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保釣運動及亞太事務專刊

10/27/2018

0 Comments

 
陳憲中
Picture
​                                    
自從中美開始交往百年以來, 在所有列強之中,美國是對中國最友善的一個。在苦難的日子裏,多少善良的人,譜寫出多少美麗的真實故事。
中國今天靠自身的努力及美國的幫忙站起來了,中國人是不會忘記的,中國會與美國攜手共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看不得中國逐漸趕上,結果給特朗普亂棒打散板了。
如果我是特朗普,看完這封信之後,一定會停下來想想:我到底想對中國人做什麼?問題是以他的素質及格局這種希望恐怕要落空。
美好的東西也許會受到短暫的污染,終究會有人出來搽亮它的。短則兩年,多則六年,不能因為有烏雲就喪失對光明的期待。
作者劉深是一位資深傳媒工作者,他用幾個短故事娓娓道出中美之間曾經有過的美好經驗。他和千萬平常人一樣希望見到中美雙方能譜出更多美麗的故事。
編者希望一次登完這封信,本期《亞太大事記》及《台灣時事短評》都暫停一次,英文“Should and How Can the  West Contain China”是接上期的續篇。
本期责任編輯 陳憲中, e-mail:  schen1939@gmail.com

                                           


0 Comments

给特朗普总统的信

10/27/2018

1 Comment

 
刘深
Picture
 
尊敬的特朗普总统先生,您好!

    我是中国的独立导演和非职业的历史学者,学历背景是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学,曾经是职业媒体人。此函想占用您的宝贵时间,告诉您几件应该是闻所未闻,又非常重要的往事。
 
几个真实故事

我去过三次美国。第一次是2012年,参加休斯敦一个电影节,我参赛的影片《25个字》(25 Words),讲述了第二次世界期间,中国何氏家庭(下面会提到这个家庭)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传递家书的故事(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战时的平民家书限制在中文25个字,英文25个单词。)

2014年,我第二次到美国,为四部纪录片拍摄有关镜头,下面讲讲这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纪录片《美国山》(American Mountain),讲述二战期间,一位美军援华情报官威廉·毕德森中尉(William Wallace Watson),从印度乘飞机到重庆的途中, 因飞机故障迫降而死,那里是中国贵州黔东南一个侗族人(The Kam People)聚居的地方。当地人把他葬在一座风水很好的山上,立了一块中英文墓碑,那里后来被称之为“美国山”。不久,美军将他的尸骸运回美国,安葬在他的故乡明尼苏达(Minnesota)。
     
朝鲜战争之后中美交恶,那个墓穴废弃,后来,这块石碑被当地一户侗族人家收藏起来。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没有到达那个侗族山寨,但是,当地人知道美国是帮助中国的,是好人。我在侗族山寨找到了那块石碑,保存很好,女主人叫吴东梅(她的外公曾经参与救助美军死伤机组人员),今年69岁,她没文化,只会讲侗族话,至今一直在劳动,一个心地很善良的人。
                
我那次到美国, 在两个学生帮助下, 在明尼苏达找到了安葬毕德森中尉的墓地。采访了他的母校卡尔顿大学(Carleton College)。我带着拍摄的镜头再次来到侗族山寨,吴东梅老人看了很欣慰。
 
请原谅,故事有点长。

毕德森中尉本来可以在美国本土服役,是他积极要求到中国战场的,因为他出生在中国山西汾州(现在叫汾阳,就是义和团杀洋人最严重的“汾阳教案”那个地方)。他的父母到中国传教, 当时的传教使团有三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主持教会的;一个是办学的(如今的汾阳中学), 校长是后来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的恒安石(Arthur William Hummel)的父亲(恒安石也是在汾阳出生的)。传教使团的第三个部分是办医院,院长就是Watson的父亲(Percy T. Watson),他的母亲(Clara Burleigh French)教书,给几个孩子当家庭教师,并且帮助当地妇女劳动致富。
 
老Watson对中国的医疗事业贡献很大,除了创办汾阳医院和医学校(至今还在),尤其是在扑灭鼠疫方面,中国百姓曾经送给他一个“万人伞”表达感激。
   
毕德森中尉出生在那里,一直到16岁回国,会讲流利的山西普通话。他才智聪颖,在哈佛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 担任过明尼苏达州大法官(后来当过该州州长)助理,但是,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总之,他是带着对中国的感情来到中国战场的,为了援华抗日而葬身中国。
 
后来, 老Watson在他们一家人共同的母校卡尔顿大学设立了以儿子的名字命名的一个奖学金,奖励学习国际交流专业的优秀学生。这所学校与汾阳的医学院、中学、医院一直保持友好往来(中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有过两次中断),汾阳医院于2009年为老Watson竖立了一座全身铜像。

 
第二个故事  (附相片)

这也是一个飞虎队员的故事,美军“飞虎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联队(CACW)唐纳德·克尔中尉(D. W.Kerr)在执行轰炸被日军占领香港启德机场任务时,中弹跳伞,在日军的追捕之下,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营救了他,历经千难万险,将他运送到深圳,最后送回桂林的美军基地。几十年后,老克尔的两个儿子(Andrew H Kerr,David C Kerr)回到中国,寻找他父亲的中国救命恩人。幸运的是, 他们终于找到了。
       
 此行美国,我来到了老克尔的故乡——匹茨堡(Pittsburgh)找到了他出生时的房子,他没有墓地,他骨灰盒被儿子收藏在家里,是一个铜制的一本书的样子。我还特别想拍摄到他服役过的基地,据说当年飞虎队著名的鲨鱼牙徽标依然在美军某型号战机上,但是我没有获准。
​​

第三个故事   (附相片)

是关于中国的高温合金科学家师昌绪。他是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政府限制中国留学生回国黑名单成员之一。滞留美国期间, 他在MIT跟随莫里斯·科恩教授(Morris Cohen)做博士后研究,主持了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改进飞机起落架超高强度钢性能》,课题代号“7124”。据我研究,此项目可能属于美国空军研究与发展司令部(简称AFSC, The Air Force Systems Command),位于俄亥俄州西南部城市代顿(Dayton,Ohio)的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Wright-Patterson Air Force Base)(我无法进入那个基地,只是拍摄了旁边的航空博物馆。)
 
简单说, 他的贡献就是在300M超高强度钢中增加了硅的含量, 可惜在他1955年获准回到中国之后,这篇论文才公开发表 (C. H. Shih(师昌绪)、B .L. Averbacha、Morris Cohen,Some Effects of Silico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s.Trans., ASM Vol. 40(1956)66—118 ),他本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访问美国时才从导师提及中得知,他的成果早已被注册成美国专利。
  
前几天, 我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看到一个新闻,提到C919起落架用钢实现国产化, 里面提到的关键材料竟然还是300M超高强度钢。
 
抱歉, 这个故事又长了。

1977 年8 月,师昌绪参加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材料科学组)研究制定工作,这个八年规划纲要的起草动员了全国一千多名专家和学者参与,“厉害了,我的国”就是从这个规划奠基的。就在这一年11月22日,在白宫举行的隆重仪式上, 莫里斯·科恩教授接受了吉米·卡特总统(Jimmy Carter)授予的美国总统国家科学奖章(The President'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表彰他在钢铁物理冶金方面的原创性工作,特别是钢在淬火过程中马氏体转变的研究。此时此刻, 科恩教授一定会会想起他的得意弟子师昌绪对这项研究所做的重要贡献。
这件事鲜为人知, 至今为止, 全世界的战斗机和民用客机都欠师先生一句“谢谢”。

第四个片子, 是拍摄一个著名科学家的传记片, 在此不多说了。

  
Auntie Wu 的故事    (附相片)
 
我第三次到美国,是2015年,在纽约拍摄了一个纪录片——讲述二战结束之后,一个援华抗日的英裔美军飞虎队员弗兰克(Frank Harold Rathbone),带着他的中国女友吴世珊,从中国到了美国。吴世珊成为美国国会通过战时新娘移民法案后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战时新娘”(War Bride),一时非常轰动。
 
 那是1946年(也就是您出生那一年),吴世珊来到美国之后,先是与婆婆住在纽约皇后区牙买加(Jamaica Bay,Queens County,New York)后来搬到法拉盛(Flushing),被誉为法拉盛的第一个中国人。当时的纽约有大量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移民和留学生,她于1947年开始创办“吴阿姨热线”,为华人解决各种谋生难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她在曼哈顿百老汇大道开了一家批发店,帮助华人移民。到了六十年中期,美国修改移民法,华人移民数量猛增,吴阿姨热线免费为华人起草法律文书、生意经营,甚至调解家庭纠纷、婚姻矛盾、子女入学等等问题,深受华人爱戴。
          
在纽约华人世界,“有困难找吴阿姨”是数十年不变的承诺,是华人移民的精神支柱,她被誉为“纽约中国奇女子”,她的英文名Susan Rathbone渐渐被“Auntie Wu” 取代,为主流社会熟知,华人圈更是无人不知“吴阿姨”。

在纽约以至于整个美国,吴世珊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华人,先后荣获纽约市约克大学人文奖、纽约市少数民族奖、纽约市荣誉市民奖、纽约市无名英雄奖和杜威大学人类服务奖、华人策画会服务奖;1987年,她成为第一位荣获全美妇女会颁发苏珊·安东尼奖的华裔妇女,多届美国总统都曾经聘请她做华裔问题顾问。如今她还健在,已经96岁, 住在纽约一家养老院里,也许您有空可以去看看她。

            
关于 “庚子赔款” 留学生     (附相片) 
 
提到师先生。我想说, 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很多杰出人才, 美国科技的今天, "军功章有他们一半", 有个美国人在谈到二战时说,原子弹只是结束了战争, 而雷达赢得了战争。在“曼哈顿计划”和辐射实验室(秘密研制军用雷达,因为经常在MIT楼顶上试验雷达,被誉为“屋顶上的精英”),都有中国留学生的身影,比如曾经在辐射实验室工作过的王明贞与葛庭燧、孟昭英等人,他们是无名英雄。 
    
接下来说, 这些中国留学生是如何到美国的呢? 是偶然的吗?这是我本文最想强调的重点。(敲黑板)
看看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的名单, 绝大部分是留学生出身,这件事要感谢美国。这些学生大都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前面提到的“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 后来酿成八国联军共进北京,也就有了清政府为息事宁人无奈接受的“庚子赔款”,一共4.5亿两白银,不算利息,当时4.5亿中国人, 人均一两。(1911年9月7日,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为: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
 
1907年,美国一位传教士建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Theodore Roosevelt)用庚子赔款退之一部分在中国开办学校,并作为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学费。一年之后,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的谘文,并决定将美国所获“庚子赔款”半数退还中国,用以资助留美学生。在美国倡导下, 英国、法国、德国,甚至日本纷纷响应。
   
根据中美双方商定,清政府外务部在皇室赐园——清华园创办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09年10月,学务处从630名考生中录取的47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批庚款留美学生。
 
在“庚子赔款"留学生之前, 中国第一次官派留美学生是一批平均年龄12岁的孩子,史称“留美幼童”。首批30个留着辫子的男孩于1872年抵达美国。其中有一个唐绍仪,后来担任过民国总理; 还有一个詹天佑,后来成为著名的铁路工程师。
 
说句良心话,中国现代和当代科技能有今天,这是一个难以忽略的原因,所以,美国对中国是有历史贡献的。
 
大清赔偿八国联军4.5亿两白银,也算是祸兮福所倚吧,不赔这钱也可能用不到正地方。当时4.5亿两白银不是各省均摊的,富裕的省多出,后来每年给留学生名额,也是按照各地承担的赔款份额多少定的。比如何泽慧院士,清华物理系毕业,用她老家山西的庚子赔款留学生名额到德国学兵工弹道专业。战后,她和大学同班同学钱三强在巴黎结婚,后来在居里实验室发现了核铀“三分裂”和“四分裂”。
 
何泽慧院士的姐姐何怡贞,是密歇根大学毕业的物理学博士,她(父亲和哥哥也是日本留学生)的弟弟——何泽涌先生是日本庚子赔款留学生,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他在抗战时期毅然回到祖国,后来成为著名的组织胚胎学专家。他告诉我,战后在接收日本军队医院设施的时候,他看到了在日本母校非常熟悉的设备用品,还有大学同学的名字。
 
昨天, 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讣文,著名物理学家洪朝生先生以98岁高龄病逝。他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45年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普渡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卡末林•昂纳斯实验室工作。

他在美国期间,于1950年在半导体锗单晶输运现象的实验中发现杂质能级上的导电现象,提出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概念,这一工作后被半导体物理界称之为“洪朝生效应”,成为无序系统电子输运现象实验研究的开端,引发了国际上对无序电子输运机制的探索。回到祖国后,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低温实验室,为中国科学研究,特别是“两弹一星”和航天科技做出了贡献。
    
    
 多余的话 
  
我本人一出生就经历了中国严重的三年生活困难时期,后来到农村插队,劳动量极大,饭都吃不饱,我们不知道怪谁, 但是,这些经历成为我的人生经验。今后的日子再苦,也不会比那时候苦,我想说的是,靠饥饿,饿不死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能增加仇恨。
 
朝鲜战争时期和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过两次制裁,中国如今依然强大起来了。说到仇恨,我心里没有仇恨。我父亲是朝鲜战争的老兵,和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敌对过,父亲在晚年也没有仇恨,所以,我弟弟后来到美国学习和工作一段时间,他很高兴,说战争是过去的事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呢!
  
前几年, 我在陕西汉中拍摄师先生纪录片(他的大学母校因为中日战争迁到那里继续办学),那里是穷乡僻壤,有一座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教堂,里面还有很多传教士的墓碑,碑上面的名字已经模糊。我当时非常感慨,这些洋人当年为何要来到这里,而且埋骨他乡? 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原因吗? 
  
我想,即便是宗教信仰,试想一下,先生您能做到吗? 至少我做不到。我想,石碑上的人一定是心地很善良,很纯正, 心里有人类大爱。他们手无寸铁,就像前面提到先生一样,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善,是作为一个人的友善,只不过, 他们付出的爱,对于穷苦无助的人更加多。

我虽然是无神论者,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信徒是令人尊敬的。(这样的好人还包括前面提到的老罗斯福总统,两位美军中尉,老Watson夫妇,以及那几位中国科学家,两位吴姓中国女人,他们都是有良知,深明大义,善良厚道的人。)
 
我不懂贸易战,外行就不添乱了。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总统先生,我很喜欢您和我国主席在海湖庄园散步时的温馨画风,也非常认同我国主席的一句话:“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我认为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应该成为两国相处的共识,别的都是浮云。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用过去照亮了现在和未来,让我看清来时的路,如果我们遗忘历史,对于后代将是不好的榜样,最终也将被后人遗忘。
 
最后,希望总统先生有空读读美国历史上两位罗斯福总统的传记,也许有所感悟。(除了上面提到的老罗斯福总统,小罗斯福总统Franklin D.Roosevel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支援中国抗日战场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恕我啰啰嗦嗦,圣人云,人之患好为人师,这些话都是我这两天纠结于心想到的,不吐不快,请谅! 
 
祝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刘深
                                                                                2018年8月20日于中国深圳



刘深 祖籍沈阳,现居深圳。深圳报业集团资深记者,作家,独立导演,纪录片《25个字》获第45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长片、纪录片单元铜奖。25个字微博创立者。
 




Picture
1 Comment

從中日韩自贸区到東北亞加入帶路倡議

10/20/2018

0 Comments

 
呂學周
 
遠在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中日韓領導人在2002年北京會議上就提出了中日韓自貿區的構想。2008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2010年,中日韓三國簽訂了包括十個城市的《環黃海行動備忘錄》,按照备忘录,自貿區將在该10個城市先行先試。2011年,三國領導人會議決定在2012年啟動有關談判。2012年5月,三國在北京正式簽署中日韩投資協定。
 
但是,2012年7月7日,日本宣布將釣魚台 “國有化”。此後,日本偏离与中韩友好的道路:日韓因慰安婦問題關係緊張;中日間激发了東海釣魚台爭端。中韓之間因美国操控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而交惡。
 
可以说,在美國攪局之下,中日韓自貿區的設想乃於2012年中告吹。
 
但是,在習近平於2012年11月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2013年3月上任國家主席之後,同年9月他出訪哈薩克斯坦,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以 “五通” 為核心的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倡議。隨後訪問東盟時提出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構想。自此,《一带一路》橫空出世,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其涵蓋範圍之廣,時間視野之長,在人類歷史上尚無先例。
 
局外人或可推想,如果中日韓自貿區能够順利推進,或許就不會有《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 ?也就是説,因爲中國東面被美國堵住,習乃決定往西邊發展? 這種説法可能有幾分道理。可是,中日韓自貿區與帶路倡議相比,絕對是小巫見大巫。帶路倡議氣勢與構思的巨大,不 像衹是用來對付美國的手段。并且,如果習近平没有及时大力整黨、打貪扶貧掃黑、建設文明小康社會,建立了中国内部的牢固基礎,即使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那可能也是忽悠自己,也忽悠世界罷了。所以,可以相信,帶路倡議是深思熟慮,集思廣益的結果。
 
由於最近朝韓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令人不由得想到,如能在东北亚把俄國的西伯利亚,朝鮮,韓國,甚至日本,一并纳入《一带一路》,那麽,這個倡議将會如虎添翼、动力倍增,为習大大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高遠目標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撐。
 
在實際层面,日韓目前都不是正常國家,都可以説是美國的半附庸國。在冷戰環境底下,它們“半”廂情願地接受美國保護,提供土地,本地婦女,讓美軍駐紮和享用。可是,冷戰實際上早已結束,而美軍已經成爲不太受歡迎的親戚,賴在那裏,惹老百姓討厭。所以,當特朗普的威脅朝鮮,接下來又作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撬動了東北亞的僵局。
 
剛剛結束的 “文金会” 达成《平壤宣言》和新軍事協議。 可以說,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已達成高程度的和解,血濃於水,朝韓抱團發展的迅猛,很可能是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半島的無核化進程很可能将由朝韓談判推動 ,軍事僵局由南北率先打破,形勢逐漸朝著不以美國的意志為轉移的方向發展。
       
朝韓和好,倒逼美國簽訂和平條約,則美國終久將無法繼續在韓國駐軍。對此,中方毫無疑問會樂觀其成。俄國當然也不例外。我們看到的是,現在才是東北亞巨變的開端,如果能持續下去,則絕對會根本地影響到東北亞地緣政治的方向。
 
至於經濟發展方面,據報導,文在寅已為金正恩規畫詳細的發展藍圖,包括開城、金剛山、東海圈、西海圈的經濟發展,甚至包括打造 “陸海絲綢網” ,与 《一帶一路》对接。而也就在這個時段,習近平在俄羅斯舉辦的 “東方經濟論壇” 上提出了願同各方共同探討建立東北亞地區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看 來 中國已經有了 “後朝核” 時代東北亞發展的初步構想。
 
當然,關鍵問題是, “朝鮮去核” 的聯合國 決議會不會就此無疾而終呢 ?南北韓希望今年簽訂終戰協定,為和平協定奠基,美國會答應吗?文在寅雖然現在說,他希望美軍留駐,可是,如果朝韓關係真的搞順了,他難道不會把美軍趕走嗎?美國駐軍的真實目的是圍堵中國,它怎麽可能撤走呢?
 
另一方面,正因为朝韩局势有缓和迹象,2018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發表聯合宣言,重申加速自貿區談判。新的自贸区当然不能没有朝鲜,那麽,这个 “加速” 的自贸区谈判能与无核化谈判同时推进吗?
 
到目前爲止,美国仍然表示,朝鮮必須先去核,然後才討論解除对朝的全面制裁。所以,韩日跟美国的附庸关系一日不解决,韩日就无法自主行事;反过来说,韩日如果挺起脊梁,自主行事,也就摆脱了附庸关系,事务的诡异矛盾之處就在這裏。韩朝的民族统一愿望可以为韩国的独立行事提供动力。朝韩如果真心统一,可以大有作为,南北韩越团结和解、美国越无力無理横加干预。這一天,我相信,最後必然會降臨。

日本是一个大难题。它忌惮中国已經崛起的現實,现在又担心朝韩的崛起;它不喜欢受美国的摆弄,但又像個小媳婦一樣,逆來順受。安倍这位日本战后任期最长的总理,心理非常不穩定,正反映了這個現象,他近年来老跟着习近平的脚步上蹿下跳,搞“俯瞰地球仪” 外交,搞印太战略,想与一带一路 “并轨”  。他以 CPTPP 取代TPP,自 己 當 老大,可是仍然繼續討好美國。可惜特朗普至今不肯豁免日本進口汽車的25%的關稅。特朗普要逼迫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可是農民是安培的鐵票,開放農產品進口,等於安倍政治自殺,他怎麽肯呢?所以,他既要修憲,使日本軍隊正常化,又想跟中國改善關係。關鍵問題是,到底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日本對美國說不?

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朝韩已经垮出一大步,如何向前走,问题在日本,它是要脱亚入美,作为美霸的打手/行动队长,还是要和中国友好,成为东亚自贸区的要角、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  据 IMF 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研究估算,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印度将超过德日成为老三。到了哪個時候,如果朝韓已經和解,那麽,相信接替安倍的政治領袖將別無選擇,加入“帶路共榮圈”。

所以,如果問:東北亞是否可能加入帶路共榮圈?答案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0 Comments

​伊朗:一個轉點? “回到弱肉强食的時代”

10/20/2018

1 Comment

 
水秉和

                所謂懷璧其罪。所謂紅顔薄命。對伊朗而言,石油是它的“紅顔”。曾經也是文明古國之一的波斯帝國,因爲豐富的石油資源,算是倒霉到家了。它很可能是二戰後中情局第一個顛覆的外國政府(與英國的M-16聯手)。1951年,民選的摩薩臺當選爲伊朗總理,當選的重要理由是他主張將石油收歸國有。針對他的這項政策,擁有伊朗石油產權的英國就對它實施禁運,把伊朗經濟搞弱,然後,1953年8月,英美兩國的情報機構出錢,雇用了一大批地痞流氓等無業游民,還從外地運載了一批混子,加上前沙河王朝的支持者,把摩薩臺政府給推翻了。推翻之後,美國扶植起已經逃亡在外的前國王巴勒維回國,由他組織了軍事獨裁政權。這樣一來,伊朗的石油乃繼續受外國石油公司控制,直到1979年。

                當然,我們大概不能說巴勒維政權一無是處,因爲它到底是一個非宗教性的世俗政權,跟當時的埃及,伊拉克,利比亞與敘利亞一樣,都是强人掌權,抵制宗教力量干政。他治下的人民一方面受到高壓統治,政治迫害,另一方面也受到西式教育,并且,由於石油資源,經濟也發展的不錯。可是,伊斯蘭教是一個非常霸道的宗教,巴勒維的高壓統治,親美和世俗化的政策,包括容許婦女受教育和就業,引起伊斯蘭教徒們的高度不滿,所以在一場主要是學生領導的政變中,巴拉維被趕下臺,迎接回來遠居巴黎的宗教領袖。這樣,伊朗建立了一個現代的政教合一政府。

                或許大家還記得,在1979年的革命運動中,一項行動就是極端份子包圍美國大使館,困住了79名工作人員。後來,這批人質雖然被釋放,但是美國就開始對伊朗實施制裁。不但如此,當1980年伊拉克侵略伊朗時,美國居然站在伊拉克一邊,向它提供武器和其他援助。這場戰爭打了八年,搞得伊朗疲憊不堪。諷刺的是,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可能以爲,既然美國支持他打伊朗,那麽,如果他打科威特,美國大概也不會在意吧。無論如何,他1990年對科威特發動侵略,結果老布什通過安理會,集結了十八國軍隊,懲罰伊拉克。這一仗打的極爲漂亮,可是,小布什顯然覺得自己老爸打的不夠過癮,所以,2003年,他利用一個虛假的藉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狠狠地把薩達姆政權推翻了。那應該算是中東亂局的開始吧。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把中東搞得那麽凄慘,造成數十萬死亡和千萬以上難民四處流離的禍首是美國。911 的悲劇死了近3000人,而19名肇事者中,15人是沙特阿拉伯公民,而美國沒有對沙特采取任何報復行動,卻去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

言歸正傳。對伊朗的制裁一直到2015年才結束。那是因爲奧巴馬爲了不讓伊朗發展核武器,也爲了不讓以色列用武力解決伊朗核武器的發展,所以經過談判,跟安理會的另外四個常任理事國加德國(即6+1)共同跟伊朗簽訂了《伊核協議》。

                特朗普上臺一年後撕毀了《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制裁。此外,他宣佈,從11月4日起,美國禁止所有國家購買伊朗石油,任何國家的企業,包括銀行,衹要跟伊朗石油有關的企業,繼續跟伊朗石油有經濟關係,都將受到制裁。他的國務卿幾次發言稱,伊朗需要一個對美國友好的政府。換句話説,特朗普的政策是要逼垮現在的伊朗政府。這應該算是六十五年來美國第二次計劃顛覆伊朗!

                《伊核協議》是安理會通過的,是美國作爲跟伊朗談判的主要一方,在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同意之後,簽訂的。撕毀這項協議,特朗普違反了安理會的決議,也就是違反了國際上最具有合法權威的機構的決議。我們都知道,聯合國體制是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的,美國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在幾十個國家建立好幾百個軍事基地,在這些國家駐扎軍隊,讓它的航母戰鬥群在幾個大洋中不斷地巡航,也就是説美國的霸權,其合法性來自它自己制定的規矩,因爲它賦予自己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責任(世界警察)。也就是説,特朗普撕毀的不衹是《伊核協議》,他毀棄了美國稱霸的合法性。(當然,許多人認爲美國的霸權根本不具有合法性。那麽,至少遵守安理會決議是它的霸權的遮羞布。現在,這片布也沒了)

                國際上最强大的國家不再遵守國際行爲準則了!它現在是憑藉它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爲所欲爲了!這是極端嚴重的問題。請問,大家是否保持沉默?讓它爲所欲爲?還是集體對抗?我們被迫要考慮,特朗普是不是二十一世紀的希特勒?雖然他可能調動不了軍隊去發動侵略(據新書Fear《恐懼》揭露,他曾下令暗殺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和突襲朝鮮,被軍頭們阻止),可是他正在利用美國强大的經濟力量威脅所有國家。幾個國家已經被他壓得透不過氣來,這包括俄國,委内瑞拉,土耳其和伊朗。好幾個中等體量的國家已經向他磕頭求饒了,這包括韓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歐盟,日本,特別是中國,也都受到强烈的擠壓。如果它們不能聯合起來,堅決抗拒,都被特朗普個個擊破,那麽,我們就回到了二戰之前的局面,也就是各自爲政,弱肉强食的時代。這很可能是特朗普的孤立主義的深刻含義。在今天的核武器時代,其危險性真的是難以想象。

                我們現在深深體會到,特朗普要“美國再偉大”,不是一句空話。他的確在實現他的承諾。可是,代價是,他爲此毀掉了美國自己建立的國際秩序,很可能爲全世界帶來巨大災難。

                歐盟很可能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德英法三個大國自七月起就在討論如何應對特朗普的禁運。九月間,在聯合國大會開年會期間,它們獲致協議,三國代表和歐盟外交部長Mogherini跟伊朗外交部長一同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歐盟將建立一個“特別付款機制”,不通過美元,使歐洲的企業能夠跟伊朗進行貿易而不受到美國制裁。對此,10月6日《紐約時報》專文分析,認爲這個安排未必能夠成功。它需要看歐盟有多大的決心來推動它,也要看美國阻止它的力度多大,以及中俄是否也與之合作。
​
                這是不是說,歐盟已經認識到特朗普的非法行徑的深層含義,知道特朗普很可能是二十一世紀的希特勒,他們不能再姑息了呢?到底歐盟有多大的決心跟美國撕破臉?到底它肯不肯跟中國和俄國合作,共同抵制特朗普?這都很難說。11月4日轉眼就到了。我們要密切觀察,看歐盟是否有決心在跟伊朗購買石油產品的問題上跟美國正式切割。如果有決心,那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歐盟與美國的分道揚鑣,也預示將來北約可能破裂。如果沒有決心,那麽,剩下的就是中俄與美國的對抗了。所以説,特朗普封鎖伊朗石油出口,重演當年英國的霸道行徑,以及國際上的反應,將成爲國際關係的重要轉點。
               
               
 
                
1 Comment

​瞭解眾議員參選人   踴躍投下神聖一票就華裔關心問題訪問 39選區兩位候選人

10/13/2018

0 Comments

 
張文基

今年的國會期中選擧將於 11月6日舉行,正當美中關係和台海兩岸關係都面臨嚴重挑戰之際。 隨著美中關係的緊張,有關華人求學,就業,居留等等問題都傳出許多令人不安的發展。 眾議院對美國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而眾議員又是美國聫邦政府和地區選民溝通的重要管道。

南加州華裔不論在人數,財力或者整體實力都是重要的一股力量,然而長期以來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卻是很小, 因此代表我們選區的國會議員在表決有關我們切身利益的議案上往往不了解我們的關注和不尊重我們的立場。 為了我們的切身利益這個現象必須改變!

中美論壇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透過增進中美理解 來促進中美和平及合作。 我們不接受任何政府或機構的贊助或捐款,因為我們希望提供一個超然,獨立和客觀的平臺討論許多有關中美間敏感的議題。 五年來我們與主流社會共同舉辦過多項紀念活動和研討會,也建立了信譽。 因此在這次選擧我們與許多眾議員參選人聯絡,提出一些有關華人切身利益的問題,要求和他們對話,並爭取正式的文字回答,也得到積極的反應。

我們提出的問題是:

1. 從 1960年以來美國擁有的十位總統中,你最同意誰的政策? 為什麼?

2. 哈佛大學審查所有入學申請者的程序中,加入保障少數族裔入學比例的平權行動 ,導致對非洲裔美國人的學術錄取標準遠低於亞裔美國人的標準。 司法部已經對哈佛的做法展開了法律訴訟。 你對此事有何立場? 如果當選,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3. 如今 ,川普總統對近一半的進口中國商品採取了強硬的加徵關稅立場,並警告說,如果中國對美國對華出口採取 報復 措施 ,那麼所有中國進口產品都將被加徵關稅。 你支持他在美中貿易戰中的立場嗎? 如果不支持,你對如何處理美中貿易的立場是什麼?

4. 在不斷出現的反華政策下 ,一些美國官員們公開發表不恰當的言論,對華裔美國人採取了歧視性行動。 例如,有人認為,所有華裔美國人都可能為中國間諜,因此不允許中國人參與高科技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你的立場是什麼?

5. 2017年和2018年,在眾議院或參議院中,總共有多達20項與臺灣有關的法案。 有些已經通過了,有些已被列入議程了,還有一些正在醞釀中。 所有這些法案中的共同主線是加強美台之間的工作關係,這導致了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關係的不確定性。 你是否期待並支持美國捲入另一場因美中關係惡化而引發的亞洲戰爭? 如果你當選眾議員,你對這類法案的一般態度是什麼?


由於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 Ed Royce的退休,他的長期助手,代表共和黨的韓裔Young Kim女士和代表民主黨的墨裔海軍退伍軍人Gil Cisneros先生角逐第 39選區席位,選情緊繃,因此是我們首先關注的對象。 透過近兩個月的溝通和理解,兩位都很有耐心的完成了他們最終認可的書面回答。 非常感謝兩位在非常繁忙的兢選行程中耐心的與我們交流並真誠的回答了華裔關心的問題。

為 了真實的轉達他們的立場,我們將兩人的英文回答在本期完整刊出,希望讀者 借此 瞭解兩人的立場和思想, 理性的 投下 神聖一票支持你們各自心目中的 候選人。

這次交流的另一個重大的收穫就是兩位候選人對於美中關係和兩岸關係的複雜和敏感性有了更新的認識,因此當選後處理相關議案時會更審慎,更願意傾聼華裔的聲音。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