居空間和產業園區;
b. 水上的太陽能電場城鎮可以在平台下從事水產養殖,或與平台上的農業、畜牧業、製造業形成功能互補的產業群落。
各地大小湖泊中可以因地制宜,建設水上的太陽能電場小城鎮。新加坡已經在水上建立太陽能電場,但仍是像在陸地上那樣,在水面上鋪設平台,架設太陽能板。如果加強水上平台的承載能力,便能夠建立水上的太陽能板電場城鎮。
水上太陽能電場的概念可以推廣應用到沙漠中,既生產電能,又兼保護稀有的水資源。沙漠地帶降水少,人類難以居住和進行生產活動。但是在靠近高山的地方,仍有融冰形成的河流,只因水蒸發的問題嚴重,河水在沙漠中逐漸蒸發消失。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河流,都是半途而終。塔里木河長2300多公里,流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有很多支流,僅和田河就長達1100多公里。如果沿河順流建立長片的水上浮橋浮島,上鋪長片的平台地面,平台上建城鎮,城鎮上鋪設擴伸面積的太陽能電場,則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減少河水的蒸發,保存河流水量,延長河流。同時,河上的太陽能電場城鎮,可以協助在岸上再建立太陽能電場城鎮,綜合開闢利用沿河的河濱土地,開闢新的生活空間。
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的大量人口必須內遷。在沿海建立海上的浮島太陽能板場城鎮,可以遷移部份人口和產業,舒緩人口遷徙的壓力。內陸由於氣候變化而生態發生巨大變化,也將迫使大量的人口遷移。太陽能電場城鎮將是因應這人口變遷的新城鎮建設模式之一。
世界上有許多沙漠地帶是瀕臨海洋,或離海洋不遠,例如阿拉伯半島、澳洲、非洲北部與西南部。缺淡水缺電,難以生存。在沿海的水上建立太陽能電場,可以提供電力,以電力建設海水化淡廠(424期筆者有另文論述),便一舉解決水、電兩大問題。電場下和陸地上可以新生大片的宜居地方,發展經濟。
世界上有許多小島嶼國家,四周環繞著寶貴的海洋資源,卻無法利用,竟多半是最貧窮國家。問題就是缺電、缺淡水、還缺地,如果綜合建立水上太陽能電場下的小城鎮和海水化淡廠,水、電、地三者俱備,既能居住,又能從事各種生產,立刻便有了發展前景。面臨氣候變化和海水平面上升的威脅時,他們也將擁有新的土地和水、電資源,延長國運。
7. 建立太陽能板廠下的城鎮,還是夢想。問題很多。技術本身不是問題。相關問題可舉3例:
a. 城市設計和改造。現在的太陽能電場非常單調,淒涼,不但毫無美感,而且令人感到恐怖。將來因利用太陽能板而設計新城鎮和改造舊城鎮城市,應乘機美化設計,優化環境,提升生活素質,從而吸引人們去居住。
b. 環境保護特別重要:必須研究處理生活和生產排污排毒的科技,使太陽能電場下的城鎮不造成新的空氣、水、土污染問題。塑料業產生大量危害環境和健康的結果,是前車之鑑。太陽能板的壽命只有30年左右,廢板內含硫酸一類的有害化學物質,今後對太陽能板和有關材料的廢舊部件,必須徹底回收利用recycle,安全銷毀,以保護母親大地。不可以重蹈塑料產品污染土地和海洋的覆轍。
c. 最棘手的是政治問題:新能源是世界性問題,世界各國必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現在各國雖然承諾減碳目標,但是沒有真誠的合作,前景可慮。太陽能板下空間的建設,是巨大的新興產業,也將產生新的全球產業佈局,例如開發西伯利亞和北非沙漠等大片地區。所有這些巨大變化,不久即將發生,要求各國真誠合作,設想如何共享,而不是爭奪搶掠。新產業創生的新科技,應開放共享,避免產生新一輪的巨富和貧富差距。
結論:氣候變化導致全球生態環境變化與社會經濟的大變動,全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能源和土地資源不足的巨大挑戰。而危機就是契機,太陽能電場城鎮的興起,勢必是未來的新興產業,與海水化淡廠結合,與沙漠開發結合,將大幅度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環境。這些挑戰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去應對,例如將各種解決辦法和科技進步規定為全球性共有。當前各國仍在為爭一分地一分水而戰爭、殺戮、破壞,令人懷疑人類的智慧何在。祈願各國出現大政治家,設法減少衝突,提升平等的合作。使全球八十億人口都能夠享有小康生活,世界大同。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