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 中國夢 」的概念。他說: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然而,許多其他國家和人民似乎只看到’ 富強和偉大復興’因而對於中國夢感到不安 。 我想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必須探討中國夢的深層次意義, 闡明不論是中國人 ,美國人或者歐洲人,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擁有相同的夢。
今年七月十三日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Orville Schell(中文名夏偉)和 John Delury 所寫的一篇文章 :上升的中國需要一個新的國家故事 。 夏偉是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紐約)的亞瑟· 羅斯 主任。他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新聞研究生院擔任院長和教授。在夏偉出版過的十五本著作當中,十部是關於中國的。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就曾以交換生的身份到國立臺灣大學學習,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中國研究的博士學位。自70年代中期開始頻繁訪問中國。
作為一個資深的中國問題專家 ,他對中國的理解是深刻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感情也是隨著中國的發展而轉變的 。 作為一個反對越戰的憤青,中國模式曾是一個不同于西方的希望和信仰體系。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後,大陸全面的向西方學習,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物質追求和信仰危機,他曾一度對中國完全失望。由於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在各種不同領域的迅速進步,組織大型活動和應付自然災害的卓越能力,相對於美國受各種利益集團控制的不能有所作為的政府,他對中國的制度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見2009年11月19日NPR的訪問) 。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中國的近代史是從 1842年的南京條約開始的,它和之後列強加于中國的災難和恥辱是中國近代領袖人物及愛國仁人志士致力于富國強兵的動力 。然而隨著中國的興起,中國需要更高層次的故事(或者我所認為的號召力)才能與美國成為平等的夥伴關係。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
中國的獨特性是中國歷史上具有無比強大的軟實力 ,它的思想和政治結構是中國文明所以能經歷嚴酷的考驗而能持續存在的原因。這個軟實力在產業革命以後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如何結合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和中華文明的精華為人類創造一個新的輝煌是當今中國領導人的使命。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世界性的危機
2007 年 -2009 年的金融危機已痛苦地證明世界正在進入一個關鍵的過渡和決定性時刻。 最近幾百年來被金融寡頭支配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系統已經在世界各地失敗,也令所有人民失望,因此需要更改。 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會同意,克服目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需要在這個全球村內國家之間和人民之間建立建設性的夥伴關係。然而,金融危機後世界已變成為更不穩定。政治動盪已蔓延到從非洲到美洲的每個洲。 最近美國底特律市的破產和市政府退休員工將因此喪失高達80%的退休福利顯示美國的金融危機正是方興未艾。 為什麼會如此呢?它是由於國家之間和在個別國家內的公民之間的財富分配的加速度兩極分化。
緊張甚至在東亞地區蔓延,而在 2008 年之前這是一個相對平靜的地區。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國的高調宣佈它的国防力量再平衡: 60%的海空軍部隊將被部署到太平洋地區。作為最初來自該區域的一個美國人,我完全同意亞洲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然而,破壞該地區的穩定真正符合美國的利益嗎? 符合亞洲國家的利益嗎? 符合美國的利益嗎? 符合整個世界的利益嗎?顯然的,對于大多數理性的人的答案是一個響亮的不。然而,為什麼我們的決策者會這麼做呢?
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麻烦的來源是金融寡頭背叛了美國憲法,並自 1913 年美聯儲成立以來逐漸控制了美國的政治。金融寡頭的祖师Mayer Amschel Rothschild说得好:只要让我控制货币供应,我不在乎谁来制订法律。他真是一个先知啊!
美國和中國:交集的利益
正如前國務卿希拉蕊 · 克林頓在 2012 年 3 月 7 日所說的,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是國际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國正試圖與一個上升的强權交往, 以促進其崛起作為一個對全球安全, 穩定和繁榮的積極貢獻者, 同時也維持和鞏固美國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的領導地位。兩國必须一起,構建一個新的相處模式,使得這兩個國家在合作與競爭之間取得一個穩定和相互可以接受的平衡。這是一個没有地圖的未知領域。然而, 我們必须做得對, 因為影响世界的許多事取決於它。中國和美國不能解決所有的世界問題, 但沒有兩國的合作, 令人懷疑任何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不可諱言兩國間存在許多政治和經濟系統的差異,兩種文化和歷史經驗的差異。其中之一是美國對中國3000 億美元/年的貿易赤字。兩國必须面對這個問题,然而處理它需要以建設性的方式,决不可淪為相互指责的游戲。
美國和中國之間也有許多共同利益。舉幾個例子:兩國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這兩個國家已成為不可避免地相互依存;兩國的大多數人民都希望建立在互惠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下的合作夥伴關係;兩國正在尋找一種雙贏關係而不是一個零和遊戲;這兩個國家在他們各自的社會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美國人民需要從金融寡頭的手中奪回我們的政府。中國需要去掉特權性的資本主義。
這兩個國家之間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們的土地大小是驚人地接近,各自佔領世界上土地的6.5%。兩國都是多民族的國家。两者都是宗教寬容的國家,這和許多醜化中國的组織所宣傳的相反。如果你回顧中國的歷史, 一個突出的事就是在她超過四千多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場宗教戰爭。即使中國大陸,近年来對不同的宗教也是非常宽容的,只要宗教團體不打著宗教的旗子而从從事颠覆政府和一些非法活動。
最重要的是,在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心靈中擁有相同的信仰和期望,就如美國開國元勳們的學説展示出和古代中國哲學家們的理想以及現代的中國領導人們的教誨是多麼的相似。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和中國是天然盟友。
人民至上的原则
美国的立国精神深受欧洲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 追求真善美和大爱。 美国的成功独立又促进了欧洲的进步。 十八世纪大文豪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思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席勒的戲劇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一個人的責任是高於他或她自己的個人傾向 ;他或者她必須同時是一個愛國者和一個世界公民。因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真正利益永遠不可以和世界的整體利益冲突。 美國的憲法序言中對美國的立國原則作了最好的叙述:建立聯邦的基本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的普遍福利並確保自由的福佑。就像林肯總統在他的不朽的蓋底斯堡演說中幽雅有力的表述, 我們的建國元勋們所設想的政府是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這種想法大大影響了現代的中國人。
這種人民至上的原則也是中國人心中和靈魂裡最深切的信仰,因為它反映在中國古代學者的教義中。孔子和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重要的概念可以用幾個簡單的漢字表示。第一個核心概念是仁。仁指兩人,引伸的意義是以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彼此。用更具體的方式, 實行仁的起始點就是愛。一個人需要愛你的朋友,愛你身邊的人。我們如何行使仁?孔子教我們: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中國式的相互交往原則。這是黃金法則的消極形式, 而大多數西方文化採取積極形式的黃金法則: 施于人, 就如同你希望其他人施于你。這兩種文化的些微區別對兩國人民的思考方式有深遠的影響。
第二個是義,它由兩部分組成。上面的部分是羊。在古代羊被當作祭祀的犧牲品。為了什麼而犧牲呢?為您的群体的大好。下面的部分是我。換句話說,為了社會的大好你願意像羊一様充當犧牲。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第三個概念是和,這意味著和諧。中国人尋求和諧, 無論是在音樂或者其他很多事情, 需要儘量避免過於偏激。最後一個是平,含義平等和機會平等。將最後兩個字合併, 就是和平。換句話說,在中國人心目中,持久和平的實現只可以建立在和諧及平等的基礎上。
中國歴代的古典學者所最珍視的座右銘就是宋朝大儒張載所写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部分是為天地赋予仁心。一個人如何能做到它?根據中國哲學, 道是自然宇宙的本質和行為方式。作為一個學者,你需要了解道,利用道,造福所有的人和世界。天和地的良心就是仁心。這自然導致了第二部分, 就是要確保人民的生命和財富。這就是大愛。第三部分是繼續孔子, 孟子和其他先哲的最好的教诲。目的是什麼?這最终的目的是為萬世開太平。
在我看來, 這句座右銘中所反映的中國價值觀符合美国開國元勳們的學説和席勒的教誨。因此,我相信美中兩國人民的内心和靈魂擁有相同的最深層的價值觀。
偉大和諧, 共同繁荣的夢
然而,在更實際的意義上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我們應該促進合作而不是對抗。我們應該建立在以科學,技術和發展為基礎的合作。我們應將歐亞大陸橋擴展到美國及美洲大陸。我們需要開發西伯利亞的大量土地,韓國,中國和阿拉斯加等。以這些新的發展项目做基石,我們可以形成新的合作纽带和新的精神。
合作的另一個領域是太空探索。在未來人類的很多機會都在外太空中,也許我們的挑戰和威脅有一天可能也從外太空來。在這金融困難的時間,將各國的資源集中在一起,共同探索外太空具有很大的意義。
我所理解的中國夢就是孔子和中國古代哲學家所設想的理想世界。這個夢想是要建立一個大同世界或一個偉大和諧, 平等共同繁荣的世界。這個夢想是要建立一個天下為公的世界, 這意味著世界屬於每個人。我認為這個夢也是美國憲法的序言所揭示的普遍福利的美國夢。實現此理想世界就是中國夢,這個夢的本质既不是共產黨人的,也不是非共產黨人的,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它代表的發展和進步的精神不只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世界。我相信這夢想也將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夢想。
*本文是根據作者在2013年6月29日席勒學會舊金山市國際會議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