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拜登破壊一中底線 台海進入高危時刻

11/6/2021

2 Comments

 
張文基

      最近隨著孟晚舟的獲釋及中美在經濟貿易領域的加速對話,中美關系呈現了積極的一面,但是在外交和軍事領域卻發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發展:
1. 美海空軍加強在台海和南海海域的抵近巡弋,特別是最近三週來,連續兩艘美國核潛艦被迫在南海浮出水面。
2. 鼓勵印度在中印邊界製造糾紛,企圖牽制中國軍力,增加中國在台海用兵的顧忌。
3. 拜登在10月21日晚參加CNN主辦的Town Hall meeting時回答觀眾問話 "如果台灣遭到戰爭時美國會不會提供保 護? " 拜登的回答是很清晰的"是的,我們有承諾。" 
4. 10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聯合國成員國支持台灣參加聯合國系統活動及其他國際組織活動。

      拜登政府這種充滿矛盾的行爲究竟意欲何為? 大陸會對這種衝擊「一中」底線的挑釁採取什麼嚴正的反應? 中國的反應會不會迫使拜登改變這種錯誤的策略?

拜登的大戰略:稳定大局争取時間重建美國

      拜登上任面對一個爛攤子,他也深知幾十年的積弊要改革豈能是一朝之功,所以他的大戰略是穩定大局爭取時間重建美國。

      為此,對内是三大計劃:紓困维安,就業基建,家庭社福,瘋狂發美元爲改革維持社會穩定爭取時間。 對外的主要目的是延緩中國趕超美國的時間。 策略是塑造中俄爲敵人轉移國內矛盾,具體的手段是:
1. 高舉民主價值觀,組織以英美爲核心,5眼聯盟次之、G7和印度、澳大利亞及北約為輔的對中俄的不同層次的統一戰缐。  
2. 利用台灣這個棋子牽制中國。  
3. 對中俄進行軍事、政治、經貿及宣傳各領域兢爭和威懾,但是避免全面衝突,因爲那是最大的災難。  
4. 闗鍵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  
5. 在對美國有利的領域和中俄合作。

      這種在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希望合作,然而卻完全不尊重他國的根本利益的手段,怎麼可能會不導致更激烈的衝突呢?

拋棄模糊「一中」邁向實質「兩國」?

      很明顯拜登的一系列動作都是加速拋棄過去近50年美國的模糊"一中"策略,朝著支持蔡英文的"兩國"路線前進。 拜登當然知道這是極為危險的一招,然而,他爲什麼在這個時侯這麼做呢? 不外四個方面的考量。
  1. 他在國內面臨重大的危機,需要轉移人民的注意力。 美國的物價高升,供應鏈破裂,國內分裂嚴重,更由於濫發鈔票和長期接近零的利率,促成股市、房市的投機性泡沫,導致拜登和民主黨的支持率下降,危及明年的選擧,在此時順應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力量,挑戰中國的基本底線,有助於維繫他的政治地位。
  2. 他下注中國不會做出太激烈的反應,則他是勝利者;如果中國做出攤牌性的舉措,他也可以利用危機讓美國人民團結在他的領導下。
  3. 他認爲中國在各方面的進步速率遠超過預期,時間對美國不利,希望借着壓力促成改變不利於美國的現狀。
  4. 非常擔心蔡英文所代表的反華勢力被台灣人民拋棄,喪失了一個圍堵中國的有利棋子。

大陸的可能反應


      可能的反應有三:
1. 延續過去的做法,由外交部和國台辦發表例行的抗議和警告,然後繼續觀察,同時在國際場合展開外交對抗。
2. 召回駐美大使,同時拒絕接受美國新任大使上任,降低經貿領域的合作,加速拜登的國內危機。
3. 放棄以往不結盟的方式,用條約的形勢建立有形的聯盟關系,在軍事、外交和政治領域逐漸形成集團對抗的態勢,同時加速國內戰爭動員的準備,對南海、台海、西太平洋區域加強軍事威懾。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美關系和兩岸關系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緊張的時刻,延續過去的做法已經不足以保護中國的最低尊嚴。越来越多的大陸同胞認識到單純對台灣釋放善意很難改變台灣的敵意,没有棒喝,台灣人民不可能頓悟。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大陸最近政府和民間高度回顧"抗美援朝"歴史,難道沒有現實意義?

美國將被迫改變錯誤心態——聽美國智者的建議

      拜登的危險挑釁反映出拜登和他團隊的根本问题:缺乏有世界觀和歴史深度,因而做出的具体措施是愚蠢的,危害了美國的根本目標,中興美國的歴史使命。不僅將原来對美國有好感的一個偉大民族,中國,變成一個可怕的敵人,而且促成一個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戰勝的中俄聯盟!

      2019年,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Robert Work,和國防部主要國防規劃師之一,David Ochmanek, 公開總結了一系列機密模擬戰爭遊戲的結果:“當我們與俄羅斯和中國作戰時,美國會被痛扁。” 正如《紐約時報》所總結的,“在最近18場涉及中國在台灣海峽的五角大樓戰爭遊戲中,有18場美國輸了。” 2018年11月,蘭德公司政策研究員Edward Geist指出, “如果美國不得不在波羅的海的突發事件中與俄羅斯作戰,或者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與俄羅斯作戰......美國人可能面臨決定性的軍事失敗。”

      製造兩岸對立的政策只會給台灣和美國人民帶來立即的危機! 美國和台灣都需要改變政策,鼓勵兩岸互相增加善意,台灣需要在國際場合獲得更多的聲音,但是最好的途徑是回歸「兩岸關系是中國內戰的延續」回歸「一中」的 框架參與國際事務!

      尼克森1994年在他的書,Beyond  Peace說 "美國許多人常用民主和人權教訓中國,這在現在就是沒有深思熟慮過的不適當指控。 10年後這種指控就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中國根本就不甩你,20年後再談這個問題就是可笑的."

      Huntington在他1996年的不朽巨著Clash of Civilizations中清楚的指出,“避免全球文明戰爭取決於世界領導人接受並合作,以保持全球政治的文明多様性。”

       曾任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Z. Brzezinski 2011年爲再版的 "文明衝突" 寫前言中說: 許多美國人常用簡單的口號 "我們愛自由,他們恨自由" 處理複雜的文明挑戰問題,難怪由此產生的簡單的、煽動性的政策造成自我毀滅性的結果。

      這些智者的忠言是在美國國力如日中天時說的,他們的話在今天更是夏日中的清涼劑!

      50年前中美關系的奠基者,基辛格在10月23日說 "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霸權。 每個國家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但沒有任何國家擁有支配整個世界的潛力... 。 在中美關係的下一階段,兩國應該繼續求同存異,在平等和互不干涉的基礎上,積极參與國際合作。”


​
2 Comments
Jeong Liu
11/9/2021 06:50:06 pm

No comments

Reply
閩南郎
11/10/2021 10:54:59 am

文中提到“台海高危時刻“,我的感想:
当初台海为何没取名叫“福建,或閩台,福台海峡”,这样对兩岸应是比较和氣些。
我看高危时刻必然升到極高,然后到最高危险级。因台湾没妥协也在備战嗎,北京是被动才利用工具箱裡的傢伙来反制台湾的剧本。三年前的‘雄三打鱼船’不是誤射吧,算是小弟当‘棋手’先开了半槍,‘引虎出山’,真开第一枪的,想必也是绿台军,但是台湾骑上了虎也难下来的!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