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美南海合作 – 試談國際多邊合作

10/31/2015

0 Comments

 
吳章銓
前言

中國的長期外交佈局,應以穩定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關係為第一要務。近來由於南海問題,發生危機,本文探討化危機為開拓新局面的策略。

近來中美有齟齬,中俄走近,引起不少人的關切。大家都知道,中國應在美、俄之間建立與雙方都友好,都沒有敵意的不偏不倚關係,保持平衡,不參加兩者爭霸的對抗。這可以說是所有華人的共識。基於陸地邊境相鄰七千多公里、資源互補、近代以來複雜關係等因素,中俄合作是必須繼續推進與鞏固的。當前的急務是扭轉與美國關係下滑的形勢。

凡是關心世界局勢的人,也都有另一個共識,即中、美是維護東亞和平的最佳夥伴。中美關係錯綜複雜,目前最尖銳的糾結點是在南海。因此雙方都應當聚焦南海,設法合作。緩解南海糾紛,不僅為東南亞關係,同時是提升中美關係。就中國而言,中美關係和南海問題都是切身的利害,應當采取主動,既促進10+1的友誼,又促進中美友誼。

今天,民族主義在任何國家都是最強烈的情緒因素,不可小看。中國與周邊海域國家的領土爭議,不可能有任何一方全勝、一方全敗的解決方案。只能從增進合作與友誼著手,慢慢磨合,模糊尖銳的主權問題,擴大實際的利益共享,合作共贏。不能孤立地只解決一國兩國的問題,而應形成全區域的雙贏共贏格局,任何一方都不失利益,也不失面子。而且在全局共贏的格局下,創造更大的利益大餅,人人都獲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安全,更高的榮譽。

南海合作機制

南海的島礁本來都是中國領土,但是在中國內部混亂的時候,大半被其他國家佔領。佔領了的國家當然不肯放手,中國恢復之後,當然想收回失去的領土。涉及領土的糾結,用傳統的對抗手段去解決是很危險的。任何一方即使在一兩次衝突中得勝,“戰爭”將不會結束;沒完沒了,愈來愈多的南海內外國家會插手進來,直接相關的國家會弄得精疲力竭,絕對沒有好處。

自從國際聯盟和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形成新的國際關係體制,即多邊和平商議,訂立國際平等合作的規則,促成共享和平與發展。同時,各種區域合作的機制興起,在實務領域平等合作,形成平等和平相處的國際關係格局。聯合國避免了二戰後又一輪世界大戰,加強了國際多邊合作,造福了全人類。雖然若干年來,聯合國體系的機構有些老化,不能充分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但多邊國際機制仍然是理順未來國際關係的主流。理應掌握這個主流,靈活運用。

處理南海問題采用的新機制,應比現有的各種區域機制更進一步,能夠獲得所有各國更大的信任和團結,消弭衝突。

中國始終宣稱不追求霸權,應當在處理實際糾紛中予以表現:在南海對內不求獨霸,對外不謀排他。中國高瞻遠矚,應不走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民族國家競爭、排他性擴張的老路。中國在國際上初始發揮創造性的作用,有義務擺脫舊的零和競爭的思維,運用1+1>2, 10+1>11 這樣的公式,設想新的多邊國際合作機制。

聯合國揭示開放、平等、合作的概念,獲得會員國共識,成為現代國際關係的準則。《聯合國海洋法》揭示公海共有和共享的概念,也基本獲得個各國共識。“共有”一點是新的概念,超越了一國奪取獨享的民族國家概念。然而,《海洋法》新創的“專屬經濟區”概念,原意是保護弱小沿海國的權益不被強大的海權國家侵蝕,結果卻創生另一種獨享概念,成為不少沿海國家爭奪“領土主權”和“主權權利”的紛爭因素。在南海必須化解這個問題。

中國需要主動推動與各國共建新的以平等合作、共有共享為原則的多邊國際機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關係;同時並邀請美國參加,與美國也形成密切合作關係。

南海200萬方公里的海域,絕大部分是《聯合國海洋法》界定的公海,有國家宣稱為領土的少數島礁,只佔南海的極小極小部分。本來南海不屬任何一方所獨有,在公海上是人人“任我行”。排除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中國從來不主張所有南海海域都是屬於中國,當然也不能接受所有南海海域都屬於別人。既然如此,中國最好明確主張:所有各國的“領土”主張暫時不爭議,全部提供“共用”,相關的“主權權利”全部“共有共享”。主導爭取各國達成共識,建立公平合作的國際機構,邀請所有南海/東盟國家全體參加,共管共享。

在南海建立多邊國際合作機制,首先可以考慮的是“南海多國共建航空識別區”。航空識別區是冷戰產物,內含有防衛和假想敵概念,針對某“對方”。為了不以南海各國也不以任何國家為對方假想敵,專為管理日益複雜的南海空中交通為目的,中國應建議設立多國共建共管的南海國際航空識別區。並且邀請美國參加。

其次是針對當前需要,由南海各國共同建立南海國際聯合海巡隊,共同維護南海航行安全,不含任何假想敵概念。美國海軍是全世界海洋的護航者,理應邀請美國參加,南海安全是世界海洋安全的一部分。

同時共同設立南海合作委員會,專為協調各國各種實務機制的國際合作,共同研究制訂各種基本規則和規章制度。這些重要的政府間多邊國際機構,可仿照聯合國,規定不論國家大小,一律平等;重要文、武職員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總部、分部分設在各成員國。這些機構都邀請美國參與。

實務性的多邊國際合作機構可以包羅萬象,例如:海洋生態環境與氣候的科研與保護;海洋生物資源、能源的勘探、開發、管理、保護、利用;海空搜救、救災;海上補給、服務體制;信息網;建立國際海洋大學和科研機構等。至於經貿性的企業,如國際聯合航運公司、航空公司、物流網、各行各業的多國聯合企業等,鼓勵各國公、民營企業自行組合。國際聯合企業,是多國業者共同擁有與經營的企業,不同於目前流行的模式:在全世界設分公司的一國跨國企業。

中國的南海設施既然是民用,目的是為南海公海的經貿航運交通科研服務,不妨坦然開放,邀請各國新聞記者采訪,包括美國記者。邀請各種南海多邊國際機構的各國人員派員常駐參與運作。這不會妨礙中國的主權,安全,或利益,只會讓中國贏得更多的信任和朋友,並且贏得對中國島礁主權的確認,贏得各國共同來參與擴大設施,增加填海造島、布置浮島、進駐民營企業人員。

南海機制,是東盟和中國10+1機制的一部分,所以應該邀請所有東盟國家參加,不論是否是南海沿海國,都共享南海。建立南海多邊國際合作機制,形成在10+1大區域中的一個有特殊功能的南海共贏區,是國際多邊關係的自然發展。

通過各種多邊的南海國際合作機制,東盟/南海各國的人員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在共同取得科研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化解人與人間和國與國間的疑懼,促進友誼日久彌篤;沖淡某些雙邊關係中的摩擦和衝突,化猜忌、防範、對立為合作。朋友多必然比敵人多更有利於提高國家、國民的安全、發展、幸福。在合作過程中,即使小有吃虧,最後必然是贏。不是獨贏,是共贏眾贏。

古代外國學中國,現代中國學外國。這是文明成長的自然規律。戰後世界格局由發達國家建立,不完全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不僅中國希望修改這“秩序”,其他發展中國家早晚也會產生相同的願望。今天美國看中國興起,不久會看到其他國家的興起;同樣,中國現在要與美國競爭,不久會看到其他國家與中國競爭。東南亞有好幾個國家比韓國的面積、人口、資源都大很多,誰敢說不會迅速發展,比韓國更強大?中國現在如果沒有開放、平等、合作、共有共享的心態,不久的將來就會面臨美國今天的頭痛。今天中國有機會安排多邊國際合作,建立有包容性的國際多邊合作機制,共同創制新規則,合作而非競爭,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共贏關係,應該是明智的。

南海合作,應當一開始就邀請臺灣參加。臺灣參加,可以立刻緩解海峽兩岸的對立關係,緩解中美關係中的一個大結,更重要的是:臺灣的參加,有助於緩解東南亞各國對中國大陸的疑慮,放心與大陸合作。臺灣的參加將是促成南海合作成敗的試金石。将来的南海是11+2共有的局面(东帝汶即将参加东盟)。

美國參加

鑒於美國在南海集聚的實力和影響力,以及與南海各國的長期關係,美國的參加,有助於消除南海國家的疑慮而使他們放心參加多邊合作。因此,邀請美國參加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中美雙邊合作是南海多邊合作的基礎。

尋求合作的主動應在中國。美國是傳統的霸權國,承襲傳統國際關係思路,較難改變。美國會受到許多其他國家的要求和壓力,促其與中國對立,美國政府還必須應付國內政治因素。中國是新興國家,可以自定為未來型的國家,對未來的國際關係更有靈活主動的餘地,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也較小。更重要的是,合作與不合作,對中國的利害關係更大。中國不能承受與東盟對立和與美國對立的後果。

中美關係波濤洶湧,但雙方不停地在磨合交流,期望合作而避免衝突。2014年11月,中美在北京簽署了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 》。中美還協議取消關於技術進口的關稅。2015年6月12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中美陸軍交流與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件》,並決定增加上述《海空諒解備忘錄》中關於空對空的內容,以避免軍機的意外事件。中美可能將於2016年舉行陸上聯合演習。兩國陸軍還將在救災、人道主義救援、工程兵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海軍方面,美國已經邀請中方明年再參加環太平洋軍演。

這些多半是消極的預防性質,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中美的積極合作,即邀請美國參與和參加在南海的一系列多邊國際合作機制。中美南海合作是全面合作的一部分。

中國不宜自以為崛起,便向美國的海上霸權挑戰,既無意義,也無必要,徒然製造自我傷害。中國的上策是參加美國的海上事業,合作而不是競爭、對抗。中美在南海合作,乃是天經地義,雙方都不會“丟失”南海。

美國是世界霸權,在地球各地都需要有朋友,有幫手。中國是美國最自然最合適的朋友,如果中國擺姿勢要與美國競爭、對立,美國就必然另找幫手,防制中國;邏輯地選擇就是日本。中美關係下滑,美國便更親日、扶日。日本本來就慣於在中美之間挑撥離間,煽風點火,從中取利。日本深知,美國袒中則中勝,袒日則日勝。抓住美國,不讓中美接近,是日本上下一心遵守的基本國策。中美關係不好,正好給日本無盡的機會從中漁利。中國把東南亞各國視為小國,自詡大國,引起反彈,又給日本機會,在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之間挑撥離間,煽風點火。如中美對立,美國同樣必須在南海選擇制中的幫手,南海自然有國家願意成為美國的幫手。

南海的國際機制,應避免排他性和對立性,不含有為未來衝突佈局的意義,則成功的機會將大增。因此邀請美國參加,是必要的。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力量早已經深入東南亞和南海,要撼動它們不但與美國發生爭執,並與東南亞南海各國發生爭執。中國越是想要排美,各國必然越盡力留住美國。美國的企業本來已經在東南亞根深蒂固,並且是世界性經貿體系的一個主要部分,中國也已經是體系的一部分,美國企業的參加各種南海多邊企業是當然而自然的,不待任何國家邀請。中國主動提出邀請,是表示願意加深中、美、東南亞的全面機制性合作,將會得到各方面的歡迎、接受這新的機制。

中國的南海島礁設備開放給東盟各國共用,也邀請美國共用。美國要看島礁建設,中國可以禮請他們上島去看。從外空到海洋,美國擁有高科技偵查技術,要保密其實不可能。南海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會處處幫助美國偵查中國,中國何必辛辛苦苦去保護本來不必是秘密的秘密?開放最終必然是相互的,開放會獲得較多的善意機會,去了解南海和美國。這些相互了解,不是情報戰,是增進友誼。


中國需要的海洋安全不僅限於南海。如果只能在南海“維權”,但是出不了南海,則更沒有海洋安全。中國想出南海,走進两样,需要東南亞國家和美國的合作。中國參加美國主導的國際索馬里防盜合作,得益不少;美國也獲得可貴的海軍朋友。在南海,中國主動“邀請”美國參加,不是示弱,是前瞻性地將現實優化為融洽環境,有利於出海。


合作能夠使中國以較小的代價而獲得海域安全,獲得遠洋通道安全,獲得東南亞各國的友誼,獲得美國的友誼。總的結果是提高中國的威望和實際利益。競爭不但代價太大,而且兩敗俱傷。

對美國而言,獲得中國的合作將能夠以較少代價維持南海的通道安全,維持全球海洋霸主地位;維持東南亞國家的友誼,更獲得中國的堅定友誼,從而集中力量應付其他區域的問題,鞏固在全球的地位。這是1+1>2對美國的意義。

結論

未來世界最可能的格局,是多邊、多群共存而聯合合作的平衡,不大可能是兩大、兩群競爭的危險平衡。中國與東盟各國是友非敵,與美國也是友非敵。中國不與任何國家競爭,合作是唯一的理性選擇。無論對美國對東南亞,中國不妨自居協助的地位:協助美國維持東亞/東南亞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協助東南亞各國平等成長,不卑不亢地屹立於國際舞臺上。南海與東南亞的和平安全繁榮,是全世界和平安全繁榮的一部分,美國的參與將完善這一佈局。

美國最好的選擇也是接受中國的合作,取代日本,維護西太平洋和東亞的和平與安全。

中國能在亞投行上采取主動,為什麽不能在建立南海的國際多邊合作機構上采取主動?建立任何國際機構,都會遭遇許多挑戰,許多困難,付出許多代價,但是總的一定是利大於弊。不妨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二十世紀新興國家,有新的理想。美國政治家推動成立一戰後的國際聯盟和二戰後的聯合國,歷經一個世紀,多邊國際組織有巨大貢獻,已經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主流之一,雖然美國現在對聯合國不大滿意,然而無論怎麽總結,直到今天,美國世紀與國際組織時代是分不開的。中國值得嘗試以開放、平等、合作、共有共享為宗旨,引領一種新的國際組織關係。

南海合作如果獲得相當成績,將來可能出現東海合作委員會和東海合作:包括兩岸、兩韓、日本、美國、菲律賓(如琉球獨立,加琉球)。重複架設國際多邊合作框架,效果勢必更好。

美國以全局為重,能勸阻南海國家不走極端。這對中國特別重要。在南海,東盟國家沒有侵略中國的居心,和日本之不改其侵略國心態是根本不同的。中國理應放下身段,理智對待。對東盟各國不願被“大國”欺壓的反抗心理,應當理解。凡事從大化小,從小化無。中國近三四十年喪失海上領土,是自己的疏失,只能以創造合作共贏的新天地來挽救,而不宜為收回失土而與任何東盟國家對立。

可以想象,中國如果想要在南海建立明顯是中國獨大的局面,即使部分成功,美國或其他國家很可能另建国际機制,以為對抗。南海從此多事。為了避免產生惡性對抗,中國必須取得美國和南海國家的共識:新的架構實事求是,不涉及任何政治考慮,共同解決問題,共謀利益。

期望未來世界是多邊合作的平衡,不是霸權對立的平衡;發展多邊合作的前景開闊,得道多助,穩當安全,各國人民不是走向戰爭,而是走向共存共贏的大同格局。
0 Comments

《烽火妇女泪--哭慰安妇》 系列活動在北京展開 亞太事務研究中心 提供

10/31/2015

0 Comments

 
"the scope of the exhibition is, appropriately, global and current." --Holland Cotter, New York Times
“这是一个表现角度非常恰当,具有全球性和现实性的展览。” ——《纽约时报》Holland Cotter

由纽约《亚太事务研究中心》(CAPANY)主办的《烽火妇女泪—兼哭慰安妇》国际巡迴艺术展览,将于10月25日下午4时在北京798 畫廊區的《映艺术中心》举行开幕酒会,届时来自纽约丶倫敦丶台北、香港、日本等地的主辦人、策展人及藝術家們都会在現場,說明主辦這個展覧的意義及目的。

这个展覽筹偹了一年多,于2015年9月3日 首先在有世界藝術之都的纽约的Whitebox艺术中心舉行第一次展覽, 并藉此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纽约总共展出一个月,受到很大的關注。 紐約時報給這個展覽很高的評價。世界著名的Elizabeth A. Sackler Center for Feminist Art 基金會,特別為這個展覽舉辦一個題目叫《The Act of Doing》 的座談會,會議延長了一個小時, 主辦人說從來沒有那一次座談會人數這麼多,討論這麼熱烈 。

北京的展覽是這個巡迴展的第二站,將有三十四位藝術家參加這次的展出,除中国艺术家之外,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爱尔兰、以色列、台湾、法国、英国和美国。作品内容丰富,媒介风格多样,包括绘画版画装置录像等等,而它们都表达了共同愿望:用藝術手法,从国际视野及客观角度开启对女性暴力侵犯的对话。对于有国际视野,爱好和平,反对暴力的观众来说,本次展览绝对值得一看。展览期间,将在不同场馆进行小组讨论及艺术家座谈活动。

除了展覽之外,還有一個話劇演出,是渡邊義志,橫井量子夫婦合作的《眼見為證》,講述5個慰安婦的故事。共演兩場:
10月22日 19時在 外經貿大學,及
10月31日14時在798 畫廊區的《映艺术中心》。

此次展览构想由总策展人,国际艺术家飞扬(Fion Gunn)及艺术家瑞莲(Niamh Cunningham)担任北京地区展出的合作策展人。飞扬认为:“虽然二战胜利已经70周年了, 但我意识到慰安妇的悲惨处境及战争对女性的暴力侵犯至今仍在各地上演。我想通过《烽火妇女泪—兼哭慰安妇》的展览,再次引起人们对该问题的关注,展开广泛对话,并使其成为保护女性运动的一部分。”

亞太事務研究中心負責人陳憲中表示:
这次艺术展覽的灵 感来源是慰安妇在二战 期间及之后的悲惨处境 。二战結束已經70年了,日本政界想方設否認慰安妇的存在,我们更有必要 让大家知道慰安妇的真相,及它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持续不断的对女性的暴力事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

这些慰安妇主要来自朝鲜、韓國、中国、菲律宾 、台湾和其他被日本占领的国家。她们成为性奴隶,受到异常残 酷的对待,且多数没能在战争中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人在战后,也没人对她们的苦难负责,慰安婦的事被日本当权者从历史教科书 中抹去。

70年过去了,有组织的战争强奸和种族灭绝强奸仍然在很多武装冲突中发生,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突出骇人听闻的对女性人权的践踏。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将会一起来探讨这些现象留给社会的复杂的遗留问题。虽然展览将研究个人和集体的责 任问题,但它不是恐怖的纪录,它会探讨悲伤和人性的流失和人 类的承受能力;它的目的是带入观点和前瞻。

作为“烽火妇女泪”展览的主辦人,希望我们的项目帮助大家认知的转变──我們必須勇敢的說出來:受害者不必羞恥,加害者才是可恥的。

參與本次展覽的藝術家有:

Andi Arnovitz Israel 以色列
Francesca Arri Italy 意大利
Chen Meitsen 陈美岑 Taiwan/France 台湾/法国
Niamh Cunningham 瑞莲  Ireland/China 爱尔兰/中国
Rita Duffy  Northern Ireland 北爱尔兰
Regina José Galindo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ao Yuan 高媛  Taiwan/US 美国/台湾
Anita Glesta Australia/USA 澳大利亚/美国
Fion Gunn 飞扬 Ireland/UK 爱尔兰/英国
Gauri Gurjinder India/China 印度/中国
Heidi Hatry Germany 德国
Huang Zhiqiong 黄志琼 China 中国
Denise Keele –Bedford Australia/China 澳大利亚/中国
Lei Yan 雷燕 China 中国
Li Zhen 李镇 China 中国
Michael Lisle-Taylor UK 英国
Monika Lin USA/China 美国/中国
Ma Yanling 馬嬿泠 China 中国
Phoebe Man 文晶莹 Hong Kong 香港
Meng Liping  孟麗萍 China 中国
Atsuko Nakamura 中村敦子 Japan 日本
Pan Yiqun 潘毅群 China 中国
Sul Park Korea 韩国
Qing Qing 庆庆
  China 中国
Gail Ritchie  Northern Ireland 北爱尔兰
Alessando Rolandi Italy/China 意大利/中国
Shao Kang 邵康 China 中国
Xin Song 宋昕  China 中国
Bharat Singh  India/China 印度/中国
David Turner  Northern Ireland 北爱尔兰
Wang Ning 王宁  China 中国
Tami Xiang 向承美  China/Australia 中国/澳大利亚
Zhang Fen 张峰 China 中国
Zhang Xin 张欣  China 中国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CAPA亚太事务研究中心-陈宪中,schen416@capany.org
陈威,lc@unitrans.net
策展人:飞扬(Fion Gunn),fiongunn@live.co.uk
合作策展人:瑞莲(Niamh Cunningham),niamh@niamhcunningham.com,
映画廊国际事务行政主管:崔赢, ying.cui@hotmail.com
映艺术中心网址:www.intergallery.cn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中街映画廊
电话: +86-10-5978 9029
开放时间:10月27日~11月1日(星期二--星期日),10点—6点
图片
《烽火妇女泪—兼哭慰安妇》国际巡迴艺术展览的原始推動者-台灣藝術家高媛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
图片
渡邊義志,橫井量子夫婦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訪問
0 Comments

保釣運動及亞太事務專刊

10/31/2015

0 Comments

 
陳憲中
图片
從最近發展的形勢看來,東海問題遠不如南海問題來得棘手。東海問題是美國充當皮影戲的操盤手,日本只是舞台上顯示出來的皮影傀儡而已。南海問題就不一樣了,美國直接從台下走到台上。 當年齊國國力稍強,齊桓公迫不及待,要去修理一些不順眼的鄰近小國,管仲勸說,時機未到,不要輕舉妄動(見《國語·齊語》)。今天的中國固然已非當年吳下阿蒙,但是除了少數被熱血沖昏了頭的「愛國」人士之外,都知道中美國力、軍力依然懸殊,今天中國絶對還不是應該出手教訓人的時候。其實美國也知道挑起中美爭端對他並沒有好處,美國最受不了的就是他的全世界第一的地位受到挑戰, 而中國也沒有少挑逗他。但是中國(至少現階段)有必用爭奪這個世界第一嗎?中國能否妥善解決南海問題,對中美雙方,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都是至關重要的。吳章銓先生提出的想法絕對是我們應該努力推動的。

最近「慰安婦」在聯合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失敗,可見慰安婦的問題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南京大屠殺的殘忍殺戮固然是非常令人憤慨,但是從人性、從倫理、從道德上來講,慰安婦絶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紐約亞太事務研究中心在紐約辦完了《烽火婦女涙·兼哭慰安婦》的展覽之後,把它從紐約搬到北京作為巡迴展的第二站。他們希望能在其他城市繼續巡迴展覽引起更多人對慰安婦問題的關注。

0 Comments

民進黨 = 親中賣台+台獨

10/24/2015

0 Comments

 
姚雲龍
民進黨現在就是親中賣台+台獨。馬英九說,現狀被台獨罵是親中賣台,那蔡英文又要維持此現狀?

現在賴清德又宣示不維持現狀,他說:「我主張台灣獨立」。有人就批評賴說:「台二十年前這麼說還算有一點勇氣, 現在說豈不是證明自己是鐮刀派而已?」

同樣的道理,有很多人都稱讚郭冠英勇敢,說他大聲主張統一。郭冠英說,他哪裡勇敢?「若在四十、六十年前這麼說還算有勇氣。」因為那是要槍斃關終身的,現在這樣說屬法律保障的言論自由,何勇敢可言?何況還是支憲護國之言,結果他以此不勇敢入罪,「損害國家尊嚴,傷害人民感情」。

也就是說,在台灣有正名制憲的自由,沒有護憲統一的權利。說真話的人被罵翻,說鬼話的人民意支持度頂上天。

此所以,賴清德講這話,一點沒問題,民進黨的黨綱就是主張台獨,只是選舉在即,民進黨要那記憶不好的人的票,要給以為愛國、不贊成獨的人一個下台階,故蔡英文既不對九二共識明確表態,也絕口不提台獨二字。以免丟了基本票或嚇跑中間選民。這就是空心菜式的維持現狀,主張親中賣台,也同意保留流亡政府,也參加國慶拿國旗,

賴清德,反而是較忠誠的人,他大聲坦白的講出要台獨,與太陽花的陳為廷、林飛帆、反課綱的林冠華一樣。他們就是黑臉,蔡英文則是白臉,領導這些「天然成份」,又鼓動又收割這社會觀感。

所以說賴清德「為選情投下震撼彈」實屬無稽,這好像說民進黨本是不主張台獨的,台獨是不好的,選民是被騙的。其實這些都是多慮,人民絕大多數支持台獨,所以蔡英文躺著選,洪秀柱被壓著不准選。

也就是,蔡英文是獨沽一味,但她不願講這唯一的主張,故她要以空心菜對付一切,說「外界不須對賴清德的話無限上綱」,不知在說什麼?也因此,她不會跟洪秀柱辯論政策,因為她沒有政策,只會抓手笑笑,反正大家就會為那唯一的主張支持她,這就是「天然成分」。

不過問題還是在,還是老問題,就是有沒有人願為這些天然成分「兵戎相見」?賴清德說希望不會,但選民要選這希望,倒需要比20年前還要有更大的勇氣。
0 Comments

談臺灣大選

10/24/2015

0 Comments

 
瀟楓
如果大家可以暫時放下個人意氣和執著,冷靜想一想:

1, 爲什麽國民黨要換下洪秀柱?黨内鬥爭的解釋太過膚淺;黨的理念之爭?縱觀國民黨内還有人有國家民族觀念嗎?洪會讓立委選情崩盤?也許是拿的出的合理理由之一,但絕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至於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和“終極統一”,並不比朱立論,連戰的兩岸主張有什麽新意,也不是國民黨下決心換掉洪的根本原因。請注意:这次倒洪是從下而上的黨内意志,再講的清楚一點是國民黨内新生代發起的。他們在想什麽?他們要什麽?

2, 洪秀柱被換下,誰的損失最大?國民黨會面臨一些眼前的麻煩,但從結果和未來著眼,對國民黨是利遠大于弊;對民進黨,蔡英文怕不是好消息,很可能民進黨期待的大選選票過半,立委席次過半,或者接近2/3的席次,一面倒的大勝,怕是要落空了。最不高興的要數宋楚瑜和親民黨,他們要蠶食國民黨和拉攏國民黨本土派的如意算盤要落空了,宋先生要麽順從泛藍民意與國民黨整合,要麽重蹈前次大選的覆轍。

3, 對兩岸關係,更是無所謂了!臺灣的政治公式:一个不願意統一的國民黨 = 或者略等於 一個不敢台獨的民進黨,依據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的所作所爲, 大陸的實質利益和未來統一大業,即不能寄望國民黨,也不能寄望民進黨,只能,也必須要操之在我!在这个意義上,蔡英文當選對大陸不一定是个坏事。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供大家參考,望不吝賜教。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