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國的能源安全和馬六甲海峽

12/25/2021

0 Comments

 
盛嘉麟
              
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國際水道,每年約有100,000 艘船隻通過,世界貿易的25%及油輪航行的50%經過這個狹窄的海峽,使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很重要。中國經由海運進口的石油有74%來自中東及非洲國家,都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這是中國的咽喉,國際形勢突變,立即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避開馬六甲海峽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目標。

【分散能源進口通道】

馬六甲海峽是控制中國能源進口的咽喉,容易被美國卡喉,中國積極努力,從巴基斯坦,緬甸及泰國分散南亞能源進口的通道。

在巴基斯坦,中國建造了瓜達爾港,經中巴鐵路連接新疆喀什,縮短6000公里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路程。原來的油管輸油計劃因為沿途風險太大,改為中巴鐵路,已經營運。

在緬甸,中國建造了皎漂港,中緬石油管道的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皎漂港東南方的小島馬德島,直達中國雲南省的瑞麗。2017年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營運,毎年運送量石油2,200萬公噸,天然氣120億立方米。

在泰國,中國計劃開鑿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需要投資300億美元,計劃醞釀多年,仍無協議。除了泰國有政治的顧慮,新加坡的反對,以及美國的破壞,主要原因是克拉運河只能縮減航程1,200公里,比起蘇伊士運河縮減8,000公里,巴拿馬運河縮減14,800公里,通行費的上限很低,獲利有限,投資不容易收回。
 
【開通北極航線】


受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影響,北極航線的應用前景愈加樂觀,這意味著連接亞洲與歐洲的海運新通道的形成,將會改變現有的航運格局、全球經貿面貌。目前北極航線夏季有短暫64天左右可通航,2035年北極可能出現無冰狀態,屆時北極航線將無須破冰船引航,全年通航。

2009年7月德國貨輪“友愛號”和“遠見號”由韓國起航,經北極航線到達荷蘭鹿特丹港,宣告北極航線的商業化運營開始。2011 年9月,挪威貨船滿載鐵礦石從挪威穿越北極航線抵達中國。 2013 年9月中遠集團“永盛輪”從上海經北極航線抵達荷蘭鹿特丹港,實現中國商船首次通航北極航線的紀錄。截至 2019年中國商船共完成 18 艘 31 航次的北極航線航行記錄。但北極航線受制於通航環境、基礎設施、船舶維修等條件限制,北極航線的全面商業化運營仍然任重道遠。
東亞和歐洲經由北極航線的運輸量快速增長,統計如下:
2015   543  萬公噸
2017   969  萬公噸
2019   3,000   萬公噸
2020   4,310   萬公噸
2021   5,588   萬公噸
2030 年估計將達到 18,413 萬公噸,2035 年將達到 24,760 萬公噸

由於俄國西伯利亞地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東亞和歐洲經由北極航線的運輸以散裝礦石,液態天然氣,以及石油為最大宗,加上一般的貨櫃運輸,將會影響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的船運航次,降低兩處的重要性。來自俄國的石油,天然氣能源將成為中國進口的大宗。

【拓展亞洲內陸國家】

中國要積極的購買中亞五個斯坦國的油氣田,中國與石油大國哈薩克斯坦和天然氣大國土庫曼斯坦簽訂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能源開發合同。目前中國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大量原油。

中國是世界最大產煤國,年產41億公噸,但是毎年仍然進口一億公噸,外蒙古為貿易運煤開建的南向鐵路,全長112公里,採用中國的標準軌距,將於今年完工,與我國甘泉鐵路相連,大幅提升蒙古對我國出口煤炭的運輸能力,運煤量可達到一年3,000萬公噸,為中國毎年進口煤碳的30%。這些亞洲內陸國家的能源運送,不受海洋局勢的影響。

【追求能源自给自足】

開發國內能源,降低對進口的依賴,是擺脫卡喉馬六甲海峽的有效途徑,中國仍要追求能源自给自足的原則。

中國要積極的探勘本國的傳統石油天然氣能源,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頁岩油氣儲藏量,但是大部分位於偏遠山區,缺乏足夠開採基礎設施及水資源,很難大規模開發,再則限於缺乏技術及考慮環境保護,至今只試行開發了極小的部份。根據「十四五」的規劃,2021至2025年,將頁岩油探勘與開發列入重點發展項目,凸顯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強能源安全,自给自足的企圖。來自頁岩油開採的天然氣,目前僅佔中國2020年天然氣產量的10%,僅相當於美國2020頁岩油氣年產量的3%,頁岩油氣的開發仍待努力。

綠色清潔能源可以減低中國對煤碳石油天然氣能源進口的依賴,中國要積極的開發綠色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電。目前中國清潔能源發電規模佔到全國用電的30%,是全球生產清潔能源電力最大的國家,遠遠領先其他各國,中國也是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電相關設備裝置的製造大國,更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總額高達1000億美元,為全球投資總量的30%。

【需要海空軍保護】

無論是以分散進口油氣能源的南亞通道,或是以開闢俄國的北極航線,來避開馬六甲海峽被美國封鎖的風險,在觀念上中國不能假定美國有權力有力量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在南海應該有自己強大的海空軍,在南海造島以後形成的海空軍基地,馬六甲海峽已經在中國海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內,大國要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能源商業通道。將來中國的海空軍必須經常穿越馬六甲海峽海域,造成勢力範圍的事實。



​

0 Comments

李雲迪:花大錢嫖娼妓   摧殘民族幼苗:張高麗

12/25/2021

1 Comment

 
 范湘濤
                         
       前一陣子,中國大陸發生了兩大桃色事件,一個是李雲迪,一個是張高麗。

       咱們先來聊聊李雲迪,想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他十七歲(1999)那年獲得荷蘭李斯特鋼琴大賽第三名;次年更上層樓,在波蘭華沙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中一飛衝天,拿下冠軍(金奬),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金奬已經多次從缺,因為很少人能夠過關。他和郎朗年齡相近,又幾乎是同時成名;李雲迪的琴技完全在國內“土法煉鋼”,郎朗後來到美國由洋人調教,雖然郎朗也得獎無數,但沒有一個奬是高過肖邦奬的,由此可見李雲迪的琴上功夫不是蓋的。
十月二十一日晚上,不知道李雲迪那一根筋不對勁,鬼使神差,花了一萬元(人民幣)去北京朝陽區某個小區嫖妓被公安抓個正着。這一抓,有分教,引起網民紛紛熱議,雖然也有少數人對李表達同情,但絕大多數都是殺伐之聲,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都發表「黑白琴鍵,不容有黃」的短評,等於是火上澆油,接著就看到廣告商撤約,中國音樂家協會將李除名⋯,大夥兒有志一同,要把李鬥臭鬥垮。

       筆者對於中國政府處理這種事情,非常不妥:

      1,中國政府對於藝人行為的管控辦法,本人並無異意,但李雲迪是千錘百煉的國寶級大師,是否可以將功贖罪,從寬處理?中國政府對於大熊貓和東北虎等國寶級稀有動物的保護措施都如此盡心盡力,為什麼對李雲迪這個國寶級稀有人物竟出手如此兇狠?(難怪紐約時報報導,懐疑這是一場政治鬥爭)。

       2,看到網路上有這麼一個段子:「唐伯虎三妻四妾,還要到外面去“點秋香”,並沒有影響他作品的價值。李雲迪三十七八,沒有老婆,為了解決生理需求也點一下秋香,為啥要對他趕盡殺絕?」,筆者很同意這位樓主的說法。

       3,嫖妓完全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買賣,不值得鼓勵,但在中國這樣一個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的國度,不失為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所以嫖妓在中國並非重罪,只要刑拘幾天交些罰款即可。執法機關為了保護人權,應該為犯者保留個人信息,為什麼李雲迪被抓當天,他嫖妓的消息就鋪天蓋地傳開,執法機關如此侵害人權是不是值得追究?
       4,個人覺得,李雲迪這次栽了一個大跟頭,可以“塞翁失馬”來看待,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何況李是一塊國寶。筆者建議雲迪老弟再回到琴鍵上,在藝術領域重新出發,找一個出色的經紀人,向世界藝術巔峰攻關。(鄧文迪阿姨是不錯的經紀人人選,她是世界媒體泰斗莫德爾的前妻,與世界許多政要關係非淺,而李雲迪是她寶貝女兒的鋼琴老師)。總而言之,李雲迪這次被轟得滿頭包,現在不是哭哭啼啼的時候,不忘初心,重新調整,不要再上電視那些不三不四的節目,多花點時間在琴鍵上,必能再次創造神奇!

       聊完了李雲迪,我們再來聊聊張高麗。

       大家對張高麗應該也不陌生,因為他曾經是中國七位領導人之一(政治局常委)。十一月二日夜,中國的網球名將彭帥在微博發表了一篇千字文,也等於是給張高麗的一封公開信,雖然文章只在微博上停留了僅僅二十分鐘被撤銷,但紙還是沒包住火,信的內容很快傳遍了全世界。彭的文章指出,十多年前,張高麗主政天津時,就在他老婆的守衛下,強迫她上了床;直到七年前,張高麗升官(政治局常委),突然中斷了一切關係;但是三年前,張高麗退休,又泒人來找彭帥,並如法泡製,同樣由老婆守衛,強迫彭帥上床,直到最近,彭帥發現張高麗可能又會和七年前一樣將自己一腳踢走,要求與張談判卻一直被放鴿子,一氣之下,才登上微博那篇文章。文章中,彭帥自責不是好人(的確沒錯),想死又沒有勇氣;最糟糕的是,彭帥由被迫上床居然上了癮,文章有一小段描述了她自己和那老傢伙在一起的「不亦樂乎」,有意無意之間透露了她想和守衛阿姨(張高麗老婆)爭正統(名分)的意思,而她怎麼鬥得過那個“母夜叉”,難怪會被再度踢開。

       這樣大的醜聞,沒有想到整個大陸媒體完全噤聲,真正豈有此理!毛主席曾說“造反有理”!彭帥從被羞辱到被拋棄,一肚子委屈,變成了“Me Too”會員,出來發表被性侵害的經過,文章居然被整個大陸的媒體封鎖,難怪會引發海外反華勢力推波助瀾,正如中美論壇前兩期水秉和大作「彭帥提出指控,大家滿地撿槍」所提及,美國反華政客成群結隊,想要把這個事件和新疆人權問題滲合一起,要借此事件杯葛冬運會,連國際網總都決定要取消明年在中國的賽事,許多世界級的網球好手和運動員也都出來聲援彭帥。

       筆者認為,老共處理這種醜聞,犯了以下幾點大錯:

       1,不應該讓媒體管控這種醜聞,因爲西方世界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美國前總統克林顿和川普在任內的性醜聞事件不也炒得風生水起,結果還不是不了了之;何況,張高麗並不是一把手,而且已經退休,「死豬不怕開水燙」,只要他本人悶不吭聲,做個“縮頭烏龜”,加上老婆能夠全心全力保護自己,肯定狂風暴雨之後,不還是是一個艷陽天。

       2,張高麗的官聲並不好,筆者問了好幾位大陸朋友,談到此君,都是搖頭嘆息,而且他主政天津時期,天津出現了幾件大事(如巨大爆炸案),到現在都還沒有查出真相;他那段時間居然還有空閒時間去強迫彭帥上床,老牛吃嫩草,摧殘民族幼苗(當時的彭帥可能還沒到二十歲),難道不怕損陰德,傷元氣?

       3,以全黨全國之力去保護一個不值得保護的高官,證明了老共「刑不上大夫」的官僚體系是確實存在的,這樣的做法如果做多了,一定會失去道德制高點,會同人民站在對立面,結果會令人非常失望和擔心。中國共產黨,是全世界最能夠,“自清”的政黨,希望老共能夠聼得進老夫凈言,不能再犯同樣的低級錯誤。

       由上面兩個桃色醜聞,一個不該被趕盡殺絕的國寶被輿論毀了,一個該被趕盡殺絕的高官卻仍然穏坐釣魚臺,看了事情的變化 ,心情感受真的是冰火兩重天!但筆者深信「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張高麗走了那麼久的黑路,去“秦城”報到 ,可能只是時間的久遠罷了⋯。






1 Comment

海地和台灣的命運

12/18/2021

0 Comments

 
姜國鎮
         
      拿臺灣跟前一陣子總統被暗殺的海地相比,好像有點不倫不類,很多自視甚高的臺灣人一定會嗤之以鼻:你怎麼能把臺灣跟這麼落後貧窮的地方相比呢?一個在西一個在東,人種不同,兩個好像很難拿來相比,但是從上仔細分析一下它們的地理和歷史,會發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我們先從地理和歷史來看看海地是什麼樣一個國家。 海地是15世紀哥倫布發現之後,西班牙人就在島上的東辺(後來就變成了多明尼加共和國),而法國人在17世紀從西邊登陸,在此定居,後來幾經波折.也經歷了跟西班牙的戰爭,和西班牙簽約,就在西辺用了很多黒人奴隸開始了法國的殖民經営。在哥伦布发现了这个岛之后,原本有25万以上的印第安原住民,50年之后只剩下了500人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殖民主义者引进了很多黑奴来充当他们需要的劳动力。 就这样,在18世紀,聖多明加(海地的前身)就以輸出糖,棉花,靛蓝,咖啡.等々,開始累積他們的財富。当时海地是加勒比海附近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海地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都产自海地;海地出产的上述农产品,比整个西印度群岛加起来还要多;海地的蔗糖产量曾一度占据世界首位;海地成为法国最为富庶的殖民地,被称为加勒比海中的“一颗明珠”。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大革命,带给了海地人民一个曙光, 于1791年20万黑奴起义,终于1804年宣布独立,建成了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因为美国独立在先,可她是白人反抗白人宗主国的独立。)

      但好景不长,海地独立之后,就变成了落后贫穷的国家,一直到今天。原因有几个:第一, 西方殖民主义者当他们发现海地人民渴望自由,再也无法重新变成殖民地时他们就抛弃了海地并实行经济制裁和封锁,就像後来美国对古巴的全面封锁那样。他们要黑人知道独立之后日子更难过。 第二个原因是海地独立之后,法国还用武力为后盾逼迫海地偿还他们的赎金,本来要价3000万美元,后来经过讨价还价才达成赔偿1200万美元,可这苦了海地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价钱当时是可以买下美国的两个佛罗里达州的。 第三当然就是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隙,美国占领了海地, 从1915年到1934年,几乎占领了20年,这以后就完全变成了美国的附属国了。 其後又因为靠近古巴的地缘政治关系海地就变成了美国政治操作的对象,而永远徘徊在贫穷的底线了。 尤其在美国实施的“新自由经济模式”之后,实行“自由贸易”,把大米和玉米的进口税降低一半。美国农产品的涌入让海地本土的农业经济更加糟糕,农业人口陷入赤贫,从此海地就变成了美国的“新殖民主义”下的牺牲品了。 第四个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就是海地政客的贪婪,贪腐,自私,短见,只知中饱私囊,内斗外斗,黑道盛行,甚至军变,政客们 只要附庸美国就能得到好处,而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让人民耻辱地生活在世界最低的贫穷底线。 第五,海地人,因为几乎都是奴隶出身,淳朴善良,单纯,可是教育程度偏低,容易受政治操弄和被欺骗,贫富差距巨大, 普遍生活疾苦,只能活在政客和黑道之间,苟延残喘。 海地独立后,迅速颁布了《宪法》。《宪法》主要内容包括,永久废除奴隶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提倡自由贸易等现代国家必备的基本内容。然而,独立后的海地,政局极为不稳定。海地独立后的100年间,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而且,这些统治者大多都是独裁者,不少人都自封成为皇帝。与其他南美洲的独裁国家相比较而言,海地的政局动荡还不是最典型的。但是,造成动荡的原因却大致相同。与政局动荡、独裁迭出相对应的,就是难以改变的贫穷。

      回頭看看台湾,虽然和海地有非常不同的地理和历史的范畴, 可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两个都受过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剥削,虽然台湾在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奴隶制, 可也没有比奴隶好到那里,只是稍有体面的奴隶而已, 日據時代台湾最好的米、糖还有其他的农产品几乎100%都被剥削,运到日本去支援日本的战争,而台湾的老百姓只能吃番薯(地瓜)而已。 第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其中华民国的时期,虽然早期也走过荆棘坎坷的道路,可在70年代,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也累积了相当的财富。 第三, 经过前人的千辛万苦的不懈的努力而得到的财富,却在台湾的“民主自由化”之后, 只因为无能的政客们的贪婪,自私,腐败,中饱私囊,内斗外斗,恬不知耻,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把国家的财富掠夺,吃空,扒光。这些不是跟海地一模一样吗? 第四, 就是美国的干预和操控,变成了美国“新殖民主义”的附属国,任人摆布,成为了典型的奴才。而只有附庸美国,拍美国马屁的政客们才能得到经济和政治的好处。 第五, 美国的政治操作和霸权主义,再加上经济上的任意榨取,想来的时候就来,要断交的时候就马上断交,可以利用的时候就卖过时和超贵的武器给台湾,可以当抗中筹码时就毫不犹豫的利用台湾,以后没有利用价值时也会像从海地、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说撤就撤,不管你死活,绝不踌躇。 第六, 绝大多数的台湾人都是好人,淳朴善良,单纯,没有主见,没有自觉,就像海地人那样,很容易被政治操弄,被洗脑,被威迫利诱,活在政客,政党和黑道之间,苟延残喘,将来台湾被政党,政客掏空之后,就真的会变成“行尸走肉”了。 纵观这些与海地极其相似之处,台湾如果任让政客、政党肆虐,把国库掏空,把民主人权践踏,而人民不觉醒,不自觉,不出来正当的依法有秩序的反抗,维权并罢免这些政客,清理这些毒瘤的话,毫无疑问的,如果不做改變的話,今日的海地就是明日的台湾。而台湾又与海地在外交和政治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算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吧? 让我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付诸行动,让蝴蝶的翅膀挥动一下? (作者注:关于海地的历史,有一部分是参照「知乎网」的。)
​
       姜國鎮: 台北建國中學肄業,1978年畢業 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醫學院 。加州大學醫學院麻醉專科畢業。现在在纽约行醫。精通日文,從事多項日本侵華研究,現任(紐約)“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難同胞聯合會”會長。
 

 

0 Comments

因其國而容天下:一帶一路的能源布局與戰略思維

12/18/2021

0 Comments

 
馬康莊
 
     美國自2016年開始成為天然氣出口國,其能源角色轉為能源輸出國家,並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能源角色的轉變影響了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架構,美國輸出能源也對OPEC的獨佔地位形成挑戰,並降低了美國深度介入中東政局的動機,中東地區對美國的重要性逐漸下降。然而要維持美元霸權,石油在其中實扮演著收放美元的關鍵媒介。在石油供需角色的易位情勢下,要鞏固美國的油元體制,除了要與其他油氣供應國爭奪市場,這在市場結構上就與OPEC、俄羅斯、卡達等國存在競爭性矛盾,而與油氣需求大國在市場結構上形成具有保守傾向的交易需求。2021年中國與伊朗的結盟,排擠了中國向美國購買頁岩油、氣。然而最終美國仍然必須試圖要達成與中國的石油、天然氣交易,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的原油消費國。
 
     2021年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後,雖然在表面上停止了對俄羅斯興建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的廠商進行制裁,讓北溪二號得以順利興建完成,但歐盟迄今仍未對北溪二號發給俄羅斯供氣許可證,這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邊界之間出現緊張,戰爭似乎有一觸即發的危險,間接也造成白俄羅斯、波蘭邊界的難民問題,未來並將擴散成為德國的隱憂。2021年11月,美國再進一步又制裁了北溪二號天氣管道的相關人員,如果美國未來在反對俄、德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上,最終不能達成目標,由於北溪二號氣管每年可輸送歐洲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則中國作為美國油、氣消費市場可能買方,其不可替代性將愈高。
 
     中國自中東、非洲進口的原物料,百分之七十五必須經由麻六甲海峽運送,而新加坡的樟宜基地又有美艦駐防,為了防止未來經由麻六甲海峽運輸能源的要道,在戰時遭致人為性的中斷,因而在一帶一路的能源戰略中,規劃有經由巴基斯坦瓜達爾以及緬甸皎漂兩條替代通道。瓜達爾與阿拉伯海相接,位置靠近中東產油區,皎漂相較瓜達爾位置較南,與印度洋相接。2018年中緬簽署協議,興建一條由雲南至仰光新城和皎漂經濟特區的「人字型」中緬經濟走廊。其中規劃有起自位於緬甸西海岸皎漂港東南方的馬德島,自2017年正式投產的原油管道,及前已於2013年投產運行的起自若開邦的皎漂港至雲南瑞麗的天然氣管道東,截至2019年11月30日,中緬油氣管道在緬甸南部、北部和中部共4個場站的分輸點,累計向中國輸送了原油2485.75萬噸、天然氣242.33億立方米,累計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達5.2億美元。2021年2月 1日緬甸發生軍事政變,軍方逮捕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緬甸局勢動盪,中緬情勢的發展仍有待觀察,但預料不會一直停滯不前。
 
     2016年巴基斯坦深水港瓜達爾全面啟用,瓜達爾是巴基斯坦通往波斯灣與阿拉伯海的門戶,打開了中國西側的出口,解決了中國從中東、非洲進口的能源必須經由麻六甲海峽的困境,今後透過瓜達爾港石油管道可直通新疆喀什。中巴經濟走廊中方直接投資254億美元,還配套有海水淨化廠及燃煤發電廠。中巴經濟走廊北方臨俾路支省,俾路支游擊隊與美情治機構有千絲萬縷關係,成為中巴經濟走廊安全的最大隱憂。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後情勢已有所收斂。中國在緬甸與巴基斯坦均設有無人機彩虹四號(CH4)生產線,做為經濟走廊巡弋、偵查、警衛之用。第三條無人機境外生產線規劃將設在沙烏地阿拉伯。
 
     中國為了避開能源運輸所遭遇的「麻六甲困局」,對來自中東的輸油運輸途徑進行了規劃佈局,此外還必須確立能源供應來源安全無虞。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片面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重啟對伊朗全面制裁。在國際制裁下,伊朗出口石油以及進行國際金融支付都困難重重,因此就替中伊合作創造出可能性。2021年3月27日中國與伊朗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中伊兩國經濟、政治戰略上進行合作,其中議定中國以25年為期,可獲得大幅折扣的伊朗石油。2021年9月,在排除俄羅斯的反對後,伊朗獲得「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批准為永久會員,緩解了伊朗受美國制裁所受到壓力,也顯示俄羅斯默認中國經貿力量進入中東,以及俄羅斯容忍伊朗能源分享中國市場需求。
 
     2014年俄羅斯因克里米亞事件而與西方關係惡化,開始傾向於以中國為盟友,以便平衡來自西方壓力,另一方面中俄聯合也降低了中國未來完成統一大業的門檻。俄羅斯做為中國能源供應的後盾,2019年12月中俄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管道全長5111公里。當全線投產時,輸氣量可達每年380億立方米,從西伯利亞東部將天然氣輸送到中國沿管線的9個省區市,已迄上海,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東線天然氣管道標誌了俄羅斯重心已向中國傾斜。目前俄羅斯已批准興建西線天然氣管道,由於適逢北溪二號管道線遭歐美杯葛,故規劃未來將西伯利亞西部的天然氣經蒙古輸送到中國華中地區。
 
     2020年10月美日印澳四國舉行聯合軍演,組成四方會談(QUAD),表面上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實際上是針對中國崛起而發。儘管四國各自有各自的弱點和問題。比如說美國國內正遭逢嚴重的疫情與通貨膨脹,日本在沖繩的美軍基地遭受居民強烈抗爭,印度也遭遇嚴峻的疫情,澳洲則與中國發生嚴重的貿易衝突,「四方會談」仍然尋求加強建立彼此間戰略夥伴關係。美國並計畫召回已退役的神盾級驅逐艦,短期內以其導彈加強對第一島鏈的防衛,中期則試圖在第一島鏈沿線各國如南韓、日本、台灣布置中程導彈,以堅守由關島至澳洲防線。美國的戰略思維是以圍堵為核心的理性模型,應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社會模型。
 
     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除了可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勞動力、資金,最主要還提升了帶路沿線諸國的基礎建設。《春秋》大義「因其國而容天下」,是說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將發揮自己的能力,對國際社會有所貢獻。故中國針對「四方會談」的因應戰略思維,就是加入區域性經貿組織,例如2022年東協十加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開始生效,又申請加入「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及「數位經濟伙伴協議 (DEPA),除了可解除中國被孤立所受的壓力,且因和「四方會談」國家經貿互動而可能產生出新的利益連結,因而可使敵對同盟關係逐漸鬆動甚至瓦解。

作者:馬康莊,為玄奘大學副教授,中華奉元學會理事。 


            
0 Comments

中美關係下的台灣人身影

12/18/2021

1 Comment

 
湯錦台 (紐約兩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世界冷戰格局逐步形成以後,台灣在東西方對峙中的戰略地位突然變得重要起來。尤其是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以後,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更為突出。由此換得的是美國政府長達二、三十年為對抗已經在北京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給予的大量軍事、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支撐。
 
       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在美國挑起的朝鮮半島戰爭、國民黨政權在美國人支助下對中國大陸發動的挑釁式滲透戰或外島爭奪戰、或中南半島的越戰中,台灣人子弟(在當時的定義下是指1945年日本據台以前即已在台灣生根落戶的台灣人家庭的子弟)也都或多或少地被捲入了對抗大陸的嚴酷戰爭環境中。另有一些子弟,則因意識形態的對立而遭到殘酷鎮壓或關押。但也另有一部分人,因為美國為吸納其「民主陣營」治下的青年知識菁英,而在1965年美國廢除排華法案前後,順利獲得到各州留學的機會,並大部分於學成後定居了下來,更有不少人被納入為美國為對抗蘇聯陣營而不斷擴充的科研與軍工機構或企業之中。
 
       隨著1965年以後台灣人子弟留學美國人數的急速增加及越戰的爆發,國民黨政權外省人少數統治台灣人多數的正當性在台灣內外受到了巨大的挑戰,並在1960年代後期因在日本的台灣人子弟主張「台灣獨立」的主流勢力融入了在美國同類台灣人人群之中,美國開始成為反對國民黨統治台灣的台灣民間力量急速擴張的催生場所。如果不是正好50年前中美「乒乓外交」給兩國關係帶來的外交突破和後來的正式建交,當時除非國民黨政權與中國大陸聯手反擊,這股勢力或許可以更早就已在美國人的縱容與支持下,裡應外合,在台灣內部發展成足以取代由所謂的「外省人」勢力所代表的的政權,而不必等到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才迎來台灣邁向由李登輝主導的「合法台獨化」進程。
 
       李登輝繼任國民黨大統後,在美的台獨力量回流到了台灣,助長島內的台獨力量從地下走到地上,並在三十幾年當中,從完全控制政權到成功吸納和轉化國民黨內相當大比例的「外省」黨政軍人員的年輕世代,與台灣在地居民融合,成為全面台灣化的新世代台灣人,有效抵制了從蔣經國去世前兩岸民間開始相通以來,中國大陸不斷長期透過從文化到經濟的多種手段試圖拉近兩岸民心的種種嘗試。
 
       與此併行的是,中美建交後大量大陸移民的移居美國,也未能成功與在美國的台灣人社會相互成功融合,由此也在相當程度上形成了在美的兩類華裔人群,從中美關係到台灣前途的立場和看法上明顯存在的差距。這種差距在中美關係相對緩和時,對各自的發展空間影響並不大,但是從川普總統開始大力惡化兩國關係,尤其是拜登總統上台延續川普總統的這一政策,並試圖強化利用台灣牌和脫離「一個中國」的政策壓制與削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解決台灣問題的能力之後,在美國的台灣移民或其下一代力量,突然一夜之間成為白宮手中對付北京的枱面王牌。
 
       最新的例子是拜登任命的位高權重的美國對華貿易談判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雖然她只是移民美國的台灣外省知識分子家庭在美養育出來的新一代,但與川普時期所任用的華裔勞工部長趙小蘭的家世背景對比,顯然已經大不相同,而這樣的不同背景,透露了美國現政府運用華裔的不同考量。
 
       今年4月被任命為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徐若冰(Heidi Shyu)也是如此。與戴琪不同的是,她是出生在台北的外省家庭,十歲才移民美國。除了她的武器研究專長外,她的台灣背景,也顯然是美國現政府的考慮因素之一。
 
       當然,台灣背景並非是現在才吃香。在武器研發和其他高科技領域從事要職的台灣移民或台灣裔人士並不在少數,只是在中美關係出現大變局的背景下,過去這類人並未受到高度關注而已。一個突出的典型是在小布希總統時期擔任美國國防部台灣科科長的胡振東,就是出生於台北外省人家庭的台灣移民,曾服役於美國空軍,退役後仍繼續以約聘身份在五角大廈服務。2005年,台灣事務自中蒙台科獨立出來,自成台灣科,受聘為首任台灣科資深科長。2006年調任台北美國在台協會科技組、保安組組長等職。近年長居台灣,經常上媒體接受採訪,為美國國防部推銷武器。相信過去在美國政府服務,現回台推動台灣與美國政府合作的台美雙重身份人士並不在少數。
 
       去年一隊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士兵被人發現穿短運動褲在新北市林口區短跑,揭開了美軍重新進駐台灣的序幕。從中美建交後,美軍蹤影即未曾如此化暗為明,不免令人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結束前美軍顧問團軍人的身影無處不在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台灣人對此是接納還是強烈反對明顯存在著兩樣情。現在時移世易,在民進黨治下,可能欣然接受的要遠遠超過那個年代吧。至少從台積電受到美國重視的程度,許多人會認為台灣的性價比更高了。然而在身處可能出現巨變的時局下,面對美國介入的日益加深,台灣到底是禍是福,或許已經安逸過日了幾十年的台灣人,也該是到了應該居安思危的時候了!

       湯錦台, 台灣苗栗人, 曾在聯合國總部長期任職翻譯,著有《大航海時代的台灣》、《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千年客家》、《閩南海上帝國》等書。
 

1 Comment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