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美 ‘庫’ 戰 可預防世界大戰

8/28/2021

2 Comments

 
張一飛
 
— 四十餘年冷戰(Cold War)的經驗教訓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採取擴張策略而美國持有帝國思維,兩強對歭,產生冷戰(Cold War)。美國聯合了西歐,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付蘇聯,而蘇聯則聯合了東歐建立了華沙聯盟對抗北約。雙方進行冷戰四十多年,最終由美中聯手在經濟上擊敗蘇聯。政治上,美國尼可森,季辛吉採用聯中抗俄策略,蘇聯經濟發展失策,無法支持與美軍備競賽,而冷戰是全面的對抗,包括軍事,經濟,科技和外交等,但必須以經濟為支柱。以當時三國的經濟實力看(1989),美國的GDP為全球($36.94T)的 15.2%($5.64T),中國的 GDP 是1.24%($0.46T),俄國是1.4%($0.5T), 美中合起來是16.44%來對付俄國的1.4%,最終的結果是可以預期的。很幸運地,冷戰沒有導致兩國熱戰,雖有俄國在古巴建立飛彈基地之企圖,但在核威對歭下,蘇俄退讓,沒引起世界大戰。當時美俄都已有不少的核武器,如果兩個大國真發生戰爭而用上了核武,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 再次冷戰將造成世界大戰 --
 
     冷戰的全面對抗,軍事對抗當然最具危險性的。核武器在二戰表現了其威力,使日本帝國忍痛投降。在二戰后冷戰中,核武競爭有限,擁核的國家也有限,核威攝限制在少數國家手中,故而容易產生互相牽制作用,能達成互相限制核彈數量協議,及中國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和不對非核武國家使用核武的宣言。這使冷戰避免走向嚴重沖突,誤用核武的路徑,故而冷戰在1991 年以蘇聯經濟崩潰聯盟解體幸運地結束了。

     但是90 年代起中國開始快速崛起,先是經貿發展突飛猛進, GDP  以兩位數百分比逐年增長。在美國霸權心態,防範任何國家向其挑戰權力利益的政策下,中國在經濟進展中也不得不同時發展自衛軍事力量,包括核武導彈潛艇等,甚至許多小國因不甘願被美控制,也想發展核武,故而造成北韓,伊朗等擁有核彈。當今中國已然崛起,經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已明確把中國定為最嚴重競爭對手,在其國家安全政策上,有挑起二次冷戰的現象。美國將注意力轉移到亞太地區,試圖走聯俄制中策略泡制二次冷戰。由其近日走訪日韓澳印企圖籌建亞太版本‘北約聯盟’(QUAD+)對付中國的行為看來,似乎二次冷戰已經打響。但是美俄聯盟不可能,反是中俄雙方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更加密切。近日中國與伊朗簽定了25年長期經濟合作協約,也引起了國際間聯想到中俄伊聯盟的影響。然而因爲多國發展軍備及全球核武總數上萬,走向第二次冷戰是不智,而且極爲危險。首先在經濟體的對峙上,美國單獨對抗中俄是不夠的,以現在GDP 來看(2020)美國是全球GDP($84.54T)之24.7%($20.94T),中國是17.4%($14.72T),俄國是1.7%(1.48T),美對中俄是24.7% 比 19.1% (第一次冷戰美中對抗蘇俄是16.44%:1.4%) 。這種比例和人力懸殊下美國勝算很小。或許美國有自知之明,故而要拉邦結隊,可是如今世界各國的經濟關係完全不像第一次冷戰時的情況。當時蘇聯體系與全球几乎隔離,如今中國與世界上130國有密切經貿關係,尤其與美日韓澳都是互相依靠的大貿易夥伴關係。美國想隔離中國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國堅持走冷戰之路,經濟上全無勝算,何況中國經濟成長率仍然比美高近三倍。美國軍事力量雖強但對付中俄還是不夠的,如果拉邦結隊,那就非引起世界大戰不可。如果盟國不站隊則必輸,這個可能性極大,因為願意犧牲自己為美國第一效忠的根本不合國家本身利益。如果美國膽敢使用核武,那必兩敗全毀。

— 庫戰與冷戰之不同和意義 --
 
     既然冷戰不行,美國必須改變政策。依目前情勢觀察,美國應當研究過B案,那就該是採取庫戰(CoolWar)了。

​     作者曾經提出過庫戰的意義,那就是一種智慧的對抗,選擇性的競爭。可以競爭的地方競爭,不可以競爭的地方,不對抗甚至可以合作。當然在作選擇的時候,就必須要有智慧,因為選對選錯會帶來很大不同的結果,也要能有預测對手採取什麼樣對抗措施的智慧。

      舉例來說,美國發動貿易關稅戰,就沒有明顯勝算,這是川普衝動挑戰的結果,而在科技戰裏,選了芯片技術,拜登也延續了此政策。這個措施對中國是有打擊力度的,因為中國制造依賴進口芯片極大,而國內芯片制造不但沒有完全的供應鍊,而且關鍵的原材料和設計制造技術有相當落差。可是這種高科技的領先是需要龐大的財力和技術人力的,美國也未能完全壟斷,故而美國也要拉邦結隊。高科技的領先也要有產品市場的應用和利潤回饋來支持。中國的市場是她一大資源,所以美國要想聯盟打壓中國還是有失算的未知數。一則中國可以大量投資芯片產業和培養技術人才,以求自足。這當然要几年時間,可是以中國的經濟實力看,可以預期她有成功的希望。二則美國的科技產業能否經得起失去中國市場的損失,如果不能那就可能偷雞不著蝕把米了。所以庫戰是智慧戰,要能精算,也要能曲能伸,把握好能競爭就競爭,不能競爭就合作的原則。目前正是美中科技戰交鋒的時候,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全球管控緊張,中國雖首先爆發新冠疫情,但封城急救,全國動員,增加醫療設備,開發疫苗,得以控制住病毒,使經濟復蘇。相對的,美國雖有疫苗,全國管控并不順利。此時此刻必須冷靜面對庫戰,作出智慧的決策以求共贏而避免大輸。

— 中美庫戰可預防世界大戰 --
 
     從冷戰和庫戰來比較,明眼人智慧者都應當知道如何選擇,所以照理,美中的博弈是應當走向庫戰的。當然任何爭戰,勝敗都不可能百分之百預知,但是我們可以預判第二次冷戰的結局,不是誰勝誰敗的問題,而是在目前情勢下啟動冷戰必定會增加造成世界大戰的機會,可能全球全毀。所以美中絕不應當選擇冷戰。但是大國之間也必定有競爭,在競爭中,雙方只有選擇庫戰,因為庫戰的原則是能競爭則競爭,不能競爭就合作。遵守庫戰的原則,就可以預防世界大戰。而且在競爭中,人類可保持進步。就像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爭一樣,不論誰得金牌或銀牌,能刷新紀錄,就是人類的進步。目前,美中博弈,明面上是劍拔弩張,可是智慧精英們應當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只能庫戰不能冷戰,絕對要注意雙方民意情緒上的掌控,尤其是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上,不要忘了庫戰原則,掉入冷戰陷阱而引起世界大戰。
 
作者:張一飛,美國中美論壇專欄作家,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2 Comments

試談中國因應拜登時期的競爭(二)兩岸三地

8/28/2021

1 Comment

 
吳章銓
​
     兩岸三地都是大中華的一部份,但由於歷史的複雜原因,有不同的發展,相互間無法解決分歧而融洽相處。大陸與港、台的關係久已形成尖銳的國際問題,最近更突出地成為大陸與美國“全面戰略競爭”的最前線,有因擦槍走火而爆發熱戰的危險;大陆甚至有人說要準備核戰,那是恐怖的世界性災難。全球中華同胞都祈望不要自相殘殺,更不要因為自相殘殺而引起國際戰爭,中華大地全部捲入無情的破壞與殺戮。

     一.香港的一國兩制是英國人設計的:以英國殖民地制度繼續保護其臣民五十年;至於還沒有出生的未來年輕人,並非大英臣民,英國就不管了。大陸需要利用香港來協助改革開放的建設,樂意接受一國兩制,不費一兵一卒順利完整地接收香港。然而,回歸後卻視香港為統戰對象,一國兩制變成“秋後處宰”的意思: 給多活五十年,以後命運就全歸中央處置。香港年輕人面對那前景,憂心忡忡;在21世紀,他們還期望更多的民主權利。同時,大陸在盡量利用香港之餘,急於完全控制香港,加以吸收、消化。2014年《白皮書》申明:中央決策,香港服從。雙方的不同取向公開化。大陸以統戰的分化手段指香港人不愛國,有港獨傾向,鼓動大陸人把港人視為港獨而仇視,從而嚴厲處理。大陸的處置是傷害了香港同胞之心,並輕易送給外國一個違反國際協議和人權的反中武器。

     香港人始終是最愛國的。在英治時期都自認是中國人。改革開放後,是香港人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方法,更引進港、台、華僑和國際的公司、協助開拓全球市場,才使大陸經濟順利轉型,迅猛發展,從廣東開始,建立了巨大的產業鏈:外國公司將其產品在中國組裝或製造,行銷全世界。俄國沒有香港,沒有人手把手地牽引,就發展不起來。香港人對大陸是全心全意,自然融洽,無意搞獨。香港有言論自由,有開放的國際交流,因此各種聲音都有,不足為奇。即使出現極少數的過激言論,並不重要。大陸本應致力於建立同胞之間的友愛和互信、互助,容忍。對香港大度,能讓台灣放心,更讓東南亞國家放心。相反地,大陸以統戰手段對待香港,台灣對大陸更不信任,東南亞也加大警惕,嚴防中而更親美;世界各國自然都同情香港,譴責大陸;美國和歐洲盟國決心加強防中的軍事合作。
中英之間約定的一國兩制失去其維持過渡時期安定的歷史作用。放眼未來,中華同胞應集思廣益,創造自己的、永久的一國兩制,即聯邦制,才能長治久安。

     二.台灣:大陸為了求各國口頭承認一個中國,付出很大的外交代價,非常不值得,實際上是給自己加了一道緊箍圈:別人一念咒就頭痛。近年大陸將武統威脅升級,美國也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其友邦加速派遣海軍聲援。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只在大陸一念之差:不再把台灣視為統戰敵人,而是視為同胞兄弟姐妹,友愛合作。

     拜登新設的國防部聯繫小組的任務,明顯是為台灣危機做軍事準備。國防部長和國務卿都幾乎是第一時間訪問日本,日本首相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政府首長。顯然有所安排:由日本打前鋒。眾院外交委員會提“台灣+法案Taiwan PLUS Act”,把台灣與日本、澳洲、新西蘭、韓國、以色列同列為“北約+”成員,建立軍事合作。法案是否會成為立法,視大陸是否能夠在近期中緩解台海危機。

     緩解的主動應在大陸。首先應改變統戰鬥爭的心態,以包容,容納、親愛的心態對待台灣。強者不懼,強者有容。比武統能得到更真實的統一。武統是擴大分裂,並毀滅台灣的經濟,包括世界先進的半導體產能,將是大中華的重大損失,並且影響全世界的經濟,引起世界性的反對,給大陸的外交和經濟製造困難。

     大陸宣傳:打台灣必然一舉成功,台灣只會挨打而不會還手。固然大陸總兵力遠勝台灣,但是國境四面八方都不安全,可能抽調攻台的兵力有限。台灣的戰略地位,對東南亞和日本、澳洲都重要,他們都想保台。在各國要求下,美國不可能從對台灣的自衛承諾退缩。美國顯然正在援助台灣,使台灣不但能抗得住挨打,還有能力以反擊為防禦手段;大陸的鄰國也將幫助台灣而間接自衛。大陸一旦攻台,敵國眾多,戰火將不僅限於台灣,那將是全民族的災難。
大陸又假定:美國也是只會挨打,不會還手,一挨打就會驚逃。大陸以此威嚇東南亞和其他國家。但這顯然是嚴重誤判。大陸如果有任何試探性動作,將使美國乘機顯示其保護台灣以及保護東南亞的能力,藉以鞏固其亞太和歐洲的盟友陣營。

     大陸應公開宣示永不採取武統方式。進一步可以建立兩岸軍事互動的機制,建立互信。必要的海空軍事訓練和調動靠近台灣時,事先向台灣通報,避免引起誤會。

     其次,不應對台灣進行任何經濟制裁。事實證明:國際經濟制裁的效果都是負面的:受害的都是老百姓。對自己同胞搞經濟制裁更是惡意。不可能使台灣人因恐懼經濟損失轉而親陸。台灣有開放經濟和海洋優勢,制裁也不會成功。

     台灣的年輕一輩沒有大陸情結,聽到看到的是大陸的統戰威脅和敵意宣傳,自然不可能愛大陸。近年台灣的民意調查顯示,民意越來越疏遠大陸。這是真正的危機。大陸應該警覺,有責任盡快改變策略,爭取民心,而不是威脅,恐嚇,逼統,制裁;應約束對立和仇恨的言論。統戰部的“和統宣傳”實際上變成武統威脅:“不和統就武統”,“敬酒不吃吃罰酒”,產生反效果。民心不服,即使武統成功,將無法統治,屆時台獨勢力才真正不可收拾。不可能套用1950年後的辦法,關起門來予以消滅,或送去教育改造。

     反觀日本,數十年滲透台灣的社會經濟教育各方面,親善友好,幫忙協助,贏得人心。人們不覺得日本危險,而覺得大陸危險。不防日而“防中”,沒有去日本化而有去中國化。日本不用威脅,不擺架子。台灣人與日本來往,沒有安全問題,不必作什麼表態,不必擔心言行會惹怒日本。日本人隨便到台灣,台灣不擔心會有什麼陰謀。台灣的國外新聞,以日本新聞最多,而且是友好報導。相比之下,大陸是贏了?還是輸了?日本海空軍整裝待發,就等待台海發生擦槍走火,給他漁翁得利的機會。

     為增進兩岸關係,簡單易行的辦法是開放胸懷,給台灣增加國際空間,如參加南海的合作機制、聯合海巡隊,聯合航空識別區、東南亞和RCEP的自由貿易圈、產業鏈、供應鏈等;參加聯合國各專門機構以及其他專責委員會等。大陸給台灣解套,也是給自己解套,讓外國不能打台灣牌。台灣在國際上不會與大陸競爭,卻勢必是大陸的可靠助力。放鬆台灣在國際上的束縛,反而會提高大陸的威望。大陸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是進一步海闊天空。以台灣為橋樑,擴大與美國和西方溝通、交流,使中西兩大科技、產業鏈掛鉤,全世界都得益,而大陸受益最大。

     兩岸合作,大陸最明智的選擇,應是在國際上接受“中華民國”名號。任何別的名號都必然更難接受,更造成民族分裂,人心分裂,逼台灣走上去中華化。中華民國從辛亥革命以來,中華精神始終是其光輝的標誌,不可能有台獨傾向。四十年來,台灣盡力幫助大陸經濟發展,是同胞情感的充份表現。中華民國對大陸早已沒有什麼野心。大陸不必繼續視為敵人。宣傳台灣是台獨,反而促成台獨。統戰成為促成台獨的兩大推手之一(另一推手是日本)。大陸應放心中華民國的存在,視為同胞兄弟,才是兩岸同胞衷心的願望。這項正名必須盡快,“台灣”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超越“中華民國”,不利於中華統一。

     大陸僵化了“統一”的意義,認為只有我武維揚,定於一尊才是統一。那是古代的帝王思想,使兩岸三地關係陷於僵局。香港已經收回,還要一尊,使一國兩制夭折;台灣的危機感更深了。中華民族血濃於水,分久必合是自然的。但只能是親和、友愛、平等、合作,共存,多元的統一。關鍵只在大陸領導的一念之間。

     三. 聯邦制:人類文明進入現代,趨向合作與聯合。很多國家採取融合多元共存的聯邦制國體,國際上是許多國家組成聯盟和成立國際組織。聯邦制沒有一定的模式,各國各按其特殊情況而各設計最適合國情的制度。基本要素就是各成員擁有其特殊制度和運作方式,各取所需,各盡所長,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兼容並包,各安其所,團結合作,合情合理。聯邦制能達到真正友愛的統一,長治久安。

     對大陸而言,聯邦制最理想。不費分文,不費一兵一卒,達到真實統一。沒有自相殘殺而遺留長期仇恨,不會驚嚇東南亞國家,不會引起全世界各國的敵意。港、台有聯邦制的保護,將能夠安心接受統一。港澳台陸在多元統一中合作互助,有1+3>4的增效作用,大中華將迸發巨大的活力,創新力,和對外的吸引力。

     聯邦乃是共和的現代版,同時是一國兩制的未來版:優化,制度化,和永久化。採取聯邦制,大陸不是退讓,不是放棄統一,而是進一步,獲得完美的統一:不是破壞的統一,是建設性的統一。不是帝王的統一,是共和的統一。

     大中華的血統、文化、語言、歷史與地理的認同、習俗與生活習慣、信仰、民族感情,是聯邦統一的內在有利因素。大陸應公開明白宣佈,保證在兩岸三地完全同意的情況下,實現聯邦制的和平統一。那是最快的統一進程。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主動在大陸。如果港、台主動,將被視為笑話。大陸主動,則是勇者大氣,強者有容,敢於開創歷史新頁。

     中華有兩千年帝國統一的傳統,孕育了一統專制的政治傾向。但是古代的“天下”遠不如現代的地球大而複雜。今天的中華不可能復古而閉關存在。世界潮流趨向多元化;專制極權不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兩岸四地不同的發展,是民族生命的宏觀成長,彌足珍貴。聯邦制兼容並包,是最佳選擇。

     大中華的聯邦制,有待耐心商討,以求其完美。談判需要很長時間,但一旦開始,四海一心,祥和之氣化除戾氣,中華一統的大業便在望。

     結論:中國大陸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中,還不能位居前列。靠著體量較大,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完成一些物質建設,但重大的制度性缺陷造成社會經濟中隱憂重重。尤其兩岸三地問題是不解之結,更成為國際爭端的火種。中華民族正面臨關鍵時刻:建立今後大中華和平共處的長治久安制度,化解可能引起國際衝突的危機。聯邦制的開放與多元社會,內部會有種種的衝擊,但國民應學會應付衝擊而增強體質,以應付更複雜的國際環境。封閉的單一社會沒有“免疫力”。中國因應美國的競爭,需要深遠的內政改革:擴大改革開放和建立兩岸四地的聯邦制。這將考驗大陸政治家的智慧。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1 Comment

中美鬥爭:一場圍棋大賽

8/21/2021

3 Comments

 
水秉和
 
      基辛格說,中國在外交上是下圍棋,而美國是下西洋象棋。圍棋容許對手有自己的地盤,而西洋象棋則是零和游戲,贏者通喫。

      如果我們用圍棋來比喻中美之間的鬥爭的話,那麽應該説, 這場鬥爭正處於中盤與收官之間的階段。中盤通常是最重要的,雙方佈局之後,開始廝殺,爭取地盤,一方面建立和穩固自己的地盤,另一方面找機會出擊,奪取對方的地盤。就中美鬥爭來説,這個中盤應當是從2012年開始的,到底會持續多久就很難説了,因爲,顯然,拜登急了,所以中盤可能已經接近了尾聲。接下來就是收官了。收官之前還有些打劫和補子的工作要做,可是大局差不多定了。這個大局,不論誰輸誰贏,都不會是件愉快的事,很可能就在大局明朗化之前,有一方就要掀棋盤了。至於掀了棋盤之後是握手認輸,和解,還是大打出手,那將是一個最最吊詭的問題了。

兩位棋手

      這盤大棋的兩位棋手,美國毫無疑問是衛冕者,中國是挑戰者,雖然實際上美國處處采取主動,是出擊者,而中國是應戰者。衛冕者飽經沙場,在1991年把蘇聯鬥跨之後,占據了龐大的地盤,還不滿意,繼續進逼,一直把北約擴展到俄國的家門口。在中東,它也是逐個武力撲滅,改造,强迫各國實行西式民主。這就是西洋象棋。這樣地不留餘地,這樣地霸道,終於逼得俄羅斯奮力反擊,出兵敘利亞,奪回克里米亞,掌控黑海,并且成爲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這是美國在中盤犯下的一個大錯,可能最後導致它全盤皆輸。中東的伊朗,也是在美國這樣的緊逼之下,跟中國簽訂了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這應當算是美國在中盤犯的另一個大錯。美國二十年無功而退,撤出阿富汗,這很可能也是第三個中盤的錯著。因爲,從今以後,美國即使使盡全力,想要在歐亞大陸的東邊大陸塊找一個立足之地,都會越來越困難。

      這就是圍棋思維的優越之處——給對手留餘地,絕不趕盡殺絕。對弱者,讓子。太君子了。美國無論如何也學不會。我的預測是,美國依靠西洋象棋的思維方式和打法,可能已經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中國呢,1949年才從墳墓邊緣站了起來,喫盡了苦頭之後摸索前進,終於找對了路子,快速崛起。崛起之後,逐漸爲自己闖出了一片天地。這時候,美國到處惹是生非,把中間一大塊占了,仍嫌不足,到西邊搶一塊,再到南邊占一塊。這樣,它的劫活還沒有做好,就陷入了小區的纏鬥之中,無暇東顧,給予中國將近三十年韜光養晦的寶貴時間,悶聲不響地在亞非拉佈局,和賺錢。當美國驚覺到中國壯大的時候,天外又飛來了兩隻巨大的黑天鵝,川普和新冠,把本來聲勢浩大的棋王搞得相當狼狽。2021年的今天,美國的先天優勢可能被糟蹋的差不多了。至此,這盤棋到底鹿死誰手,到底誰領下一世紀的風騷,且讓我在下面分解。

中盤的前半段

      中盤,尤其是中盤的前半段,通常是兩方各展神通的時候,外交,貿易,科技,軍事,文化,全部搬上檯面了,招數有明有暗,變化多端,可以聲東擊西,也可以對著幹,下的都是大棋。這時候,幾個落子錯了,當時或許沒有覺察,可是到了接近收官時,就看出來了,看出來的時候,也已經回天乏術了。 就中美在2012年開始下的大棋而言,那時候美國是意氣風發,覺得勝券在握,而中國則處於守勢,左攔右架,頗爲辛苦。

      中盤的前半段大家都已熟知,在此不必囉嗦,其主要的特點就是規模巨大,放眼長期。例如:奧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泛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以及在南海搞事,慫恿菲律賓把中國告上國際仲裁法院,在南海搞自由航行等。這段時期,中國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抗的手段可圈可點,沒有讓美國占到便宜。這些事件大家都已熟知,在此不必多説。不過,這裏凸顯了民主制度的一個重大缺陷,倒值得我們説説。

政策缺乏連貫性的問題        

      理論上,民主制度能夠反映人民的意願,這毫無疑問是它的優點。民意是通過選舉來實現,所以定期選舉是它運作的核心。選舉時常會帶來政黨輪替,而因爲各政黨的支持群衆不同,政策取向反映的是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政黨的輪替時常會使政策失去連貫性,不論在外交還是内政上,都是如此。許多長期項目需要長期承諾,不能三年五年就從頭來過,變來變去就必然要付出代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爲期十五年的伊核協議了。

      奧巴馬辛辛苦苦達成了經過安理會通過的5+1的伊核協議(5個常任理事國加德國)。可是,這是黑人總統達成的,所以白人至上的川普必須加以破壞。他上臺後的第二年,緩過手來,就退出了協議。拜登上臺後,想要重新 加入協議,就遭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耗時三個月,談到第7輪,仍然沒有結果。一個主要路障是,伊朗一定要拜登簽一份文件,承諾美國不會再次退出協議。這當然非常合理;但是,拜登卻無法作出這樣的承諾,因爲, 如果三年後川普捲土重來,他很可能再退出協議。毫無疑問,這是美國民主體制的弱點。

      當然,有些民主國家,由於一黨獨大,所以政策可以保持連貫性,例如日本,幾十年來絕大多數時間是由自民黨一黨執政。印度議會黨也是如此。默克爾在德國主政16年,維持住德國政策的穩定性,也使德國成爲歐洲的老大。這是說,政策的連貫性非常重要,衹要執政者不是腐敗無能,它比換來換去的政黨輪替要好得多。
上述奧巴馬的一系列政策,都被川普給廢了。在他任内,希萊利在亞洲致力於挑撥分化中國與東盟諸國的關係,在歐洲,她加强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關係,抵制俄國,這些努力也都被川普給糟蹋掉了。也就是説,奧巴馬的中盤設計基本上全被川普給推翻了。這就是政黨輪替的代價,而在中美大博弈的當口,它的代價是巨大的。它幫了中國一個大忙。由於美國的政黨輪替,中國多出四年佈局的寶貴時間。

寶貴的四年

      對中國海軍,這四年可説是黃金時段。軍事專家常挂在嘴邊的是,中國造軍艦跟下餃子一樣,2020年,中國已經有兩艘航母服役,有52系列的驅逐艦25艘,建造了8艘055重型驅逐艦,還有其他的各種類別的戰艦,飛機,大炮,導彈。這麽一來,近海,中國海軍,加上陸上的導彈基地,已經可以跟美國對抗,甚至能夠壓倒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2013年開始,中國瘋狂造島,到2020年,已經鞏固了南海的美濟礁,渚碧礁和永暑礁的防禦工事和軍事部署,形成了三角形的國防堡壘。美軍不停地來自由航行,挑戰中國的領海主權,可是它不敢破壞已經建成的基地。美軍的航母戰鬥群,據維基百科,一天的開支是250萬,它們一年來個50天的話,那經費就超過一億美元,兩個戰鬥群來回跑跑,三億美元就扔進南海而消失於無形了。中國在南海則是以逸待勞。這就要感謝川普給中國的時間。

      對外,中國對東盟和歐盟的貿易額都超過了它們跟美國的貿易額,并且跟另外14個國家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這使得美國再想拉攏這些國家來對付中國的時候,它就叫不動了。這正是今年發生的情況。在G7 和北約的峰會上,拜登得不到德法意等國的全力支持。許多歐洲國家都要跟中國做生意,不願意爲非常抽象的意識形態跟著美國跑,所以它們嘴皮上敷衍美國,跟中國的經貿活動卻毫不減少。這應該說,也是川普胡亂向友邦加徵關稅的後果。

      經過四年耽擱,可以看得出來,拜登急了。美國的整個傳統外交建制,軍事建制,都急了。這就是爲什麽過去六個月的火藥味那麽濃,美國的攻勢那麽激烈。

感謝新冠

     我們大概可以體諒川普和拜登,對新冠那麽痛恨,一定想甩鍋中國。他們就不想想,如果中國也像美國,印度,巴西和瑞典那樣,對新冠掉以輕心,那麽中國老早完蛋了。所以,他們其實應當反省自責,天公釋放了病毒,如果說祂有私心的話,那祂最初想懲罰的可能是中國,衹不過中國動員了全國力量,把病毒給擋住了。雖然德爾塔變種的出現也波及中國,但總體而言,中國是疫情的最大受益者。

      由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疫情失控,使得訂單紛紛往中國轉移,讓中國大賺一筆。本來想跟中國脫鈎的美國也不得不狂買它增加了關稅的中國貨。

      就中美鬥爭而言,新冠的最大功勞衹有一個,那就是使美國的國債在短短一年間躍升到28.5萬億。多印天量的美鈔卻沒有足夠的商品供群衆消費,這已經是問題了,而美聯儲怕把股市搞砸了,遲遲不肯擡高利率,并且每個月仍然放出1200億的量化寬松,那麽通貨膨脹就不得不飆升了。美聯儲一直說,通脹是短期現象。是否如此,我們當然無法跟極爲權威的美聯儲辯。但是,如果通脹持續個一年,那麽,美國將陷入經濟滯脹的危機。上一世紀七零到八零年代的滯脹經濟迫使當時的美聯儲主席刺破泡沫,股市崩盤。這次,如果發生滯脹,其後果將更難以設想。

中盤的下半段

      我們觀察到,川普進了白宮之後,中美鬥爭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他不來什麽TTP了。他廢掉了TTP。他開始定點打擊:關稅,中興,華爲…也就是説,不再是大面積地打擊,而是小面積,精準式的打擊,一下子制裁這個,一下子制裁那個。這樣,咱們的中美圍棋賽就進入了下半段。

      上臺之後,拜登并沒有改變這個趨勢:新疆棉花,治港官員,芯片,增加制裁企業名單,限制中國留學生入境…雖然打著民主人權的幌子,但實際行動是定點打擊。最大的動作有兩個,一個是慫恿烏克蘭對俄國采取主動攻勢,一個是在臺灣和南海大做文章。目的很簡單,看到盟國不肯站邊,想擡高衝突强度,逼迫盟國站邊。

       如果你看西方媒體,好像是俄國要對烏克蘭動手於先,烏克蘭防守在後。這很荒謬,因爲俄國根本沒有理由這麽做。其實呢,美國知道烏克蘭想加入北約,所以就引誘它集結三萬大軍,逼近東部兩個獨立省,并且說要向烏克蘭提供1.5億軍事援助(後來又黃牛了)。等到普京動員了十萬大軍,美國馬上退縮。烏克蘭才發現,北約根本不打算收容它。可憐的澤林斯基,被川普耍了,沒有覺醒,又被拜登給耍了。他居然不瞭解,烏克蘭是個爛攤子,一枚棋子,衹能被利用,德法兩國根本就不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

       在臺灣海峽,美國還在搞事,并且越搞越帶勁,死命鼓動日本參與,又找北約國家到亞洲來搞事,還在兩個大洋發動了一場四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軍演,其目的可能不是恐嚇北京,而是向東盟顯示其强大,借此挽回東盟的支持。中國還以顔色,也來個封閉十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實彈演習。意思是,要打就來唄!東盟看了兩邊的比劃,多半不會跟美國跑。

“從實力出發 ” 對決“不吃這一套”

       拜登上臺後,不但沒有放棄川普對中國極限打壓的政策,反而拉攏盟友,企圖對中國進行更廣,更全面的極限打壓。打壓的目的是什麽?是打核子大戰嗎?他不敢。那麽,他是要逼迫中國屈服?或者,要推翻中國共產黨?拜登想清楚了嗎?他好像沒有。

       美國明年舉行期中選舉,政黨預選活動從年初就開始了,如果拜登想要維持民主黨在議會中非常薄弱的多數,他必須解決國内許多燃眉之急的問題,否則他很可能輸掉議會中的多數,使他才兩年就變成了跛脚總統。他也想在外交方面有所表現,如果他能夠讓習近平俯首稱臣,那期中選舉則勝券在握。可是,時間緊迫,所以他急。

       拜登知道,不能跟中國打兩敗俱傷的核子大戰,而根據西方民調機構在中國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有90%的老百姓支持共產黨政權。所以,期望中國内亂也是在做白日夢。那麽,剩下的就衹有指望中國在巨大的壓力下屈服了。可是,憑他幾十年的外交資歷,他應當知道,跟美國打了韓戰和參與了越戰的中國共產黨,在它最困頓的時候還跟蘇聯打了珍寶島戰爭,共產黨是絕對不會屈服的。極限施壓,成功的概率是零。拜登一上臺來就選擇了這個戰略,這應該說是他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極端諷刺的是,美國的國運很可能會在這位正直,堅定信仰美國優越的老頭子身上走向下坡。

      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美國的精英層仍然相信,美國的實力非常强大,在盟友的支持下,能夠壓制中國,逼迫中國就範。可是,中國已經不承認這一點。三月在安克雷奇時,楊潔篪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美國不信,又派舍曼到天津,要她“從實力出發”,跟中國談判。中國方面則從“不喫這一套”出發,提出了三條紅綫和兩份清單,替美國畫下了中國的“圍欄”。所以,“從實力出發”跟“中國不吃這一套”算是對上了。

中國一定贏

      在收官之前就剩下了打劫和補子了。這個過程可長可短。美國的地盤是北美,英國,澳洲,日本,以色列,和歐洲部分國家。用圍棋的術語來説,這些是美國做好了兩個眼的地方。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包括德法,以及韓國,印度,越南等一些國家,還有待它繼續努力。中國的地盤是俄國,朝鮮,伊朗,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組織中除印度外的其他成員國,非洲絕大多數國家,東盟中大多數國家,和幾個拉丁美洲國家。還需要努力的地方是歐洲,南亞和中東。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中國正在整合龐大的歐亞大陸,而美國正在失去這塊大陸。

      美國的優勢在於軍事聯盟,而中國的優勢在於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共贏。美國正在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并且,由於債臺高築,拜登正在減少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部署。中國則恰好相反,正在積極籌劃把阿富汗和中東各國,包括伊拉克,拉進一帶一路。收官之前看,中國幾乎一定會贏。爲什麽呢?

      有兩個基本理由。這兩個理由都跟人的本性有關。第一,美國需要在它地盤内的國家都跟著它反中,而中國願意接受所有不反中的國家,且不要求它們反美。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選擇不站邊比選擇站邊要容易得多,因爲左右逢源,兩邊的好處都可以拿。

      第二,人們既有尋求强者的保護的欲望,又有追求財富分享的欲望。這是人和國家都有的基本欲望。因此,隨著美國向其他國家提供保護的能力減弱,和中國能夠提供分享財富的機會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就會選擇分享財富。尤其是,當美國製造衝突的能力減弱,和平相處的氛圍轉強,弱小國家對保護的需求也會減少。
所以説,中國一定贏。
 

3 Comments

台灣人的防疫日記  II.大陸的防疫才是No. 1

8/14/2021

0 Comments

 
陸糺糺
 
5/21我們搭廈門航空MF888的航班從桃園機場飛到廈門高崎機場. 抵達廈門時大約下午一點半. 這班飛機的飛行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 而且每個人都戴著口罩, 一路也沒人敢摘下來, 所以即便飛機上有給乘客準備瓶裝水, 也有簡餐, 但估計沒人敢吃喝, 空姐很好心的來問我們, 願意幫我們把吃的喝的, 還有拖鞋, 毯子(防疫期間用比較薄的)全部打包帶走. 到了旅館之後打開來才發現, 他們還好心的幫我們裝進了一些茶包, 小點心, 巧克力, 真是暖心!

因為我們在飛機上坐的是第一排, 所以是第一個下飛機的, 廈門機場並不是很大, 當天人也不多, 到處都空蕩蕩的, 到了入境處, 放眼望去所有的工作人員一律都是全副武裝, 從頭到腳包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 讓這個在台灣悠遊自在過了一年的我, 突然間覺得COVID-19不是在文章裡, 也不是在電視裡, 他竟然就在眼前, 他離我如此之近!

地上早就全部畫好了安全距離的線, 每個人都乖乖的站在線上, 自然就保持了安全的距離, 工作人員非常有經驗的在每一個點帶領每一位旅客, 並指導旅客這個地方該做甚麼? 不讓大家有任何多餘的停留時間. 大陸現在所有東西都用手機的APP, 當初在桃園機場廈航櫃檯時, 他們一定要確定每位旅客的手機上都準備好了”入境健康申報”, 只要把手機上去掃一下就OK 了, 省時省事又安全(大家都避免不必要的接觸), 根本才十幾分鐘就全部過關了, 然後就是重頭戲~~~核酸檢測. 有三四個房間, 所以基本上也不會要怎麼等, 進去後就是兩根採檢棒子, 一根插鼻孔一根抹喉嚨, 或許是他們都經驗太豐富了, 所以我並沒有覺得很痛苦! 做完核酸測試就去入境櫃台入境, 然後領行李, 正式入境.

一出機場大廳, 門口就停著一輛中型巴士, 我們先放好行李人就上車, 基本上大家很自然的就是一人坐兩張椅子, 大概也就等了十來分鐘車子就開了, 大約開了十分鐘, 就到了一個所謂的轉運中心. 大家下車後, 進入一棟大樓, 在門口就有人在喊著, 要去外地的(其他各省)就帶到另外一邊上車, 要留在福建的帶到一邊, 要在廈門的往大樓裡面走, 我們就是要留在廈門的, 所以繼續往裡面走, 然後就問我們是要到廈門的哪一個區? 每一個區都有一張接待的桌子, 我們一直往裡面走, 最後終於找到了我們要去的那個區的桌子, 有兩位年輕人在負責, 登記之後就叫我們到一間蠻大的房間裡去坐著等, 房間裡有礦泉水, 很多椅子, 冷氣也很強, 我們又是第一個, 後來陸陸續續有人進來, 大概等了五十分鐘, 終於來通知我們可以去上車了, 我們這一區一共有六個人, 來了兩部休旅車, 三個人坐一部車, 廈門緯度比台灣還要南邊, 那天又是個豔陽高照的日子, 外面其實很熱, 但是轉運站大樓外面的十幾二十位工作人員, 以及帶我們搭車的幾位工作人員包括司機先生, 他們全部都是全副武裝, 我看他們每人都是汗流浹背, 又怎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

到了旅館, 我們下車並拿下個人的行李, 到了旅館門口, 每個人把行李放在門口, 有個工作人員拿著消毒水噴槍, 對著行李箱外面上下左右徹底噴了個夠, 等於給行李箱做了個淋浴, 布質軟箱子的人可能會哭死! 還好我們家用的都是鋁和塑膠的硬箱子. 然後再叫我們, 一個一個的走過去, 地上有一塊類似海綿之類的墊子整個都是消毒水, 讓我們都要上去好好的踩一踩, 就是要清洗我們的鞋子啦! 我懂他們的意思, 也知道這樣做很好, 讓人很放心, 但是......我真的很心痛我可憐的皮鞋! 在把箱子和鞋子都洗過澡之後, 我們終於可以進到旅館的大廳了.

進到旅館之後, 我們每個人都詳細的填完一張表格, 然後就可以去櫃台, 工作人員會把現在旅館裡所有空著的房型告知, 我們可以自行選擇想要住的房型, 大小不同房價當然也會有差別, 當我們選定房間之後就可以拿著房卡去各自的房間了. 就這樣, 展開了我們的隔離生活.

我要解釋一下為甚麼這次我們會從廈門入境? 我們曾在上海住過14年, 其實對上海是非常熟悉的, 照理講應該絕對是從上海入境, 因這次是和先生兩個人一起入境, 當然是希望能夠兩人共住一間房, 彼此有伴較不無聊, 但是據我所知, 上海的防疫旅館基本上都只能一個人住, 如果夫妻要同住的話, 第一個年紀要夠大, 至少七八十歲以上, 或是其中有人因身體因素不方便自己一人居住, 這樣才有可能被批准夫妻同住一間房, (當然我也有朋友在上海被安排夫妻同住一間的, 但這是少之又少的案例), 在廈門則是只要你提出申請, 夫妻一定會被批准同住一間的. 還有一點就是, 上海入境的人太多了, 所謂眾口難調, 一直有人抱怨防疫旅館太貴, 其實以上海這種世界級的城市物價來說, 他們的防疫旅館房價從一天人民幣550~250不等, 還包括三餐, 應該是一點也不貴才對. 在上海我們對於防疫旅館沒有任何主導權, 完全由他們分配, 分到哪家旅館? 分到哪間房間都只能接受, 而且最貴也不過550, 會有多好的房間呢? 在廈門, 雖然不能選擇旅館, 其實我們在那個區登記時, 就有告訴工作人員我們想去住比較好的旅館, 年輕小伙子跟我們說, 旅館挺滿的, 當時只剩下兩間旅館還有空房, 意思就是比較好的旅館已經都滿了. 但好在廈門的旅館雖不能選, 但是房間是可以選的, 於是我們選了當時還剩下的最大的一間, 是一房一廳1.5浴, 而且他的臥房超級大, 浴室也很大, 所以我們非常滿意, 房價是一天人民幣680含早餐, 午餐和晚餐可以自己點外賣或是包給他們, 兩餐一天每人90塊, 於是我們打算吃兩天試試看, 結果沒想到這麼棒! 每餐每人有四菜一湯+水果, 而且菜色都很好, 有蔬菜, 有海鮮, 有肉, 兩個禮拜都不重複, 真是滿意的不得了!

5/21的下午進到房間已經是下午快四點了.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 只有一張門卡, 把門打開門卡插在進門的牆上後, 這張卡就不能再用第二次了, 所以我們每次開門時都要小心, 千萬別把自己給關在外面, 就進不來了. 我們第一件事就是去浴室把自己從頭到腳洗個乾淨, 再把全身的衣服都泡在肥皂水裡徹底洗淨, 接下來, 就真正開始了悠閒的21 天.

每天早上八點, 早餐就會送到房門口, 中午十二點, 午餐會送到門口, 下午六點, 晚餐會送到房門口.每間房門口都有一張椅子和一個垃圾桶, 餐點送到時, 工作人員會把食物放在椅子上, 敲兩下房門通知一聲就離開, 我們就打開房門把東西拿進來, 吃完之後再把餐盒全部裝回原來的塑膠袋裡, 整袋拎出去放進垃圾桶, 他們會固定有人來收垃圾. 如果我們有上網購物送來的快遞, 或是點外賣, 樓下櫃台代收之後都會有人幫我們送到房門口.(這個服務是各家旅館自定的, 也有地方的旅館並不允許快遞或外賣).

每天早上9:00~9:30和下午3:30~4:00的時候都會有人來敲門, 是全副武裝的人來給我們量體溫. 他們都非常客氣的問好, 每次量完, 我都會由衷地對他們說聲謝謝.

5/22早上十點, 有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來給我們抽血, 他們推著一個推車過來, 我還往房門口的椅子上一坐, 但不知這手該往哪裡放才方便他抽血? 哪知護士小姐笑著跟我說要我站起來, 然後他竟然非常孰練的在我手臂上綁上橡皮繩, 用一根沾了酒精的長棉花棒在要下針的地方塗抹消毒, 然後非常快速的插進針開始抽血, 血抽得並不很多, 一下子就抽好了, 他動作超級俐落的在拔針的同時, 立刻用那支棉花棒壓住傷口, 我們把手彎起來就正好把棉花棒給夾住了, 手都不用去扶, 因為針特別細小, 所以真的不痛, 針孔大概一分鐘就沒事可以把棉花棒給扔了, 佩服他們的用心, 設計這種特別細小的針頭和管子, 醫護人員的技術也讓我佩服!

5/23早上十點半, 又是一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過來, 他今天是要來做核酸測試, 兩根棒子分別插在兩個鼻孔, 讓先生先做, 這種事當然要讓他打頭陣嘍, 結果哪知弄得他很不舒服, 一臉痛苦的表情, 把我嚇死了! 醫護可能覺得有點不太好意思, 所以幫我檢測的時候下手就輕了很多吧, 我並沒有覺得特別的不舒服, 自此便打定主意, 以後都讓老爺大人先上, 以示尊敬!

5/26早上十點, 又被插了兩支鼻孔, 但我還是記得向醫護人員說謝謝!

5/27今天有件不好的消息, 廈門發現有一例確診, 竟然是和我們同班飛機的旅客 !!! 一開始是安慰自己說, 我們是坐在第一排, 和後面的艙有一定的距離, 不怕! 不怕! 但後來再一想, 就因為我們坐在第一排, 所以……全飛機上的所有旅客在進飛機時, 每一個人都曾經有經過我們身邊@#%&*, 才剛過了輕鬆自在一週的我們, 開始不淡定了……

5/30早上十點一刻, 他們又來插鼻孔, 今天竟然只插了一支就結束了. 我卻寧願他多插幾支, 因為我們要確定自己沒染病啊!

6/1我們不放心, 就打電話去樓下想確認一下最近一次的核酸檢測報告, 樓下的人說他們還沒收到通知, 小姐笑著跟我們說 : 你們別擔心, 肯定是沒事的, 如果有問題的話, 你們不會還在旅館裡待著. 想想他說的也對, 雖然是好消息吧, 但我怎麼聽著有點毛毛的勒? 一點都笑不出來!

6/3 早上十點半, 再被抽第二次血, 外加插鼻孔, 還有抹喉嚨, 眼看著隔天即將期滿兩週, 今天給我們來個全套, 以便確定明天是否可以出關?

我們原計畫出關後就搬到廈門市中心的Hilton 去住兩週, 疫情的關係我們才發現, 其實大陸是各縣市地方自治的, 每個縣市會針對自己的疫情狀況來訂定防疫的規格, 廈門對於境外過來的人, 是要求14+7 的隔離, 也就是必須在防疫旅館住滿14天之後, 必須回家再待7天才算結束. 這7天要求除非必要不要出門, 如果一定要出門, 則必須全程配戴口罩, 體溫仍須每日早晚各量一次, 第六天再做一次核酸檢測. 但是我們並沒有家可以回, 仍舊必須住在普通的旅館, 所以這個第三週是否可以住進Hilton? 或是仍舊必須留在防疫旅館? 就要等待他們的決定. 防疫旅館的人員告知, 我們的最後核算和驗血報告都是過關的, 所以他們可以放行, 但是我們必須交待第三週的去向他們才能放人, 也就是我們必須提供入住旅館的詳細地址包括房間號碼才行. 於是這個球就踢到Hilton去了, 後來聽說Hilton為了這個還開了兩次會議, 因為Hilton是坐落於廈門市中心的一個大購物中心的樓上, 我們雖然已通過所有的檢測是健康的, 但畢竟還有第三週的被觀察要求, 即便我們被確診的機率微乎其微, 但還是怕有萬一, Hilton的管理部門+整個購物中心的持有公司(也就是房東)+購物中心的管理物業公司+那個區的街道衛生行政部門, 他們全部集合在一起開了個會, 最後決定不敢接受我們的入住, 因為若有個萬一, 不光是Hilton, 而是整個購物中心都有可能被迫關閉, 誰也不敢負這個責任. Hilton的訂房人員來電解釋說明原由, 並再三道歉, 我們一點都不生氣, 反而很感謝所有參與人員的費心, 大家對於防疫的付出, 才能換來所有人民的健康與平安. 而且我們其實在這間防疫旅館待得也很開心, 再多待一個禮拜也無所謂. 在這個第三週倒是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那就是菜單開始偶爾出現了重複的狀況, 顯然他們真的有花心思去開出14天都不重複的菜單,  誰讓我們這兩個特殊案例硬是住上了第三個禮拜呢!

6/10早上十點, 醫護人員又來從我們的鼻子做了真正的最後一次核酸檢測, 連醫護人員都恭喜我們明天終於要解除警報出關了. 做完之後, 我再次站起來向他們說 : 謝謝你們, 辛苦了!

6/11一早就起床開始收拾行李, 今天終於閉關期滿, 雖然並未在閉關期間練就出甚麼神功, 但是卻精神飽滿, 充滿了活力, 感謝從入境機場開始到防疫旅館, 這三個禮拜所有接觸到的醫護和工作人員, 他們每一個人都全副武裝辛苦的為我們服務, 雖然看不見他們的臉, 但是卻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心, 從入境開始的這三週, 我們一共做了七次的核酸檢測, 還抽了兩次的血, 沒有收取一分的費用! 懷著感恩的心, 領了防疫旅館開具的解除隔離證明, 走出防疫旅館......廈門, 我來了!


​
0 Comments

台灣人的防疫日記 I.離開台灣 (怎麼有點像逃難)?

8/14/2021

0 Comments

 
陸糺糺
 
我先生在2/27出差到大陸, 因為疫情要隔離之故, 所以出去的時間必須比較久, 否則划不來,因為兩岸各需要隔離兩週, 等於啥事兒都不用幹, 光在旅館就得耗上一個月. 他在5/2才又回到台灣, 我們家其實是有符合居家自主管理的條件的(他可以有單獨的臥房+浴室), 但是怕萬一, 為了維護我的安全, 他還是每一次都去住兩週的防疫旅館.

5/3台灣開始有狀況發生, 一開始還好, 一週後開始越來越不樂觀, 但我一直對台灣很有信心, 不是對蔡政府有信心, 而是覺得台灣上空似乎有個金鐘罩在保護著, 因為從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以來, 台灣的政府根本沒防疫, 但卻能一關一關的一路平安度過, 真是天佑台灣 ! 所以我覺得這次也一定能夠安然過關. 於是我開始上各網站購物囤積糧食, 因為先生要回來了, 他又是個肉食主義者, 於是我訂豬肉, 牛肉, 雞肉, 海鮮..... 把大冰箱裡的冷凍庫塞得滿滿的, 米, 油, 各種調味料….. 都囤了個半年以上的用量, 這下只需每週出去買些蔬菜即可. 幸虧我動作快, 等三四天後我訂的貨都到齊時, 就開始在朋友間聽到哀鴻遍野甚麼都缺貨的抱怨聲. 我這才是真正的所謂超前部署啊!

5/11又有新的確診, 我家老爺就說: 如果情況不對, 大不了就再去大陸, 我覺得他也就是說說罷了並沒把他的話當一回事兒.

5/12情況又有變化, 開始有人在傳離開台灣的機票開始漲價. 我和先生通電話, 他立刻上網查, 確定票價還好還有票, 於是他就跟我說, 還是去大陸避一避吧! 蛤, 不會吧??? 你還在防疫旅館裡耶! 他說: 我對這個政府沒有半點信心, 沒有必要留在這裡擔心受怕的, 我們又不是沒處可去, 於是他查了機票, 但是卻沒訂, 原來是老手, 他說要先預約好做核酸檢測的醫院, 否則訂了票找不到做檢測的醫院也上不了飛機, 也就正好在那個時候, 台北做檢測的人開始大量增加, 好多家醫院都約不上, 我還有朋友跑到新竹去做檢測呢. 他費心地找了好一段時間.

5/13他終於預約到了新店的慈濟醫院, 於是立刻訂機票. 至此, 我才真正地感覺到要離開台灣了!

5/15美國的好朋友來電, 知道台灣的疫情特來關心, 得知我們打算去大陸, 就問我為甚麼不乾脆回美國打疫苗? 他說美國疫情已經好很多, 等於前後一共待上一個月的時間就兩劑都打完了.於是我和先生詳細的討論了一下, 因為兩個女兒都住在大城市(一個在舊金山, 一個在芝加哥), 所以他們的家都是公寓房子, 我們如果過去, 不論是住在誰家都感覺不安全, 女兒們好不容易在美國度過了戰戰兢兢的一年, 還好都沒染疫, 雖然他們都已經打完兩劑的疫苗了, 但是並不代表就不會被傳染, 我們大老遠的飛過去, 如果不幸在機場或是在飛機上被傳染, 再帶過去女兒家傳染給她們的話…….,或者我們可以自己直接先到旅館去住兩個禮拜再去女兒家, 但是再想想, 我們實在是對美國的旅館完全沒有信心, 不要在機場和飛機上沒被傳染, 結果卻在旅館被傳染那不是比竇娥還冤!? 幾經思量之下, 我們還是決定依原訂計畫去大陸.

5/17一早老爺子才從防疫旅館回到家, 就開始忙著跑銀行, 處理一些事情, 因為我們應該至少會離開三個月, 買一些要帶走的東西, 做不完的事.

5/18家裡室內有好多盆栽, 但是人都不在, 台灣的夏天好熱, 我們要把所有的窗簾都拉上, 室內沒有足夠的陽光, 又沒人澆水怎麼活? 真是捨不得, 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把所有的盆栽都解決了! 和樓上的好鄰居聯絡, 要把鑰匙留給他, 台灣會有颱風, 也會有地震, 以防萬一, 我必須把鑰匙給他, 方便出狀況時來查看. 為了安全, 我們打算在出門前把瓦斯也關了, 然後我想到了停在地下停車場的車子, 是否要請樓上鄰居每一個月來開一下以防沒電? 老爺子就說我想太多了, 沒電就沒電唄, 等回來時再叫人來充電就好了.這次好像真的覺得自己年紀大了, 怎這麼不經事?

5/19早上我們就趕到新店的慈濟醫院去做核酸測試, 慈濟一天只做五十個人, 我們兩個正好就是49 和 50 號, 好險啊! 我懷疑台灣的核酸測試收費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吧 ? 竟然要價台幣7000, 這個政府乾脆直接用搶的算了 ! 我從來沒做過所以有點緊張, 結果慈濟是從喉嚨採檢, 一點都沒有不舒服.

5/20早上, 我們去慈濟領回我們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下午把我所有冷凍庫裡的東西全部打包,並在每包外面標明是甚麼東西? 該怎麼料理? 然後全部分送出去, 真不知道我花這麼多錢去搶購這些來幹嘛的? 做功德嗎? 還要交代他們: 我沒訂過這家, 你吃完之後要告訴我他家的牛排好不好吃喔……., 那家的三文魚排看起來很棒, 你吃完再告訴我好不好…….我就差沒讓他們寫報告, 估計收的人大概也快瘋了!

5/21一早出門, 到了桃園機場, 機場裡沒什麼人, 所有工作人員也全部一律只戴著一般口罩. 我和先生戴著普通眼鏡(不是防護是必須),和一般口罩, 發現我們倆竟然是旅客中的最差配備時, 我趕緊從背包裡拿出一個KF94口罩加戴上去, 同機的旅客全副武裝穿隔離衣的也有, 穿丟棄式雨衣的也有, 還有位大媽竟然頭上戴頂塑膠浴帽, 差點沒把我給憋死, 硬是沒敢笑出聲來! 我們搭的是廈門航空, 從桃園飛廈門, 在三天前廈航就有email 通知我們, 必須先在手機裡下載一個APP,叫做"健康申報碼",在廈航的櫃檯, 每個人都要出示手機上的這個健康碼和核酸測試的陰性報告. 因為人不多, 所以沒有多久我們就通關結束, 還有很多時間, 看看可憐的免稅商店裡面空無一人, 我就起了同情心, 進去隨便逛逛, 心裡想著消費一下, 為台灣的經濟盡一點”棉薄”之力, (所以我沒有去SKII,只去了資生堂),而且還刻意避掉銷售小姐推薦的頂級系列,  結果卻沒想到.......我竟然在資生堂沒買一瓶頂級系列產品的情況下, 也能花掉兩萬多台幣.

終於上了飛機, 當飛機緩緩升起, 看著窗外的陸地, 這麼幾十年以來, 每年都會出國數次, 對於飛機起飛根本毫無感覺, 但是不知為何? 這次看著離開的地面, 不禁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再見了台灣! 我不確定我們這次的決定是否正確? 也不知我們是否反應過度? 在台灣的同胞們大家保重, 希望我們能很快再回來!



​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