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消息公布后,引起国内一阵热烈反应。我们所看见国内的现象是,先是城镇化以集中资源配置。当城市拥堵后,又分散化疏解拥堵。笔者愿意分享在美国的大企业和政府机构所观察和体验到的一些心得,有关“机构演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笔者曾供职于一家跨国大企业,在它的领域里是世界第一,也是个百年老店,金字招牌。它起家于新英格兰区,工厂在纽约上州,但是客户都在大城市里。由于曼哈顿寸土寸金,且交通拥挤,所以公司总部就设在纽约上州;研究单位在东西岸各一个。发展单位有好几个,在不同的州。只有市场行销和客户支持单位在大城市里。这是它的布局。它的原则是,除非必要,否则不必把办公室设在又贵又拥挤的市区里。纽约上州及城市的郊区环境优美,人口没那么稠密,交通不拥挤,而公共基础设施到处都一样,教育和医疗服务齐备,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活品质,员工们都很满意。
联邦政府大的部会,在全国各地都有几百个办公室。只有对外服务的单位需要在市中心。一些内部功能的单位就可以设在郊区,甚或在不同的城市。这些原则与大企业一样。
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组织成员必须在一起办公,才能沟通办事。现在由于通讯发达,可靠性提高了,通讯价格降低了,所以虽然各个单位设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联络起来非常方便。无论是简讯、电邮、电话会议、视讯会议、或网路工作群,距离已经不是问题了。有些小组十来个人,分布在全国几个不同的地方办公,使得组织成为功能性的单位,而不需要成员聚在一处,变成 location-transparent.甚至有些公司让一部分员工在家里工作,而省下了一部分办公室租金。这些都能缓解大都市的拥堵问题。
现代的企业运营都要靠资讯系统支持,自动化越来越多,数据成倍的增加,计算机中心越来越大。这些资讯中心可以设在郊区,通常至少要三个中心,增加可靠性。当运算云成熟时,中小企业就不必有自己的系统了。这些科技的进展,也有助于城市的疏散。
另外一个战略考量就是,如果一个城市发生重大事故时,若一个企业的功能和资讯中心是分散在各地的,则整个企业的运作可不受太大的影响。否则企业就要停摆了。所以无论是办公地点或资讯中心的选址,都要有多方面的考量,包括交通是否便捷、生活水平、医疗教育设施、地震、飓风、淹水、冰雪、野火、核攻击等。
在美国无论到那里,交通都十分方便,基础设施完善,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住在郊区,同时享有城市的便利。中国人口喜欢往大城市挤,是因为大城市的条件好。如果也能把偏远地区的基础建设和医疗教育设施强化起来,相信企业和人口会自然的疏散分布,从而缓解大城市的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