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G20后對如何避免台海戰爭的看法

12/17/2022

2 Comments

 
張一飛
 
   《如何避免在台灣發生戰爭——威脅、保證和有效威懾》(Threat, Assurance and Effective Deterrence, TAED),是一組學術論文,有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與世界項目主任、前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 Thomas J. Christensen ; M. Taylor Fravel,麻省理工學院亞瑟和露絲斯隆政治學教授兼安全研究項目主任;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Bonnie S. Glaser; Andrew J. Nathan,哥倫比亞大學 1919 屆政治學教授; Jessica Chen Weiss,康奈爾大學 Michael J. Zak 中國和亞太研究教授,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前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等為撰稿作者。

     這些作者參與了由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21 世紀中國中心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召集的美中政策工作組 - 「如何妨止台海戰爭」。上文改編自該工作組的報告,并於2022年10月13日發表在《外交事務》雜誌上,同時刊登在多個大學網站上。 因此,這篇文章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讀者。 克里斯滕森等 以清晰的學術風格以TAED假設(從美國的角度)解釋了複雜的台海衝突。 筆者在 10 月份閱讀了該篇文章,並想對其發表評論,但直到 12 月初,也就是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 G20 會議結束幾週後,才有時間作評。 筆者很高興在評論克里斯滕森等人的文章時,能將拜登-習近平在巴厘島的三個半小時會談作為參考。 中美G20峰會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美國TAED的做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但也印證了我認為TAED是單方面一廂情願的想法,不僅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不附合歷史的教訓(從習近平的表態可以說,中國堅決拒絕TAED)。美國戰略家只是曲解或忽視了中國提出的「台灣統一是(中國)歷史的宿命」的意思,無論美國如何希望利用TAED應對 台灣問題。 中國及其14億人民始終會將台灣視為中國的內政問題,由中國人帶着歷史使命感來解決。
 
     根據TAED的概念,美中台三方必須保持威脅、保證和有效威懾的平衡。 對台灣來說,威脅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進攻,但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增長,她正在打破平衡,達到軍力不對稱的狀態,甚至使美國的航母防禦戰略變得脆弱。 民意調查顯示,如果大陸不進攻台灣,台灣不會走向獨立的保證正在減弱(美國以前可能認為民意在台灣可以永遠被控制,但歷史告訴我們,不管在民主或專制制度下,情況從來都不是這樣)。 從美國方面來說,威脅和保證也都在減弱。 前者是由於中國軍事實力的崛起和第一島鏈的崩潰使得美國難以威脅中國。 建議鼓勵台灣像豪豬一樣加強自衛並在亞洲建立聯盟以對中國提供威懾的做法只是一廂情願,把人們當傻瓜或無知的不顧後果的想法。 台灣人明白豪豬能做什麼,必須在防禦中作犧牲,亞洲人也明白戰爭最終會帶來什麼樣後果。 他們為什麼要復制任何可能比現在烏克蘭更糟糕的情況? 正如克里斯滕森等的文章指出,台灣作為一個島國,與任何國家都沒有邊界可以接收物資援助,有多少燃料和食物儲存可以在戰爭中經受得住轟炸和導彈的襲擊? 問題的癥結在於,美國或許可以向蔡政府兜售TAED策略,但台灣民眾不會買賬。 購買更多的二流防禦武器以及增加兵役和服役時間絕不能使年輕人相信他們將會擁有光明和繁榮的未來。 台今年 11 月的選舉基本上表明了老百姓不信任現任政府。而G20中許多國家元首對習比拜登熱情的多,可以看出美中抗爭美國並不樂觀。
 
     在巴里的G20期間,拜登和習近平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長談。 可以肯定的是,雙方討論了很多問題,台灣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知道,習近平再次表達,台灣問題是歷史留給中國人待解決的國內問題。 這也是一個紅線清晰的核心問題。 拜登基本上是在追循克里斯滕森等人所說的——維持 TAED 戰略。 拜登口口聲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可能無法放過台灣問題,因為拜登政府無法控制國會或任何智庫,不被在美國或台灣支持台獨利益集團作遊說。 根本問題是,美國沒有學過,或不願意站在對手的立場上去思考台灣問題。克里斯滕森等援引了負責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埃利·拉特納 (Ely Ratner) 的話說:「如果北京控制台灣,美國就無法保衛其他亞洲盟友。」 這等於說:如果北京政府存在,美國就無法保衛其他亞洲盟友。 北京可能會問,為什麼老遠的美國要保護其他亞洲盟友? 事實上,美國正面臨著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挑戰; 一些東盟國家已乾脆拒絕在美中對歭中選邊站。 中國完全可以同樣的說,只要美國控制著日本和韓國,中國就無法擁有和平,也無法保衛其他亞洲國家。 歷史有更多證據表明日本帝國軍隊曾多次入侵中國和許多其他亞洲國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從未踏足過日本的土地(美國軍隊收降了日本,現在仍在日本!)。 沒有法律和歷史依據,保證台灣問題能在 TAED 的情況下處於穩定狀態,統一最終會發生。 能否和平完成取決於1.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兩者都在增強)。 2、台灣人認清自己未來的智慧,應該由自己來決定,而不是由任何第三方來決定。

     ​美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益而變成世界超強,但希望她最終會屈服於現實,接受崛起的中國,和了解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從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受益或生存。中國的發展即使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也沒有跡象顯示她不能與美國和平共存共榮。
 
作者:張一飛,美國中美論壇專欄作家,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2 Comments
Charles W Cha
12/19/2022 10:19:53 pm

Ifay:

Well said on 美國沒有學過,或不願意站在對手的立場上去思考台灣問題 and all other questions around the world too.

Charles

Reply
Scott
12/23/2022 07:59:12 am

讃!我看‘台美日‘加上‘中’合演的这齣戱(3+1):
台方仍然是‘反共對立’,所以必须‘俻战’;美方的“一個中国”是“平行双轨”,中华人民共合国和中蕐民國的简称都是‘中国’,两岸先碰瓷,等着‘观战’;大日本在後必是‘助战’;其实北京主要是作平衡三方的‘避战’角色,但是三股合力有可能将北京逼到墙角(台湾成乌亜洲版克
蘭)?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