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若觸及國家核心利益,大陸必不惜一戰

9/5/2020

2 Comments

 
谢芷生

        根据过去的经验,凡触及国家主权,安全及领土完整时,大陆必不惜一战。过去不论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1969年的珍宝岛战争,1979年的惩越自卫战争,以及1988年的南海海战等,无一不是在此一原则下进行的。大陆进行的都是正义之战,因此士气高昂,每战必胜。

          大陆已久未战争了。一则由于大陆国防力量强大,已鲜有外国势力胆敢挑战了。二则中华民族本就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若未触及其核心利益,往往能忍则忍,宁可息事宁人,而不愿挑起争端。眼前的例子就有,一,印度欲利用目前中美的紧张关系,在中印边界陈兵百万,试图在有争议地区制造冲突。大陆却一再忍让。二,美国特朗普政权为选举获胜,在南海和台海加剧挑衅,并打压华为和抖音。大陆几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但却不愿开第一枪。  

          中美之间真有不共戴天之仇吗?没有!大陆唯一的错误,就是不该发展得太快,令美国担心,其国力会被超越,威胁其霸权地位。实际上目前美国的GDP是20万亿美元,而大陆则为14万亿美元,双方仍有明显差距。而个人平均GDP则只有美国的15%。显然美国霸权主义者,是故意夸大了大陆的国力。其目的无非是为着,制造美国与西方的恐中情绪,以图共同围堵打压大陆的崛起。此真可谓用心卑鄙险恶矣。

          目前看来,似乎中美正面临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大陆与美国都是拥有核子武器的超级大国。若两国发生冲突,不但中美人民的生命财产,会受到毁灭性的威胁,即全世界的和平安宁亦将不保。目前大陆政府努力的焦点,是要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对战争唯恐避之不及,怎会主动挑起战争呢? 因此真正要担心的,还是具有霸权野心的特朗普及其团队。特朗普看来,是个带有严重心理缺陷,害有超级自恋狂的政客。说话颠三倒四,朝令夕改。多少外国政要受其羞辱。既不讲国际礼仪,亦毫无个人修养。遇到这样一个疯子,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不幸,更是美国人民的不幸。年底美国大选如他仍能胜出,则美国的民主制度可以休矣!

          面对美国霸权的挑信衅应如何因应呢? 现在正逢美国大选,特朗普的民调已明显落后拜登,而疫情又在肆虐中,民间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为求胜选,不能排斥特朗普会孤注一掷,用中美与世界人民的安危做赌注,挑起战争。最近美国霸权主义者,正不断在南海和台海敏感地区进行挑衅。大陆为避免冲突,已把南海的船舰,飞机都撤离了。但在台海,大陆反举行军演。虽然南海,台海都涉及我国核心利益,但从地理位置看,台海紧贴台湾,当然更为重要。因此大陆寸步不让,哪怕引起与美国霸权主义者的军事冲突,也在所不惜。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台独政权的妄想与短视,把战争引到了家门口还沾沾自喜。殊不知,一旦大陆与美国冲突,不论胜负如何,台湾都将成为战争焦点。虽然大陆的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目前还落后于美国。但美国若胆敢远渡重洋到中国家门口来挑衅,则大陆却有战胜美国的绝对把握。甚至在对台实施武统时,也不怕美国敢前来干扰。希望台独分子能把情况弄清楚,不要拖累台湾两千三百万父老乡亲。     
​                         
谢芷生, 2020年8月20日,维也纳。                                                                                                                                 
 

2 Comments
James
9/10/2020 05:14:41 am

作者有二论述要点:“大陆唯一的错误,就是不该发展得太快,令美国担心”- 而且又打鑼打鼓说“一带一路”,此战略大謀,最好是只能作而不说。
另外“美国的民主制度可以休矣!”- 美国已走上西罗马帝国400年的四个週期而自我滅亡。前三个週期 – 君王制150年(英国殖民地1620-1770),共和国制的扩张150年(1770到1920),帝国全盛制大约100年(1920 – 2020),海外数百基地,可能剩下的衰退是夕阳西下的10多年。今天西部十州的百起火烧,老百姓苦,政客却大言不惭的搞选票!

Reply
Robert
9/16/2020 11:47:47 am

我个人看法是从台湾的新版护照大概可以看出,“中華民國“護照是官方名字,中華民國的簡称亦即中国,给北京看。大字体 ”TAIWAN PASSPORT” 是给世界看,即常用的通名,所以独派现在一直说‘中華民國台湾’,也勉强符合‘一中’。好像Robert 是很多人的正名,但是通称就是Bob或 Bobby。只要有第三者介入,兩岸没有共识,可说是难合又难解,洋人能够拉着兩岸的头來相互碰头,未來不会乐观!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