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台灣人民必須抓住新年大陸展示的善意

1/28/2023

0 Comments

 
張文基  (美國)中美論譠社社長 ​

     2022年美中關系及台海局勢都經歷了一系列和全方位的嚴峻挑戰,因此許多人都對2023年台海的和平充滿憂慮。 在這個時候習近平的元旦談話和國台辦主任宋濤在2023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題為《攜手奮鬥 共創偉業》的新年寄語,都清晰的向廣大臺灣同胞表達和平的善意,並提出維繫和平繁榮的基礎。 我,一個來自臺灣的美國華人,衷心的希望台灣人民能抓住這個機遇,拋棄危險的挾洋抗中的政策,才能爲自己謀求真正的和長遠的利益。

     習主席重申中國以植根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在台灣問題上強調海峽兩岸一家親,並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這是和平的呼喚!

     宋濤的文章強調了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1.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 2.  目的是為兩岸同胞謀利造福,方法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完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3.  底線是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勢力謀“獨”挑釁,有效震懾外部勢力” 以台制華「行徑」。

     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挑戰是美國的干涉,及台灣許多人對美國價值觀的迷信。 然而,自從1991年蘇聯和東歐蘇聯模式的共產國家解體後,美國變成唯一的超強,世界卻戰爭不斷,難民激增。 各種客觀的指標都指出美國的民主制度面臨嚴重的問題:貧富差距兩極化,實體產業空洞化,治安悪化,遊民遍地,政治人物除了相互指控,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年青一代普遍對未來失去信心... 。 爲什麼30年前唯一的超強和世界各國模仿的物件卻問題越來越多? 做為迷信美國制度的台灣爲什麼現在也面臨了與美國類似的困境?  而卅年來,在面臨各種問題的嚴重挑戰下,中國卻總體欣欣向榮,爲什麼?

     ​人類面臨嚴重的危機,唯一的出路是和平發展、互利共贏,透過不同制度的和平兢爭,互鑒互學,而非構築新壁壘。 百餘年來中國從廢墟中成功的屹立於世界,不是靠侵略和剝削其他國家,而是艱苦奮鬥。 這個偉大的歷程和其的基礎就是透過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中優秀部分的良性結合,走出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闗鍵的歷史時刻,同文同種的台灣人民應該把握大陸的善意做正確的選擇!
 
 

0 Comments

G20后對如何避免台海戰爭的看法

12/17/2022

2 Comments

 
張一飛
 
   《如何避免在台灣發生戰爭——威脅、保證和有效威懾》(Threat, Assurance and Effective Deterrence, TAED),是一組學術論文,有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與世界項目主任、前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 Thomas J. Christensen ; M. Taylor Fravel,麻省理工學院亞瑟和露絲斯隆政治學教授兼安全研究項目主任;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Bonnie S. Glaser; Andrew J. Nathan,哥倫比亞大學 1919 屆政治學教授; Jessica Chen Weiss,康奈爾大學 Michael J. Zak 中國和亞太研究教授,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前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等為撰稿作者。

     這些作者參與了由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21 世紀中國中心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召集的美中政策工作組 - 「如何妨止台海戰爭」。上文改編自該工作組的報告,并於2022年10月13日發表在《外交事務》雜誌上,同時刊登在多個大學網站上。 因此,這篇文章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讀者。 克里斯滕森等 以清晰的學術風格以TAED假設(從美國的角度)解釋了複雜的台海衝突。 筆者在 10 月份閱讀了該篇文章,並想對其發表評論,但直到 12 月初,也就是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 G20 會議結束幾週後,才有時間作評。 筆者很高興在評論克里斯滕森等人的文章時,能將拜登-習近平在巴厘島的三個半小時會談作為參考。 中美G20峰會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美國TAED的做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但也印證了我認為TAED是單方面一廂情願的想法,不僅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不附合歷史的教訓(從習近平的表態可以說,中國堅決拒絕TAED)。美國戰略家只是曲解或忽視了中國提出的「台灣統一是(中國)歷史的宿命」的意思,無論美國如何希望利用TAED應對 台灣問題。 中國及其14億人民始終會將台灣視為中國的內政問題,由中國人帶着歷史使命感來解決。
 
     根據TAED的概念,美中台三方必須保持威脅、保證和有效威懾的平衡。 對台灣來說,威脅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進攻,但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增長,她正在打破平衡,達到軍力不對稱的狀態,甚至使美國的航母防禦戰略變得脆弱。 民意調查顯示,如果大陸不進攻台灣,台灣不會走向獨立的保證正在減弱(美國以前可能認為民意在台灣可以永遠被控制,但歷史告訴我們,不管在民主或專制制度下,情況從來都不是這樣)。 從美國方面來說,威脅和保證也都在減弱。 前者是由於中國軍事實力的崛起和第一島鏈的崩潰使得美國難以威脅中國。 建議鼓勵台灣像豪豬一樣加強自衛並在亞洲建立聯盟以對中國提供威懾的做法只是一廂情願,把人們當傻瓜或無知的不顧後果的想法。 台灣人明白豪豬能做什麼,必須在防禦中作犧牲,亞洲人也明白戰爭最終會帶來什麼樣後果。 他們為什麼要復制任何可能比現在烏克蘭更糟糕的情況? 正如克里斯滕森等的文章指出,台灣作為一個島國,與任何國家都沒有邊界可以接收物資援助,有多少燃料和食物儲存可以在戰爭中經受得住轟炸和導彈的襲擊? 問題的癥結在於,美國或許可以向蔡政府兜售TAED策略,但台灣民眾不會買賬。 購買更多的二流防禦武器以及增加兵役和服役時間絕不能使年輕人相信他們將會擁有光明和繁榮的未來。 台今年 11 月的選舉基本上表明了老百姓不信任現任政府。而G20中許多國家元首對習比拜登熱情的多,可以看出美中抗爭美國並不樂觀。
 
     在巴里的G20期間,拜登和習近平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長談。 可以肯定的是,雙方討論了很多問題,台灣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知道,習近平再次表達,台灣問題是歷史留給中國人待解決的國內問題。 這也是一個紅線清晰的核心問題。 拜登基本上是在追循克里斯滕森等人所說的——維持 TAED 戰略。 拜登口口聲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可能無法放過台灣問題,因為拜登政府無法控制國會或任何智庫,不被在美國或台灣支持台獨利益集團作遊說。 根本問題是,美國沒有學過,或不願意站在對手的立場上去思考台灣問題。克里斯滕森等援引了負責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埃利·拉特納 (Ely Ratner) 的話說:「如果北京控制台灣,美國就無法保衛其他亞洲盟友。」 這等於說:如果北京政府存在,美國就無法保衛其他亞洲盟友。 北京可能會問,為什麼老遠的美國要保護其他亞洲盟友? 事實上,美國正面臨著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挑戰; 一些東盟國家已乾脆拒絕在美中對歭中選邊站。 中國完全可以同樣的說,只要美國控制著日本和韓國,中國就無法擁有和平,也無法保衛其他亞洲國家。 歷史有更多證據表明日本帝國軍隊曾多次入侵中國和許多其他亞洲國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從未踏足過日本的土地(美國軍隊收降了日本,現在仍在日本!)。 沒有法律和歷史依據,保證台灣問題能在 TAED 的情況下處於穩定狀態,統一最終會發生。 能否和平完成取決於1.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兩者都在增強)。 2、台灣人認清自己未來的智慧,應該由自己來決定,而不是由任何第三方來決定。

     ​美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益而變成世界超強,但希望她最終會屈服於現實,接受崛起的中國,和了解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從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受益或生存。中國的發展即使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也沒有跡象顯示她不能與美國和平共存共榮。
 
作者:張一飛,美國中美論壇專欄作家,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2 Comments

細聽張忠謀與習近平對話

12/3/2022

0 Comments

 
陳朝平

APEC經濟領袖會議圓滿結束。蔡英文委派的代表——台灣半導體教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國際記者會上證實,他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日本首相岸田都舉行了雙邊會談,也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互問好。

與岸田的會談無啥新意,與賀錦麗的會談很熱絡。據張忠謀轉述,賀錦麗歡迎台積電到亞利桑那投資設廠,他則提及,台積電已請到美國商務部長和TSMC Grand Alliance大聯盟的企業到亞利桑納州參加12月6日的開幕典禮。不過,由於張忠謀與會的身分是蔡英文的代表,估計他應該不方便對賀錦麗誠實表達他過去對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的種種憂慮。

不僅如此,張還在記者會上表達不排斥台積電將部分產能移到美國去,並說台積電移到美國的產能,只占台積電的一小部分,卻是美國亟需的先進技術。張忠謀的這項說法,技巧且適時地傳達了台灣將繼續聽命美國重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訓令」!

最有意思的是張忠謀和習近平的互動。張說,他倆前一天上午在休息室內曾互相問好,「我恭喜了他二十大成功」,還向習近平提及自己去年做過一次髖關節手術,習近平聽到後表示「現在氣色看起來很好」。張強調,雙方都「很愉快、很客氣的」。

不知道張忠謀是否外交智慮過人?他向習近平提及自己動過髖關節手術,一語三關。一說自身髖關節手術前後,行動不便,二說台積電髖關節被手術,身不由己,三說台灣罹患髖關節病痛,行不得也!習近平聞言,回答「現在氣色看起來很好」,話中有話:置換了髖關節問題是否就解決了呢?比較耐人尋味的是,不知道張忠謀恭喜習近平二十大成功,是轉達蔡英文的恭賀?還是自個兒的臨場靈機?

大國博弈,早有謀畫,缺乏主體戰略觀的台灣又奈何?半導體教父名震全球又如何?!張忠謀老驥伏櫪,果真能帶著台灣飛奔千里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2022年11月21日台灣中國時報言論版。


0 Comments

從曹興誠的小是與大非 談九二共識

11/5/2022

1 Comment

 
張文基

    最近兩岸關系及中美關系持續惡化,有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8月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捐出30億元,盼用於加強台灣全民國防教育,以及反制中共對台認知作戰。曹先生透過媒体的傳播分享了他的觀念,但是如果變成台灣的政策,將是災難!

曹興誠的小是

    這裡的“小是”沒有貶義,是指他個人事業上,修身禮佛等許多方面的成就。 他勇於分享他的政治看法、重新恢復中華民國國籍、捐出30億台幣,顯示他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用具體行動展示他的言行一致性。 這比台灣一些在位時利用職權盡量撈錢,一旦有難準備逃之妖妖的人士,更是難能可貴。 我絕對尊重他表逹意見的權利,然而,也必須指出他的一些錯誤的宏觀性結論(大非)。

大一统不是中國的災難

    爲了突出統一的災難,他從收藏文物的角度,強調先秦的藝術很燦爛,而大一統後就腐爛了。 這個結論是非常片面的、主觀的,經不起考驗的。

    世間萬物,包括民族和國家,都逃不了從出生、成長、興盛、衰落到滅亡的過程。 一個成功的生命就是能夠透過不斷的自我改進、吸收養分、而延長壽命。 沒有秦漢,就沒有統一的中國,也就沒有漢民族。 沒有這個緣,就沒有今天的曹先生。 中國長期以來就不是一個西方概念的「民族國家」,而是一個共同文明的結合體,所以,中國屢次被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但是文明沒有中斷,而只是不斷的注入新的血液,這個歴史事實就証明了中國的大一統是成功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中國迅速的從落後於西方到領先西方,主要的原因是:1. 科技的迅速發展,一個重要的發明就是生鐵鑄造技術,領先歐洲近兩千年,它迅速提高國家的生產力,給大一統提供了物質基礎。 2. 中國創造了獨特的管理制度,郡縣制和選賢與能的權力分享和制衡制度。 近代中國的災難源自清朝初期失去了進入工業革命的歴史機遇。

世界大勢總體不是走向分裂而是區域融合

    曹先生從兩個方面強調世界的趨勢是走向分裂:1. 從二戰後的歴史。 2.  認爲科技的迅速進步加速分裂。 這個結論不全面,也不嚴謹!

    不錯,二戰後早期的大潮是許多被老牌歐洲殖民主義國家控制的亞非地區獨立了,誠如曹先生所指出聯合國的會員國增加了好幾倍。 然而,這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個短期觀察。歐盟的建立,和美國從早期的鬆散的合眾國到今天強大的聯邦政府,都是合的體現。 華人,甚至許多東亞人,都知道《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才是歴史的大規律。

    科技的進步必然導致獨立和分裂嗎?科學發明主要是靠個人的創造力,但是要形成有效的生產力,就需要整合成爲更大的集團,因爲規模才能促進效益。 曹先生的半導體行業不也是如此嗎? 分分合合不斷地發生,但是從宏觀角度看,融合是趨勢。

    從更大的國際角度看,科技的發展讓世界變得更小,區域經濟整合正在全球各地發生。 但是分的因素也存在,美國正企圖在半導體領域和中國分割。

兩國論只能害台,九二共識才是正途

    曹先生反復強調“不能講一中,兩國論才能保護中華民國”。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真正面對歷史,同時要釐清華人觀念上的國與今天國際公認的國之間的不同。

    歴史事實就是兩岸現狀是中國內戰的延續,所以不存在主權的問題,因爲中國主權從來沒有分裂過,而僅是治權分裂。 在中國傳統意義上這是兩個國,然而今天國際上所認同的國家概念,用在中國身上就是“天下”,兩岸直到馬英九任期都認爲天下只有一個。 今天世界上所有國家,也都承認中國這個“天下”整體,所要選擇的是誰代表這個“天下”。 事實上是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美國都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這是一個政治現實。

    九二共識的事實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而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在於兩岸談判時雙方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達成共識,雙方在事務性協商時,對「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可以不討論。
九二共識說白了就是大陸和臺灣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也就是主權沒有分裂,但是承認有兩個政治實體,我們要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至於怎麼統一,可以暫時擱置,我們集中精力逐漸交流開放,先解決一些事務性的問題,回應兩地人民的需求。而過去卅年台灣人民也受惠巨大。

    當時為什麼能達成這個協定呢? 必須回到那個時代的背景。 從大陸的角度看,蘇聯東歐共產政權垮了,大陸正在尋找新的發展路線,在經濟上爭取台灣的参與,也希望抓住老一代的民族感情縮短兩岸的距離,走向統一。 從李登輝的角度看,他的根基未穩,希望買時間逐漸執行他獨台的路線。 從美國的角度看,它是唯一的超強,希望和平演變中國。

    結果是大家都買到了時間,都受惠,但是中國更是最大的獲利者! 當美國發現中國成了最大的威脅,台獨感到時不我與,所以都企圖改變現狀。 但是能做到嗎?

    從2018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實行除了戰爭以外的全面打擊措施,但是中國没有屈服,反而中國的整體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更強大。 鷹派人士企圖改變台海現狀必將導致美中關系的立即破裂。 這不符合美國現在的利益,因爲美國內部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分裂,外部是俄烏戰爭長期化的挑戰,如果與中國翻臉,美國無法承受三面作戰的後果,更不可能獲得人民的支持。

    拜登理解到挑戰中國底線的危險,9月21日他在聯合國大會明確的宣示:“我們不尋求衝突。 我們不尋求冷戰。 我們不要求任何國家在美國或任何其他夥伴之間作出選擇。 我們謀求維護台灣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維持了四十年的台海和平。 我們繼續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中國也需要和平的環境繼續全方位發展,除非台灣觸碰反分裂法的底線,中國不會發動戰爭。 中共廿大報告清楚的宣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推進同臺灣人民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

    台灣島內的最大共識就是維持現狀,兩國論不可能帶來和平,而去中國化只能帶來災難,九二共識的非常寬鬆的未來一中條件既不改變現在的既有美台和兩岸關系,而且保留對未來一中安排的廣大空間,是符合美國、大陸和台灣利益的最好基礎。



​

1 Comment

臺灣對抗大陸的心路歷程

9/3/2022

2 Comments

 
盛嘉麟
                                            
      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敗退台灣後,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聲明美國不介入臺海爭端, 並停止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一時台灣風雨飄搖,只憑海峽天險苟安一時。想不到1950年韓戰爆發,兩天後美國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協防臺灣,將臺灣納入西太平洋防禦體系,穩定了台灣的政權。也是美國干預中國內政,介入兩岸政局的開始。

      1950年代,美國軍援經援台灣,當時大陸幾無海空軍,台灣具有海空軍優勢,經常轟炸大陸沿海,遠達北京上海,為了避開台灣的轟炸,逼使當時的北京閱兵大典都在下午三時舉行。

      從1951年到1953年之間,台灣配合美國韓戰的戰略,曾經突擊大陸沿海的島嶼共數十起,如南日島,東山島,湄州島等島嶼,擾亂大陸沿海。雖然1954年9月3日大陸發動了九三砲戰, 1958年8月23日,大陸發動了八二三炮戰,但都未獲勝。

      1954年台美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台灣同時具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可謂佔盡優勢,傲視大陸。

      1970年代大陸完成了兩彈一星的重大國防計劃之前,台灣便已配合美國,以U2高空偵察機組成的的黑貓中隊,及以B-24、C-46各式轟炸機運輸機組成的黑蝙蝠中隊,深入大陸領空,替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偵測任務,破壞大陸的國防建設。

      ​1971年大陸取代了台灣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72年尼克森訪華簽署了《上海公報》,1978年美國與台灣斷交,次年與大陸建交,同時宣佈廢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撤軍。頓時兩岸外交形勢逆轉。

      1979年起,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出《告台灣同胞書》,呼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葉劍英提出葉九條,承諾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保留軍隊。1982年大陸統戰部部長廖承志致信蔣經國,呼籲「相逢一笑泯恩仇」,兩岸應該和談。但蔣經國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作為對抗。

      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接手的12年執政,進行了名為寧靜革命推行民主,實為裂解國民黨,惡化兩岸關係的開始。 1995年李登輝竄訪美國,在康乃爾大學的不當講話,使得大陸在1996年台灣大選前引爆台灣海峽導彈危機。 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使得兩岸政治關係繼續下降。

      在大陸崛起的壓力下,台灣提倡本土化運動以爲對抗,但政治上仍虛於委蛇。1992年代表兩岸政府的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會談,達成九二共識,促成了次年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會談。從現在台灣完全否定九二共識看來,這都是台灣當時極力掙扎,拖延時日,拒絕統一的伎倆,台灣無論是國民黨民進黨,甚至民間,從無兩岸統一共建中國的誠意與民族主義。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就任台灣总统後,大力在台灣推行去中國化,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從基礎教育改變新一代的台灣人。雖然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卻任由去中國化繼續進行,即使在卸任前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都是毫無誠意的動作。

      2016年蔡英文執政,台灣掙脫大陸的策略日益明顯,除了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更有綠營學者主張台灣人是南太平洋南島語系的後裔,2017年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吐瓦魯、所羅門稱為台灣的尋親之旅,這是從去除中國歷史文化,更進一步去除中國血統,打造台灣是與大陸無關的島嶼。

      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是掙脫大陸的重要策略,對外積極聯絡世界上反中反華的盎薩及歐洲國家,賄賂他們的議員來台灣訪問,或者在議會上發表反中的言論。對內營造全世界自由民主的國家都會支持自由民主的台灣,對抗專制獨裁的大陸的氣氛。

      美國雖然與台灣在1978年斷交,美國國會在次年即通過了台灣關係法,繼續插手台灣事務,表面上一個中國,三個公報,實質上早已掏空一個中國,公然出售武器,行軍事合作,戰略指導,更經常高官窜訪,打台灣牌刺激大陸,愈演愈烈。

      這是台灣對大陸從襲擊,傲視,對抗,掙扎到掙脫的心路歷程,目前台灣的民眾集體崇拜盎薩文化,沒有民族主義,缺乏國家意識。血濃於水,惠台政策,對台灣人無動於衷。大陸在經濟,科技,軍事全方位的進步,台灣人沒有與有榮焉的感覺。大陸所提的一國兩制,台灣人根本不屑一顧,台灣只願緊抱美國,掙脫大陸。大陸的對台政策務必正視現實。

​

2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