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10/8/2016

2 Comments

 
范湘濤
前些時,有幾位社友去西藏旅遊,回來發表了幾篇𨔼記,筆者剛剛從大陸旅遊回來,也發表一些自己的一些旅遊觀感吧 。我喜歡把去大陸旅遊譬喻是吃燒餅油條,久不吃又想吃,但吃了以後又縂會有些反胃和不舒適的感覺。
我和內子二人,擬定一個旅遊行程,洛杉磯飛北京,辦一些私事後次日飛武漢,參觀黃鶴樓和東湖公園然後坐動車去宜昌,搭乘總統八號遊輪上行到重慶,遊大足石刻,乘坐高鐵去成都,參加樂山大佛和峨眉山旅遊,之後坐飛機回北京再回來美國,全程兩個星期。

武漢,成都,重慶和三峽,筆者個人早在三十年前就去過,那時修大壩正在熱烈討論爭議中,當時筆者就許願,希望大壩工程修好,要重逰一次三峽,這次的安排,算是完成了個人的願望。當年搭乘的是渝江輪,除了幾間有床鋪的二等艙外,其餘是三等艙,乘客們人擠人躺在甲板上,好像被販賣的黑奴一樣;如今的總統號𨔼輪,客房如同旅館房間一樣,裡面廁浴俱全,非常舒適,船上有大餐廳,劇院,健身房,游泳池,遊客大多數是大陸各省來的,外賓人數可能不及兩成,中國人三十年來,從貧窮困苦到富裕小康,由三峽過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三峽大壩工程的宏偉令人震撼,三峽人家和神農溪風景的秀麗令人神往,白帝城的歷史背景,酆都鬼城的傳奇故事,三峽四天逰確實不虛此行。但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確定的,至少你我再也沒有機會去感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種詩情畫意了。黃鶴樓,大足,樂山,峨眉山的風光,如果讀者們有興趣可以去百度一下,筆者就不一一陳述了,因為那些不是我寫文章的重點,我想寫的主要是一些旅遊的感受。

中國這些年推行的扶貧工作,少數民族受益是顯著的,這次旅程中,從山峽景區內的土家族,峨眉山區的彝族人民交談中,知道他們心裏對中共是感恩戴德的。少數民族多數是農民,中共建黨之初,就是要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扶貧項目可能是這個政策的延伸吧。

有句俗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中國人民素養的進步是遠遠跟不上整個國家在硬體方面的進步;講話的尖酸,看人的白眼,爭先恐後,喧嘩吵閙,仍然隨處可見,但可喜的現象是年輕一代,言行舉止較前幾年有了很大進步,禮貌,讓座,當自願者在街頭服務已經成為風氣,中國成為文明社會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了。

中國大陸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一般人民族主義高漲,認為「老子天下第一」,但也有很多人表現非常崇洋,小黃毛頭到處都是,許多人身上T恤上印的是不知所云的洋文,真的是人各有志?每次來中國,我都會想到錢鐘書「圍城」裡的那句名言:「城𥚃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是的,有許多外國人到中國旅逰經商闖天下,但更多的中國人,無論窮富,都想盡辦法要到國外去安身樂命,不願留在國內做「中國夢」,這種現象的確有相當程度的諷刺性。從「圍城」想到「危城」,中國雖然已經是超級大國,但內有藏獨,疆獨,臺獨,港獨等分裂勢力,外有西方國家的虎視眈眈,危機四伏,如果不靠老共的堅強組織和它強大動員能力,中國是沒有辦法繼續保持進步強大的。

離開大陸和臺灣久了,回到那兒總有點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每次到大陸和臺灣,都有一種同樣的感覺,就是那兩個地方的人都沒有把我們當自己人看待;回到我們落地生根的美國才有一份真正投入的安逸,但除了納稅投票之外,又總覺得美國並沒有完全接受我們。像我們這一群在大陸出生,在臺灣成長,在美國終老的所謂「最後的內地人」,被認為是失落的一代,但筆者並不認為我們失落,反而認為我們是最幸運的一代,幼小時逃離大陸,躱過了共產黨的三反五反,在國民黨統治下,在臺灣享受了苦中有樂的青春歲月,在美國最强盛的大時代(great society )來到美國打拼,上天給我們的安排是一個接一個的好運;我們這群三不像的人,使我聯想到有一個三不像的神獸「麒麟」,我們這失落一代,何不稱自己為神人呢?據說神獸麒麟出現處必有祥瑞,憑著我們對大陸,臺灣和美國的感念和熱愛,以我們神人的視野作出努力,應該對三地的互相理解會有神助,也許會為美國,大陸和臺灣帶來一片祥瑞呢⋯⋯。
​
2 Comments
城裡...城外...-范湘濤
10/12/2016 01:02:38 pm

范先生:還是你的文章中肯,有看頭!請多寫! Amy

Reply
城裏人想逃出來
10/14/2016 12:27:47 pm

范兄,說的好, 尤其是最後一段,我始終認為我們這一代(群)人應該自豪,在見識,素養,以及對民族的熱愛,對世界的認識和包容上,比中國和台灣更接近中國夢。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