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中国航天在海南文昌基地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至此中国航天实现了本世纪初的预定目标,下步就是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载人登月。
中国的航天事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任院长。这就是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老五院”,也是中国航天创立的日子。
成立伊始,聂荣臻元帅(时任副总理)对向中央报告“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1956年10月17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个方针。这就是老五院的建院方针。六十多年来,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战胜的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发展之初,中国政府寻求前苏联援助,苏方只同意接收50名火箭专业的留学生和提供两发教学用的P-1模型导弹(即苏联仿制的德国V-2导弹)。1957年根据“十月十五日协定”苏联相继运来几种导弹样品和相关图纸、工装、设备和几批技术专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学习、研究和仿制的过程中,1960年8月12日在老五院的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中苏关系破裂。
在这种情况下,聂帅指示老五院:一定要争气,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仿制P-2导弹决不能动摇,无论如何也要搞出来。
断奶的过程是痛苦的,然而也是成长的过程,是走向独立自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代航天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仿制中学习,从学习中独立研制,走出了中国航天自己的路。从仿制P-2开始,打造出赫赫有名的东风系列战术、战略导弹,”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成为火箭军响亮的口号。
在发展导弹的同时,为人造卫星发射而研制的运载火箭也开始了研制,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大同小异,研制工作比较顺利,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从此中国航天事业开始军民结合的道路。
1984年4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了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4月16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星上配置2个C波段转发器,可在每天24小时内进行全天候通信,包括电话、电视和广播等各项通信试验,开始了使用我国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
转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这就是后来的“军队要忍耐”。
由于中国航天与中国军队的特殊渊源,这段日子也是航天最晦暗的日子,大量基地、工厂关停并转,培养多年的科技人才、优秀技工离开航天。保留的科研院所、基地和工厂也无军品任务,各种型号下马或者搁置,大面积发不出工资,有病无法治疗,内部矛盾激化,发生不少悲剧。当时有句流行语:“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航天为纾解困难,更为留住人才,同时军队也要养人,同时也是为裁军需要。于是,1986年沙特亲王来到我国商谈购买弹道导弹事宜时,沙特的金钱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天降甘霖,雪中送炭,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最后,经过一年左右的谈判,沙特以35亿美元的天价购买了我国36枚去掉核弹头的东风3号弹道导弹。要知道当初的35亿美元可是全部的外汇储备,所以,在当时算是解决了我国缺钱的燃眉之急。
这期间也是中美蜜月时期,航空工业与美国有过“和平典范”项目(又称“和平珍珠”计划,国内称82工程)。世界向中国打开一条门缝,看到了差距,然而刚刚开始的市场经济,眼花缭乱的外部世界,让一些人认为能买来一个现代化,认为为西方世界打工能换来一个现代化,”和平典范“计划中就放弃了大飞机的研制。
而航天工业方面为保有科研与生产骨干,开始面向国际市场要饭吃,因为中国长征火箭的可靠性、先进性与价格低廉,获得了国外订单。
1988年6 月28日,澳大利亚卫星公司与休斯国际通信公司签订了,价值高达3亿8000万美元的合同(当年北京人年薪才2000元人民币)。卫星是美国为澳大利亚制造的,是美国最高科技的产物。美国政府对此次发射顾虑重重,他们非常害怕中国借机偷学卫星技术!1988年12月7日,中美两国签署了有关卫星发射服务的三份备忘录,其中《关于卫星技术安全的协议备忘录》就是限制中国科技人员的行为。在这些规定下,中方人员没有任何单独机会接触美方制造的卫星。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为亚太区域通讯服务而研制的区域性通讯卫星,亚洲一号”卫星。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是我国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结果非常圆满。
1992年3月22日,我国按照合同,发射了澳星B1卫星。在按照程序发射期间,两台助推火箭发动机没有成功点火,导致发射失败。根据合同,我国必须将卫星送入轨道才算成功,那么我们必须再次发射。1992年8月14日,澳星B1再次发射并取得成功。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1992年12月21日19点20分,“长征二号E”搭载澳星B2升空后,澳星B2却发生了爆炸。
1996年2月15日,新型长征三号乙大推力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由于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惯性基准倾斜,火箭按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矫正,导致火箭在飞行22秒以后,触地爆炸,星箭俱毁,发射失败,造成8死57伤,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大事故。
此次事件使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彻底陷入低谷,直接导致中国航天部门彻底进行质量整顿。其实这一切与当时人才流失的大环境有关,因此出台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强化科研生产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72条”)以及《关于强化型号质量管理的若干要求》(简称“28条”),它们和此前总结出来的“双五条归零标准”等一起,成为了航天领域质量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与之配套是待遇的提升,并迎来了此后运载火箭发射15年的连续成功。
中国航天真正的转机发生在1991年,当年一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了战争,称海湾战争。完全现代化的立体战、信息战,打醒的军队高层机械化、大步兵军团、火炮致胜的思维。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中国军队的新时期建军指导性思想。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卫星通讯,GPS定位,数据链的收效传输,这都离不开航天。在军队要忍耐的前提下,一些搁置下马的项目开始恢复,航天开始重新规划,由此中国航天开始涅槃重生,一发不可收。
人说十年磨一剑,航天人是三十年砺箭。
嫦娥五号,北斗系统全面建成,天问一号,高分十四号卫星,长征五号B火箭,长征八号火箭,长征十一号火箭,神舟系列飞船,直至天宫空间站顺利运营,标志中国航天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航天强国之一,而且是完全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中国制造!
中国航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自信自强的象征!与中华民族复兴同步发展!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