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將愚蠢當作是愛國主義的地方

3/27/2021

1 Comment

 
風城男子

「只要這個世界還沒有被徹底毁滅,人們總不能無止盡的愚昧下去。」我們只能憑著這小小的信念,在黑暗的天空中,等待黎明的到來。

那一天在電話中跟高雄一個親綠的朋友聊天,他暴怒說:高雄現在的空污像毒氣,三天兩頭就出事死人,新聞每天都是搶劫殺人,環境交通都是又髒又亂,我們是光復到地獄裏去了嗎?

我在電話這頭忍住笑,心想,這不是你們高雄人的驕傲嗎?

只是說正經的,我有時候真的很難想像台灣人的智商,怎麼會低到這樣一個地步,只要把愛台灣的音樂放下去,每個人的雙腳就會不自主地跟著起舞,就算是懸崖也會勇敢的往下跳。台灣人的腦袋,怎會進水到這樣的程度呢?

美國已故著名的作家,波士頓大學的教授 Issac Asimov 曾經說過:「When stupidity is considered patriotism, it is unsafe to be intelligent. 」這句話用在現在的台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當愚蠢被當作是愛國主義時,腦子清醒的人就不安全了!

韓國瑜當初那麼認真努力的為高雄打拼,替農民賣水果,卻被高雄人嫌到沒一處好,每天被媒體揶揄取笑,被抹黑成低能敗德的智障草包。你說他這人有多壞多爛嗎?完全沒有啊!相反地,還是一個有溫度重情重義的血性漢子。可是呢,就是被綠營硬生生打成了全台灣最大的惡人。

這世界,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情嗎?

然後還記得嗎?當初韓國瑜跟新莊王小姐沒半張照片,綠色媒體照三餐編故事罵。而如今王定宇一週五次過夜被拍到照,綠媒全部裝死沒看到,這就是台灣價值!

更不用說當初韓國瑜在高雄的執政,是如何被中央與媒體無理性地用高倍顯微鏡放大檢視,而如今陳其邁在高雄那種幾近無政府狀態的施政,卻完全沒有人在意。這樣的民主價值送給你,你要嗎?

馬克吐溫說過,永遠不要與愚蠢的人爭辯,因為他們會把你拉到他們的水平,然後用他們的愚蠢打敗你。所以我無意說服任何人,我寫這些雜文只是與自己靈魂的一種對話,至於高雄如何,干我何事?


1 Comment

台灣超越統獨的第三條路

3/27/2021

1 Comment

 
邱立本

台灣可以衝破統獨的魔咒嗎?在兩岸關係跌到最低點之際,台灣的老百姓悚然驚覺,台灣的未來不能與中國大陸敵對,而是要有智慧找出新的依賴路徑,找出一個雙方都不見得滿意、但卻可以接受的第三條路。
 
第三條路就是不再糾纏統一與獨立之爭,而是實事求是,正視當前經貿熱絡的現實,尋求兩岸在中華民族的血緣下,彼此競爭與合作,讓下一代決定彼此關係的未來。綠營近年強調不承認「九二共識」,但卻應該主動提出新的方案,讓北京有意願與台灣共同搭建新的框架,讓兩岸民間可以恢復互惠交流的局面。
 
這都因為拜登上台後所釋放的信息,不希望兩岸打仗,而是雙方坐下來談,一切和為貴,而最近的「鳳梨事件」,儘管綠營政府將此事政治化,但民間無論什麼立場,都會赫然發現,原來台灣的水果的九成多都輸往大陸,而過去的一年,即便在疫情的陰影下,台灣對大陸貿易的順差高達一千四百多億美元,可見台灣對大陸經濟關係依仗之深,不是台獨意識形態所能隱瞞,也不是任何政治語言所能掩蓋。
 
因而台灣應該順勢而為,建立第三條路,以經貿為經、旅遊為緯,建立一個兩岸互利的、和平的平台。正如新任的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所說:不要大陸軍機飛來,而是要抓住兩岸的商機。
 
台灣很多的「仇中派」都是被川普所誤導,認為台灣與美國結合,不僅可以對抗「老共」,甚至可以推翻北京當局的統治,開創一個新的局面。這也是美國一些反對派的主旋律,背後的邏輯鏈條就是「中國崩潰論」,認為在「中共的高壓統治下」,人民會揭竿而起,而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因為階級矛盾而難以持續發展,最後會崩解。
 
但這樣的「警世預言」,在中國大陸老百姓看來是一大笑話。恰恰相反,在抗疫成功的氛圍下,北京當局的統治法理性與人民的支持度正在上升到歷史的最高點。人民對國力的飆升也充滿自豪感,與美國和台灣內部的撕裂剛好成為強烈的對比。
 
因而台灣的有識之士都對當前綠營在社會上鼓動的仇中策略極為不滿,加上美國拜登政府不再玩弄台灣牌,不再挑撥兩岸惡鬥,而是希望台海和平,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也開始要改弦換轍,追求新的兩岸關係。
 
新的關係的重點就是和平競爭,這也是當下全球企業的主旋律。蘋果與谷歌最近都在大數據方面合作,爭取雙贏,而不是頻頻打官司。各大航空公司其實早就超越你死我活的競爭,重視利益共享,採取「航班代碼」,分散人流,截長補短。這都已經成為常態。在國際關係上,美國也曾經與死敵俄羅斯太空合作,共建太空的空間站。如果企業與國際強權都可以與對手競爭合作,為何台海兩岸不可以?

  • 轉載自亞洲週刊  2021年10期 

​
1 Comment

2+2會談能稳定美中和兩岸關系吗?

3/27/2021

0 Comments

 
張文基

明天(3/18)美國的白宫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國務卿布林肯將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拉治,與中方對等的楊潔篪、王毅開會。這将是一個坦诚、務實、充满挑戰而且極其重要的會議,其结果必將深刻的影響未來中美如何维持健康的和平兢争者關系?它又將如何衝擊台海的和平和稳定?

任何戰争,不論是全面的衝突還是局部性、區域性的戰争的發生離不開下列四個因素: “道“也就是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兢争,實際利益的衝突, 力量的不平衡,及對彼此意圖的誤判。下面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探討。

美方定位美中關系是不同“道”的兢争關系

1991年蘇聯及東歐共産政權解體後,美國就開始重新定位對中國的戰略,然而一直不能逹成內部共識。而中國自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在物質基礎上的經濟、軍事、科技領域迅速崛起,2020年的新冠病毒更展示了中國制度在意識領域上的優點。

過去卅年美國國內實體經濟的退縮、貧富懸殊的擴大,充分展示了美式民主政治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失敗。 川普理解美國的問題,但是他的牛仔、單幹作風,和不尊重科學的施政方式,不僅沒能令美國更偉大反而帶來更大的危機。 他對中國的全方位進攻不僅沒有令中國屈服反而使得中國內部更加團結,更有信心!

在這個背景下拜登必須改弦更张,拜登说“美國回来了“企圖用另一个方式來重振美國和西方世界。 而他在两週前發布的“臨時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導 ”中非常清晰的宣示了美國的立場:“我們的世界正處於一個轉捩點。 我們正處在 一場歷史性的、根本性的辯論之中,討論我們世界的未來發展方向。 有些人認為,鑒於我們面臨的所有挑戰,專制是最好的前進道路。 有些人明白,民主對於應對我們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所有挑戰至關重要。 ”

拜登團隊充分認識到過去美國政策忽略中下階層百姓的利益,而獨肥了金融寡頭的利益,必須更改,但是他們却將焦点轉移到外在的,特別是中國的威脅,所以重新拿起美蘇冷戰時期的"民主與集權對抗"的大旗做為號召國内和西方世界的精神力量。 而且指明中國是唯一可能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相結合的競爭對手,能夠對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發起持續挑戰。這個 “道“也就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是今天美中最大的、也就是最根本的戰略分歧。

歴史告訴我們簡單的充滿宗教色彩的二分法既不科學也不可能真正的解決美國現在所面臨的根本危機,希望這只是過渡性的、權宜性的、穩定局勢用的口號和旗幟!

然而,拜登的對華基本立場是双方是兢争者,但還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戰略競爭並不會也不應排除與中國合作, 當這樣做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時。

中國外交部在日期:3月11日發佈的通告中,將本次對話稱為"高級戰略對話",而布林肯卻否定了這一說法,稱並非"戰略對話"。那麼美方為什麼要開這次會議呢?

主要目的就是定義雙方在經貿、地緣政治... 不同領域利益的立場和底線,避免因爲意圖的誤解導致衝突,同時尋求在氣候變化、全球衛生安全、軍控、防擴散等問題上的合作。美方沒有興趣討論大原則的問题,而是與中國進行務實、注重成果的外交!

美方有系統有紀律的準備這次會議

拜登今天面臨許多內部挑戰,是站在一個弱勢的地位,但是他的團隊熟讀孫子兵法,知道如何借勢來爭取最大的利益!

這次會議的時間選擇也展現出拜登團隊的紀律和整體用心:在中國兩會圓滿結束、政府報告出臺之後;在拜登公佈臨時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導之後,在拜登簽署了國會通過了新一輪1.9萬億的新冠救濟和刺激法案,和走出新冠病毒的曙光初現的時刻;  在高調攻擊中國的香港、新疆和西藏政策之後; 在首次美、日、澳、印高峰會之後; 在美日、美韓外長、防長會議之後。

沒有陰謀只有陽謀,戰略立場清晰, 企圖用統一戰線的形勢加強談判籌碼,爭取會談時的有利地位,但是這也顯示美國國力衰退的現實!

雖然,美方在會中必然對港、新疆和西藏問題攻擊中國,其效果最多就是騷擾性或者是爲了美國國內的政治需要,不可能產生任何有意義的成果,因爲中國已經牢牢的掌控了這些地方的局势。 此外這些指控不僅是沒有事實根據,而且如果用美國自己的歴史所作所為做比較,中國可以理直氣壯的反駁。舉例最近美國媒体開始热炒香港當局調查、拘留和起訴一些“民主人士”違反人權的新聞。而事實上這些人都是參與2019年顛覆國家和暴力進攻佔領香港立法局的份子。他們的行爲和1月6日衝擊國會山莊事件没有本質的差異。美國人民支持美國政府對於衝擊國會暴徒及幕后策划者的調查、拘捕、和起訴,又有什麽立場批评中國?而美國先民消滅了95%的印第安原住民,還有什麼資格誹謗指責中國的民族政策?

如前節所說,這次會議是為了解決許多美國關心的實際利益問題,而對中國而言相信也會就管控台灣問題向美國提出行爲紅線!

台灣問題面臨重要的轉捩點

中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和平統一台灣是大陸的希望,但是大陸有決心逼不得已時也將採取一切手段完成統一。 過去多年的現實是民進黨政權卻用一切手段走向永遠分裂的道路,而臺灣的年青一代對中國的認同是越來越低,這一切都顯示過去的對台工作並不成功,需要改正。

中國希望和平崛起,但是這只是個良好的願望,完成是很困難的,也缺乏歷史的先例。 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的順利開展,中國的國家利益延伸越來越長,而可能受到敵對勢力打擊的地方和機率也就越來越多,如果對於一個同文同種,相同的歷史文化傳承、距離這麽近、經濟上基本依靠大陸而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台灣都不能夠統一,又如何保護一帶一路的投資成果?

最近鳳梨事件在臺灣引起政治風暴,也許這是大陸改變具體對台方針的第一步。 4萬噸的鳳梨總價值約兩千萬美元,相對於台灣對大陸的出超1400億美元,微不足道,這也顯示在貿易領域大陸可以選擇制裁的產品多的很,這一年多來的中國對澳洲的貿易制裁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台灣之所以採取對大陸挑釁的立場最主要的是美國因素。 美國今天朝野的對華軍事戰略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前沿佈置軍力,派軍機、軍艦和潛艇在台海、東海、南海抵近偵察,除了表面的"自由航行權"以外,就是監視、跟蹤中國的戰略核潛艦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逼近美國,同時穩固地區聯盟關系。 所以拜登團隊的分工明確:國防部採取侵略性姿態,外交是主力,採取又接觸又挑戰的方針,而拜登本人則採取温和理解的態度,避免局勢失控。

由於美國在兩年內沒有力量與中國武力衝突,現在是在台灣問題上規範美國行爲的最佳時機。

美中未來:短期稳定長期兢争
​

中美的戰略定位是兢爭性的,這未必是壊事,由於過去三百年的西方制度已經顯示出嚴重的缺點,中國制度的兢爭和實踐對於世界的發展是好事,因爲兢爭才能帶來進步。 拜登深知維持兩國的和平是美國短期的最大利益而中國一向採取和平的國策! 所以不論會議結果如何中美短期和平的局勢是可以預期的!
 



0 Comments

台灣的安危基本取决于美國的態度

3/20/2021

0 Comments

 
 謝芷生
​
美国是个典型的现代帝国主义,对中国处处打压。其最可恶之处,莫过于至今仍拽着台湾不放,将其据为禁脔。美国在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中,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就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在英文版中却用了认知, 而非承认。最近拜登又重申了此一立场,并强调,此一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且称台湾当局为“民选代表”,而非政府。但仍不肯清楚说出,两岸同属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实这并无关系,只表明了,中国的实力还没强到,令美国不得不承认一个中国的现实。尚有待两岸同胞共同努力!

目前中国的人年平均收入为10.410, 10美元,已超过中等水平。虽然比美国的3.9万美元少了许多。但人口基数大,GDP已达美国的70%。因此中国既是一个富国,又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西方有人说,中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应列入发达国家。表面上是抬举,实则想“捧杀”我们,不怀好意。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平均GDP只有美国的1/6。按标准仍属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收取进口关税,和保护国内商品上有些好处。但这不是中国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着眼之处,主要还是希望能与发展中国家站在同一阵线上,共同奋斗。但究竟中国是否发展中国家,还是应按国际标准来处理,该是什麽,就是什麽。美国为着与中国博弈,连国际规范都不愿遵守了,不怕被人笑话吗?

作为来自台湾的人,我们本可在一中立场上,如同马英九时代一样保持中立。但既然台独政权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就逼着我们不得不选边站了,否则我们将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呢?他们一会儿是日本人,一会儿是南岛人,一会儿是美国人,我们可办不到。既使有人手里拿着侨居地护照,但心中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请别逼我们背叛祖宗吧!

我们相信,美国并不希望和中国为台湾问题发生冲突。我们也相信,美国人对台湾并无领土野心。虽然1854年美国东印度公司舰队司令贝理,曾鉴于台湾位置适合作为贸易中心,一度建议美国政府占领它,但并未实施。在尚无现代国际公法与国家学说前,即主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或难令人信服。但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发台湾,则是事实。1662年郑成功驱除荷兰人,收回并治理了台湾。1683年施琅攻占台湾,使它归入大清版图。清政府于1885年改台湾府为台湾省。自此台湾遂成为中国一个普通的行省。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一扔旧制。因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容置疑。谁想染指或割裂它,就等于向中国宣战。

近日受拜登政府欲改善对华关系影响,台独分子突然放软了身段,并更换了主管两岸关系的官员。但这些形式上的改变恐无济于事。笔者月前曾写过一篇拙文,题为“只有重回“九二共识”,才能摆脱台海危机”。但笔者仅为一介书生,从未涉足公职,人微言轻。虽文中所言句句发自肺腑,但恐难为身负台湾安危者听进去。2020年台湾自大陆获得贸易顺差达866.73亿美元,对大陆出口额则占总出口额43%。离开大陆台湾经济繁荣将难维持。既然台湾的繁荣离不开大陆,台独分子仇中反中又有何立场呢?

其实即使台独分子看清了,大陆关系的重要性,也无济于事。因台湾几全受制于美国,是美国反华的一枚棋子。因此两岸的安危,其关键不在台独而在美国。只有当美国能够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一旦中美因台独发生冲突,不但是中美的灾难,也会波及全世界。希望美国切莫鼓励或放纵台独分子一意孤行,以免导致中美冲突,酿成世界大祸。        

 谢芷生,2021年2月25日,维也纳
 
 
 

0 Comments

供“年”一枝梅

3/20/2021

0 Comments

 
李愫生

 进入腊月,年味愈浓,梅花渐次开,风雪里为年填色不少。

清代郑板桥在《寒梅图》题诗曰“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宋代李清照在《清平乐·年年雪里》亦曰“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供“年”一枝梅,是一件雅事,也成为一种民族传统。“岁朝清供”,岁,年也;朝,初、始也;清供,陈列的清雅器物,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春节前后,正值梅花盛开时节,如是岁朝,便是为了来年红红火火、衣食无忧,在寒冬时节也沾些春意。

梅花高洁傲骨,清气袭人。围炉闻梅香,轻饮梅花酒,是过年最好的祝福。新年就这样在梅花香中到来。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写道“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插了梅花便过年,梅花的冷香馥郁,梅枝的侠骨清冽。插梅也是有讲究的,枝条不宜太多、太繁,最多三两枝,一枝最好,就像清代阮元所画的那枝梅,枝少花疏,干屈如铁。供“年”一枝梅,不仅是用梅花来供“年”,更要身心如“梅”来供“年”,习得梅那份铁骨傲霜、冰清玉洁、不畏严寒、凌雪绽放的高洁品性。

家居附近公园的梅花,开得正盛,香气渐有渐无。“梅萼知春,见南枝向暖,一朵初芳。冰清玉丽,自然赋得幽香。”风吹过,点点梅花落。那些梅树,老干苍劲,新枝挺发,繁花密萼,正反转侧,一片生机。风里的花蕊挺劲清秀,繁而不杂,分外清逸。宋代王安石赋《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不会赋诗,只能和家人捡一些梅花回家做梅花酒,年节饮之。东汉《四民月令》有:“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梅花酒的制法简易,在梅花盛开时节,选摘新鲜的梅花,用清水洗净沥干,通风处晾一晚。倒入细砂糖,糖渍两天两夜。糖渍过的梅花倒入瓶子,加冰糖,倒入适量白酒,密封一段时间即可开瓶享用!轻啜一口,梅花酒的清香,令人仿若身置梅林。

供“年”一枝梅,这梅花里也有着浓浓的乡思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代王维的《杂诗》总能做到诗中有画,寥寥几句,询问友人“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的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家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都说梅是报春花。元代王冕在《白梅》中赞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我更喜欢一代伟人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一生恋梅、惜梅、品梅、咏梅,与梅花结下不解情缘。

我爱梅赞梅,供“年”一枝梅,寄愿新年,梅心作骨身是瓶,五福临门满堂春。

作者简介:李愫生,原名李钢。
80后,出生于河北邯郸,现居郑州。知名情感作家,文化策划人,媒体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河南青年作家30强。曾在《读者》《青年文摘》《世界文艺》《小说月刊》《短篇小说》《鸭绿江》《雨花》《芙蓉》《散文选刊》《诗殿堂》(美国)《国际日报》(美国)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搬上影视屏幕。出版小说集《在喧嚣的世界,安静地爱》等。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