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美國霸權走向崩塌的兩座里程碑

4/1/2023

2 Comments

 
水秉和
         
     從去年到今年,美國霸權走向崩潰的兩個里程碑出現了。第一座里程碑產生在去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之日,第二座里程碑產生於今年3月10日,當王毅與沙特和伊朗代表,經過五天的秘密會談,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電視機前,共同展示出他們簽訂的三國聯合公報,宣佈沙特和伊朗兩國通過中國的斡旋,達成了將重新互設大使館,恢復正式交往的協議。

     霸權,我們引用維基百科的定義,即“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在單極世界中,其軍事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沒有國家有能力跟它對抗,它的經濟力量也在同一個水平,並且它具有野心和意願,把某種秩序強加於國際社會之上。”

     從這個定義,我們應可瞭解,為什麽拜登接掌白宮以後,指責中國說,中國企圖改變“國際關係的既有規則”。因為,這既有規則是美國訂的,而美國是當今的霸權。這個指責并沒有錯,因為中國正在致力於一件事,那就是建立一個多極世界。多極世界的意義不就是要推翻美國的霸權嗎?

     是的,美國的軍事力量是如此強大,在北約組織的配合之下,七十年來,沒有國家能夠跟它對抗。它在二戰後發動了多次戰爭,主要有韓戰,越戰,科索沃,伊拉克(2次),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戰爭,每次都是強凌弱,有時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所以合法,有時沒有獲得授權,屬於非法。但是,去年2月24日的俄烏戰爭不是美國發動的,它是普京發動的。2021年尾,普京動員了十萬大軍,陳兵烏克蘭邊境,然後向北約發出照會,提出六點要求,請北約於兩週內答復。他的要求,簡單說,包括:烏克蘭保持中立,不得加入北約;北約停止東擴,撤出1993年以後在加入北約的中東歐國家境內部署的進攻性武器。
     
     拜登與北約盟友進行了緊急協商,隨後拒絶了普京的要求。其後果就是,普京發動了“特別軍事行動”,侵入了烏克蘭。事後有報導稱,拜登不相信普京會真的採取軍事行動。也就是說,他誤判了普京,但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是,作為霸權的領袖,他不能容許普京阻止他擴張。

     無論如何,由30國組成的北約組織,其軍事與經濟力量完全可以壓倒俄羅斯。但是,普京不顧一切,依憑強大的核子武器,向霸權挑戰了。霸權的本質是擴張性的,是壓制性的,若要反霸權,那就必須有一股力量來阻擋它擴張,必須有一股力量來反抗它的壓制。這一次,普京主動向美國和北約挑戰,阻擋它東擴,并用本身的力量來對抗它的壓制(制裁)。如果美國霸權隨後逐漸崩塌,那這就是它崩塌的第一座里程碑。

俄烏戰爭是霸權崩塌的轉捩點

     俄烏戰爭并不是一般人所說的代理人戰爭。它是一場分工式戰爭:為了避免核戰,北約不直接參戰,而是由烏克蘭跟俄羅斯進行傳統的軍事戰爭,北約則從側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情報,培訓,政府正常運作等多方面的支援。在這一方面,它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可是,另一方面,北約同時跟俄羅斯直接進行了經濟戰和金融戰,也就是讓西方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拒絶俄羅斯應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同時向俄羅斯發動史無前例的極限經濟制裁。它的戰略構想是:只要烏克蘭能夠在戰場上支撐一段時間,北約和歐盟就可以在經濟上壓垮俄羅斯,導致俄羅斯內部發生變化,弱化俄羅斯,推倒普京,促使親西方的政權產生。

     現在看來,這個戰略設計至少犯了四個嚴重錯誤。第一,為了避免核戰,北約不容許烏克蘭攻擊俄羅斯本土(雖然烏克蘭進行了數次偷襲),不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和先進戰機,可是它卻無法制止俄羅斯攻擊烏克蘭全境,包括它的基礎設施,如發電站,水廠,軍工廠,彈藥庫,公路和鐵路等。北約提供的反導彈系統根本無法保護面積為歐洲第二大的烏克蘭領土,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不平衡的局面:俄羅斯本土不受戰爭影響,社會正常運作,軍工企業有能力加工生產武器彈藥;而烏克蘭,除了在戰場上犧牲慘重之外,它國民的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遭到徹底破壞,無法正常運轉,千萬以上的人淪為難民,大部分逃亡國外。數字顯示,烏克蘭自己估計它的GDP於2022年下滑了30%,西方有人估計它下滑了40%,而俄羅斯的GDP,根據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僅僅下滑了2.1%。

     第二,制裁失敗。戰爭之初,拜登發出警告,說西方的制裁將使盧布“變成廢紙”。可是,事實告訴我們,盧布不但沒有變成廢紙,並且在去年是世界上幣值最穩的貨幣。這是一個致命的誤判。本來西方的一些估計說,俄羅斯的經濟會縮水10%,甚至高達30%。可是這沒有發生。俄羅斯的經濟基本上能夠正常運作,而烏克蘭整個社會的生存,加上戰爭需要,都必須仰仗西方的供給。如果西方的供給不能及時到位,或者短暫停止,那麽烏克蘭就必然崩潰。

     第三,制裁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俄羅斯的GDP雖然在世界排行榜上排第11,在韓國的後面,可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卻是能源,糧食,化肥,礦產。它在這些方面不但自給自足,並且是這些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它向歐洲提供大量的能源,光是德國就有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非洲有好幾個國家的糧食幾乎全部都依靠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供給。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企圖用制裁的手段壓垮它,遠比拜登團隊想象的困難。它的後果就是制裁失敗。制裁的失敗就是美國和歐盟在分工作戰的基本設計失敗。失敗的後果就是把整個戰爭的巨大壓力轉移到戰場上,也就是就落到烏克蘭的肩上。如上述,烏克蘭在戰場上是處於一種非常不平衡的劣勢。

     第四,實際上,世界上絶大多數的國家并不支持美國和北約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這一點是無比重要的因素,也是拜登似乎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在拜登團隊的沙盤推演中,他們大概估計,中國是不會參與制裁的,而他們或許認為,僅僅依靠中國,俄羅斯還是挺不住的。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土耳其,印度,沙特阿拉伯等一大批中等國家,甚至包括墨西哥,都拒絶參與制裁。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談第二座里程碑的時候再予發揮。重要的是,美俄雙方都知道,俄烏戰爭將是霸權能否維繫的轉捩點,都不能輸。就目前而言,美國和北約的制裁顯然是失敗了,而在戰場上,特別是在雙方激戰的布赫穆特,烏克蘭也出現了撐不下去的情況。據多方報導,美國希望烏克蘭退出布赫穆特,保持實力,集中力量,在南部發動春季攻勢。但是,澤連斯基堅持固守布赫穆特,不斷增援,因此失去了大批精英部隊。這樣,烏軍是否還有能力進行一場春季攻勢,以及能否在進攻中獲勝,將是整個俄烏戰爭的關鍵。如果失敗,那麽,北約的失敗就無可避免了。

亞非拉三大洲拒絶站邊

     如果我們講精神上的支持的話,那麽,烏克蘭好像贏了,因為在聯合國的多次投票中,四分之三以上的國家都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例如,在去年10月12日的最後一次投票中,大會以143票對5票,34票棄權,反對俄羅斯在烏東四州舉行的公投和將這四州併入俄羅斯。但是,如果我們看物質上和行動上的支持的話,支持烏克蘭的大約有50國,其中絶大多數都在歐洲,都是白人。也就是說,白人世界幾乎全部支持烏克蘭,可是幾乎所有有色人種國家都保持中立,這就是關鍵了。

     去年3月,也就是戰爭爆發之後,拜登邀請東盟國家舉行峰會,東盟各國不很積極,託故不去,所以峰會延後到5月。5月13日,東盟10國裏9國首腦來到華府(緬甸未受邀),跟拜登舉行了兩天的會議。峰會的目的當然是鼓勵他們選邊站隊,站在美國和烏克蘭這邊。可是遭到拒絶:他們主張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不肯在聯合公報中譴責俄羅斯。接下來,6月9日,拜登邀請了拉美的32 個國家首腦到洛杉磯舉行峰會。由於他沒有邀請古巴,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所以有十幾位首腦拒絶參加會議,僅派遣次要人物來開會。最主要的是,連墨西哥總統歐布拉多爾都拒絶與會。輿論界對這次會議發出了一片批評之聲,一篇報導以“拉丁美洲已經不是美國的後院”為標題。會議也未能就譴責俄羅斯達成協議。

     拜登隨後又邀請非洲國家來美國舉行了一次峰會,結果仍然沒有得到美國所希望的對西方的支持。也就是說,除了在歐洲,北美洲(不包括墨西哥),澳洲,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和臺灣,在實際物質方面,美國和北約沒有得到亞,非,拉三洲絶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似乎感到了一種“天下苦美已久”的信息。對此,拜登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依然自我感覺良好。簡單說,作為一個超級大國,一個霸權國家,美國現在已經調動不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了。

中東是關鍵

     對美國的霸權而言,軍事霸權除了依仗它本身的強大軍事力量之外,還依仗着一系列的軍事聯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約。在經濟上,自從它於1971年放棄金本位之後,它依賴的就是與中東產油國建立的以美元結算石油的關係了。這個關係是建立在一個互相依存的承諾上,那就是美國向石油生產國提供安全保障,而後者答應以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

     因此,美國在中東國家部署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軍事基地,最重要的幾個應當是駐巴林的第五艦隊基地,在卡塔爾的美國在中東的最大的空軍基地,土耳其的空軍基地,以及駐在約旦的海軍陸戰隊等。

     3月10日突然爆出的消息,即在中國斡旋之下,沙特與伊朗將恢復邦交。 這一則消息,石破天驚,引起全世界的廣泛熱議。《紐約時報》訪問到一位專家,該專家說,“輸了,輸了,輸了…”意思當然是,美國輸了。因為,兩個伊斯蘭教派的大國是中東問題糾纏難解的一個根源。中國居然能突破兩國之間,和兩大教派之間,盤根錯節的愛恨情仇,為中東的和平帶來了曙光,那的確是應當獲得好幾個諾貝爾和平奬的成就。非常可惜的是,瑞典,一個長期鼓吹和平的國家,現在卻捲入俄烏戰爭,完全沒有可能為這個奬項提供一個公平的平臺。

     連續幾任美國總統,至少可以從小布什算起,就一直試圖分裂阿拉伯世界,把反伊朗(什葉派)的石油生產國(遜尼派)拉到一邊,促使它們跟以色列建交,如此,這股力量就可以合力對付伊朗。如果說特朗普這位不靠譜的總統在外交上有什麽成就的話,那就是他於2020年9月促成了以色列,巴林,聯合酋長國在白宮簽訂了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假如拜登沒有在他競選時侮辱了沙特王儲 薩勒曼,他可能會把沙特也拉進這個圈子。這樣,美國就能夠造成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繼續分裂,使以色列不致孤立,也使美國繼續在中東佔據優勢地位和保持石油美元的緊密掛鈎。
     
     中國促成沙特與伊朗和解,基本上打破了美國的戰略設計,接下來很可能取得也門內戰的和解,敘利亞與伊拉克跟沙特及其他產油國之間的和解。儘管美國仍然擁有一大堆軍事基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可是,這樣的扭轉乾坤應當能夠把美國的勢力逐漸擠出中東。中東產油國在將來不再以美元結算,或者相當部分不再以美元結算,應當是大概率的事。這將直接打擊美元霸權。

霸權將頹兮,內外交攻之

     我們許多人在美國居住了大半輩子,對美國并不存有任何惡意。老實說,我們的生活水平可能高出一般中產階級,居住在比較安全的社區,享受到平靜的日子。對於美國的各種優點,我們也深有體會。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希望美國徹底衰落。所以,請讀者們瞭解,我不是幸災樂禍,不是反美。只是,為予浩嘆者,美國實際上出現了太多的問題。我看到的是,美國的盛世將不再,美國正在下坡路上走。
     
     ​美國的製造業被掏空了,在GDP中的佔比不到15%,現在是以金融資產號令天下。政府靠借債過日子,國債高達31.5萬億,許多銀行資不抵債,岌岌可危。有錢人打破了原先存在的,政治力量與經濟力量之間的制衡,他們現在依靠金錢左右政治,維護他們高高在上的地位,而貧民區和無家可歸者的帳篷遍佈各大城市。兩大政黨爭權奪利,互相撕扯,把黨派的利益擡高到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之上。全國都是利益集團,他們比賽誰的資源多,聲音大,他們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法律保障。去年,據統計,超過230萬非法移民從墨西哥邊境涌進美國。大家都說,移民問題失控,但是沒有解決辦法。

     在國際關係上,美國拉幫結派,製造分裂,從中取利,維護其霸權地位。可惜的是,它選出的決策者,連續好幾位,都缺乏深謀遠慮的能力,志大才疏,不惜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為美國自身的利益服務。在普京動員了十萬大軍,要求北約不要繼續東擴,這時,明智的決定不是拜登的豪賭,賭普京不敢真的動手,而應當是見好就收,順水推舟,把普京拉回到他嚮往加入的歐洲。如此,中國就落單了。這是過去好幾位傑出的美國戰略家的教誨,可是拜登自以為是,慫恿澤連斯基以小敵大,結果是烏克蘭被打得頭破血流。拜登無心插柳,可是他,繼小布什,克林頓和奧巴馬之後,讓美國陷入無盡的衝突之中,把偉大復興的機遇送給了中國。

     ​因此,我粗淺的分析是,由於拜登設計的分工戰法,北約打制裁戰,烏克蘭打實戰,兩面夾攻,以此打敗俄羅斯。但是,制裁戰首先失利,使得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壓力過大,大到不是一個小國能夠抗拒的,所以也會跟着失敗。俄烏戰爭的失敗,加上國內問題重重,美國的霸權將會就此終結。在這個終結的路上,我們已經看到兩座里程碑,接下來陸續還會有新的里程碑出現。至於下一個里程碑是什麽:金融風暴?北約分裂?沙特和產油國開始用人民幣結算?還是核戰?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 Comments
Loshan Lee 李乐山
4/4/2023 04:20:19 am

Good point of view, I agree with you! Thank you!

Reply
Scott
4/10/2023 09:35:56 am

讃!
无独有偶,前羅勃.甘迺迪的兒子(Robert Kennedy Jr)已决定参选2024(他先要在党内击败‘败登’), 他在推特‘一针见血’指出,过去20年美军在各地轟炸,搞破坏 ,中国却在各地搞建设,美国才是窮兵黷武,「美國世紀」最終崩盤!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