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大謊對決大偷

5/29/2021

1 Comment

 
彭文逸

            在美國久住的老中可能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美國的政治環境今不如昔。或者說,大不如昔。在我們心目中,美國的確曾經是民主的燈塔,自由的堡壘。在臺灣的時候,記得,除了看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説之外,就是看《文星》和五四時期的一些偉大文獻,特別是梁啓超對英國自由主義開創者和他們思想的介紹,胡適對中西文化的解析。當然,我們也接觸到一些社會主義思想,但是,影響了我們最深的,無他,就是自由主義。

            權力的和平轉移,從一個政黨交到另一個政黨手中,是美國民主制度的一大特點。在每次大選結束,算票和宣佈勝者之後,落選的候選人立刻打電話給獲勝方,祝賀他的勝利,并承偌給予充分支持,是美式民主的一個優美時刻。2000年,儘管充分證據顯示,共和黨在佛羅里達州發生警察阻止黑人選民投票的事,兩位候選人的票數也非常接近,而且算票的程序和結果都令人存疑,可是戈爾,爲了國家利益,不願意耽擱權力交接工作的有序進行,并沒有堅持對全州的選票重新計算,接受了最高法院的裁決。毫無疑問,他尊重制度的高超情操,絕對是民主制度的一個亮點。

            非常不幸的是,這個優良傳統在去年11月6日舉行的大選以後被無情地打碎了。其實,在投票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破壞傳統的行動,例如對郵寄選票的發表無盡的污衊言辭和不實報導;夜間偷偷把郵箱搬走;減少自動處理郵件的機器等。可是,開票以後的種種行爲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在美國的總統選舉史上,可能從來沒有那麽多次重新計票的事。僅僅喬治亞一州的選票就重新計算了三次。即使經過喬治亞州的共和黨負責人認證,證明選票結果無誤,沒有大規模舞弊事件,可是它仍然不斷受到挑戰。這位負責人也飽受川普和他的支持者的辱駡。

            挑戰選票結果的前後,川普抛出了一個論點,即他取得“壓倒性勝利”,可是這個勝利被“偷”了。至於怎麽被偷的,卻沒有人説的清楚。於是乎就誕生了“大偷”事件(Big Steal):全國各地盲目支持川普的選民開始示威游行,高舉“停止偷竊”的牌子。這個“停止偷竊”的訴求終於導致了1月6日川普的狂熱支持者攻擊議會大廈的造反事件(insurrection)。

            全國各州都進行了驗證,肯定了沒有發生大規模舞弊的情況,所以主流媒體就把大偷的控訴視爲謊言,相對地提出了“大謊”(Big Lie)一詞。於是乎我們就有了大偷等於大謊的荒謬情況。

            根據民調,直到今天,也就是拜登已經執政超過百日以後,高達77% 的共和黨群衆中仍然相信選舉被偷了,川普實際上贏了。在一個曾經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講科學,最理性的美國,若非親歷,這個現象實在難以相信。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荒謬的現象呢?難道美國人真的那麽愚蠢嗎?難道他們跟法輪功的信徒一樣,相信衹要練功就可以抵禦百病,不需要喫藥,就可以肉身升天嗎?

            問題可能沒有那麽簡單。我們從懷俄明州非常保守的眾議員錢尼的命運就可以看出,個人的政治利益超越了國家利益,超越了認知上分辨是非真假的能力,超越了常識,超越了傳統政治規範,導致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當年我們認識的美國。

            錢尼(Liz Cheney)出身於政治世家,爸爸是小布什的副總統,是代表人口稀少的懷俄明州的唯一的一位衆議員。在1月6日暴徒衝擊國會山莊之後,她是投票支持拜登爲合法當選總統的少數共和黨議員之一。她反對“大偷”的論述,認爲它是“大謊”,而於5月13日,被她的相信或支持“大偷”論述的共和黨同僚剝奪了黨内第三順位領導的地位。
 
             在被剝奪了權力之後,她發表了歷時二十分鐘的演説。她說:
 
      “我們不能讓前總統把我們往後拖,爲他破壞民主的行爲背書…我向各位承諾,今後我將致力於復原我們的黨和我們的國家,回到保守的原則,擊敗社會主義…使共和黨再次成爲林肯的黨。”
 
            她的確非常保守,但是她是有原則的保守,不是把個人權力放在最高位置的保守,不是不承認事實的保守,不是閉住眼睛說瞎話的保守。如果美國要取回它過去的榮耀,它必須回到原則與原則的對決,而不是在事實與謊言之間糾纏不清。





1 Comment

​布林肯的業餘外交天才秀

5/29/2021

1 Comment

 
水秉和

            四周前,我在本論壇的“中俄伊鐵三角的形成”一文中說,拜登和他的外交團隊犯了兩大戰略錯誤;一是拜登上任後沒有立刻宣佈解除川普退出伊核協議時對伊朗執行的一連串制裁;二是他沒有撤銷川普對所有參與俄羅斯與德國之間建造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企業和個人的制裁,反而繼續向德國施加壓力,要它退出這項對它有巨大經濟利益的項目。

            因爲伊朗對新上臺的拜登政府失望,乃決定跟中國簽訂了一項爲期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這項協議,加上北京於2014年已經與俄羅斯簽訂的,爲期30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中俄伊三國於是乎建立了一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等領域緊密合作的鐵三角。這個鐵三角涵蓋了廣袤的歐亞大陸,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五個斯坦國,以及蒙古和土耳其。整個歐洲大陸和中東也因此成爲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和俄羅斯推動的歐亞聯盟擴展其影響力和發展貿易關係的自然延伸。對此,美國,作爲一個遠離這個大陸塊的海洋國家,無疑將處於劣勢,甚至被逼到世界舞臺上的配角地位。所以說,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拜登團隊犯了巨大的戰略錯誤。

            拜登繼承川普,仍然阻擋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建造,這使得德國非常失望,而拜登卻指望默克爾跟他共同對付中國。這是非常狂妄的想法:爲什麽德國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美國壓制中國?這也就是爲什麽拜登在G7峰會上沒有得到歐洲大國支持的原因。所以説,堅持制裁北溪2號工程也是一項戰略錯誤。

布林肯亡羊補牢

           那麽,布林肯知道不知道做錯了呢?顯然是知道的。在中伊合作協議簽訂後,美國的態度迅速改變,放軟了身段,表示,并不需要伊朗先停止濃縮鈾的活動就可以坐下來談。可是,有了中伊協議做後盾,伊朗態度轉硬,拒絕跟美國面對面談,而是要美國跟其他協議夥伴談,再由這些夥伴傳話給伊朗代表。并且伊朗態度轉强,要美國放棄對它的所有制裁,這使得拜登團隊的處境相當尷尬:如果全面向伊朗讓步,則會受到共和黨的嚴厲批評,可是,若是不作出重大讓步,則不能回到協議。這個談判已經談了近兩個月,仍然沒有結果,觀察者指出,伊朗將於六月間舉行總統選舉,而目前强硬派占上風。如果强硬派上臺,而它根本不願意跟美國談,那麽美國就被孤立了。

            問題是,幾個歐洲大國都希望能夠恢復跟伊朗做生意,不願意眼巴巴地看到大筆大筆生意都被中國攬去。如果談崩了,美國不能回到協議,難道它還能繼續制裁歐洲企業跟伊朗合作嗎?如果繼續制裁,它還能集結這批夥伴打壓中國嗎?

            如果拜登團隊一接手就放棄川普對伊朗的制裁,那麽,對西方仍然存著幻想的伊朗溫和派多半不會跟中國簽約。它曾經遲疑了整整四年,不肯簽約,就是在等待川普下臺。所以,當拜登遲遲不肯讓步的時候,它就選擇加入中俄,成爲鐵三角的第三角。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鐵三角的形成是國際關係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美國在這方面的戰略錯誤將會影響深遠,甚至亡羊補牢都已經晚了。

           我們觀察到,當西方國家把新疆棉花吵的沸沸揚揚,無限上綱,把它説成種族滅絕事件時,中東國家沒有一個出來跟它們一起鬨鬧。連自認爲是東突(維吾爾人)血親的土耳其都沒有開腔。這應當算是極大的諷刺。北約,由美國帶頭,摧毀了好幾個穆斯林國家,造成了千萬人以上難民的人間悲劇,它不但不自我檢討,反而極度虛僞地炒作新疆的種族問題!顯然,穆斯林世界洞見其虛,根本不予理會。

            此外,五月中,布林肯在與俄羅斯外長會談之後宣佈,不再阻擋北溪2號的建造。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讓步,和認錯。不但是對俄國,也是對德國的讓步。如果早幾個月就這樣表態,那麽德國對美國的態度必然會比較友善,而默克爾親華的立場在她國内也會受到較强的指責。毫無疑問,從拜登上任以來的頭四個月,美國的外交是虎頭蛇尾,起初是來勢洶洶,可是連連受挫,不得不以退讓和失去先機收場。布林肯心裏應該有數,他的强勢外交,不論是在亞歐,還是在中東,都玩砸了。

滲透中亞      

           如果美國想要破這個鐵三角,怎麽破?一個辦法就是使伊朗和俄羅斯不再把它們的利益跟中國捆綁在一起,另一個辦法就是從廣大的亞歐地塊中間尋找弱點,來個中間突破。《紐約時報》四月15號的一份報導稱,美國於今年9月11日從阿富汗撤軍後,想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或者塔吉克斯坦建立軍事據點, 以監測阿富汗的政治發展。接下來,布林肯於4月22日就跟五個斯坦國的外長進行了視頻會議。

           自從拜登宣佈,美軍將於今年9月11日之前撤出阿富汗,許多人就在猜測,美國不可能乾乾净净地一走了之,總會留下一些特種部隊,或者情報收集工作,轉移到附近國家,而中亞無疑就是它的首選。

           美國在距離其本國極爲遙遠,補給工作極爲困難的阿富汗打了歷時二十年的戰爭,它爲此建立了兩條補給綫,一條是從巴基斯坦過去,另一條就是從中亞國家過去。由於這些中亞國家也受到塔利班恐怖主義份子的威脅,所以它們願意讓美國在境内建立軍事基地。在2001年與2014年間,美國曾經在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建立了機場和其他軍事設施(時間長短不一)。這次,布林肯顯然又在動這些國家的腦筋,而其目的很可能是多方面的,突破中俄伊鐵三角很可能是其目的之一。

            對此,北京也沒有掉以輕心,就在布林肯跟五國外長舉行了視頻會議之後的十八天,王毅於5月11日邀請了五個斯坦國外長到西安,一起舉行了C+C5 (中國+中亞五國)會議,會議中王毅强調建立區域合作機制,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和多方面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安全以及共同促進阿富汗的和平發展。       

           可以看出,中美博弈是無所不在的,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那是因爲拜登知道,那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可是,美國并不打算放棄它要在歐亞大陸上繼續刷存在感的意圖,而中亞和南亞將是它爭取的重點。對此,中國則步步爲營,加强與中亞五國的關係,從而穩固中俄伊鐵三角。

布林肯的業餘外交天才秀

           布林肯出身於外交世家,生父繼父都是外交官。他從私立中小學畢業進入常春藤大學,一路順風順水,直接進入了美國外交界,成爲拜登的得力助手。他之爲國務卿可以説是邏輯的結果,也是他事業的巔峰。上任之後,他立刻主動出擊,聲勢的確相當壯大,對中國,俄國和伊朗表現出灼灼逼人的高姿態。

           非常不幸的是,他的對手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在中國,他面對的是楊潔篪;在伊朗,他面對的是扎里夫;都是沙場上經歷了無數次血戰的老將。在俄國,他面對的不但有老將拉夫羅夫,并且還有老謀深算,肯豁出一切打硬仗的普京。對比之下,布林肯就是一個剛爬上國際大舞臺,第一次在强烈燈光下表演的業餘天才。他的表現,平實而言,顯得相當生硬。

           剛剛上臺,他就跟個子高大的新任國防部長奧斯丁跑到日本,印度,烏克蘭,和歐洲,拉幫結派,來勢洶洶。日本首相向高大魁梧的奧斯丁深深一鞠躬,影像傳遍世界,頗爲可笑,也很可憐;印度的穆迪到底也算是個强人,雖然受困於疫情,仍然不給奧斯丁面子,既不答應共同對抗中國,也拒絕放棄購買俄羅斯的S-400 防空導彈系統。最絕的就是烏克蘭的電視諧星總統澤林斯基了。

           這位老兄被川普玩弄了兩年還清醒不過來,得到了拜登1.25億的軍事援助就受寵若驚,以爲美國要幫他收回克里米亞了。在布林肯和奧斯丁的激勵之下,他調動了3萬大軍,向東部兩個自治省集結。或許他以爲,在美國的幫助之下,歐盟和北約會收納烏克蘭爲會員,而向東部發動攻擊就是他的投名狀;或者,他以爲,如果他下達了攻擊令,自有北約會替他頂住俄羅斯。總之,事後來看,布林肯和澤林斯基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業餘外交家的天份,都是參加電視比賽的好材料。

           普京呢?普京就是普京,他沒有上電視參加比賽的閑情逸致,他一上來就動真格的。在全世界的視頻下,他堂而皇之地派遣了十萬大軍,還有坦克大炮,浩浩蕩蕩,開到了俄烏邊境,并且放話:如果世界上沒有了俄國,那麽世界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意思好像是說,乾脆咱們大家同歸於盡吧!

            結果如何呢?結果是烏克蘭龜縮了,而布林肯又一次被打趴了,灰頭土臉。

 再出發

           毫無疑問,拜登和布林肯的第一輪外交攻勢徹底受挫,不論是在亞洲,中東和歐洲,都以讓步結束。亞洲的四國聯盟,由於印度拒絕參與,散了;中東,伊朗的强硬派即將上臺,逼使美國需要儘快作出大規模讓步,否則失去對整個中東的影響力;在歐洲,德國不買賬,使得美國被逼放棄對北溪2號天然氣項目的制裁;在烏克蘭,徹底潰敗之餘,非常可能使烏克蘭清楚瞭解到自己的份量,從而設法跟俄國取得妥協。

           關鍵問題是,下一輪將如何?如果美國作出足夠的讓步,重新回到伊核協議,又如果,在放棄對北溪2號的制裁後,在下個月拜登跟普京會談時能夠改善美俄關係,美國能夠削弱初步成形的中俄伊鐵三角嗎?看來希望渺茫。伊朗現在瞭解,有了中國作爲靠山,它可以跟美國叫板,而放棄了這個靠山,它對出爾反爾的美國就缺乏談判的底牌。對俄國而言,除非美國放棄所有由於克里米亞而啓動的制裁,并且承認克里米亞是俄國的領土,普京是不會被説動的。過去幾十年,美國在外交關係中衹顧自己利益的政策取向,已經令大多數國家對它失去信心,沒有幾個國家願意把自己的前途跟它捆綁在一起了。這位布林肯,來時氣勢洶洶,退時速度驚人,很可能連鞠躬如也的日本也要三思而後行了。  




1 Comment

真理就在航母的打擊威力之內

5/22/2021

0 Comments

 
萬乘之尊

南海各國的空軍優勢

解決南海問題,必須依託強有力的軍事威懾力,周邊這幾個國家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咋地,但對缺乏航空兵掩護的水面艦艇是巨大的威脅,制空權爭奪就成為主要著力點,中國在海南島駐紮了最新型的殲11B、殲16多用途戰鬥機和一個團的殲轟7A殲擊轟炸機,先進戰鬥機的數量超過48架,獲得制空權當然毫無問題。 但南海爭奪制空權中最大的難點不在於周邊作戰能力的高低,而是中國海空軍基地與南海爭端區域的距離。

在以前,中國空軍戰鬥機受航程限制,飛臨南沙5分鐘後就要返航,現在的殲-11系列戰鬥機攜帶對空武器載荷和5分鐘空戰燃料時極限作戰半徑在1200~1400公里,從海南三亞到達黃岩島868公里,殲-11系列戰鬥機作戰半徑沒有問題,殲-11系列戰鬥機從海南島出發可以覆蓋順化以北的整個越南,但對靠近南沙的胡志明市就鞭長莫及,從海南三亞到達馬來西亞控制的中國島礁直線距離超過1500 公里,戰鬥機只能飛到馬來西亞控制的中國島礁附近就不得不返航,這些航線還必須從越南沿岸威脅之下穿越,如果要採取安全航線到達馬來西亞本土則超過2400公里。

反觀南海諸島都在幾個國家陸基航空兵作戰範圍以內,黃岩島距離菲律賓海岸226公里,馬來西亞東馬距離爭端海域不足300公里,越南胡志明市距離南沙不足500公里,菲律賓的空軍沒有第三代戰鬥機,只裝備多種型號的教練攻擊機,殲-11系列戰鬥機沒有用武之地,但是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設備完善,距離南沙群島只有600多公里,一旦美國依託克拉克基地干預就是最大的潛在威脅。 克拉克基地配合美國的空中加油力量,作戰範圍足以覆蓋整個南海,從而阻斷航運,此外,如果美國干預,新加坡的樟宜基地也是出發之地,美國3-5天內就可以在樟宜基地部署一個F-15E戰鬥機中隊,1周內就可以部署2個空軍聯隊,新加坡也擁有48架F-16Dblock52+戰鬥機,很難保證其不會在美國壓力下參戰。

馬來西亞和越南都有相當數量的先進戰鬥機,馬來西亞空軍的鞏科達克基地距南沙不足800公里,部署有11中隊的18架蘇-30MKM戰鬥機,關丹基地距南沙也不到800公里,部署有19中隊的15架米格-29NUB戰鬥機,位於馬來半島西側的北海基地雖然遠離南沙,但可以轉場部署到婆羅洲,這些戰機制空作戰半徑700一 1200公里之間,完全可以滿足在南沙制空的需求。 越南空軍的壽春機場和峴港機場的13架蘇-30MK2V戰鬥機主要擔負海南島方向國土防空任務,基本不是駐海南島的海航對手,真正有威脅的是平定省的富吉基地 940殲擊機/訓練機團15架蘇-27SK/KUB/PU戰鬥機和胡志明市邊和基地935殲擊機團的10架蘇-30MK2V 戰鬥機,兩個基地分別距離南沙700公里和900公里。
 
航母艦隊有多強

南海紛爭是中國發展航母艦隊的誘因之一,如果發動全面戰爭,中國空軍掃蕩越南雷達站和機場,越空軍只有40架米格-23M,29架米格-29、11架蘇-27SK、24架蘇-30戰鬥機和53架蘇-22戰鬥轟炸機,從裝備看越南空軍是抵擋不了中國海空軍的,但只是要奪取並堅守南沙島礁, 至少需要6個航空兵團144架殲-11戰鬥機和20架加油機才能在南沙島礁上空維持4~6架飛機同時持續巡邏,本來處於數量優勢反而處於被對手集中優勢以多打少的狀態,要想克服地理劣勢獲得南沙制空權,航空兵必須前出南海南部區域,中國擁有航母后,空中力量的壓倒性優勢將更明顯,航母編隊以保持20節航速機動時,24小時內可以移動900公里,一天內從三亞機動到南海中部,速度遠遠超過當今絕大多數國家的偵察能力,因為缺乏預警機,越軍陸基雷達網無法探測航母艦隊動向,越軍部署在南沙群島的雷達站也很容易被先期摧毀。

如果要復南沙群島被佔島礁,南沙被佔島礁雖然修築了防禦工事並駐紮軍隊,但島礁面積很小無法形成堅固防禦,佔領一個島礁只需出動2或3艘登陸艦和花費數十分鐘到幾小時的時間就可以達成作戰目標,這時艦隊局限在一個狹小範圍內幾個小時,是敵軍攻擊的最佳時機,按照目前規模,越南一次能出動機群不超過40架,同一時間段內能飛赴南沙海域的不會超過10架,為了保護登陸艦的安全,"遼寧'艦就要在300公里範圍內維持4機編隊和1架艦載預警機巡邏,監視指定方向縱深600公里,寬700公里的空域,越南海軍裝備有3架CASAC212-400海上巡邏機,偵察範圍700公里,從金蘭灣基地起飛正好可以監視中國海軍進入南沙群島的通道,航母艦載預警機和戰鬥機能夠輕鬆地發現和擊落越軍偵察機,使其喪失態勢瞭解,越軍百余架戰鬥機也就不具備有效的出海作戰能力。
  
"遼寧"艦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航母飛行甲板待命的戰鬥機起飛需要15分鐘,飛行到300公里需要20分鐘,只需要35分鐘的時間應對意外事件,而陸基戰鬥機從1000公里外趕來起碼需要75分鐘,所以航母在反應時間和戰鬥機需要數量會優於陸基戰鬥機。 殲-15艦載戰鬥機在滿油起飛時,可以在距離這個空域執行2.4小時的空中巡邏,在距離航母300公里處保持24小時都有一個4機編隊巡邏的話需要出動40架次,每架每日出動2次、出動率為80%時共需要25架戰鬥機,剛好是遼寧號航母運載的戰鬥機數量,在出動空中加油機 2小時進行一次4噸空中加油,可增加約2小時巡邏時間,可以在距離距離航母300公里處執行4.6小時的空中巡邏,保持全天巡邏4機編隊只需要15架戰鬥機出動24架次,越軍現有規模很難突破"遼寧"艦4  架巡邏戰鬥機和4架甲板值班戰鬥機的攔截。

如果遼寧艦需要反擊,全部使用195米長跑道起飛時,可以2小時內連續出動2個攻擊波22架殲-15艦載戰鬥機和2架電子干擾機,6架殲-15擔任空戰護航,16架殲-15執行對地攻擊,一次可向900-1000公里外的目標投擲64枚500公斤炸彈或導彈,按照出動率0.9,突防概率0.8,炸彈命中概率0.5計算會命中23枚炸彈,擺毀3~6個機場、指揮中心,雷達站等目標,由於越南不具備對海岸線100公里外低空目標預警跟蹤能力,殲-15 艦載戰鬥機飛行100公里只需要7-8分鐘,越軍戰機緊急起飛攔截則需要5-15分鐘,因此越南完全無法防禦,即便是有預警機的新加坡也只是有半小時反應時間。  

遼寧艦執行反艦作戰時,22架殲-15艦載戰鬥機一次可齊射132枚反艦導彈,按照突防美軍有先進防空系統艦艇編隊的0.2導彈命中概率計算,大約有17枚導彈能夠命中目標,可以重創10~15艘軍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海軍擁有的都是非常容易被摧毀的作戰艦艇,數量有限,重創10~15艘軍艦已經全部覆滅了,完全無法與航母戰鬥群抗衡。 在「遼寧」艦之前,中國軍隊對周邊國家只能發射巡航導彈或使用潛艇進行攻擊,缺乏靈活打擊和控制事態升級的能力,威懾力不夠,有了航母之後,一個航母編隊就足以起到巨大的對敵威懾作用,兩艘航母就足以改變海戰態勢,東南亞諸國軍方承受極大軍事壓力,這一壓力將轉變緩和衝突的政治壓力,並傳遞給其國內決策層,從而促使東南亞諸國轉變外交立場。

現在各國的表現

南海仲裁鬧劇已經過去幾年,仲裁檔已成廢紙,東盟各國則越來越傾向於與中國討論南海問題,對任何會引起中國憤怒的行動都猶豫不決,東盟的各種官方檔,尤其是主席國聲明與外交部長聯合公報都不敢明確地將仲裁字眼寫進公報內,菲律賓政府採取親華親美的外交政策,菲律賓希望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並通過雙邊磋商機制良好解決南海的問題,菲律賓政府還允許中國在隆起海域進行科研活動。

馬來西亞總理在2011年新加坡香格裡拉對話會議上的演講被公認為是最為親華的。 他談到了鄭和下西洋與葡萄牙的軍事佔領的比較,公開表示南海的問題應該與中國談判。 馬來西亞積極發展與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中國在南沙群島部署導彈系統、在南沙起降轟炸機、在永暑礁舉行島礁建設紀念碑儀式等等,越南也不像以前那樣暴跳如雷了,只是促請中國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不再進行軍事化活動,今日南海整體趨向穩定,不是這些國家文明了,而是真理就在航母打擊範圍之內。

* 本文節錄自5月9日網易首頁。


0 Comments

反中同盟 雷大雨小 拜登說出美國的問题

5/22/2021

2 Comments

 
張文基

拜登上台以來,除了內政上加速民眾打新冠疫苗、發救濟金避免社會動蕩加劇,外交上就是竭盡全力籌組"反中同盟"的統一戰線來圍堵中國。5月11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在印度全面失控,決定婉拒英國的邀請,不參加6月11日的擴大G7高峰會議,嚴重挫折了拜登精心籌劃的反中統一戰線。美國兩黨精英共同支持的反中同盟幾個月來的運做,迄今是雷聲大雨點小,將來也必定失敗,爲什麼?

難道只是天不助美國,還是美中客觀實力的反映?

拜登4月28日國會演講說出了美國面臨的問題

他開場就說美國正處於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病,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自內戰以來美國民主經歷過的最嚴重的攻擊。美國的最大挑戰是與中國及其他國家正在進行的主導21世紀的兢争。 他誠實的指出美國的許多問题。

      1.  基建、製造業與研發問题:他說縱觀美國的歷史,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和基礎設施改變了美國,它創造了就業機會並完成橋樑、公路、港口、鐵路網、航空網的現代化。但是過去幾十年對基建的忽視造成美國的全面落後,包括35%的農村美國人仍然沒有與高速互聯網連線。
美國的輸電網容易受到風暴、駭客攻擊和災難性故障的影響,正如我們在德克薩斯州和其他地方在冬季風暴中看到的,非常悲慘的結果。

風力渦輪機的葉片沒有理由不能在匹茲堡而不是北京建造,美國工人沒有理由不能在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方面領先世界。

幾十年前,美國曾經將GDP的2%用於研發。 今天,我們花費不到1%。 如美國不改變將在主導未來的產品和技術領域的兢爭中落後,這些領域包括:先進的電池、生物技術、計算機晶片和清潔能源。
​
      2.  嚴重的貧富不均:美國今天的最大問题是1%的最富有者占有了75%的社會总资产,根據一項研究,CEO們的年工資是普通工人的320倍。 而許多人每週工作40小時,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2000萬美國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在新冠大流行中失去了工作,與此同時,美國大約650位億萬富翁的凈資產增加了1萬億美元以上,它們現在價值超過4萬億美元。

在這場大流行病期間,有200萬婦女退出了勞動大軍,80 萬個家庭現在仍在等待醫療補助,以便為他們年邁的父母或殘疾的親人提供家庭護理。

雖然美國的人均醫療支出是其他發達國家的两倍以上,但是壽命却是中等水平,事實上,我們支付的處方藥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幾乎是其他國家的三倍,而275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55家最大的公司去年有超過400億美元的利潤,而所繳納的聯邦所得稅為零。許多公司通過避稅天堂逃稅,從瑞士到百慕達到開曼群島。他們受益於稅收漏洞和扣減,允許外包工作和將利潤轉移到海外。
華爾街沒有建設這個國家,是中產階級建立了這個國家。

拜登的最大挑戰
​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拜登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美國就業計劃和美國家庭計劃,這需要數以萬億的政府投資,但是錢從那裡來?  20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使得美債共增加7萬億美元,而應對新冠病毒兩年內又增加7萬億美元。 美國不可能靠印美元來解決內部問題,所以必須對1%的富人和跨國公司增稅。 這是合理的,但是也將是決定他個人成敗及美國國運的大挑戰!

所以拜登需要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 他很誠實的對習近平說"我們歡迎競爭,我們並不尋求衝突"。 他還告訴習主席,美國將像北約在歐洲一樣,在太平洋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這不是為了引發衝突,而是為了防止衝突。

美國的大戰略是爭取時間,一方面用各種手段延遲中國的發展速度,同時內部做出必要的改革。

用人權和民主口號,用新疆、香港問題糾集西方各國譴責、或制裁中國都是騷擾,不可能產生任何長期性的實質效果!

南海是世界最重要的海運通道之一,10%的英、德、法的對外貿易都需經過南海,所以三國也應美國的鼓動派出軍艦遠出南海來宣示自由航行,但也都有分寸知會中國不進入爭議島礁12海裡之內。

拜登原先寄望印度在重要製造領域擔負起取代中國的角色,但是新冠疫情在印度的失控,將拖累印度經濟至少兩年,而兩年後所面對的將是更加強大的中國和完全不同的世界!

事實是美國的民主沒能滿足美國人民最迫切的需要,必需改革,而中國的榜樣給世界提供了一個不同制度的選擇! 和平兢爭才能帶給人類更大的幸福!
 
 
 

2 Comments

麥卡錫陰影下的百日維新

5/15/2021

0 Comments

 
盛嘉麟
​    
1950年代籠罩美國的麥卡錫反共的陰影,2018年在川普總統的鼓動下捲土重來,形成新的麥卡錫反華的陰影。2021年1月拜登總統上任,原先世人期望他恢復美國秩序,給世界帶來一番新氣象,想不到拜登婉如惡魔附身,全無艾森豪總統的魄力,大步走出麥卡錫的反共陰影,反而推波助瀾,掀起更大浪花。

【全球外交戰略混淆】

回歸巴黎氣候協定自封氣候領袖:拜登上任後承諾美國在2030年碳排要下降為2005年的50%,2050年碳中和。一個廿年前退出京都協議,4年前再退出巴黎協定的國家,忽然臨時召集四十國領袖會議,自封氣候變遷的領袖,十分可笑。而且減碳承諾過於輕率誇大,能否得到國内支持尚屬未定,各國領袖當心懷疑慮。

美國在烏克蘭再掀波瀾:烏克蘭新選的電影小生總統澤倫斯基一直尋求加入北約,冀獲保護,近期更進軍烏東的頓巴斯俄裔的半自治區,此舉立刻引發緊張情勢,俄國乃加強邊境的軍事部署,戰情緊張。美國不敢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實質保護,卻呼籲北約強硬抗議俄國,繼續攪混。

美國伊朗重恢協議陷尷尬境地:伊朗以美國無條件撤除制裁作為恢復協議談判的前提,但是拜登遲遲不理。不意中國趁虛和伊朗簽訂了中伊25年4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大幅削弱美制裁力道,增加了伊朗維也納談判的籌碼,美國在撤銷與否之間,進退兩難。

印度疫情嚴重考驗印太聯盟的救援意願與實力:美國原已決議讓印度製造疫苗,美國授專利,日本出資金,澳洲管分配,以對抗中國強勢的疫苗外交。如今印度陷入重災,美國未在第一時間對印度送上關切和支援,著實令印度寒心。在中國率先運送製氧機後,美國才連忙補送醫療物資,但疫苗沒影,印太聯盟的疫苗合作計劃也不見下文。

呼朋引伴前往南海出演歹戲一齣:美國為壯大其在南海聲威,呼喚英、法、德諸國派艦到南海助陣,這些國家礙於情面,勉強前往。但其派出的軍艦或舊或殘,對照中國新授旗服役南海艦隊的三艘巨艦,長征號戰略核潛艇,075型兩棲攻擊艦,055大型驅逐艦,徒增笑柄,英、德、法俱予人帝國日落的感慨。

新疆種族滅絕猶嫌不足再添亞美利亞新案:由於美國的亞美利亞裔移民團體再次鼓躁以及選票考量,拜登回頭將107年前鄂圖曼帝國對亞美利亞人的事件定義為種族滅絕,以此譴責土耳其,美土兩國幾乎斷交。

美國阿富汗撤軍戰略退縮:拜登宣佈的911前完全撤軍,在蹂躪阿富汗廿年後,自陷泥淖,不堪負荷,撤出帝國墳場,現在忽然呼籲世界各國,尊重阿富汗的領土主權,令人啼笑皆非。

東施效顰倡議民主聯盟一帶一路:眼見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涵蓋130多國,進行兩三百項基建工程,效應壯大。因此美國號召英,日,澳,歐,印,也要仿效成立民主聯盟的一帶一路,唱的比做的更精彩。

【内政興革野心勃勃】

已經印鈔1.9萬億美元,強行通過紓困方案。
再花4.1萬億美元推行拜登新政,項目天羅地網,無所不包,例如:

加速施打疫苗,目前已達40%,願打的都打了,如今面臨不願施打的民衆,使施打進度緩慢下來,有些州發$100美元誘招年輕人接種。

全面更新並擴張基礎建設,包括機場海港公路鐵路橋樑涵洞通訊等等。
全面加強軍事預算,保持美國軍事領先地位。
全面加強太空計劃,太空總署增加預算,進軍太空。
全面清理南方邊界移民问题,停止建築圍墙,派副總統與各國協商。

加強提升大中小學的教育素質。
加強提升社會住房政策,協助無家可歸流浪漢的住屋問題。
加強提升社會家庭政策,延長孕婦假期,嬰兒照顧,家庭計劃。
加強槍枝管控,消除種族歧視,消除軍隊內部的性侵問題。

加強芯片研製,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DL)與醫療應用。
加強生物科研實力,克服癌症、糖尿病、艾罕默症等等疾病。
加強醫療體系,提升養老,疾病防治,延長壽命,惠及弱勢族群。
加強氣候變遷應變實力,提升國家科學委員會、海洋與氣象局的預算。

加強環境保護,撤銷了加拿大輸送石油的 Keystone 油管的許可。
加強發展綠色能源,減少碳排放。
加強發展電動汽車,汽車電池,建造汽車充電站。
加強發展稀土礦物和醫療用品在國內生產,維護國家安全。

4.1萬億美元的財政開支靠增闢稅收,所以拜登計劃提高公司稅率,從21%提升為28%,同時向1%的富人開徵額外所得稅,但這項提議要國會通過是難上加難,若是又回到寬鬆貨幣加印4.1萬億美元的老路,對世界對美國都是一場貨幣經濟的危機,加速美元喪失國際貨幣的地位。

百日維新的項目幾乎無所不包,如同重建美國。不要說4.1萬億美元根本不夠,美國的的整體人力物力更支撐不住,加上拜登的庸碌無能,缺乏領袖的魅力,恐難捲起千堆雪。除非今年乘勢追擊獲得國會的支持,否則共和黨保守派勢力正在蠢蠢欲動,明年2022的國會選舉如果共和黨控制國會,或者2024總統大選,奪回政權,拜登的百日維新將變成譚嗣同說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美國國運十字路口】

中國從來不是美國發展的障礙,美國的問題在於引以為豪的民主選舉制度,它的三權分立,制衡修正的能力,已經無力承載現今美國的問題,貧富不均,氣候變遷,政黨惡鬥,選舉舞弊,槍枝泛濫,司法敗壞,領袖惡質....。即使拜登百日維新的政策幾乎走向社會主義,向北京看齊,但是拜登搖搖欲墜的政權隨時不保,百日維新也將隨之告終。


​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