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試談快速挽救經濟: 提升教育

8/27/2022

0 Comments

 
​
吳章銓

     全世界都在面臨重大的經濟危機。先有新冠病毒重創各國經濟,無一倖免。俄國入侵烏克蘭,使全球化的國際經濟貿易分裂,重要的資源斷供,產業鏈斷鏈。世界各國經濟都在下滑,再互相惡性影響。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經濟的下滑是加深世界經濟不安的因素之一。

     中國近年的發展勢頭已經減弱,眾所矚目的GDP成長落到5%以下,加上新冠和俄烏戰的衝擊,更降到1%以下。於是要求加大投資基礎建設以刺激經濟的呼聲再起。

     加大基建投資,對經濟發展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是中國的物質基建有些方面已經過頭,產生產能過剩,效益遞減,資源與產品浪費,資源分配失調,產銷不配套,基建利用率低,經濟不平衡等問題。而同時關於「人」的投資則顯著落後。當前挽救經濟,應該改以對「人的基建」投資為主,即對教育投資,尤其需要糾正制約教育發展的制度性缺失。

     教育「製造的產品」是「人」, 不會像物質建設和物質產品那樣隨時間而老舊朽壞。教育使人產生自我增值value-added,並隨時間而自我不斷進步,成長,人的「價值」累積增高。從而全社會增加人力資源的總財富。父母的教育高,子孫的起步好,他們的生命前景便更好。這是幾何級數(復利式)的長期成長。可以說是一本萬利。教育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超過任何物質投資。教育發達國家的潛力和創造力,是出售自然資源而發財的國家所不可比擬的。

     比較中國和歐美國家,中國高樓大廈到處都是,政績工程亮麗,高鐵世界第一,十億級的豪富也是世界第一,但國民人均所得居世界後列,分配不平均,社會貧富和等級懸殊。潛藏的問題很多,需要大力維穩來維持社會安定。歐美富庶,但高樓大廈較少,人人享受平等教育和充分的福利。國民較少為爭升級、身份、子女教育、保健、溫飽這些問題擔憂。聯合國《2022年世界幸福報告》,歐美國家都位居前列,中國排名第72。關鍵就是歐美的教育水平高。

     ​中國的建設成就,主要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打工國,為先進國家打工。行銷全世界Made in China的產品,多是外國設計,外國高端部件,外國品牌的外國貨。原因就是因為中國70%的打工者只有初中水平,以雙倍的時間工作而掙一份工資。這種打工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持續。所以今後的基建應該是教育。

     一般以為教育投資的收效慢,其實不然。教育基建和物質基建一樣是立竿見影的。以就業為例。中國2022年大專畢業生有1080萬人。大約一半難以得到工作,人才不能利用,就是損失。很大部份學生寧願放棄所學專業,想擠進各類公職的工作,以期工作穩定,福利優渥,終身無憂。但那是個人和整個社會的損失。擴大教育投資,可以迅速增加幾百萬人在教育界就業,更帶動其他就業機會,同時也迅速增加物質基建,從增建校舍、教學設施設備、教職員學生住房、生活、保健等的設施設備,到企業增生、城鎮建設,交通建設等等。教育投資還能平衡公、民營經濟的發展,緩解城鄉、海陸、地域、民族、貧富的不平等,促進全民的身心健康。學生讀書,每三、四年就從初中畢業到高中畢業,從高中畢業到大學畢業,個人生產力明顯上升,全社會生產力更飛躍發展,年復一年累積增長。

     世界銀行的《國民財富變化 2021》報告,考察各國財富的四類「資產」:大自然提供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產(自然資本)、人創造的資產(人造資本)、人自身蘊藏的財富(人力資本)、以及海外淨資產。其中人力資本一類最重要,占比一半以上。中國的總資本位居後列,主要原因就是人雖多而“價值”低。中國的自然資源本來就偏低,由於過度濫采,損失嚴重。中國依靠的應該是眾多的人口,但是因為教育差,這種可以升高價值的「資源」 就蒸發了。物質資源不用,可以埋藏在地下,留待後人去開採。人不受教育,卻不能深藏保值,其價值將隨年月的消逝而消失。

      中國已經面臨最嚴峻的老齡化和人口減少問題,勞動力迅速減少。 最基本的挽救辦法就是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以較少人口完成較多人口的工作。提高退休年齡也能增加勞動力;使老年人口的貢獻更大。

     教育問題早已經是家長、學生、和社會大眾所共知。有待加強投資和改善的方面很多:
  1. 中國大陸的義務教育現在仍限於小學和初中。世界上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高中基本都是免費義務教育。將高中和中職規定為全免費義務教育,是當務之急中的最急。
  2. 中國只有少數比較富有家庭能自費讓子女進學前班的幼稚園。大多數兒童的智力開竅不足,影響他們以後不能充分發揮學習潛力,沒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將學前教育納入為義務教育,也是當務之急中的最急。普及各級義務教育,必須規定全國各級學校的各類經費、師生比例、和教學設備都一律平等,不再偏重城市和大城市。偏遠困難地區還應該有補貼,實現真正的教育平等。
  3. 由於遲到21世紀才開始普及9年義務教育,內地鄉鎮的成年婦女幾乎全是文盲,男子大半只有小學水平。全國整體的教育體質是畸形的。有必要設計和實行一種補充義務教育制度,對所有文盲和教育不足的國民,提供相當於12年的基礎教育和配合他們生活與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教育。
  4.  中國教育中特有的也是特大的問題是:幾億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權利被剝奪。由於階級制度規定農民屬於二等的農民階級,再由於1950後嚴格控制形成的地域身份制度,將所有人的身份都綁定在父祖輩的原籍地點,子子孫孫永遠不能改變(類似封建制度)。改革開放後,允許農民外出打工,但是農民和子子孫孫的身份地位都不能改變:不能獲得城市人的權利與福利,子女不能入學和參加升學考試。還有幾億中小城市的人所受教育較好,他們去大城市打白領工,卻與農民一樣不能改變外地人的身份。打工者子女被送回“家鄉”(即使家鄉已經沒有家),成為留守兒童,身心成長都受到傷害;不能好好讀書,初中畢業只能打工;有的甚至初中不畢業。幾十年來,他們是經濟賬面上的人口紅利,但實際上是損失了幾億人才。理應改革制度:任何兒童和學生都能夠有平等權利在任何地方入學讀書和考試升學,享受與城市學生完全同等的教育權利。
  5.  民族教育:原來設立從小學到大學的民族學校,使少數民族有受教育機會。但是幾十年來,各級民族學校質量偏低,形成對少數民族教育和就業的制度性歧視。理應在師資和設備各方面大力投資,提高各級民族學校的水平,轉為普通學校。全國不分民族,教育一律平等。學生平等,公民才平等,社會才和諧。
  6. 大陸完全是公辦教育,黨委領導,於是產生定於一尊,僵化學習,喪失創新精神和發揚個性等等嚴重問題。有必要開放鼓勵民辦學校,將公辦學校的一半轉為民辦:讓教育家辦學。學校經費仍全部由政府負責,以保證經費平等。
  7. 中職和大專是當前教育中的重大弱點。學生交三年費上兩年課,第三年去打工。學生的學習不足,畢業後無法以所學“專業” 找到工作,絕大多數只能設法打工。幾千萬的專科學校學生因此被學校所誤,是他們個人和全社會的巨大損失。必須徹底改革和提高職業類學校的的教學。
  8. 師資建設是教育中的基礎建設。中國各級學校都有教師不足,素質有差距的問題。內地有的地方,中小學老師經常缺額達40%。一班學生多達七八十人。老師還常常調去上級服務。應擴大和新建師範學校、師範大學和研究所,並全面提高教學水平。有優質教師才有優質教育。師範學生應全部公費。教師是製造最重要產品「人」的工程師,他們應該享有高薪,在社會上受尊重。應鼓勵年輕人以當教師為最佳志願,鼓勵專業人士以兼職做教師教授為榮。
  9. 中國只有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但卻被評不能當院士,據說理由之一是論文數量不夠。這暴露教育和社會的一個根本問題:重量不重質。學校盡量收學生,賺錢蓋房子;師資、設備、教學計劃都不足。教授利用學生助理做研究,以論文多少評級。本科大學評級的主要標准是「大」和院系「多」;越大越多評級越高。大學爭辦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來提高檔次。突顯出教育和科研的制度性問題,亟待改革。
  10. 最後,不可忽略投資國際教育。a) 邀請外國著名大學和研究所到中國來開辦分校,使中國學生不出國門便有機會獲得各國最優秀的高等教育;b)吸引外國學生到中國來讀書,擴大中國學生與外國青少年的接觸和共同學習的經驗,建立終身友誼。進一步創造給外國留學生移民入籍的環境,使民族永保青春活力。

     中外歷史上異民族融合都是血戰征服的痛苦結果,現代則有移民融合的途徑。美國就是移民的國家,其一、二代移民的活潑與創新精神舉世無匹。中國值得參考。

     結論:以上任何一項教育投資和改革,都能夠大量增加就業,大量創造生產和消費機會,大量擴充物質的基本建設。教育產業是綠色產業,是最應當發展的產業。全世界都缺乏人才,教育創生的人才,絕不會過剩。教育投資從來不會失敗。

     據大陸統計局最近公佈:6月,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為19.3%。值得注意的不僅是百分比,更重要的是,16歲是初中畢業年齡,就要就業(打工)失業,而這個數字還不算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農民工子女,他們初中畢業的教育水平怎樣?失業率怎樣?這些問題反映的中國人口素質怎樣?

     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仍是重視物質建設。教育只佔到很小篇幅(第43章一章)。其中完全沒有計劃將學前教育和高中級教育建立為義務教育。雖然提到提升入學率,但仍須自費。對教育的多方面不平等的問題、師資問題、和職業教育則比較重視,但籠統不具體。關於民辦教育,只有半句話提到。

     提升教育已經是社會上的老生常談,但始終沒有得到認真的關注。現在為刺激經濟而投資教育,是一舉兩得。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0 Comments

佩洛希串台,拉開統一大幕 -- 世界格局更加複雜

8/27/2022

2 Comments

 
王文軍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希串台是件很大的事,也可以說不算啥事,主要看這是否是孤立事件。1996年李登輝“兩國論”引發台海危機,緊接著97年3月,時任美國議長金里奇訪問大陸後4月串台,言稱武力保衛臺灣。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表示,「希望美國政府和國會能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謹慎處理臺灣問題,不要再讓臺灣問題干擾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言下之意是中美關係的改善與發展是重點,其他都是小問題,提不上檯面。金里奇說,美國重視與中國的關係,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言外之意,「一個中國」以外還有「一個臺灣」。他的意思當然是指「主權國家」。其實金里奇這話在美國政客中還是大有市場的,不管是將這話當牌打,還是認定此話是事實,都是「從實力出發」。畢竟不管怎麼說,中國方面也只是沒有痛癢的抗議,重申遵守「三個聯合公報」。
 
      這次眾議長佩洛希串台。環球時報前主編一篇“擊落佩洛希”的推文,還有國防部發言人的“拭目以待”,將國人關注度與熱度推到頂點,與96年環境不同的是,國人資訊不只依靠報紙電視,而是即時傳播的互聯網,而且還能互動,八月二號夜晚,上百萬人在網路盯住佩洛希專機,然而,佩洛希順利抵台,中國當晚並沒有任何動作。線民一片譁然,失望透頂。
 
      大陸政府還是冷靜理智的,胡錫進推文,就若他被封殺時所說「帶話」,其實也就是「阻嚇」,也是帶節奏,國防部發言人的話才是實質性的,只要佩洛希來,必有反制,這也是「從實力出發」,畢竟現在的中國,比25年前,已經在常規戰中,有抗衡美國及其僕從國的實力。
 
      至此,佩洛希串台後,伴隨著軍演,解放軍正式巡航臺灣海空,海峽中線不復存在,解放軍抵近本島飛行,航行,此類行為也必將常態化。臺灣民眾也許是麻木,也許是相信解放軍不會就此武統,反而包船出海看大陸軍艦,倒是讓漁民小賺一筆。也算是戰前奇葩吧!
 
      不是大陸不敢打,上街隨便問幾位大陸百姓,會有9成以上支持打臺灣,最現實的理由就是「省錢」,每年為讓一些外國政府說一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都夠打統一之戰了。至於戰後的制裁,八九年不也被制裁嗎?還不是西方先熬不住,主動放棄制裁,何況現在不是中國離不開世界,是世界離不開中國。所謂制裁,也是一些國家做做樣子給美國看而已。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在美國絞殺中國科技進步,實施降維打擊,意欲建立翻版「巴統」、的「晶片聯盟」:軍事上重返太平洋,糾集17國聯軍,並欲簽署「臺灣政策法案2022」,完全抽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背景下,美國不斷向中國發出挑釁意欲何為?
 
      筆者大膽預測,美國就是打破和平發展的中國,逼迫中國大陸不得不武統臺灣,即使大陸這兩年不展開軍事行動,美國及其僕從國,也要在經濟科技文化上打壓中國。之所以這樣做,不是為所謂的「軍工複合體」的利益,在我看來,就沒有軍工複合體這個利益團體,而是,美國精英階層,因中國的不斷發展而恐慌,心理魔怔了。認為打壓中國,美國就可以保持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就像打壓蘇聯,最終肢解蘇聯一樣,也能讓中國崩潰。
 
      只能說,這是美國政客的異想天開,太不瞭解中國和中華民族了。
 
      不可否認,這樣做,的確能製造麻煩,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國人思想分裂,特別是軍事統一臺灣後的治理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也會讓對中國偏見者大放厥詞,更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努力,臺灣才能真正融合到祖國這個大家庭裡來。
 
      ​未來五年是關鍵的五年,是決定中國和世界命運的五年,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中國才能真正的復興,沒有臺灣的復興不能稱為復興!!!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2 Comments

​2024年的選戰,開鑼了!

8/20/2022

0 Comments

 
李金城

      數月前,幾位支持民主黨的重量級政論家紛紛寫文章,籲請拜登宣佈,他不再競選連任,要求他讓其他具有潛力的人有機會擴大知名度和建立自己的票源。這是因爲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不斷下滑,而且他的高齡是下滑的重要因素。可是拜登不顧這些呼籲,公開宣佈他要競選連任。這就令民主黨人對前途非常悲觀。

      不過,這種情況突然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因爲隨後不久,一項維持了半個世紀的,准許墮胎的最高法院判決,Roe vs. Wade,被現在轉向保守的最高法院給否決了。這引起了全國各地廣汎的群衆抗議活動。由於這項纏訟多年但是獲得大多數選民支持的法案被否決,民主黨找到了一個可以反制共和黨的利器。

       接下來,汽油價格從兩個月前接近每加侖6元的天價跌到了每加侖4元;不斷飆升的通貨膨脹,從6月的9.1%滑落至7月的8.5%;一項龐大的法案,内容涉及環保,降低醫藥費和增加企業的最低稅率,終於獲得議會通過。這一連串利好的消息令拜登和民主黨從極度悲觀中看到了希望。

       這還不夠,8月初,聯邦調查局突襲了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搬走了幾十個箱子。如果拜登提名的,并獲得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任命的總檢察官嘉蘭(Garland),通過他管轄下的司法部,能夠查出特朗普有犯罪的證據,起訴和定罪,那麽他就不能再參選總統。他不能參選,共和黨就失去了他們的王牌候選人。如此,民主黨人覺得,前途不但不如想象的暗淡,并且簡直是越來越光明。

       此外,我們也不能漏掉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7月31日,美國發射了一枚導彈(可能經由巴基斯坦,所以多半得到巴基斯坦情報機構的默許),擊斃了隱藏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基地組織領袖,扎瓦希里。或許大家還記得,去年8月,拜登自阿富汗匆忙撤軍,把數以萬計的文職人員丟在喀布爾,讓他們在塔利班武裝人員監督下畏畏縮縮地撤退的狼狽情況,這次的襲擊似乎是爲了表示,拜登并不是那麽無能,并且跟特朗普一樣,在反恐的大旗之下,他也敢不顧國際法,越境謀殺政治領袖。總之,這一連串的行動告訴我們,2024年大選的競選活動已經開鑼了。

       共和黨哪邊當然也沒有閑著。據報導,有六名政治人物蠢蠢欲動,到處演講。這包括前副總統彭斯,前國務卿彭配奧,前聯合國代表黑莉,佛羅里達現任州長和兩名現任參議員。其中,彭斯因爲在去年在參議院内計算選舉人票時沒有按照特朗普指示推翻法定程序,從此跟特朗普劃清了界綫,其他五名都在程度不等上仍然是川粉。他們都在出書和寫書,標榜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成就。

       在最近剛剛舉行過的共和黨行動大會中,特朗普仍然獲得69%與會者的支持,其他六名都遠落其後。特朗普已經明白表示,他將參加2024年的大選。他的參選不單單是共和黨的問題,而是整個美國的問題。因爲:如果司法部掌握到特朗普違法的證據(概率相當高),它敢起訴這位前總統嗎?如果起訴,它敢判刑嗎?民主黨無疑希望特朗普被判刑,可是,如果他被判刑,就此剝奪了他的競選資格,他的支持者會善罷甘休嗎?網上已經有他的支持者表示,他們將以武力捍衛特朗普。
​
       對美國來説,這也是百年未有之變局。所以説,2024年的選戰已經開鑼了,它充滿懸疑,到底它會如何變化很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
 

0 Comments

習近平爲什麽敢叫板美國?

8/20/2022

1 Comment

 
水秉和
                                   
      1996年,李登輝到康奈爾大學演講和提出兩國論,大陸發射導彈,穿越臺灣上空,落入東部海域,美國就派遣第七艦隊航母打擊群穿過臺灣海峽,大陸就安靜了。今年,82歲的佩洛西穿著粉紅色洋裝,脚踩四寸高跟鞋到臺灣,大陸發動了對臺灣的軍事行動,在接近臺灣港口,軍事基地和主要海道外的六塊海域進行實彈演習(後來增加了一塊),實際上封鎖了臺灣三天(後來延長了,還擴大了),導彈飛越本島,落入東部海域,而美國的雷根號卻遠在千里之外。布林肯説,中國呀,你的反應過度了!

      美國應當知道,僅僅由雷根號帶隊,力量太弱。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說,數周之後,美國會再進入臺灣海峽。對此,我們拭目以待。不過,沒有即時出動航母,美國已經示弱了。佩洛西事後始而嘴硬,但是後來改口,說,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并沒有改變。簡單說,美國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1996年,大陸的實力比美國差得很遠,而2022年,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力量經過26年的突飛猛進,有能力,至少在西太平洋的周邊海域,跟美國硬碰硬了。

      我在美國讀政治,而美國的政治理論,以及各種實證論據,都說,像中國這種威權體制,由於缺乏制度内的制衡,又缺乏言論自由和獨立社會團體(公民社會)的外在制衡,必然會腐化和濫權;它限制個人的人身自由,言論自由,使資訊無法自由流通,并且束縛了人民創新能力,必然會抑制經濟成長,導致民怨。隨著人民的知識水準不斷提高,他們會覺醒,推動社會運動,帶來社會的不穩定,甚至暴力革命。所以,威權制度要嘛被逼,順應民意,逐步走向民主,要嘛導致群衆運動,革命,而被推翻。無論如何,如果不改變,它的經濟一定好不了。

       美國曾經非常希望并期待中國會朝著這兩個途徑之一演變。如果發生革命,那麽,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可能大分八塊,進入現代版的戰國時代,臺灣順勢獨立。如果民主化,那麽,它就跟美國相向而行,并且不可能超越美國。問題就出在,中國不聽話!中國沒有照著美國通過科學驗證的方向走!

       所以,爲什麽習近平敢跟美國叫板呢?因爲他能夠(Because he can!)!問題是,他爲什麽能夠呢?爲什麽美國的實證理論,花了無數電腦時間和幾代學子的青春獲致的理論,對中國無效?

       我在八十年代接觸到一些到美國來取經的大陸學生。他們充滿熱情,要救國。他們無一例外,都認爲,既然社會主義失敗了,不但在中國失敗了,在蘇聯和東歐也失敗了,所以,剩下來的唯一選擇就是走西方的民主道路。是這些青年,和他們在國内的同學朋友,他們的熱情,點燃了1989年的六四。許多來自臺灣和香港的學子(包括教授),受到他們的感召,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但是,六四失敗了,而中國違背美國的實證理論,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需要反思。

       這使我想起,初中的時候我們讀了三民主義(現在肯定不讀了)。孫中山先生在第一頁就爲“政治”下了定義,說,政治是管理衆人之事。這跟我在美國讀到的關於政治的定義完全不同。在西方,政治,無論如何,其含義必然包括“權力”二字。一個普遍被上一代政治學家采納的定義就是:誰,用什麽方法,取得權力。是在這個定義之下,西方對於如何取得權力作了無數的研究和論述,而在這個核心定義的基礎上,西方學者把政權分成兩大類:民主與威權(專制,集權,極權,軍國主義等)。民主具有合法性,因爲它通過普選,得到人民的認可;威權不具有合法性,因爲它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政權。民主政體,有民意支持,所以能夠合法地使用暴力,而威權政體,由於沒有民意爲基礎,它使用暴力就不具有合法性。

       中國,從孔老夫子到孫中山,都認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管理衆人之事。管理的好,是仁政;貪腐,濫用職權,謀取私利,依靠暴力鎮壓百姓,那就是暴政。政治的核心是治理,而不是爭奪權力。中國歷代的學者談的,都是如何治國,而不是如何取得權力,那是因爲真命天子已經在馬上得到天下,權力的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是下馬治天下。

       這與西方的政治理論幾乎完全對不上。在美國大學的政治系,行政管理是冷門,而讀這一門的人通常是去考公務員,去應徵慈善機構,醫院和社區服務等領域的行政管理工作。許多小城鎮,根本沒有人願意出來競選市長,所以雇用經理(city manager)來處理治安,水電和其他市政,這也是修習行政管理的人的出路。想要大展宏圖,當議員,州長,或總統,那麽他們就去法學院,當律師,參與競選活動。也就是說,管理衆人之事,在西方,不是從政之道。

       反之,管理衆人之事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是幾千年來銘刻在我們腦細胞裏面的東西。這個基因就造就了中國的政體,一種以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權利爲基礎的政體。一直到1978年,鄧小平才發現,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而這個道路就是把理論抛開,不談資也不談社,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實事求是地把國家治理好。在治理方面,依靠祖宗傳下來的選賢與能的信仰和做法,中國人是有一套的。

       到底是把國家治理好重要,還是民主選舉重要?民主選舉是把程序正義擺在第一位,而善政是把成果放在第一位。美國高舉前者,而中國高舉後者。前者强調選舉,需要的是紙張,電視廣告,助選人跑腿,浪費精力,可是經濟效益不高。後者則是著重於國泰民安,整軍經武,護衛國土,取得經濟效益是它的核心目標。所以,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强調成果比强調程序正義要重要得多。

       當然,兩者并不完全排斥,兩者都有必要。一個是政道,一個是治道。中國强調治道,走自己的道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修正,在過去四十年突飛猛進,速度相當於西方國家的一百年,甚至兩百年,這就是成果,也是習近平敢跟美國叫板的根本原因。
​
              
1 Comment

歐洲,冬天就要來了!

8/20/2022

0 Comments

 
彭文逸
​                                       
     還記得幾年前HBO火紅的電視劇《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嗎?它第一年的主題就是“冬天要來了!”而冬天是非常可怕的,因爲北方的妖魔鬼怪要南下了!現代版的妖魔鬼怪是什麽呢?是普京?是北極熊?

      按照季節規律,烏克蘭的冬天自11月開始,一直到明年四月,平均溫度稍低於零下。整個北歐也是如此。所以,當2月24日,普京向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時候,大家似乎沒有想到,如果這場戰爭打不停,到了冬天,咋辦?

      奇絕的是拜登。當他威脅普京,他會以“來自地獄的制裁”(sanction from hell)來對付普京時,他和他的團隊(商務部),以及美國的一大批智庫中的,常春藤大學培育出來的博士精英們,爲什麽沒有想到,俄羅斯是能源大國?制裁俄羅斯的能源,是不是等於加倍制裁需要得到它能源供應的歐洲?制裁俄羅斯的小麥與化肥,是不是相當於制裁需要小麥和化肥的非洲,拉美和中東國家?這些國家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什麽關係?它們爲什麽要爲之付代價?

      雖然日曆上現在才8月,可是,北歐的秋季很短,冬天來得很快!普京把北溪1號輸送的天然氣減少到原先的20%,歐洲各國已經叫苦連天了,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飆升至美國的8倍。此時,俄烏戰爭似乎呈現出膠著狀態。美國援助的尖端武器,如海馬斯機動多管火箭炮,對俄軍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威脅。西方媒體說,俄軍有大量死傷,炮彈也有短缺,所以把老掉牙的武器也搬了出來。但是,普京是不是在蓄意拖延時間呢?因爲,據報導,俄國減少了天然氣出口,可是,由於價格高漲,它的收入并沒有減少,完全有能力拖延戰事。拖延到冬天,對烏克蘭和歐洲,非常不利。

      8月10號,《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長文,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長文的標題是:“歐洲的能源危機可能會更嚴重”。科技暢銷書作者Wells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Jason Gordoff 。我們看他怎麽說。

      他說,這可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大的危機,雖然歐洲想了各種辦法來應對,但是還是不夠。如果今年冬天非常寒冷,而普京又拿天然氣和石油當武器,那麽,歐洲各國可能會各管各的,不再協調合作,而各國政府也可能會實行二戰以來未曾出現的配給制。它們會以居民取暖爲優先,有些企業很可能會因爲缺乏供應而無法營業。
         
      那麽,歐洲會不會向烏克蘭施壓,要它與俄羅斯妥協呢?他認爲不會。但是這是政治問題,并不是他能夠確定的。

      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曾經說,由於烏克蘭拒絕和解,俄國的目標擴大了,當前俄國的目標是打破美國的霸權。若要打破美國的霸權,最佳的途徑就是拆散北約,或者拆散歐盟,使歐洲不再聽命於美國。如果斷供天然氣和石油,使歐洲各國開始各自爲政,四分五裂,促使歐盟或者北約的部分國家主動退出,那麽,普京的目的就達到了。
        
      有沒有這個可能呢?那就要我們拭目以待了。因爲,冬天就要來了!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