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迎接新冠的時代改變

9/26/2020

0 Comments

 
吳章銓

            病毒在地球上隨著生命出現就有了,其種類比生物種類還多得多。能夠害人的還不算多,但是歷史上多次發生瘟疫,殺傷力非常大,人類能夠對付的能力其實很有限。歐洲的天花、麻疹、流感傳到美洲大陸,曾滅絕好幾支印第安人種,尤其驚人。到二十一世紀,發生幾種過去沒有的病毒,如HIV,幸好人類醫學發達,終於剋制下去。新冠病毒發展迅速,幾個月就橫掃各大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倖免。病例已經超過3000萬,幸而死亡人數不到100萬。治療的迅速進步使發達國家的ICU重症病人救活率達到90%。但是、人類至今還沒有研究出確實有效的防疫疫苗和治病藥物,唯一的防疫手段是以人與人之間的隔離來防傳染。一旦開放公共場所、恢復上學,便多次出现病例的迅速回升。人類無法知道如果放鬆抵抗,在病毒無情的攻擊下將怎樣慘敗?是否會有幾億人染病,幾百萬人病亡?一旦病例超過醫院收治的能力,社會將立刻陷入恐慌。雖然我們對人類的智慧和醫學有信心,相信人毒大戰的最後勝利在我,但是不可過份自信而自誤。科學家已經預測,新冠病毒將長期與人類同在。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將長期處於一定的 “戰時” 狀態。

          一.面對這長期抗毒戰爭,家家必須儲備口罩,人人隨身攜帶口罩備用;保持人際距離,保持警惕。公共場所群聚受限制,並有可能發生疫情反覆而再度關閉社區、辦公室、學校。學生將接受網上長程教學與課堂教學兼用;很多上班族改在家中網上遠程工作;家庭採用網上購物、購餐和網上娛樂。進出公共場所隨時準備接受測溫和核酸檢測。那樣的生活秩序仍隨時可能中斷或調整。家庭需要經常準備禁足、隔離、封路、封市時的生活必需品。由於老年人罹病的死亡率高,有長輩親戚的人家,會經常擔心老人的安危。就像人類在自相殘殺的戰爭中,後方的人日夜擔心在前方的年輕人的傷亡。全社會和經濟秩序長期不穩定,失業率劇烈升降,中小企業倒閉的威脅不斷。政府必須經常在防疫的備戰狀態,隨時準備因應病毒的攻擊,準備好採取檢測、追踪、管制和救濟行動。

新冠傳染沒有國界,沒有前線後方之分。病毒攻擊已經引起深入全球社會經濟各方面的改變。越是發達的美國西歐各國,疫情越厲害。其次是次大的金磚國家。在美國,人口多且發達的州最嚴重。歐洲的情況相似。經濟發達,人與貨物的交流多,城市人口密集,服務業和娛樂等社會活動多,人傳人的機會多。但是,不發達國家的病例少,有可能是因為社會經濟和醫藥不發達,沒有能力發現病例,也沒有能力治療,因此病例統計不全。在其他國家的底層人口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疫情的發現、報導與統計不足。

有一個統計說,在非洲貧窮國家,平均救一個新冠病毒的患者,會導致140個其他人的死亡:因爲無力兼顧給那些人打防疫針、治療瘧疾等傳統疾病、無力給營養不良兒童提供食物。因爲經濟封鎖,生活無着,貧病交加而死亡的人也無從估計。

從新聞、媒體、視頻上都看到:無論南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澳洲,人們戴口罩、保持距離、街上沒有行人、車輛稀少、公共場所從沙灘到劇院,到學校、辦公室、工廠完全關閉。即使兩次世界大戰也沒有這樣普遍而深入地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小說電影中的星際大戰,炮火連天,傷亡慘烈,但是只發生在個別的戰場;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遠離戰場,感覺不到戰火。星際戰爭還沒有發生過,新冠病毒卻已經悄悄攻到每一個人的身邊,打進幾千萬人的身中。這個真實的戰爭,沒有硝煙炮火,但是殺人於無形,戰爭的時間地點無限。正在研發的疫苗和特效藥,其效力現在還不敢預測;是否能完全按覆蓋全球78億人口,也是未知數。同時,病毒很可能不斷變異,尋隙攻擊。外星人也許會殺到滿足而回他們的老家去,病毒卻無家可歸,永遠在我們的地球上擴大戰果。全人類的防疫抗疫生活將成為常態。

           二.新冠病毒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破壞。各國都採取不同程度的封城、封路、封市、禁航、禁足,關閉學校、工廠、公司,禁止社交羣聚等措施,整個經濟陷於大規模的停頓,產生大規模的失業、倒閉、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斷鏈,引起國內、國際經濟全面失調。許多企業不但當前沒有生意,無法支持,而且前途無亮,預期不可能完全恢復,紛紛倒閉。受影響最大的是各種服務業、零售業、陸、空交通業、餐飲、旅館旅遊業、為辦公室服務的行業、等。在美國,不少一般熟悉的大公司,從高檔的Lord and Taylor 到大眾的J.C. Penny都關閉或出售了。製造業因為運輸阻斷,上下游企業停頓,產品沒有訂單,職工不能上班,也是紛紛停工。中小公司底子薄,周轉難,大批倒閉或重組。
新冠疫情減緩之後,新的秩序出現:學校遠程上課,公司遠程上班,遠程開會,家庭網上購買食品和日常用品,引起原來有關的那些方面的服務業大量停擺,而與遠程服務的企業則急劇擴張。為上班族服務的行業:打掃、駕駛、餐飲、開會旅行相關的行業,勢必縮小。為在家庭上班、上學、購物、休閒服務的產業則興起。產生新的經濟格局。新冠疫情沒有止期,有能力適應新的一波波新冠戰而在組織上經營上奮起改弦更張的,才能繼續生存。各種營業只能有部份恢復,底氣差的仍舊不得不倒閉。無法發展遠程和網上業務的企業,將失去競爭力。投資者、企業界、消費者都比從前謹慎,因此經濟恢復的勢頭不強。在全球產業鏈斷鍊中,每一個國家都受影響。導致經濟復甦停滯。

許多依賴出口原材料的國家受傷深重。由於全球生產-消費水平下降,他們很難迅速恢復,轉而又影響全球的經濟。世界上幾億的移民工大量失業,必須回國,他們對家國的外匯貢獻也停止。這類惡性循環多不勝數。各國在重組中的利害得失不同,必然發生國家間、企業間的利益衝突。將是新的不安的常態。

遠程上班和遠程開會在新冠疫情前已經開始,新冠的 “封” 將使“遠程”的趨勢加速。各種“遠程”企業勢必不斷完善,在未來的社會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新的產業興起或擴大。例如,在各業蕭條中,Amason業務興隆,應接不暇,大量增加僱用員工。新開發的網上會議軟件Zoom突然廣受應用。連聯合國大會今年也是網上開會。新興服務業將來必然促成創新技術,新的行業。網上購物促進新的送貨技術,將來會研發各種無人機和自動駕駛車,普遍應用。網上讀書、工作、購物,將影響整個生活秩序,改變城市生活格局,影響將來城市的規劃和家庭建築。許多舊的產業縮小或停閉,新的技術和產業則興起,以配合新的生活格局。這些改變,不下於一次所謂產業革命。人民的生活隨之改變。
各國政府都盡力以財政支出紓困,動輒千億、萬億美元,以保持工薪人員和中小企業的生計。那些開支將來都是必須平衡的,那當然是所有企業和國民將來的共同負擔。

            三.新冠戰的新時代將催動全球化。新冠病毒大戰,沒有一個國家逃過攻擊,沒有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不受摧殘。每一個國家都是受害者,受害的因果關係類似,困難也相似,各國間必須以相濡以沫的方式相互提攜,不能以鄰為壑地把困難扔給鄰國或他國,否則必是自誤。因此,人類必須合作進行新冠戰,共同設法解決共同的問題。無論是防疫、治疫、解決舊的企業問題,創新新的企業,全人類是一家,全世界一盤棋。任何內鬥,壁壘,封鎖信息或科技,都是損人不利己,害人也害己。在虛構的星際大戰故事中,人類都是合作的。在病毒實戰中,也必須合作。不合作就是給病毒滲透攻擊的機會。

全人類有同生共死的戰友關係:所有有關防疫治疫的研發、生產、疫苗、藥品,必須公開國際合作,全世界共享。研發的成果,不享專利,交給世界衛生組織,供給全世界合格的製藥公司生產,儘早讓全人類同胞獲得免疫。任何公司、國家、集團不可以獨佔。有能力的國家,應該出錢出力,出技術,協助其他國家辦醫學院,培訓醫護人員,建立醫護體系,生產疫苗和藥品。任何戰場被病毒突破,都影響人毒大戰全局的勝負。前車之鑑不久:從出現第一個病例,到傳遍各大洲,只不過兩三個月。因此,防疫治疫必須徹底覆蓋全球每一個人。世界上只要有一個地方還有沒有完全病例歸零十四天以上,任何人都不能高枕無憂。過去衛生組織消滅天花等傳染病,也是世界各國都共同出錢出力,並不因為本國已經沒有天花等而退出。新冠病毒隨時隨地可能攻進任何國家,所有國家基於切身利益應該參與全球的防疫治疫滅疫的工作;藥品與疫苗、口罩、檢測儀器、呼吸器、藥品等全世界免費或廉價供應;遠程醫護tele-health 的技術也提供跨國治療。治病救人,不限於各國自己的國民。而是全球一體,救人如救己。

世界的經貿體系在新冠之前已經進入全球化階段。全球化有經營的效率,能較大地滿足全球人類的需要。人類防治新冠病毒也必須是全球化的。然而,至今的全球化有根本的制度性缺點:“賺錢全球化,花錢則有錢者獨享”。全球化使賺錢特別快速,迅猛,有賺錢能力或技術的個人、企業、行業,成長非常快,財富飆漲。而他們賺到的錢,不論是個人、企業、地區、國家,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他們便享有高生活水平和高福利。於是國內、國際間的貧富不均激化,各種福利的高低懸殊。其中一項就是醫療保健的福利懸殊:有錢的個人或國家,不願意納稅和出資,使他人分享醫療保健。新冠病毒勢將強迫各國接受全球普遍保健的概念:全世界全民基本健保。

醫保的內容廣泛,至今真正做到全民公保的國家還很少。就新冠戰的迫切需要而言,全球首先應該致力於新冠的防疫治疫的全球醫保。其他疾病的基本醫保,只能期待未來。

            結論:全球抗毒,不應當各自為戰,相互間對抗鬥爭。任何產業也不應該只有一個品牌壟斷,而應該是多元的良性市場運作。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案,將壟斷性大公司分拆,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其實有利經濟發展。IT業興起後,巨大的國際性大公司控制市場和民生,是空前的。將來“遠程” 業務擴張,有關的公司一定更加發展,其中更涉及資訊被政府利用的問題,有必要不允許任何公司或國家形成世界性的壟斷。製藥公司不應是國家的戰略產業,而是開放為全球的福利產業。

             所有這些,應該是全人類合作以促其成功。不幸,現在美、中、印幾個大國的領袖都在大搞狹隘民族主義,爭相對外挑戰,爭奪獨尊地位;對內則把歷史上的傷疤挑出來,壓迫少數群體。這些都與時代的需要,與本國全體國民,與全人類總的利益背道而馳。衷心期望多多出現胸懷世界的領袖,屬於全人類,眼光超過一個國家或一個黨、一個利益集團。那樣的領袖將怎樣產生呢?可惜人類還沒有辦法。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0 Comments

日本新首相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9/26/2020

0 Comments

 
陳憲中
Picture
 
           
从安倍8月中宣布辞职以后到9月16号,菅義偉当选第99任日本新首相, 这次首相竞选还没有吵热,就已经落幕了,日本的說法是,这是一个「紧急状况」而且來得個快,安倍做得好好的,說不幹就不幹。「紧急状况」就得紧急處理,自民党沒有进行全体党员投票,而是由自民党参众两院议员和各都道府县支部代表投票选出。而且这次的任期只是安倍剩余的一年时间,是個過度時期的首相。这也可能是大家意愿不高的原因。

          现年71岁的新首相是农家子弟,家境清寒,苦读出身,终于成为日本第99届的首相。這次匆匆上馬,世界各国都在观看,他会拿出什么样的政策? 从过去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无麟无角做事謹慎的技术官僚。日本政坛主要派系有自民党最大派系细田派(98人)、麻生派(54人)、竹下派(54人)、二阶派(47人)、石原派(11人)。 而菅義偉在日本政坛上是一个没有朋友没有敌人的無派系人物,因此在这个紧急状况下,他倒成了大家可以接受的人物。

          他的突然出现在一个大国的政坛上,對大部分外國政治觀察家來說是陌生的,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他從2012年出任内阁官房长官,并连任至今,是日本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官房长官,包括安倍第二次执政的全部过程,兩人可以算是合作無間,難怪安倍離任前屬意他接班。

          菅義偉会继承安倍的许多政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把安倍擊倒致病的两个问题就是第一,新冠病毒,第二,经济问题,將成為新首相的課題。其实新冠肺炎对日本的打击并不是最严重的,跟很多欧美国家比起来日本不算是严重。可是由它引起的经济打击就非常严重了。本來日本的经济问题并不完全是因为新冠疫情,早在二十多年前日本的产业已经大不如前了,原来他独領风骚的一些产业,如電器、汽車,已经被中国、韩国、印度、越南等國追上来了,这次的新冠疫情只是把原来就严重的经济问题擴大了。安倍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因此把他的舊疾也急出来了。连安倍这么一个叱咤风云的人都搞不定的事情,菅義偉能搞得定吗?

           外交政策不是日本目前重中之重的问题,当然美日联盟还是日本国家的政策主軸,菅义伟在当选后的首场记者会谈到对外关系时,表示希望和中俄韩等周边国家建立稳定的关系,这其实等于没有说,他不可能一上台就跟周边国家把关系搞坏,而后面還有一个不是很正常的主子,日本能不能跟周边国家保持稳定和平的关系,还是值得怀疑的,只要特朗普乱出拳,结果日本也跟著亂套了, 以目前中美博弈的惡劣情况跟美俄短兵相向的情况来看,日本要维持美日合作关系,又要稳定中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于新上任的菅義偉來说是充满挑战的。 从菅義偉以往的行事作风来看,他缺少一个领导者該有得霸氣。 他想要跟邻国建立稳定和平的关系的意愿应该是不容怀疑的,但是他能否做得到就很难说了。

          再把关系缩小一点,菅義偉对中国的态度到底是如何呢?最近有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说明问题。石破茂建议在亚洲建立一个亚洲版的北约组织,菅义伟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是对中国的一个不友善行为。 其实安倍时代后期。日本对中国已经釋出很大程度的善意,尤其新冠肺炎在武漢发生初期,日本是第一个站出来捐助武汉口罩的。相对于台湾禁止口罩出口到中国大陆,日本的这个做法已经让中国人很温馨了,当然后来的情况是日本也中招,全世界都亂套,後续如何就不清楚了,但是中国人对日本的善意是铭记在心的。

          即将成为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和菅義偉关系非常好。可以透过垂秀夫打造与中国高层建立良好关系的管道。另一方面,菅義偉对钓鱼岛问题的态度却是非常强硬坚决的,所以他對中國的態度到底如何,目前還很難說。

          当然,中日之间有二次大战历史遗留问题,有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加上时不时就有人出来攪和。因此中日关系一直没有办法朝健康有利的方向进展。 最近有外媒提到。菅義偉不像安倍,一味着刻意讨好美国,因此菅義偉當政,中日关系有可能得到改善。但他能不能顶住美国的压力?再者,他只有一年的試驗期,能不能在这一年做出令人满意的表现呢?拭目以待吧!

陳憲中,亞太事務研究中心主席, 紐約保釣聯合會會長,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副會長,中美論壇社務委員。



 
 


0 Comments

2020年的重頭戲還在後面

9/19/2020

2 Comments

 
水秉和
                                                                         
庚子年,災禍年

            2020年,也是天干地支每六十年循環一次的第一年,即庚子年。算命先生說,這是多災多難的一年:1840,鴉片戰爭;1900,八國聯軍;1960,大飢荒。

              果不其然,今年的四分之三已成過去,而我們見證了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截至九月初,全世界確診人數接近兩千七百萬,死亡人數接近九十萬,并且高峰還沒有到,因爲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印度與巴西,連檢測都還沒有到位,其下半年的數字必然更爲驚人。連帶地,全球的經濟遭到重挫,觀察者網根據各國提供的數據列表,在二十個大國(G20)中,第二季度唯有中國的GDP增長率是正值(3.2%),其他19國都是負值(印度,-23.9%;歐盟,-15%;日本,9.9%;美國,-9.1%)。

             流行病重創了經濟,而經濟活動的銳減又帶來了大規模失業,僅僅以美國爲例,今年四月時失業率達到高峰,爲14.7%,然後逐月下降,到8月時降到8.4%。可是,這是勞工局提供的非農業人口的失業率,專家們普遍認爲它系統性地低估了實際失業人數。失業率在發展中國家更是嚴重問題,如正在西藏邊境鬧事的印度,由於疫情,無數在城市的打工仔被遣返老家,而老家沒有就業機會,可是他們把病毒向家鄉傳播。據印度央行估計,印度的赤貧人口將增加兩億,今年的GDP將下滑至負10.1%。

              給予時間,失業潮將會帶來大量的飢餓人口,而飢民帶來的很可能是社會動亂。我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美國好幾個大城市都出現了長達好幾英里的車隊,沿著公路排在免費發放食物的帳篷前面。美國號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可是由於資源分配嚴重失衡,貧富差距擴大,無數中下階層的人群沒有積蓄,一旦失去工作,喫飯問題立刻威脅到他們的基本生存。試想,連美國都是如此,那麽,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國家的情況難道會好嗎?

             在所有國家,提供大部分就業機會的是中小企業,而這些企業受到疫情的打擊特別嚴峻。因爲疫情而關門的,絕大多數就是中小企業,包括餐飲業,旅游業,娛樂業,商店,健身房,以及各種各樣提供個人服務的企業。一個社會的活力通常來自於這些企業,它們的大規模倒閉給社會帶來的是一種隱形的,深層的衰退。

              2020年,美國還爆發了1960年代中期以來最嚴重的種族衝突。這可能與疫情無關,可是它的嚴重性也會深深影響到美國今後的發展。

              當百年一遇的大災難爆發的時候,它的後果絕不會很快消失。一般預測,如果明年疫苗出現,經濟大概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恢復正常。可是,如果引發了其他災難,那就難説了。所以,我們要問:在這剩下的三個月裏,是否還會有悲劇性的大事發生呢?它會不會比新冠疫情更危險呢?

              對中國而言,庚子年都不是順暢的一年。中國很快解決了新冠,可是看來還沒有脫險,它面對的是美國超級打壓。

特朗普可能闖出大禍來                  

             一個大概率的可能就涉及美國11月3日大選。不是大選本身,而是大選前後可能發生的事。曾經替特朗普擦屁股,爲他服務長達十年之久的私人律師,邁克·科恩,於9月4日接受NBC晚間新聞主播Lester Holt訪問時,Lester 問他,“你認爲特朗普會當選嗎?”

             科恩回答說,“爲了贏得選舉,唐納·特朗普會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我相信這包括做票。我相信他甚至會走極端,以引發一場戰爭來保持他的職位。”他還説,“我最擔心的是2020年權力不能和平轉移。”

             引發一場戰爭?可能嗎?誰會是他引發戰爭的對象?伊朗?俄羅斯?中國?這會不會是他的“十月驚奇”戰略?

              如果他試圖引發戰爭,他最可能的對象是中國。他不會挑釁伊朗來發動一次局部戰爭,因爲他一再批評小布什捲入中東,弄出來個爛攤子,不能脫身,無暇顧及中國的崛起。他也不會針對俄羅斯。大家都知道,他對其他國家的領袖態度惡劣,可是獨獨對普京,他是條小哈巴狗。到底爲何如此,至今仍然是個謎。

              我們確知的是,美軍在七,八月間,圍繞著南海進行了一系列行動。兩個航母戰鬥群兩次去執行所謂自由航行任務,其他艦艇的活動更多。在這一系列活動的期間,7月23號,龐培奧在加州的尼克森圖書館發表了一篇他可能自認爲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演説 : 他號召全世界愛好自由民主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陸上的人民,聯合起來,反對中國共產黨。他直接用了“冷戰”兩字,表示他把現在的中國等同於當年的蘇聯。可能出乎他意料之外,不論是在現場的聽衆,還是世界上愛好自由民主的國家和人民,反應都非常冷淡。

              同時,按照他的指示,國務院高官也到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等東協國家,邀請它們參加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和軍演。日本和澳洲派軍艦參加了軍演,可是其他東協的成員國沒有一個參加。

              此外,華府也在擡高臺灣的地位,包括政府高級官員訪臺,銷售F-16型戰鬥機,愛國者飛彈等。

             美國的偵察機也頻頻出現在中國領海的邊緣,其中一架U-2 偵察機於8月24號飛近東海,偵察中國正在進行的軍演。結果,顯然是爲了警告美國,中國於8月25號發射了兩枚導彈,一枚是東風26B,從青海發射。它的綽號是關島快遞,因爲它射程4000公里,可以直接打擊關島。另一枚是東風21D,從浙江發射,射程1800公里,綽號是航母殺手。兩枚導彈都落到了南海的預設目標。美方的情報說是發射了四枚導彈,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因爲其中一枚可能是多彈頭導彈,所以兩枚導彈打擊了四個地方。

              同時,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科技業的打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不但要徹底扼殺華爲,甚至連TikTok 這種娛樂性的app也不放過。其他,包括取消新聞記者簽證,關閉領事館,限制外交人員行動和減少大陸留學生等等,其手段的凶狠,打擊的精準,基本上已經把中國當作敵人了。

不要低估戰爭的可能性

            爲了連任,特朗普可以不擇手段,但是,除此之外,我們應當注意到,特朗普的頭腦,注意力和知識水平,都不可能設計出目前這種對中國進行全面打擊的各種各樣的方法。必須考慮到的是,這一切的背後有龐大的團隊力量。這個鷹派團隊可能是龐培奧掌控的團隊,也可能是五角大廈,右派智庫和華爾街聯合組成的團隊。比起特朗普的個人野心,這個團隊的威脅力和危險性就强大多了。他們是真正想要維持美國霸權的力量。

               他們擔心的是,特朗普可能無法連任,所以他們最好利用他在位的最後四十多天,因爲這是他們拯救美國霸權的最後機會。      

今天,核子戰爭是難以想象的事。它可能帶來人類的毀滅。不論是在臺灣還是在東協各成員國,許多人看到美國在南海和臺灣頻頻采取的軍事行動,他們擔心,可能擦槍走火。但是,如果不是擦槍走火,而是美國的這個鷹派團隊蓄意要跟中國進行一場區域性,非核子戰爭的話,怎麽辦?戰爭能避免嗎?

               此外,龐培奧出生於西點軍校,第一名畢業,不但是個政治上的極右派,也是軍事上的鷹派。他有使命感。媒體上報導,他已經在聯係金主,爲他以後競選總統鋪路。

               跟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製造了盧溝橋事變一樣,美國打越戰時製造了東京灣事件,打伊拉克時製造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事件,打利比亞時製造了“可能會觸犯種族滅絕類罪行”的藉口。龐培奧已經製造了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稱是“非法”的藉口,但是這還不夠强烈,東協各國沒有上當。接下來,相信他會製造另一個更動聽的藉口。什麽藉口,可能是承認臺灣爲獨立國家。那時,中國是打還是不打?

               對北京方面而言,這可能不是用兩枚導彈嚇一嚇就能夠阻擋的了的。最好是積極備戰,希望它不會發生,但是絕對不能視而不見。           





2 Comments

民主ABC

9/19/2020

0 Comments

 
彭文逸
       
這次選舉不一樣

             在這次總統選舉之前,我們需要重溫一下,什麽是民主。

            任何一位民主理論大師都會告訴你,民主是一個脆弱的體制,它需要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積極參與和維護,否則它很容易變質和衰敗。過去四年,特朗普,一個商人,對這個制度缺乏尊重,濫用行政權力,對民主制度構成體制性威脅。對此,如果我們稍稍留意很多政治評論的分析,就知道,這才是他們擔憂的事。再給特朗普四年,美國的民主會退化到什麽程度,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前不久有記者訪問他:如果你輸了,你會自動離開白宮嗎?他沒有正面回答。他說,這要看情況!這正是許多人擔心的,那就是,爲了連任,他會不擇手段,甚至賴在白宮裏不走。現在他幾乎每天都在攻擊郵寄選票,雖然他自己在佛羅里達州是用郵寄的方式投票。很可能他輸了就借此挑戰選舉結果。

            聯邦郵政局的負責人是剛剛上任四個月的新手,Louis DeJoy,他完全沒有管理郵政的經驗,可是他曾捐給特朗普百萬以上的政治獻金,這成了他晉升的階梯。在全國的範圍内,他正在搬走一大批郵箱和拆除檢索郵件的機器,以增加郵寄投票的困難。由於民主黨選民以低收入者爲多,且他們居住在擁擠的地方,投票排隊的時間長,有許多選民又缺乏交通工具,或行動不便,所以依靠郵寄選票的選民遠高於共和黨,而特朗普試圖運用這種壓縮選票的方法贏得連任。

            各位,這是第三世界政客的做法啊!他可能做不到在票箱裏塞票,或者讓票箱失蹤等伎倆,但是毫無疑問他是在動歪腦筋。美國是歷史上第一個實行民主制的國家,也是民主標準的當然制定者。經過兩百四十年之後,如果讓他用不正當的手段得逞,怎麽辦?美國還是山巔上的城市嗎?還是人類獨一無二的希望嗎?

            因此,今年的選舉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選舉。它不再是,或者説不應該衹是,選民們按照自己的利益,如支持減稅還是加稅,主張小政府,裁減聯邦預算,還是主張保護社會福利,擴大對低收入人口的福利,反對人工流產,還是贊成婦女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支持擁有各種各樣槍支的權利,還是禁止擁有半自動步槍,等等,來決定他們的選票。這次選舉的核心問題是,要不要維護一個最老的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

            基於此,我們需要回歸原點,談談民主制度。

淺談民主制度

            政治學家指出,民主制與傳統政治制度的最大差異就在於:它是一個人爲設計的制度,不是人類社會自然演變的結果(集體主義和專制體制才是人類自然發展出來的體制)。民主思想是一種政治理論,它產生於自歐洲十七,八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在哪個時代,市場經濟在城市中養活了一批不再受封建體制約束的市民,大學開始在城市中建立,吸收學子,思想獲得蓬勃發展。一時之間,偉大的思想家井噴,如培根,笛卡爾,休謨,康德,沃爾泰,牛頓,洛克,盧梭等等。理性,科學,人權,自由,人道主義等思想像洪水一般爆發。他們的思想强烈地影響到美國的第一代領袖。

            在脫離的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美國的第一批精英,即所謂的建國之父,把歐洲的自由主義和民主理想拿了過來,通過憲法大會,規畫出了一個建國藍圖,然後按照藍圖,把民主理想變成了一個可操作的制度。它是一種全新的,人爲設計的制度。這是它獨特之處,也是它脆弱的原因。

            美國是在1776年宣佈獨立的,可是它的憲法是到1787年才獲得通過。這部憲法,以及後來加入的一些修正案,就成爲美國民主制度的基石。它所涉及的諸多内容我們在此不必討論,要記住的是,它是把歐洲的政治理論變成可操作的制度的綱領。
​
            我們可以拿中國跟美國對比一下。中國的憲法是經常修改的。這是因爲,雖然它號稱是基本大法,而事實上它在中國并不占據那樣崇高的地位。共產黨的黨中央可以通過黨代表大會作出一些有關憲法的決定,然後把這些決定送到人民大會,人民大會就會予以通過。通過之後,憲法就改了。在中國,司法獨立是不可能的,因爲,如果它獨立了,那麽黨領導一切就變得不可能。雖然,習近平一再强調法治,但是那是在黨的監督下的法治。

            對此這裏不作價值判斷,說哪一種制度安排比較好,而是凸顯它們之間的差別。自1949年建國以來,共產黨仍然沒有最後決定它的制度的可操作性,還在尋找。至少時至今日,從政治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仍然是一個問號。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是一個非常籠統,定義不明,沒有完整理論作基礎的稱謂。

            美國不一樣,美國的憲法的確是基本大法,是美國的建國藍圖。它把一套政治理論變成可操作的政治體制。社會科學裏的名詞是 operationalize, 或者 operationalization。通常我們翻譯作可操作化,或可操作性。美國的憲法就是這麽一個東西,它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發展出來的民主理論變得可以實際運作。可以説,這是它偉大的地方。(我們知道,蘇聯想要把馬克思理論變成可操作的制度,失敗了)

             它具有幾個基本要素,包括:三權分立;人權保護;言論自由;公平選舉,軍隊屬於國家,其職責是國防,不得干預内政。憲法中沒有提到政黨,可是一開始實踐,政黨就自然產生了。這非常重要,因爲政黨是一個輸送輪帶,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橋梁。沒有它,這套綱領無法運作。

              政治理論家還從失敗的民主制度中發現,若要實行民主,社會中必須存在對這個體制的認同,以及對幾個要素具有共識,否則,民主體制很可能由於宗教,語言,種族等社會裂痕而失敗。

            根據上面簡單的介紹,我們的問題是:特朗普是不是正在破壞民主制度?

特朗普在破壞民主制度嗎?

            或許大家還記得,6月1日,特朗普從白宮步行到附近的教堂,在教堂前面舉起一本他女兒從名貴的皮包中拿出的聖經,讓他拍照,作爲競選的宣傳品。伴隨著他的一群人中,有國防部長,有總參謀長。參謀長身著野戰服,好像準備戰鬥的樣子。在這之前,特朗普下令,調動軍用直升飛機和國防部對進入華盛頓,爲他護航。司法部長也命令聯邦警察,驅逐在附近廣場和平示威的群衆。對此,輿論界大嘩。

            緊接下來,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都公開道歉,說他們錯了,下不爲例。爲什麽,因爲軍隊是對外保護美國安全,而不是對内鎮壓百姓的。其實,特朗普的行動違憲了。

            在三權分立的架構下,司法機構是應當獨立於行政機構的。可是,總統傾向於任命支持自己的人充當司法部長。這裏面是有矛盾的。前任司法部長Sessions,雖然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可是,依照法律,在俄羅斯門的調查前,他避嫌,不參與決定,把特朗普氣壞了。現在的司法部長普遍被認爲是特朗普的私人律師,完全放棄了司法獨立的原則。在精神上,這也是違憲的。

            在建國之父籌劃憲法的時候,他們肯定了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可是他們沒有想到,輿論會成爲民主制度極爲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聞事業後來被認定是民主制度在三權以外的第四根支柱。在過去近四年的時間裏,特朗普不斷地詆毀美國的重要媒體,動不動稱它們的報導爲假新聞,而實際上它們報導的才是事實,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在説謊。這樣的攻擊媒體,并且支持許多撲風捉影的荒唐故事,相當嚴重地損害了這第四根支柱的可信性,也是對民主制度的惡意打擊。

              例如,他曾經說新冠肺炎是“騙局”(hoax),說它會自動消失,說治瘧疾的藥可以治新冠等,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胡説。明明美國在控制疫情上失敗了,可是他居然說“我們非常成功,比所有其他國家都成功”。即將出版的,由名記者Bob Woodward 訪問特朗普18次寫的書,特朗普在二月時就知道病毒的危害性,可是卻隱瞞事實,導致美國出現大災難。這將是讓他名留史冊的最大敗績。

             論者也一再指出,他的威權性格,要求下屬效忠他個人,而不是國家,他不去建立共識,而是拉一派打一派,製造社會分裂。所有這些都是反民主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選舉。前面提到,他最近對郵寄選票發動了不懈的攻擊。選舉,公平選舉,有公開的實際資訊的選舉,是人民能夠作出妥善的判斷的基本要求,也是民主制度賴以生存的基石。在最後這幾十天的時間裏,我們要觀察,選舉是否能公平進行。因爲這將決定美國的民主前途。


​

0 Comments

安倍爲什麼病遁? 避免做決定日本興衰存亡的選擇

9/12/2020

1 Comment

 
周小平
 
   最近安倍突然辭職,這場辭職發生在美國太空軍總司令雷蒙德和安倍面談之後的第二天。 他們到底談了什麼?  事出反常,必有妖! 安倍晉三,這個被稱之為日本近代最"長命"的首相,在中美之間反覆橫跳的"雜技師"級政客悄然退居幕後。

   很多人都在分析此舉的意義,但其實歷史早就給我們留下過答案。 他的外公,有著"昭和妖怪"之稱的岸信介也曾經做出過類似的舉動。

   正如基辛格在最近一次的訪談中對記者說的那樣:「暴風雨就要來了,能麻煩你幫我關上窗戶嗎? " 萬妖隱匿時,必有大魔出。

   岸信介於明治二十九年( 1896 )出生在日本山口縣。 他24 歲就在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同年進入農商務省任事務官。 昭和十年(1935)年升為工務局長。 次年岸信介就被派遣到中國任"偽滿洲政府"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產業部次長和總務廳次長等職,和東條英機、星野直樹、松岡洋右、鯰川義介並稱滿洲五巨頭。 升遷速度之快,加之行事霸道妖異而被同僚稱之為"昭和之妖",極受東條英機的信任。 東條英機上臺後,日本商工省和軍需省合併,直接委任岸信介面負責戰時統治經濟,指揮軍需生產和戰爭物資的調配,成為東條英機的得力幹將。 1957年、1958年他曾經兩度組閣,擔任過三年多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甲級戰犯之一,也是率先在社會上挑起仇華聲浪的人。 但他卻逃過了審判,一直活到了91歲。

   説明他逃過一劫的方式和安倍晉三今天的選擇一樣,都是啟用遁術。 雖然遁術的名義不一樣,但沒人在乎由頭是什麼,主要是為了暫時抽身事外。 因此,遁術往往是政客或白手套們的必修之術。 當局勢緊張到聰明的政客和白手套們難以控制的時候,遁至旁觀者的位置,總是更安全一些。
 
   岸信介選擇施展遁術的時候,恰逢日本站在歷史十字路口。 當美軍已經開始進攻塞班島的時候,日本的海上能源生命線其實已經被徹底切斷,敗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和中途島戰役不同,塞班島戰役是美國開始對日本展開攻擊的標誌性事件。 美軍奪取塞班島,不僅為攻佔馬里亞納群島其他島嶼創造了條件,更也為自己的B-29遠程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島提供了基礎。 美軍通過此戰役一舉切斷了日本海上生命線,順手還將日本第34師團幾乎全軍剿滅。 守島的日本方面共有4.1萬人傷亡,而攻島的美軍也付出了1.6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從表面上看,塞班島只是一個小島,但這個小小的島嶼卻決定著日本海上生命線和本島的防禦安全。 岸信介也正是看到了這兩點,才決定馬上施展遁術的。 後續發展也如他所料,美軍果然開始轟炸日本本島。 也就是說,岸信介跳反的背後,有著巨大的地緣和軍事必然性。 請務必牢記這一點。

   那麼今天,安倍晉三因何而遁呢,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有人說是中日韓經濟協定又要生出波折,也有人說是中美貿戰日本難以選邊站隊,還有人說是因為疫疾和奧運等原因。 但其實這些都不是關鍵! 在周小平看來,關鍵問題在於美軍想要把中導部署在日本本島。

   中日韓經濟協定十幾年來一直是談一會崩一會兒的狀態,在美軍沒有撤離朝鮮半島和日本之前,這事本來就不太靠譜。 三方都是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桿子,談著總比鬧掰了強,和平總比戰爭好的心態在磋商。 安倍對此早有準備,這點意料之中的小挫折根本攔不住本來就擅長反覆橫跳的他。 至於選邊站的問題也一樣,日本選不選邊站其實都一樣,無非就是不斷地給美國輸血打錢,多年來安倍也早就習慣了。 疫疾確實是一個影響,但這個影響是全世界的,又不是獨獨影響日本一家。 在疫苗即將問世的今天,在任首相很容易被順勢包裝成"救世主",從而獲得更高的聲望。 因此,以上三點都不太可能是他選擇辭職的真實原因。

   和岸信介一樣,他也看到了即將到來的"大傢伙"。 這個大傢伙,就是"中導部署日本"。 在美國背信棄義毀約退出中導條約之後,馬上就迫不及待地放風說要將其部署在日本本土、韓國和台灣地區。 美軍放風說想部署在這三個地方,但實際部署地很可能就是日本。 首先,中程導彈無論部署在中國周邊的哪個位置都是相當具備威脅意味的,中國的激烈反對可以想像。 這就相當於把匕首抵在中國的咽喉,且根本不給你反擊的時間。 日本距離中國太近了,我們東部沿海的大部分城市都會暴露在攔截難度很高的美軍中程導彈射程範圍之內。

   美國把中導首先部署在韓國不太可能,那樣連北京都不安全了,美國擔心這樣做會引發中國直接的軍事反擊。 部署在臺灣也不合適,那樣的話必然會觸發武統和反分裂預案。 因此想來想去,美軍都只能且只會選擇日本。 雷蒙德此行與安倍會面,談及此事的可能性極大。

   但是美軍把中導部署在日本,中國就可以接受嗎? 當然不可能。 對中國而言,美國在日本部署中導的危險性同樣是高到幾乎不可接受的。 因此,中國甚至是俄羅斯都會用最激烈的手段來反擊。 可以想像的是,中俄對日本的經濟貿易會進行最大程度的制裁和反擊,中俄在軍事上會進一步加強協同,並將各種大殺器對準日本部署地,確保在美軍使用武力時,能夠第一時間將其部署在日本的中導基地全部摧毀,這是我們必要的自衛反擊手段。 雖然日本也是被脅迫的,但我們別無選擇。

   這樣一來,中導入日這件事幾乎就會要了日本的命,不管最終是否真的開打。 不開打會要了日本經濟和產業的命,開打就會要了日本全部的命。 對日本而言,這簡直是比殺了自己還難受,沒有誰能扛得住這種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施展遁術辭職就成了唯一的生機。 和岸信介辭職時一樣,日本再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雖然目前美國在日本部署中導這件事還沒有最終定論,但筆者還是斗膽預測一下,在安倍下台之後,恐怕下一個重磅新聞就是中導入日了,否則不足以解釋安倍為何要選擇在此時辭職。 看來,這又將是一場註定的狂風暴雨。 美國已經做足挑釁準備,中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應對準備,東風26的實彈發射演習就是明證。 那日本呢? 日本準備好了嗎?
安倍晉三遁得了,那日本的平民們遁得了嗎? 美國這是在草菅他人性命,維繫自身之霸權啊,一聲歎息。 反美非我意,唯願海波平。


轉載自公眾號: 今日平說 (zg5201949)


​
1 Comment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