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日本强行排放核污水的科学依據与政治因

9/23/2023

0 Comments

 
王文軍
     ​ 
     ​2011 年3 月11 日,9级强震引发的特大海啸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1 号至3 号机组堆芯熔毁,1、3、4 号机组厂房发生氢爆。这场特大事故不仅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还产生了一个长期的严重次生危害——核污水。
 
     福岛核污水主要来自3个方面:反应堆冷却水、进入机组厂房的地下水和雨水。由于3个发生堆芯熔毁的反应堆需要不断注水以维持低温停止状态,且内部存有大量混杂了金属、砂石等物质的熔毁堆芯残骸,所以,冷却水接触高放射性物质后,便会成为核污水。同时,地下水问题更为棘手。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阿武隈山系地下水脉的正上方,每天约有700—900 吨地下水经其下流过,其中约一半流入厂房内部及地下区域,在与高放射性物质接触后成为核污水。此外,日本是海洋国家,降雨充沛,每年都要经历几场台风,台风期间由于大量雨水入渗,每周约有2天核污水泄漏入海量超过500 吨。经过9 级地震和海啸,核电站机组的厂房、地下管道等广泛区域均发生严重的破损断裂,这三种类型的核污水交汇相融、泡冒滴漏,给事故处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福岛核事故是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INES)中最高级别的7 级核事故,妥善有效地处置包括超大量核污水在内的放射性废物成为一项史无前例的挑战。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就有专家和业内人士警告核污水处置将成为事故处理中最大的难题。在2013年9月,日本政府确立了解决核污水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综合对策。基本方针包括3 点:一是清除污染源,二是控制地下水和雨水不接近污染源,三是防止核污水外泄。
综合对策包括:一是清除机组厂房地下积存的高浓度核污染水,通过《多核种去除设备》(ALPS)等净化设备进行处理,增加处理容量,提高处理效率;二是在地下水脉的上游区域修建旁流系统和汲水井,在机组厂房周边修建陆地隔水墙,即冻土壁,尽可能降低地下水流入量;三是在核电站港湾内修建遮水墙,防止外漏,并使用储水罐储藏、管理核污染水。
 
     但是,上述核污水对策执行落实的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点:一是清除污染源工作远远超出预想难度。在2013 年的污染水对策中,虽然污染源被界定为厂房地下积存的高浓度污染水,但真正的污染源是1 号至3 号机组的熔毁堆芯残骸,地下积存的高浓度污染水即来源于此。冷却水、地下水和雨水也因为直接或间接与之接触,成为高浓度污染水。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提供的数据,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从陆侧方向流入的地下水依然达到每天200—300 吨,加上巨大的雨水量,可以说,“控制地下水和雨水不接近污染源”的目标也未实现。三是《多核种去除设备》(ALPS)等设备的净化效果未达标,核污水的储藏和管理压力并未减少。
 
     据日本经产省“废堆· 污染水对策事务局会议”报告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大致的结论:由于放射性污染源极难清除,经过10 年的“治水”,地下水、雨水截流工程效果有限,ALPS 净化效果未达预期,福岛核污水问题并未从源头得到遏制。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对策,核污水还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间断地以每天百吨上下的规模源源不断地产生,今后数十年排海核污水总量还将持续累加。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条1(4)条款,“海洋环境的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日本的决定之所以邻国批评和反对,根本原因在于其行事方式与核安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公共健康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治理要求相悖。其做法不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伦理以及相关行为标准,涉及一系列国际法原则和程序等问题。
 
     为了使国内外接受其核污水排海计划,自2013 年ALPS 运行后,日本一直在精心打造一个概念:ALPS 可以有效去除氚之外的62 种核素。2013—2016 年,日本污染水对策委员会下属的工作小组直接被命名为“氚水任务小组”。这种话语通过官方报告、包括IAEA在内的各层级专家组发布资料、新闻报道等渠道反复重复,逐渐生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事实”,即ALPS 处理水符合排放标准,安全可靠,日本欲以此证明排海决定的合法性。但是,2018年8月,日本国内外媒体、环保组织相继爆出ALPS 处理水内含有除氚之外的多种放射性物质。之后,东电被迫承认锶90、钇90、锶89、铯137、碘129、锝99、碳14等多种核素活度浓度超标。据日本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储水罐中存有的ALPS 处理水中约72% 不符合排放标准。这不仅验证了此前一些专家持有的“东电处理水数据信息造假”的怀疑, 而且经过日本国内外专家进一步的追究,发现所谓的62种核素指标,实际真正测定的仅有7 种,其余指标数据都是纸面推算的结果。2020年9月,东电开始对ALPS 处理水进行二次处理实验,但实验样本量仅为2000 吨。由此可见,日本不但一直在玩文字游戏,而且竭力模糊甚至捏造关键的信息数据,图谋为其核污水排海骗得“通行证”。
 
     就国际范围而言,日本的海外沟通明显偏重于其西方盟友,借重日本人天野直弥担任IAEA总干事的便利,拉拢国际机构为其站台背书,而对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周边邻国则长期怠慢,不经充分协商单方面作出决定,招致了强烈的质疑和反对。
 
     2021年4月13日,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之后,美国国务院回应称支持日本政府的决定,并表示该做法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目前,中韩等多国已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表示明确反对。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却出奇一致地选择了沉默。
 
     在核废料的处理上,美国本身也有前科,1954年,美国就曾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核试验,并把核废料填埋在当地。然而,2019年传来消息,用于填埋的穹顶建筑正在开裂。
 
     无独有偶,据法新社报道,法国于1960年至1996年期间在太平洋核试验场共进行了193项核试验,涉及文职人员和军人共15万名。
 
     历史上的核事故,例如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事故都是大气污染,没有类似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这类事件。
 
     从地理位置上看,核污水排放入海,首当其冲的是太平洋国家;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是大西洋国家,受到的是间接影响,并且他们相信到彼时,核污水已被大海稀释了,因此对日本此举反应并不急切。”廉德瑰分析指出。与此同时,美国渔业所依赖的是大西洋,欧洲国家渔业也足够发达,“触动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所以欧美都纷纷採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023年8月24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就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答记者问。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表示,日本政府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我们敦促日方倾听国际社会声音,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接受严格国际监督。
 
     2021年、2022年中国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在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8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覆水难收,我们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为海洋环境的灾难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就必须为此承担历史责任」。
 
核污染水排海带来哪些影响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福岛核污水预计多久影响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结果是,核污染水在进入海洋环境之后,首先是通过洋流的输运,会扩散传播到不同的大洋。此外还会通过海洋的生态系统,例如食物链的传播而不断传递,并且也有可能通过公众摄入海产品的方式进入到人体里,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或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影响。
 
     据之前对福岛核事故的监测,大部分污染物是会向东传播,然后跨越整个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会通过西太平洋膜态水的传播向西南方向进入,大概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入中国海域。
 
     中国大陆地区沿海理论上受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排泄点福岛处于日本东海岸,又位于日本暖流的末端,核污水会顺着洋流在北太平洋绕一圈,才会到达中国台湾地区附近,而且中国的内陆河流都在中国大陆沿岸注入水资源,强大的压差形成一道天然的水屏障。
 
     日本核污染水经过一圈后,与我国接触的水域核放射量会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响不大,尤其是对当地影响,例如日本经济、当地渔民生计问题、周边韩国海产品等等。从社会角度来看,它会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
 
 
     当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引起中国消费者对自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担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中国就已经开始对日本福岛县等可能遭受核污染影响的日本进口食品进行入境管理。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福岛核污水治理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范畴,但因涉核这一政治领域的高度敏感议题,加上当前东亚地缘政治的微妙局势,因此有可能面临国家间相互信任与互动较难实现的困境。
 
     福岛核污水处置问题事关重大,必须慎之又慎,不容有失。日本应认真回应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以及本国民众的严重关切,最大限度地使用安全处置手段,本着对国际公共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同各利益攸关方进行充分的协调沟通。IAEA、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也应对日方决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和验证,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