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在美中俄的壓力下 日本的選擇?

9/10/2022

0 Comments

 
張文基

最近日本政局的新發展對未來的中日美台關系的衝擊值得關注。首先由於日本前首相,自民黨最大派系領袖,安倍晉三的遇刺身亡,和之後執政聯盟在國會大選中得到修改憲法所需議席的大勝,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個走出安倍光影,成爲真正領袖的機遇。而他也不失時機,迅速改組其內閣及自民黨內高層人事,顯示他長期執政的雄心,然而,他所面臨的是巨大的、長期積累的國內和國際各種挑戰。歴史給了岸田機遇,他的選擇將決定他的歴史定位和日本的國運。

日本面臨的嚴重挑戰

主要有二:安全上的威脅和經濟上的挑戰。

從日本的角度看,安全上的威脅來自朝鲜、俄羅斯和中國。由於受制於美國扣在日本頭上的和平憲法,日本長期以來不能發展攻擊性的武器,如攻擊性導彈和核子武器,雖然日本在太空探索上有非常先進的火箭。近年朝鲜在導彈和核武研究的迅速發展使日本感到不安。俄烏戰爭爆發後,由於日本積極的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日俄關係降至冰點,隨著美日聯合軍演的頻繁舉行,導致俄羅斯及中國加強圍繞日本的海空軍演。俄羅斯的最大威脅是它擁有世界最大和數量最多的核彈頭,而中國迅速發展的海空實力,已經扭轉了日本過去在質量上的優勢。近年來台海及南海緊張態勢的加劇,使日本感受到一旦發生衝突,她的海上交通運輸線可能被切斷。

日本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國家,2021年日本國家債務與GDP之比達到創紀錄的257%,高於美國的137%。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對沖基金經理Ray Dalio認為,日本的實際債務負擔(包括私人債務)相對於其GDP約為449%。因爲原油價格的上漲,日本2021年的貿易赤字是1.47兆日元。由於近卅年的根據凱恩斯經濟理論的財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及20年的量化寬鬆政策,日本中央銀行所擁有的直接從市場購入的資產與GDP之比是101%,世界最高,超過美國聯儲會的48%。

此外,日本面臨老年化及少子化的危機,所以經濟前景暗淡。

挑戰背後的深層原因

造成日本今天困局的深層原因是“道”或世界觀的迷失,這必須從19世紀歐美用武力改變東亞秩序的歴史演變來探索。由於中國在明末以後失去了和平引進西方的科學發展和之後產業革命的機遇,整個東亞都被西方優勢文明征服,開始尋求改革救亡之道。日本明治維新後,軍事和工業生產方式全盤西化,取得成功,稱霸東亞,給中國帶來災難,但是也造成日本內部對“道”也就是政治管理理念的激烈分歧。

圍繞著議會政黨政治還是皇權下的東方傳統體制的不同思潮支持者的衝突,直接導致1932年的五一五和1936年的二二六,兩次兵變事件,加速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路線,也導致了日本和歐美的直接衝突。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口號是用王道思想,將東亞人從歐美殖民主義強權下解放出來。但是,最後發現,單憑著武士道的“忠君玉碎”精神,在两颗原子彈下是無能為力的。戰敗后日本社會逐漸接受了美國所代表的政治和經濟思想及制度,而因爲韓戰、越戰的先後發生,美國需要扶植日本成爲美國在東亞的重要後勤和生産基地,使得日本迅速復甦。六零年代晚期由於美國陷入越戰造成財政危機和美元危機,1971年8月15日尼克森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從此濫發美元,提供了繁榮的動力,加上東方人的智慧和勤奮,日本迅速變成GDP第二大的國家,威脅了美國,所以1980年代末後成爲美國遏制的目標,也促成之後亞洲四小龍和中國的崛起。

1991年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瓦解後,美國成為超強,從此主導美國政策的精英階級沒有任何制衡,在國外四處發動戰爭,在國內加速拋棄實業經濟,代之以虛擬的金融投機經濟,直接造成今日美國的内外困境。而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也是在美國經濟學家的建議下實施的,所以也反映了西方畸形自由主義經濟的失敗。

美國兩黨的精英階級企圖樹立中國和俄羅斯爲敵人來轉移內部危機,希望能夠買時間來解決美國內部問題,重振美國經濟,但是絕對避免與中俄發生全面軍事衝突。在東亞的政策就是:1. 製造台海及南海危機。2. 利用日本對安全的憂慮,和希望修憲成爲正常國家的願景,爭取日本充當反華的第一線先鋒。3. 將大部分美軍從第一島鏈後撤到第二島鏈及澳洲,减少衝突時的軍力損失。

近百年來,從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開始,美國的戰略目標一直是在東亞阻止出現一個壓倒性的地區强權。日本,甚至所有亞洲國家,面臨一個靈魂深處的選擇就是亞洲人能否處理自己的事務?還是需要外地强權的主導?

岸田的可能選擇

從岸田在對華關系上最重要位置的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任命上看,岸田不希望破壊兩國關系。做為知華派和溫和派的原外相林芳正獲得留任,而在新的防衛大臣的任命上,岸田選用 濱田靖一,明顯是看中其從1998年後多年的防衛官經驗,而濱田作為自民黨內的無派系人士,相比岸信夫,他算是黨內溫和派。

更有象徵意義的是8月17日,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天津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共同主持中日第九次高級別政治對話,會談持續了7個小時,這是時隔兩年半,中日再次舉行高級別政治對話。8月8日,韓國外長朴振抵達中國青島,開啟他就任以來的首次訪華之旅。次日,中國外長王毅與朴振舉行會談,這是韓國尹錫悅政府成立以來首派高官訪華。這清晰的表示,即使在美國全力展開對華全方位進攻時,美國在東亞的最重要盟國,日韓,並不願意完全的跟隨美國的指揮和中國全面爲敵。

然而,日本的安全依靠美國,加上日本希望成爲正常國家,所以岸田必將修憲,並在宣傳上配合美國強調不能用武力手段改變台灣現狀。至於在組建美日韓台晶元聯盟及美澳日印安全聯盟會採取什麽具體行動,仍然需要觀察。

今天的國際現實是世界面臨眾多挑戰,而主導世界秩序三百多年的英美自由主義制度無法解決這些挑戰。世界正處於中國歷史上的春秋走向戰國時期,這將是一個不同科技、思想、制度兢爭的時代,兢爭將帶來進步,但是希望這是一個比較和平的過程。東亞文明和制度有它的獨特性,也曾經成功的維繫東亞兩千多年的稳定及進步,當然有它的優越之處。我相信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將認識到東亞文明可以矯正今天美式文明的缺點,而這種認識將是中日建立新的和平關係的重要基礎。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