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青藏行看中國專輯 2 : 中國道路將越走越寬

6/28/2016

1 Comment

 
張文基
這次 12 天的青藏之旅圓滿結束了,我們非常感謝兩位藏族導遊:青海的浦秀玲和西藏的吉米旺扎,他們的細心安排和講解讓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獲得這麼多的理解。 一路上有許多與藏民,特別是年輕人,接觸的機會,包括列車員,乘客,店員,商人等等。 透過無拘無束的走動和接觸,深一層的觀察,瞭解西藏的過去,現狀,藏人的樸實感受,藏文化的古老厚實,藏傳佛教的獨特和深厚的影響力。 回到美國後,媒體天天報導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因為民族和宗教紛爭而爆發的戰爭和恐怖襲擊事件,相對於西藏和中國的欣欣向榮,讓我們更感覺到中國的發展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因為它符合世界上,特別是發展中地區,大多數人民的希望。

兩位導遊都是中央援藏的受益者,高考獲得加分,求學得到獎助學金,畢業後都有穩定的工作,也能講非常流利的普通話。 允富文中講訴了浦秀玲帶給他的感動,因此我就著重介紹吉米。

我們是五月七日中午到達拉薩火車站的,安檢頗為嚴格,出站後迎面走來一位個兒不高,黝黑壯實的中年漢子,自我介紹是導遊吉米。 猛然一看和志雲兄頗為相似,從此兩人以兄弟相稱。 上了旅遊巴士他介紹了司機旦增,一位年輕但有多年駕駛經驗的藏族小伙子,並說明由於出了拉薩後有些路段道路狹窄而彎曲,外地來的駕駛員不熟悉路況,如果再開快車就容易出車禍,有了旦增,加上我們的車子是全新的剛剛出廠的,擁有製造氧氣設備的新車,我們的安全將得到最佳保證。

在往旅店的途中,吉米自豪的介紹了拉薩的建設:鐵路,高速公路,橋樑,隧道,高壓電網,高科技園區,城區新建築等,許多第一次來藏的團友對拉薩的繁榮和進步感到出乎意料。 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和中國許多新發展的地區一樣,最好的建築物往往是各級學校,一個重視教育的民族和國家才有真正的希望。

在簡單介紹行程計畫後,吉米說明由於去年大車禍的原因,自治區政府現在規定凡是大型旅遊車出拉薩都須配置一位交通警官隨行以保證駕駛員不會違規作業。 由於我們是境外旅遊團,他特別希望出拉薩後不要問他政治敏感問題。 然而,幾天相處後,他發現我們並非一般歐美旅遊團,他們往往帶著有色眼鏡,存心挑撥民族問題,而是一群對中西文化相當理解卻不失純真的老青年,以後就無所禁忌暢所欲言了,因此我們也得以更深入的瞭解西藏。

吉米出生于 1974年拉薩的一個手工業者家庭,十七歲那年去大連外語學院就讀,1995年畢業後回西藏任教。 由於天性喜歡大自然,因此在2003年轉到西藏登山隊,專職為中外登山人員攀登西藏名山提供開路及後勤等工作,是真正的幕後英雄。 他的登山記錄是7900米,2007年由於在一次登山工作中發生事故,腿傷退役,轉業做導遊。 因為職業的關係他有豐富的和歐美人交往的經驗,也去過周邊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海外藏獨大本營,達蘭薩拉,是一個頗有世界觀的藏人。 他也是一個虔誠的噶舉派信徒,奉大寶法王為上師,對漢藏歷史,漢傳佛教及西藏地理都有很深的認識,因此成為國旅的台柱導遊。

透過吉米的聯絡我們得以訪問一個沒有預先安排的藏族家庭,就像上期梅強英的文章所敘述,也是整個旅行的整體印象,一般藏族百姓對幾十年來生活的進步感到滿意,支持並感激政府的政策。 在西藏各地都可以看到安居工程支持下修建的整齊美觀住房,而每個家都懸掛五星國旗,雖然國旗是政府提供的,但是也代表了百姓的支持。

藏人原是一個剽悍的民族,但全民信佛以後,變成一個非常溫和知足包容的民族。 就像秉宇兄文章所展示,藏傳佛教迄今仍深入人心。 一個令我驚異的現象是西藏的狗,除了藏獒以外,見到陌生人都不叫,仍舊該躺就躺該走就走,顯然很有安全感。 今天的牧民其實家產殷實,因為每家平均有卅頭犛牛上百隻羊,但藏民每年只賣足以生活的牛羊,其餘的令其自生自滅,可見他們真正的實踐「看破放下自在」的六字真言。 然而,一個社會太過清心寡欲,就不會進步,所以如何調和漢文化的勤勞進取和藏文化的看破自在,就是建設理想社會的路。

五月十日我們離開拉薩去江孜,多不拉警官開始與我們同行,他年輕樸實,我以為他是退役戰士,交談後得知他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後,通過公務員及員警兩種考試已經當了幾年警官,他喜歡他的工作,然而就是太忙了。 隨著相處久了,他和旦增的感情也日增,五月十四日我們拜訪了此行最後一個喇嘛廟,布九寺,為了感謝一路平安旦增花了70元人民幣獻上七盞燈(見相片),多不拉和代表本團的佟秉宇也各獻了一盞。 由於藏人對高山,湖泊的崇敬,沿途的高山峽口藏人的經幡隨處可見,可見宗教信仰未受干涉。

由於旅遊的發展,為了利益的驅使一些小販賣假貨或者毀約的事情也偶爾發生,吉米經常冒著被小販攻擊的危險而挺身叱責。

十四日下午離開魯朗林海返回林芝的山路上漂著細雨,整理公路的工人收工躲雨去了,在路邊留下修路的磚頭,使得原本不寬敞的道路更加狹窄,此時兩輛 20輪的平板貨車相向而行,在我們前面甘肅來的車子司機也許經驗不足,不敢前行,將整個公路癱瘓了,此時我們的交通警官,在吉米的協助下冒著雨清理路邊的磚頭,與對面車下來的兩個人,合作指揮疏導了交通(見相片),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當我們的車子安全通過後,全車自動的響起如雷掌聲。

十五日一大早就驅車往林芝機場,如同以往,三位藏族小夥幫我們將大堆行李搬上搬下,特別感謝多不拉警官因為他純粹是熱情相助。 將進入安檢門前時看到他們三人揮手向我們告別,我由衷的對中國感到希望,因為她有這麼好的年輕一代,這個感覺在之後的成都之旅又得到了更多的印證。

今天(六月十五日)傳來奧巴馬接見達賴的消息,再一次證明了西方操弄西藏問题 的野心。誠如吉米所言千年來藏漢沒有任何民族矛盾,他和許多藏人都希望達賴能夠頓悟拋下政治野心專心做一個宗教領袖。而政教分離的政治體制不是近代西方制度的基本訴求嗎?
 
图片
​左起警官多布拉,司机旦增,和导游吉米
图片
​警官多布拉和导游吉米清除障碍指挥交通
1 Comment

來自青海的感動

6/25/2016

0 Comments

 
范允富
我們在西寧集合並待兩天,然後乘青藏鐵路去西藏拉薩市。 住進西寧旅館後我發現不見了一個紅色小包包,應該是從我手提行李袋滑出去了,大都是一些洗漱用品,並不重要,但我卻放了我的汽車及大門鈅匙,還有一些藥品,這就変得挺重要了。 可能是在住進旅館時從車上搬行李時不小心掉了,所以請旅館前臺負責人幫我找,直到我們上火車都沒找到,我只有請我們團在西寧的地陪蒲秀玲女士繼續幫我等消息。

過了一天後蒲女士打電話給我說旅館負責人調出錄影帶,沒有看到任何紅色小包包掉出來。 那麽唯一可能就是掉在我乘坐從西安到西寧的東方航空飛機上了,那天飛機很擠,我手提袋還是位不認識的乘客幫我從行李架拿下來的,所以我又打電話給蒲女士,請她幫我打電話到東方公司查一查,蒲女士非常客氣説沒有問題,有好消息馬上通知我。

又過了一天蒲女士打電話給我説東方航空沒有找到,再一天蒲女士來電説她親自去了東方航空,他們找到了但是已交給公安局了,所以我給了蒲女士一封委託書,我的護照影映本及証明我乘坐那班飛機的文件,都由我們領隊王曉明女士照相並發給蒲秀玲女士,因為怕再有閃失,又請蒲女士幫我直接寄給四川大學楊教授(我們這次旅遊的最後一站成都)。
​
為什庅我拉拉雜雜寫了這麽多我的私事,因為這位年青的西寧旅遊的蒲秀玲女士很讓我感動:她的服務精神,她的熱心,她的執著,都是很少見的,當我們一離西寧,她的責任就全結束了,她還願幫我做這麽多事,特別是她感冒在身,沒有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想法及實踐,都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的新希望!

0 Comments

體驗西藏

6/25/2016

0 Comments

 
佟秉宇
對西藏的嚮往有段時間了,因為一些原因未能成行。今年五月參加了一個由此間友人組織的旅行團,終於夙願得償。

旅程始自西寧,兩天內除了遊覽青海湖之外,最重要的是參觀了藏傳佛教的名寺—塔爾寺。塔爾寺為中國青海地區藏傳佛教第一大寺,亦為格魯派(一般稱黃教)的聖地,是開派宗師宗喀巴的出生地,該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二年(西元1379年),為藏傳佛教四大中心之一。我們的塔爾寺講解員馬克明是位知識豐富、口齒清晰的年輕格魯派信徒,我們熱情的稱他為“小馬哥”,他除了帶我們參觀寺廟之外,對大宗師宗喀巴對教義的闡述,對兩大弟子(賈曹與克珠)的教誨都有詳盡的描述。“小馬哥”比較著重的強調了藏傳佛教裏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塔爾寺有兩處佛殿(大金瓦寺及小金瓦寺)的屋頂用純金屋瓦,金光閃閃,(Google Map彩色地圖上可看出金色的屋頂)。 現在的塔爾寺比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參觀過的塔爾寺大有不同,特別明顯的是入口處的修建及頗具規模的紀念品商店。我們的“小馬哥”雖然佛學哲理理論厚實,但也未能脫俗的帶我們去了紀念品商店,且做了一些“軟銷售”工作。估計這是旅遊景點管理的特點之一。

有了對藏傳佛教這點皮毛認識,我們坐上青藏鐵路的軟臥列車開始攀登西藏高原。列車清晨兩點左右翻過唐古拉山,海拔高度超過五千米,這時略感高原反應,好在床頭有個供氧口,緩解了頭部的不適。五時許列車進入可可西里,據西寧的導遊小蒲說我們可以看到藏羚羊的遷徙。 於是眾人都附在走道的窗口,渴望的張望着(西藏早上五點鐘的天色相當於沿海地區早上三點,連魚肚白都夠不上)。終於有人喊道:“藏羚羊!” 順著方向看過去,果然有二十餘小黑點一列縱隊朝北移動(此時列車朝南行)。這時各類相機手機齊出動,管它照不照得清楚,先照了再說。

中午十二點半列車到了終點站拉薩。出了站見著了我們西藏導遊吉米.旺扎,“扎西德勒!”(藏語問候之意)。往後九天的相處證明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盡責的導遊。

第二天去參觀聞名中外的布達拉宮,過去看過的照片只顯示了宮殿本身,如今一看才知宮殿的前面竟是一條車水馬龍的寬敞大街,對面是一個大廣場及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公元631年松贊干布,吐蕃(音“播”)雅鲁王朝第33任赞普,也是吐蕃帝国的建立者,约629年至650年在位,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這便是布達拉宮。但吐蕃王朝毀滅時,布達拉宮大部分毀於戰火。現有的布達拉宮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最終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我們的導遊吉米,一位虔誠的噶擧派藏傳佛教信徒,開始時把我們當成一般的美籍華人,向我們講解的內容多偏重於各世達賴、班禪、活佛等的事蹟,宮殿、佛像的宏偉與各類金飾,一個寺廟裏的用金量經常高達數千公斤。做為一個無神論者的我,聽了心中禁不住有些反感,修養有限而不免形之於外。心想“僧侶不事勞動,如此巨額的純金不都是農奴們勤勞工作所創造?” 

稍後吉米知道我們團員大都關心祖國大陸,向我們介紹的情況就比較真切而有深度。他告訴我們藏傳佛教的六字箴言為“看破,放下,自在”。在江孜的白居寺中,看到六七位喇嘛專注的在地上用不同顏色的沙粒描繪出一個奇異的佛國世界,我問吉米這沙粒製作的精緻藝術品如何保存?他說這藝術品稱為“壇城”,雖然喇嘛們嘔心瀝血、極為辛苦地創作出這美麗精緻的作品,但並無意用來向世人炫耀它的華美。壇城完成後會被毫不猶豫地掃掉,在頃刻間化為烏有!我被震撼了!這與我們習慣了的西方社會有著天淵之別,我們看不破,放不下,鑽營着各種利益,如何能自在?

藏傳佛教對藏胞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中不乏迷信成分。在西藏各地仍不時可見行匍匐跪拜,等身前行的信徒,甚至一次在等紅綠燈時目睹三位年輕藏胞在斑馬線不顧紅燈而行此跪拜前行之儀,讓旁觀者禁不住捏把冷汗。

1959年達賴在西方勢力的鼓動與協助下,從西藏逃往印度。當時中共完全有能力把這股外逃人員截住,但毛主席卻決定放他們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隨他去吧!”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決定是對的,否則在政教合一的體制下,中共政府也很難大刀闊斧的改進西藏人民的生活。

在由拉薩往林芝(西藏的小江南)的318國道穿行林芝卡定溝原始森林保護區,路邊上看到大量的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建設的同時不忘環保!到林芝之前我們的車子開上了已經完工的高速,路面平滑的程度遠超過洛杉磯110州際公路,不由得你不感嘆“大陸的土木工程技術沒話說!”

在惜別會上,我向吉米為不時的過激言論表達了歉意。並說我在西藏看到的一切,雖然在離開後會在眼前消失,但像壇城一樣它們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
飛機由林芝起飛往成都時心境複雜,藏傳佛教的哲理境界,山川的雄奇,藏胞的樸實,都總括在一句話裏:“我會再來的!”
0 Comments

青藏行看中國專輯1 : 虛心欣賞中國制度的一些優點

6/18/2016

0 Comments

 
張文基
懷著對青藏高原獨特風光的無限憧憬,我們一群耄耋老人, 15 位來自臺灣的美籍華人和 1 位星加坡公民,于五月初開始了為期 12 天的青藏之旅。 高山神湖的聖潔,大自然的神奇,藏民的淳樸善良,青藏的基礎建設和西藏的欣欣向榮都給了團員們深深的震撼。 我們希望將個人的感受,特別是深層的反思,在今後兩期分享給大家。

立家兄以生動的筆法介紹了整個旅程,讓讀者在家中坐也可神遊一番,深度體會中國大地之錦繡。 當我們在青藏鐵路舒適的軟臥車裡沿著唐蕃古道和舊青藏公路穿過海拔5000米的可哥西裡無人區欣賞美景時,我不由得聯想起千年前文成公主歷經三年入藏及1950,1951年解放軍進軍西藏的艱辛。 我發自內心的感謝六十多年來無數無名英雄的犧牲奉獻造就今天西藏的欣欣向榮。 強英的林芝家訪一文忠實的介紹了普通藏族百姓對政府的真誠感激,這顛覆了西方主流媒體的長期扭曲。 一飛兄的英文大作用14世達賴的二哥嘉樂頓珠的書(2015年)表達了希望達賴能遠離政治專心回歸佛法造福西藏百姓,這也是我們的藏族導遊吉米的希望(見下期)。

長期以來西方主流媒體和政客一直宣傳藏人受到歧视,沒有信教的自由,藏族文化趨向滅亡。然而,正如下期秉宇兄的文章所敘述,這是完全不符事實的謊言。 藏傳佛教藏族文化不僅沒有快要滅亡更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全中國各地得到更大的發揚。
​
我們這批老人無欲無求,只希望真實報導我們的親身體驗,促進中美理解。 西方某些人士必須平下心來承認中國對西藏進步的巨大貢獻,不要全盤否定中國制度所展示的優點,反之亦然,這才能促進彼此的進步,世界的和平!
0 Comments

青藏之旅

6/18/2016

0 Comments

 
陳立家
2016年5月4日,一個不大不小,來自洛杉磯地區的旅遊團共十六人,相繼在青海省會西寧市的蘇菲特酒店報到了。 它共有七對夫婦,兩位“單身漢”。 最老的是在下,現年七十有八,最年輕的六十歲以下只有一位。全團平均年齡大約七十左右,可謂年高德劭了。 此團得以全體成行得之匪易。 首先是團長明亮的領導和組織能力超群,加上老公志雲副團長的鼎力支持輔佐,至少不扯後腿,也不添亂。 我說終於成行,一點不假,因為我這老頭的入藏許可證一直到五月四日中午才在望穿秋水臨上飛機之際,姍姍來遲。 原因據說是西藏旅遊局關懷長者,生怕進得了西藏,卻出不來,責任重大,難以交待。 先是要求醫生的健康證明,我提交了兩次,由我的醫生特別說明我不但健康  ,還能適應高原旅遊,並且還開了防止不良高原症的藥方事先服用。 健康沒問題啦,另一衙門又說用臺胞證目前批不了。 只好改用美國護照,一波三折,最後總算辦下來了。 不然我夫婦二人機票旅館和接下去的旅程都己訂了,真不知要怎麼辦呢!

在西寧的一天半,我們去了丹噶爾古城,進到孔廟跟著大殿的老師唸大學之道。 重溫兒時難背經書的痛苦。 嚐了當地湟源老醋的清新香酸。 浩瀚的青海湖已成旅遊的景點,商業氣息重了點。 西寧市郊的塔爾寺是青海的觀光重點。 為我們特別安排的導遊是這次旅遊中最有學養深度又是帥哥型的演說家。 加之塔爾寺是藏傳佛教的重鎮,宗喀吧的老家。 其對青藏信徒們的吸引力,不在話下。 我也為該寺建築之精美,壁畫之傳神,朝聖信徒虔誠頂禮、五體伏地的叩拜而深受感動。

離別西寧的那天下午三時,我們看到市中心和西北地方最大火車站附近新建的大批高層建築,有辦公大樓、商務中心、豪華公寓,但大多數均空無人煙,不禁使我連想許多中國二三線城市都有類似供過於求的過度超前發展的趨勢,令人揑一大把冷汗。 這不僅是大批房地產開發商的困境,銀行巨額的呆壞帳,也是中國目前最嚴重的經濟困境。 如不立予制止並妥善消化,難過的日子就在眼前。

青藏高原天路是此次旅遊的重點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高地帶、舉世囑目的鐵路。 一舉打破多少世界紀錄。 是鐵路工程的驕傲。 中國人民引以自豪的成就。 它卅多公里隧道、長幾百公里懸空通過凍土層的貼地采虹,尊重地表的寧靜和牛羊無爭的共存,在在都是令人驚歎的奇跡。 西寧到拉薩,車行約廿一小時。 沿途有雪山,有平湖,有犛牛綿羊倘佯的牧埸。 火車經過唐古鳥拉山口時,是沿途的最高點。 乘務長告訴我們,每當車行在三千五百米高度以上時,車上供氨設施就會自動開放。 如果還覺不適,就可用另發的塑膠吸管套在鼻孔上加強氧氣的供應。 我團十六員大將,均無此需求。

火車終於次日下午十二點半正點抵達富有西藏建築風格的拉薩車站。 經過厳格而耗時的入藏證査驗,我們到了美麗而富藏味的香格里拉酒店。 導遊建議我們休整半天以適應高原環境。 晚餐也就在酒店裡用了。 我嚐試犛牛肉,的確細緻味美而不塞牙縫。 想不到在此遙遠的世界屋脊居然也能吃到生蠔和新鮮而道地的生魚片。 富於探險的團員說他們睌間還去一樓的氧吧在安寧舒適的小房間像抽鴉片一樣的吸氧擺龍門陣呢!

在拉薩(3650米)的三天,遊覽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哲蚌寺、羅布林卡(達賴喇嘛夏宮)、沙拉寺(有生動的年青僧侶辯經的活動)。 寺廟壁畫、神像、巨幅唐卡、壇城的精緻多采、金碧輝煌令人留戀不舍。 我最愛看的是辯經。 年青學子認真而全力以赴的爭論讓人感覺到追求真理的情操。 他們在寺院裡的草地上或盤膝席地而坐,或激動站著象徵搶佔道徳高地拍掌強調其立論之根據。 我雖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是我可感受到他們的認真和執著。

拉薩去江孜(3979米),旅程290公里。 中經藏人埾湖羊卓雍措(4995米),這個眾山環抱的清澈明亮的湖泊,靜靜地安坐在那裡。 像是對我們說,拋開你一切煩惱,忘記你所有的困境,把握這一段時光,不管它多短多長,一刻也是永恆。 我和你一起共用。 此外,還經過卡若拉冰川(5050米)。 導遊到此之前,有意不提這裡是此行的最高點。 到了之後,老爺們紛紛慷慨解囊,每位盛裝美女搞賞十元,由她們簇擁閣下兩側搔頭弄姿讓你狂拍個夠。 興奮之余,餘興未盡,悵悵然回到車上繼續那特別緩慢的車速象烏龜樣的前進。 妙的是我們都輕鬆地闖過了這難過的最高點,安然無恙。

行程的第八天我們從江孜去日喀則(3860米)。 我們參觀了白居寺。 這兒有世界上最大幅的唐卡,每年都有一天在露天靠山坡的一大片白牆向廣大群眾展示。 可惜我們沒有緣看到。 它還有四百多年前泥塑的一組巨型佛像也是我們此行看到最具藝術性的。 江孜另一特點是它是藏人抗英入侵的戰場,表現出抗暴抗外侮的民族浩氣。

第九天我們從日喀則返回拉薩。 沿途看到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也看到沿高山峻嶺狹窄的茶馬古道。 先民日用消費品經過這漫長的路程得到供應。 這段路全長不過280公里。 以高速公路的標準時速應該在三小時內到達。 可是我們足足走了六個多小時。 西藏一切都是特別的。 此地公路時速限制50公里。 但是短短280公里,沿途卻設有五個交警一級檢查站。 每過一站就要查你的車是否不快也不慢的準時到。 不僅此也,每部遊覧車還要派一位警官隨車監管。 這樣的規矩,讓我個門有充尺的時間飽覧沿途之美景! 哈利露亜!
​
因為要趕赴臺北參加一位老友慶祝80華誕的音樂會,我們沒繼續最後二天拉薩去林芝(3040米)的旅程。 據介紹此程共480公里,途中米口拉山口(5013米)屬此行第二高點。 但願那裡也有美女設下的迷魂陣,讓大家高高興興、迷迷糊糊地過關。 這二天,你們會去巴松湖、魯朗林海、喇嘛岒寺、布九寺等名勝古跡。
這是一次安全、快樂、成功却又艱難之旅,贊嘆大自然之旅,欽佩中國工程鐵道工人克服天難無私奉獻建國之旅,更是一次領悟宗教文化和潔淨心霊之旅。壯哉本團,老而彌堅!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