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美國“克制大戰略”下的美中關系

2/27/2021

0 Comments

 
(美國)中美論譠社社長 張文基

蘭德公司今年1月21日發佈一件長逹141頁的報告《實施克制——美國的地區安全政策的變化,走向實施現實主義的克制大戰略》引起各地關心美中關系人士的普遍關注。 海內外一些媒體、網站及微信群一時充斥報導聲稱:蘭德公司近期向美國政府提交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實質性放棄臺灣"、不干預中日領土爭端等。 這些看法以偏盖全、有嘩眾取寵之嫌,然而,在拜登上台的闗鍵且敏感時刻這篇報告的出版就反映出一個事實:經歷新世紀以來的動蕩,美國兩黨都普遍認為美內外政策已經到了需要進行重大調整的關頭。

國力制約下只能戰略收縮

報告開宗明義說:近年來,美國國內的矛盾和挑戰給聯邦預算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兩黨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重新考慮美國的宏觀大戰略,及减少在全球各地區的介入的呼聲日益高漲。 換句話說就是美國今天的整體國力已經無法支撑美國從1991年蘇聯和東歐共產黨政權覆滅後的霸權主義擴張性全球大戰略,而不得不採取戰略收縮。 然而,如何具体實施? 是全面收縮還是轉移有限資源到最緊要的地區?

從奧巴馬任總統時期美國就開始收縮它的全球軍力配置,轉移部分資源到亞太區域。川普上任後,更加速這個行動,在南海、東海及台海區域加強對中國的軍事擠壓,並在非軍事領域發起對華貿易戰、用經濟制裁和國內法手段破壊美中關系基礎。 更明目張膽的介入香港、新疆等中國內部問題,企圖在意識形態上組成反華的民主國家同盟。 2020年中國面臨了一系列的挑戰:代表台獨勢力的蔡英文在台灣連任、香港的動亂不停、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中印邊界衝突、美國國務卿龐培奧公開宣示告別自尼克森訪華以來的美國對華基本政策... 。 然而,中國不但挺住了這些挑戰,而且因爲西方的防疫失敗,大陸的經濟成長成爲全球第一。 在這個背景下,拜登的新政權不得不重新思考美國的全球大戰略!

在Charles Koch Institute的資金支持下,這份報告收集、分析、整合了“現實主義的克制大戰略”的鼓吹者們的文献,提出了美國對世界採取新戰略的一個選擇。它與美國目前的大戰略一樣,也強調大國關係,並將中國視為美國面臨的最大潛在威脅。 然而,在其他方面,克制戰略的擁護者不同意美國目前的做法。在克制戰略下,美國將收縮它的利益范畴,減少美國本土外的前進軍事存在,重新談判或終止其現有的許多安全承諾,盡量用外交手段化解利益衝突,與其他大國進行更多的合作,並提高使用武力的門檻 。

在這份報告中,作者們確認了主張克制戰略者所提出的廣泛方針和具體的區域安全政策建議。然後,提出需要採取那些後續步驟來實施一項宏偉的克制戰略。在具体政策意圖不完整和措施不明確的情況下, 提出主張克制的人需要回答的問題,以及制定更具體的政策建議所需的進一步分析。報告不評估“克制戰略”鼓吹者提出的論點是否合理,或採取這種戰略,是否是可取的。 相反,作者用提出這個戰略的人自己的主張來探討如果他們的建議被采纳,將會如何改變美國的地區安全政策、執行方針、並為進一步的可能發展提供路線圖,使得这份報告可以幫助決策者和公眾了解這個宏偉戰略的邏輯,並評估其成本和收益。

美國的國家利益

克制戰略的鼓吹者狹義地界定了美國的利益。 他們認為保衛美國本土,包括美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美國公民的安全,是美國的根本利益。爲了保護這個根本利益須要保持美國作為世界上最有能力的軍事國家的地位,而强大的美國經濟是保持美國軍事優勢的重要根基。

他們並不認為防禦美國盟國和夥伴是美國的根本利益,而是將其視為在某些情況下有助於確保美國安全的手段。同樣,他們並不認為民主的傳播是國家的重要利益。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選擇

這份報告主要涵蓋了歐洲、亞太、中東及南亞,但是亞太區域佔據了55頁,而主要關注的焦点是中國。 克制的擁護者尋求與俄羅斯和伊朗等美國現有對手採取更合作的態度。中國對美國重要利益的威脅遠大於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如何應對?克制者間存在分歧,但是如果中國採用武力征服日本,他們主張使用武力捍衛日本。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如果中日因次要問題如釣魚臺列島發生衝突,主張克制的人是否會保護日本。

不過,主張克制的人認為,如果可能,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更合作的態度。

與歐洲一樣,主張克制的人不相信目前有一個大國能夠主宰亞太地區。 然而,克制的擁護者尚未確定中國對該地區的統治會是什麼樣子 ,也沒有確定美國應該監測的具體軍事、政治或經濟指標,以了解中國是否正在獲得這種影響力。此外 ,他們還沒有說中國在亞太任何地區的影響力是否會對美國的重要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主張克制的人不太可能支持美國針對中國入侵台灣進行武裝干預,因爲他們不認為,控制台灣將導致中國主宰亞太地區,因此不相信中國的入侵台灣將值得美國使用武力。

除了阻止中國對日本等其他地方大國的統治外,主張克制的人還尋求保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際海域和空域的主導地位。但是他們承認,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將擴大其海上週邊有爭議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的控制,增加美國軍事行動的成本或困難,但是他們願意接受美國在某些地區失去主導權。

美國決策者和評論員們目前的爭論是,中國將透過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的變革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現在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是尋求完全取代美國,還是僅僅與美國競爭?以及中國是否會使用武力? 克制的擁護者是現實主義學者,他們認爲強國之間的競爭與戰爭風險始終存在,然而,這些學者駁斥了美中激烈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觀點。

相反,他們認為,美國政策的改變將減少中美之間的競爭強度和戰爭風險。他們認為,儘管美國應該保持其軍事能力,以防止中國統治其鄰國,但試圖遏制中國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因此,主張克制的人建議減少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此外,主張克制的人認為,美國應該接受中國區域影響力的某種增長,例如,他們建議美國應減少爭議島嶼附近的航行和監視自由。

隨著中國相對實力的增長,美國佔主導作用的時代即將結束,因此華盛頓應該在美國還有實力的時侯,找到一種方法,確保在該地區發揮可接受的作用。這些學者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建議,旨在為雙方提供平衡的交易和解決利益衝突。例如,如果中國放棄與菲律賓和印尼的軍事關係,美國可能會停止與越南的安全合作,停止在中國海岸附近的監視飛行。

克制者們認爲與中國改善關系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他們反對在經貿領域,與中國脫鉤,認爲脫鉤將嚴重損害美國自己的經濟利益。

展望拜登時期的美中關系

克制戰略代表了美國一些理性的現實主義者對過去錯誤的美國國際政策的反思,雖然它還只是一個輪廓性的大構想,還須要更细致的、針對性的落實方針、策略、步骤和建立評估標准,但是它給未來的美中關系带來希望!

拜登是一個理性的、中間路線的、有歷練的政治人物,既不是極左或極右意識型態的人,他也是現實主義者,因此克制戰略的一些基本理念他應該可以接受。但是,他面臨民主黨内新自由主義者和川普的極右支持者的牵制,他必須谨慎前行!

拜登的緊急任務是控制新冠疫情、維持疫情衝擊下的社會稳定同時恢复美國的經濟,客觀現實注定它必須改善美中關系。表面上他還須高舉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旗幟,並以重组價值同盟體系的统一戰線來孤立中國,但是那最多只是一個側翼行动,甚至是一個佯攻,最近G7試圖擴充成十國民主聯盟都胎死腹中,歷時十個月的中印在西藏班公湖邊境地區的衝突得到和平解决,就可以説明今天的國際現實!

美中緊張關系的改善必須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但是他拜登的意圖是明確的,農曆除夕拜登與習近平的兩小時電話會談,和大年初一他與夫人祝賀中國農曆新年並譴責任何對華人的歧視法規和行爲,充分展示他的施政理念!

2月16日拜登總統在威州密爾沃基,參加了《CNN市政廳》節目,與當地民眾見面。 其間回答主持人有關人權問題時他主動提到了中美領導人農曆除夕的通話。 拜登說,"如果你知道中國的歷史,當中國人內部不團結的時候,他們就會受到外部世界的傷害。 習近平是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 但我對他說,作為美國總統,我必須要代表美國的價值觀。 我不會公開反對他在香港、新疆、臺灣及強力維護 "一個中國" 等事情上的做法。 他明白我的意思。 因為文化不同,每個國家的領導人會遵循不同的準則。 ”

長期以來台灣朝野普遍迷信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將台灣牢牢嵌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板塊以及做為圍堵中國新冷戰序列中的前鋒,認爲台灣是安全穩固的。但是,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當權者必須走出川普时代給台獨势力的幻想空間!主動釋放善意,稳定兩岸關系,否則就將給台灣人民带來災難!

我們期待美中關系邁入一個新的有競争有合作的務實的時代。但是這個希望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而實力是靠努力拼出來的而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幻想!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