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隔洋觀察特朗普亞洲五國行

11/25/2017

0 Comments

 
張一飛
 
美國總統特朗普從十一月二日到十一月十四日作首次亞洲之行,此行他訪問五個國家,首站三日到夏威夷聽取美軍太平洋司令簡報并訪問珍珠港及亞利桑納紀念地,該紀念地為紀念日本偷襲珍珠港(12-7-1941)亞利桑納戰鬥艦(BB-39),艦上1177人中1102炸死的海軍和陸戰隊官兵。 五日開始五國訪問,先抵日本,與安培首相, 駐日美軍見面,七日赴南韓與文在寅總統會唔及慰問美韓聯軍,八日赴中國作國事訪問與習近平總統會面,十日赴越南峴港參加亞太經濟峰會(APEC)并致詞,十一日赴河內訪問與越南總統陳德光會談, 十二日到菲律賓馬尼拉參加東盟五十週年慶祝大會,十三日參加美國東盟峰會四十週年慶祝會并與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阿爾特會談。特朗普臨行又決定在菲律賓停留到十四日參加環太平洋領導人峰會。
 
美國總統作這樣長和緊湊的亞洲行當然會引起國際間的關注,他的目的何在呢?美國國內政情混亂, 民間,媒體,國會都不停地與特朗普杯葛,以致其民調支持率降至36%,中期選舉可能對共和黨不利,特朗普現象,光環退色,許多共和黨人放棄競選連任。去年支持特朗普的維吉尼亞州出現了平常不投票的今年出來投給民主黨以致民主黨人饒夫羅森十一月七日贏了州長的選舉。雖然今年的選舉結果不能斷定2020年的選舉,可是當前的情勢對2018中期選舉顯出共和黨可能失利。共和黨要如何布局選戰策略是個大的問題,要換掉特朗普會有很大的風險,特朗普能以個人的拼鬥當選是不會輕易放棄連選求連任的。共和黨領導階層該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倒底特朗普現象是什麼回事?美國老百姓擔憂的是什麼?共和黨能不能和願不願為老百姓去憂解難?如果特朗普真能專注在振作美國上,共和黨參眾議員應當全力支持配合。特朗普上任十個月來以及這次亞州行很明顯的是在為美國求利,以美國利益為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特朗普此行倒底達到了什麼目的?美國老百姓和其他國家是怎麼看的?
 
綜觀特朗普的五國行,他似乎把經貿放在外交成果之上,雖然他的對手國有不同的想法。先以日本來說,安培顯然很在乎特朗普的訪問,盡力制造個人關係,希望能得到他的表態和支持,解決北韓核威脅,加強美日軍事同盟,和促成美日印澳軍事聯盟。特朗普的表態并無新意,倒是在乎達成售日數十億美元軍火。訪日之前在珍珠港參觀亞利桑納紀念地,似乎是對日本安排特朗普與北韓俘虜日人家屬見面來個含蓄的對應。日本人應當反思而不只顧打悲情牌。在南韓,文在寅立場堅定,在外交軍事上企求自主,對韓中韓美關係希望平衡,且搬出慰安婦提醒特朗普日本軍閥二戰罪行,不要把韓日當兩個小兄弟一樣看待,特朗普自知無法強硬,只是給文也來個幾十億美元的軍火售單。國內反特朗普的說他給的都是已經在商談的售單,沒有新的定單。其實高檔軍火買賣複雜耗時,兩國元首同意的聲明總是有助於最后成交的。
 
特朗普在中國受到超國事的接待, 用中國皇帝的宮殿招待他像皇帝一樣, 換得他一句,美中貿易逆差他不怪中國怪美國前任的美國總統們。外交上的熱蕃薯,南海問題,台灣關係,以及人權案子,一概不提。經貿談判發出了一個兩千五百億美元的買單, 不管多少是近期多少是長期或是已經開始商討的買賣,這個數字還是驚人的。特朗普拿到這個定單, 其中中國在美能源投資項目如能成功兌現,對美國經濟會有大的幫助,就業機會是可以預期的。當然國會和地方的配合還有些關坎要過,以特朗普上任不到一年來說,他的表現是積極的。最近股票市場的上漲像是投了特朗普的贊成票。再加上他要減公司稅率, 股市更會看好。特朗普對美國兩黨互相杯葛習慣,能不能用‘買賣’技巧(make deal) 達成他的政策目標還有待觀望。
 
特朗普在越南和菲律賓的行程倒是以外交為主,盡量想與東盟國家維持好的關係。可是他的美國第一思想及雙邊貿易強勢作風,不得不使東盟和其他亞洲國家三思。所以從他們的立場來看, 特朗普此行沒有讓大家放心,不按理出牌的形象依然存在,他的外交政策在他幾次演講裡沒有明顯的邏輯和明白的主張。對北韓問題沒有拿出辦法,也沒有跟中國一起提出任何方案,最緊張的日韓只有打著一個問號,等著看以后的發展。特朗普和習近平都不提台灣問題,倒可能是讓問題有了解決的默契,那就是特朗普不願把台灣當籌碼了,籌碼太小沒什麼價值。新武器不能賣,舊武器賣不了幾個錢。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19大之后,已經老神定定,解決台灣問題已早有腹稿,或許這個腹稿都已經用哥兒們方式秘吿特朗普,他還拍手贊成。
 
綜觀特朗普五國行,中美互動是此行主軸,可以看得出中國的外交成熟了,亞太峰會的過招,顯然讓中國佔了上風。美國的國內問題複雜不得不把注意力向內,中國韜光養晦了幾十年,如今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施展一下身手了,美國強勢幾十年,耗了元氣,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思維,倒是應當摻些韜光養晦的想法。想崛起成為大國強國,韜光養晦, 是必經階段,大國衰退想再強起來,也必須韜光養晦。中國在崛起之時, 切切不可忘記韜光養晦之功!

張一飛,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0 Comments

保釣運動及亞太事務專刊

11/25/2017

0 Comments

 
陳憲中
Picture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亞洲五國行是他就任以來的頭等大事,張一飛長期關注美國政治,看看他對這次訪問的評價。

本特刊繼上(#220)期,登完下半篇吳章銓有關兩岸如何和平相處的文章,兩岸關係是海內外眾多華人最關心的事,這和中美、中日及其他中外關係不同,這是「有衝突的內部關係」如何化解矛盾,如何由和平相處走向統一是最終目的。中國大陸自然有不放棄武統的理由,那就是如果有外國勢力干預而促使台灣走向獨立。日前有可能是這樣的「外國勢力」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但近來它自顧不暇,很多國際事務的處理上還需要跟中國合作,利弊得失,美國對這件事不可能也插不上手。另一個就是日本,它可能聯合台灣有獨立傾向的人一起「反中」(或者説已經在進行了)。這種情形該打的是日本,而不是包括很多並不主張獨立的台灣人民。中國大陸有多種方法可以對付台獨,但武統不應該是選項之一,至少不應該是常常掛在嘴上的選項。

王文軍是經常在本刊發表文章的大陸年輕保釣人士,已經到台灣5次,看看這個年輕人在台灣和台灣人相處的情況,加上Dr. Wordman 從憲法談兩岸統一的文章,還有必要武統嗎?

本期责任編輯 , e-mail:  schen1939@gmail.com

0 Comments

亞太4週大事記(2017.09.23~10.20)

11/25/2017

0 Comments

 
 
 
1022  安倍晋三的自民党及其执政联盟克服了新生对手的挑战,获得了众议院三分之二的席位,推进了他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的希望。

1027  朝鲜表示,遣返上周越过朝韩海上边界的渔船是出于人道主义。近1个多月来,朝鲜没有进行导弹试验,分析人士审慎乐观地认为,半岛局势可能出现缓解。

1030  韓國總統文在寅力爭在5年任內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並考慮打造自己的核武庫,最多可製造4300枚核彈頭。

1030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一年內二度訪日,為馬拉維重建尋求幫助。日本防衛省將向菲律賓無償轉譲自衛隊直升機零部件,並且援菲5架丅C一90教練機。

1030  美國着力研發新型核武器,改變核武政策。朗普政府力挺增強與擴充核武庫。

1031  韩国和中国周二达成协议,结束有关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争端,恢复两国的经济关系和其他关系。

1103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就任以來第一次亞洲行,12天內將訪問日、韓、中、越及菲律賓五國。

1108  特朗普总统抵达北京。随行的有包括波音、高盛、西屋电气及高通(Qualcomm)等美国几家最具雄心、影响力最大的公司领导人。

1108  菲律宾国防部高官表示,在中国提出抗议后,杜特爾特已命令军方停止在南海争议地区一处沙洲上的建设工作。

1109  中美雙方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簽訂了2535億美元的貿易大單。

1110  中国政府将大范围地放宽或取消对外资拥有银行和证券公司所有权的限制。此举可能会给中国庞大的金融系统注入一点外国实际经。中国的金融系统对推动中国经济崛起有过帮助,但近年来,债务、泡沫和低效率已成为这个系统的沉重负担。

1115  日本響應特朗普「號召」,決定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新反導系統。

1115  美國眾議院通過7000億美元的國防法案,此舉表明美國核武重返亞太,志在必得。

1116  李克強訪菲律賓,中菲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兩國建立了南海問題磋商機制。
​
1117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将于周五启程前往平壤。宋涛将向朝鲜通报上个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的情况。
 

0 Comments

“試談两岸问题:和平合作 分久必合”(下)

11/25/2017

0 Comments

 
吳章銓
​
(上接第220期)

      5.大陸的可與不可

大陸的目標理應是盡力建立兩岸和平相處,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完全猶如一家,形成實質上的統一格局;政治問題暫時放下不提。互相不批評,不催動,不刺激。不揠苗助長,任其自然。使懷疑、防範和仇恨慢慢消解,雙方日益密切,是最快的統一辦法。

大陸不要逼台灣想方設法自保,不要逼台灣對大陸反感,不要使得台灣人時時感受到是受大陸的威脅和壓迫而不安。因此,大陸理應公開宣布不以武力統一台灣,和平統一沒有時間表,以兩岸和平同意為原則。

經常警告不“和統”就“武統” ,必然產生反效果:徒然刺激台灣內部的台獨勢力滋長,促動台灣積極爭取國外援助。不利於統一的前景。大陸不必經常把“和平統一” 的口號掛在嘴上,也不必搞和統活動,令人感覺到那是一種統戰,欲蓋彌彰。操縱和統運動的是共產黨的統戰部。台灣怕的不是“中國”,是共產黨,即使基於民族情結願意統一的台灣人,對於接受共產黨統治還是不安的。和平統一活動理應取消。

大陸把飛彈瞄準台灣,純粹是反效果。飛彈的進出和瞄準,只是舉手之勞,何必每分每秒地保持這瞄準的威脅姿勢?對爭取台灣的向心力有什麼助益?那些飛彈理應撤出。

在外交上,大陸必須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否則台灣絕對不肯統一。保持傳統中美友誼是中華民國對外關係的基礎,上下有共識:台灣絕不願意與大陸統一而成為美國的敵人。目前大陸官民對美國的態度基本是友善的,出國讀書或工作、生活、商貿來往,大多數是選擇美國。對美國文化、社會、人文、人際關係等等能接受的程度,比對其他國家的為高。這種情況使台灣放心。如果大陸與美國轉為對立,或口口聲聲準備打,台灣必然心驚,統一的前景就暗淡了。
大陸對台、美關係,不必斤斤計較。大陸越批評,台灣越要維持和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台灣不可能放鬆與美國、日本的關係,否則豈不是限於危險的孤立?台灣不可能出此下策。大陸明顯知道台灣對大陸毫無企圖,所以不必介意台美關係如何。更不妨積極一點,鼓勵台灣與美國加強聯繫,勢必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緩解,大陸毫無損失,還能夠提升中美友好。

同樣地,大陸可以放鬆並鼓勵台灣與東南亞等國家的交往,台灣有國際空間,就不必爭取獨立。爭取獨立的意義是爭取國際空間,大陸阻擾的結果是引起所有人的反感,有利於台獨宣傳。大陸給台灣一定的國際空間,是釜底抽薪之計。大陸對台灣寬容,有助於使東南亞國家放心,有助於大陸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關係。台灣基於中華民族自然的“一中”立場,在對東南亞的來往上,對大陸是有益無損。

最後,兩岸要統一,大陸的體制(制度)必須有所改革,以期能夠順利地被接受。大陸已經在不斷改革,但是怎樣對兩點“特色”進行相當大的改革,需要極大的智慧和技巧。無人敢於猜測。改革的目是達到一定的民主和平等。所謂民主,各方面解釋大不相同。大陸官方明確主張黨內民主,並說中國已經有了真正的民主,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是假民主。可見民主的概念是被基本接受的,隱然是理想的政治目標。每個國家的民主制度都不一樣:老牌的民主國家如英、法、美,政治制度就大不一樣。大陸官民都知道現在的體制並不民主,有待改革。同時,有必要取消階級,全民平等。怎樣達到全國國民不分階級、地域、黨派一律平等,需要積極設法有序地進行。尤其是讓佔國民大多數的農民不再受困於農民階級的束縛(蘇聯意識形態是犧牲農民階級,為工人階級政權服務),不再受困於1950年後新設計的封建束縛(身份被限制在農村,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做什麼工,永遠是封建農民,二等公民。大陸藉此產生“人口紅利”),獲得憲法上完全平等的公民地位和權利。當大陸的制度能夠包容、容忍、平等的時候,大中華民族的統一就順理成章的了。

       6. 台灣的可與不可

台灣由於面積和人口的關係,在兩岸關係中只有較小的能動性。但是台灣的一舉一動仍是舉足輕重。
台灣不要觸動大陸的緊張神經。最重要的是不再搞台獨。台灣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無論從血緣、語言、文化、歷史記憶、地理胸懷、風俗與生活習慣、信仰,都是和大陸以及世界各地華族同胞屬於兄弟姐妹一家人。兩岸開放後民間來往自然、密切而融洽,沒有隔閡,證明中華民族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台灣重視教育,培植人才,傳承中華學術文化,保護文物,保存傳統習俗,台灣人的中華情結,對祖籍、祖先信仰、語言文字、歷史、家庭觀念、社會習俗的保存,都比大陸好得多。台灣比大陸“更中國”。中華文化、習俗、觀念、信仰、胸襟,是台灣人身上不可分割的靈魂與血肉,根本不可能去除。否認是中華人而要自缩為所謂台灣人,是違反天性的,沒有邏輯的。

搞台獨的動作中,最惡劣的是“去中國化”。所謂“去中國化”實質上是“去中華化”。台灣沒有什麼現在大陸的東西可去。要的去是與中華文化、歷史、地理、中華觀念的聯繫,否認中華人的自我,使台灣人在自我意識上孤立徬徨,從而嚮往日本。台灣有不少日裔,有的已經完全融入中華大家庭,有的仍然心存“故國”,例如曾經任總統的李登輝。親日勢力要去的不僅是大陸的“中國”,更是“中華”。但是日裔是少數。中華血統的台灣人是絕大多數。“去中華化” 無異是自己否認自己,否認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拋棄了自己與生俱來的中華光環。台灣人因為中華光環而自豪,並得到世界的尊敬,獲得朋友,在驚濤駭浪的國際政治中仍然能保持各國的尊重和來往。搞去中華化,將失去在國際上的朋友。也使海外千千萬萬華僑失望,轉而傾向大陸,海內外恐懼產黨統治的華人,往往傾向台灣,但反對“去中華化”。台灣搞所謂去中國化,是自殘手足,自我傷害,失去世界各地華僑和國際朋友的敗筆。乃是大大的失策。“去中國化”當然還觸怒大陸,是雙重的不智。因此台灣不應當搞去中國化-去中華化。

另一方面,台灣須要通過提升教育實力而自強。台灣雖然小,與大陸比較,多年來擁有相當的優勢。台灣的教育成就、自由的精神與能力、台灣的經貿社會發展,相對於大陸頗有一日之長。大陸改革開放後的成長,台灣和香港一樣,在提出資金供應、技術引進、管理能力、市場導引、國際合作各方面確有巨大貢獻。港台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也被大陸接受。大陸政府和人民對台灣都相當尊重,非常歡迎,善意接待。

教育不僅在兩岸關係中重要,而且在整個國際關係中重要。未來世界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國際大家庭時代,教育水平決定這大家庭中的生存和地位。因此,台灣為鞏固優勢,理應提升關於中華文化和現代科技、社會、人文教育的教育建設,使台灣成為兼長東西文化和尖端科技的國際教育中心,吸引大陸和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去讀書和工作;到台灣留學的學生將來遍布全世界,是軟實力。台灣理應引進外國最優秀的教授、教學科目、科研項目、專科院系,以期建立一些國際最優秀的院校。引來大陸的學生,增進兩岸的認同和友誼,獲得大陸同胞的尊敬。台灣有素質,有信心,就不怕統一。

結語

時間是大陸和台灣最好的朋友,可以幫助消除雙方的隔閡,使雙方創生統一的條件。不要互相觸動、刺激、挑釁,引發完全不必要的災難。一旦發生武攻,台灣必然遭受最大的破壞、傷亡和災難。大陸也會內外損失慘重,精疲力竭,還可能發生意外事件。結果是兩敗俱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民族“一中” 的共識下兩岸和平地合作,有1+1>2的效果;反之,名義上是1+1合併=1,實際上中華整體國力反而受傷,1+1<2。

但願兩岸當政者和全體國民,以中華民族、中華同胞的生命和子孫的幸福著想,以無比的智慧和毅力,全力保持兩岸的和平、合作、繁榮。將來順利地分久必合,歷史必將讚揚這一代人的豐功偉業。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0 Comments

一个大陆人的《台湾印象》

11/25/2017

1 Comment

 
王文军

 
对于上世纪49年后出生的大陆人来说,“中华民国”是个过去式,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上世纪72年后“中华民国”已经不存在。
 
从记事起,只知道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立民国,与中共一起创建黄埔军校,开始北伐,统一中国。而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蒋介石继续北伐,开始清共,至此以后,大陆上大部分书籍、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叙述那段政权为“蒋家王朝”、“蒋匪军”,蒋介石带着“蒋家王朝”的残兵败将败退台湾,中国还未统一,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对民国往事的了解很多还是来自《金陵春梦》一书。
 
随着改革开,邓丽君带来不同的音乐风,“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成为时尚,短波收音机那时还是挺流行,主要是学BBC英语和听小邓的歌声,也算是有过收听敌台的经历啦。再后来刘文正、费玉清、罗大佑的歌,琼瑶、亦苏的言情小说伴随着度过了青春期。
 
成年后,听说很多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回老家修房子、娶亲、送礼物都是百元大钞,金戒指。蒋经国先生去世后一度以为很快就会统一,能到中国的宝岛台湾去看看。
 
几十年过去了,大陆与台湾不再陌生,台商在大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台企生产的产品,遍布大陆各地,大陆人几乎都能说得出几个台企品牌,比如庞然大物富士康,智能机先驱HTC,人人必吃的统一、康师傅方便面,旺旺饼干等等。
 
国民党开放党禁,民进党上台执政,终于有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台湾也成为中国民主实践的发源地和实践地,却也从媒体看到一幕幕闹剧,议会打架、选举枪击案,贿选,陈水扁贪污入狱,台独问题等,感觉有趣却也失望,蒋家从北伐统一开始,从大陆到台湾,反攻大陆喊了几十年,也玩了中国几十年,留下分裂分治的中国,却又将历史的包袱甩给后人,不仅长叹枭雄一世也枉然。
 
再到大陆人也终于能到台湾旅行,没想到头一次踏上宝岛台湾,却是因为“保钓”的缘故,后又多次赴台旅行,逛过台北大街小巷,吃过夜市摊档,也一人自行车环岛,走苏花公路看清水断崖,遥望太平洋,去过宝岛最北也到过宝岛最南,去过绿岛下海,也计划登玉山,而因未成团缘故而抱憾,看过奔流到海的淡水河,上过101大厦,去看过电影《蓝色大门》中的中学,也坐着巴士,按谷歌地图导航找《第36个故事》里面桂纶镁开的朵儿咖啡馆,去喝杯咖啡,找故事里的感觉,记得在花东纵谷浑身湿透到民宿,给我煮面吃,帮我买烟的大叔,记得在台九线骑行时在路边小店买啤酒喝,遇到原住民聚会请我吃面,走时担心我没吃饱,还让我带一碗走,避雨时请我去家中喝茶的台南大哥,热情到让我感动,问路时遇到的国军老兵,一句“70年了,16岁抓壮丁来的,回不去啦”让人心酸。
 
行走台湾,曾是世界前十大港口的高雄港、基隆港看不到几艘货轮,沿途的高速公路没有川流的集装箱长车,停留在80年代的台北建筑,冷清的高雄六合夜市,坐在青旅聚会厅,学生们有谈毕业后去大陆工作,厦门航空的待遇比长荣航空高三倍,上海台企工作起薪能有5万台币,下个旅行计划想去张家界,九寨沟地震,我的一个梦想地去不成啦,我们下个假期一起去西藏吧,嗲嗲的台湾国语。
 
也看到西门汀附近石墙上刻着的台湾历史、发展,国民党治下的民国成为与日占时期的“外来政权”,青天白日满地红犹在“总统府”飘扬,怎么看都还是感觉借壳上市的“总督府”。“番薯”、“芋头”,很难能买到“中华民国地图”,“台湾地图”比较显眼。
 
回大陆,朋友问我台湾印象,我说穿越的感觉,回到活着的历史,仿佛遗迹空间,温馨美丽又带有迷茫哀愁的台湾,未来不定的台湾。渐行渐远的 “中华民国” 终将随着国民党的没落而被历史所淘汰。
 
上周特朗普在韩国演讲《历史的实验室》描述南北朝鲜,同时二战后遗留产物,大陆与台湾、朝鲜与韩国相似却又不同。

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1 Comment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