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話是樹倒猴猻散,可是,有的時候樹還沒倒,猴孫有了預感,先散了。當然,散的時候也不一定是一哄而散,而是慢慢地,一個一個,悄悄地,溜了。
去年12月24日,安倍和文在寅靜悄悄地到了成都,跟李克强舉行會談。安倍說,中、日、韓三國不是相互爭鬥的魏、蜀、吳。他希望與中、韓經濟界領袖一道,共同構築與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的「新三國時代」。這當然是立場的重大改變,從跟著美國抵制中國,到跟中國合作共贏。
在一味地巴結特朗普可是一直被打臉之後,安培換邊了。文在寅也是一樣。 特朗普跟日韓兩國進行了許多次談判,要它們爲駐扎在它們領土上的美軍大幅度增加分攤費用。日韓兩國至今沒有讓步,韓國甚至表示,美國可以撤走它駐扎在韓國的28,000多名軍事人員。特朗普要把日本的攤款額從20億美元跳到80億,日本也硬是不肯答應。特朗普這麽做顯得很小氣,可是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爲美國已經不像過去那麽富有,而日韓兩國都已經是富裕的國家了。
但我們的問題是:美軍駐扎在那裏是保護誰,對抗誰?對抗中國嗎?中國已經是日韓兩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它們難道會兵戎相見?對抗朝鮮?朝鮮經常鬧饑荒,如果它要南侵,中國這次肯定不會做它的後盾,那麽它的補給可能連一個月也支持不了,金家王朝肯定崩潰。日韓難道不知道,美軍駐扎在亞洲的目的是圍堵中國?可是,今天日韓還有必要替美國圍堵中國嗎?
中國的另一句老話是良禽擇木而棲。從2001年9.11 事件發生以來,美國經歷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熱戰,陣亡人數6,000以上,國庫消耗估計高達7萬億。之後又經歷了2008年的次貸風暴,元氣大傷,現在國債高達22萬億。相對於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到今天,以雄厚的製造實力成爲世界工廠,跟百多個國家維持貿易關係,并且是其中絕大數國家的第一或者前幾名的貿易夥伴,GDP已達到美國GDP的60%以上,用不同的計算方法,GDP已經超過美國。更重要的是,中國和整個亞洲的經濟充滿活力,而美國卻正在衰落之中。所以,本來是美國的堅强盟友的國家,現在多已經貌合神離了。日韓兩國的改變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可是菲律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年2月14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宣佈,他將終止《來訪部隊協議》。這就是說,自1999年該協議簽訂後,美軍可以用租借的名義在菲律賓的好幾個軍事基地中駐軍,而杜把它停了(6個月後生效)。停的表面理由是美國吊銷了杜特爾特的親信,也是負責剿毒的前警察總長德拉羅薩的簽證。其實,自杜2016年當選爲總統後,他就著手扭轉菲律賓多年來的親美立場,多次叫板美國,可是菲律賓的精英層跟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軍中將領,大部分都在美國接受過訓練。這次他的親信被拒簽證,成爲天賜的藉口,讓他趁機剝奪了美軍借菲律賓來圍堵中國的機會。雖然菲美之間仍然有聯防協定,不過它現在衹是一紙具文了。
杜特爾特曾經很坦白地說,如果菲律賓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菲律賓絕對打不過中國,而他不相信美國會爲菲律賓而跟中國打仗。而且,他説,美國衹想賣武器給菲律賓,而中國可以幫助菲律賓發展經濟。這是非常樸素的邏輯。這個邏輯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
菲律賓衹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實際上東協十國都在中美之間作出了調整。中國是這些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經濟發展是這些國家的最優先事項,所以它們逐漸從親美到向中國傾斜。例如在擁有龐大美軍基地的新加坡,李顯龍前不久宣佈,在中美之間,新加坡不選邊站。
亞洲如此,歐洲也不例外。華爲就是一塊試金石。美國花了可以説九牛二虎之力,要歐洲盟邦不用華爲,結果慘敗。借用《教父》電影中的一句名言:美國已經沒有左右盟友的肌肉了。
歐洲的領悟能力似乎不是很强,儘管現在的俄羅斯早已不是從前的蘇聯了,可是它仍然受美國的擺佈,一步步地擴大北約組織。其實,俄羅斯,一個曾經在破產邊緣徘徊的國家,沒有了馬列的意識形態,即使現在它的GDP排名還在世界前十名之外,比德國,法國,英國都低。你説,它會對歐洲發動侵略嗎?肯定不會,因爲它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了嘛!那麽,爲什麽歐洲還需要北約?爲什麽德國還要讓八萬多美軍駐扎在哪?德國,法國,有必要圍堵俄羅斯嗎?馬克隆想通了,過去一年多,他都在鼓吹,歐洲應當有自己獨立的軍隊。
猴孫散的戲本來可能還要十幾二十年,但是,突然出現了傳遍世界的新冠肺炎。是老天希望看到歷史加快速度?我們不知道,我們看到的是,民主選出的特朗普,面對著疫情爆發性增加卻仍然三心兩意,擔心他自己的選票,而大權在握的習近平兩個月内刹住疫情的蔓延。特朗普在疫情沒有解決就想復工,而習是在迅速克服疫情之後復工。民主制度,資本主義和個人自由面臨極大的考驗,看起來要考不及格了。我們將親眼看到美國經濟再度受到慘重的打擊,而同時看到中國在災難後繼續崛起。我們很可能會親眼看到泛美國體系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