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民主聖戰”就是災難

3/26/2022

0 Comments

 
張文基

     3月1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六天後,拜登在他2022年的國情咨文演講中,再一次高調的宣示了這是一場“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戰爭,並強調“自由”將永遠戰勝“暴政”,延續了美國幾十年來的神話。 然而,這些宗教性的宣傳口號能經得起歴史事實的考驗嗎? 又真正給美國和世界上廣大人民帶來“福音”嗎? 也許重溫烏克蘭危機的歴史,可以讓廣大人民自己來判斷吧!

     打開天窗說亮話,烏克蘭悲劇的發生與民主的傳播、國際法規則、國家主權或俄羅斯對美國的安全威脅都沒有任何關系。 相反,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秋天 ,當時舊蘇聯解體,全世界都期望著一個更和平、民主、繁榮的世界,但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軍事工業綜合體拒絕悄悄地退出舞台,反而透過對國會兩院的控制,加速將華盛頓的霸權擴展到世界各地,造成近百萬生命的消失和千萬的難民流離失所。 如今,戰火延燒到西方文明的腹地,歐洲。 事情是如何演變的?

24年前肯南等智者的预言

     二戰後美國對蘇聯「遏制政策」的制定者,建立北約(NATO)理論基礎的偉大戰略家 肯南(George Kenan)1998年接受紐約時報的年青專欄作家弗裡德曼(Tom Friedman)的訪問,反對美國支持北約東擴至波蘭、匈牙利和捷克的政策,並精準預言如果執行這種政策的後果。

     “我認為這是一場新冷戰的開始,俄羅斯人將逐漸做出相當強烈的反應。 我認為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而製造的悲劇性的錯誤,因爲俄羅斯沒有威脅這些國家。 更糟糕的是我們已經簽署了保護一系列國家的協定,儘管我們既沒有資源、能力、也沒有任何嚴肅的計劃來保護他們。”

     “我特別擔心有人強調俄羅斯是一個渴望攻擊西歐的國家。 難道人們不明白嗎? ... 現在,我們正背棄那些發動了歷史上最偉大的不流血革命以推翻蘇維埃政權的人民。 美國的反應是什麼? 擴大北約對俄羅斯的冷戰聯盟,並使其更接近俄羅斯的邊界。”

     Jack Matlock, 1987-1991年間美國駐蘇聯大使,24年前也在參院作證反對 北約東擴,在2022年2月17日接受訪問時說:

     “1991年我們實現了我們的目標:一個完整和自由的歐洲。 很明顯,如果你開始逐漸地擴大北約,而且排斥俄羅斯——你將再次引發軍備競爭和武裝衝突。 這在當時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爲俄羅斯沒有威脅任何東歐國家。 實際上,蘇聯在其最後幾年戈爾巴喬夫已經接受了東歐國家的民主化,而蘇聯議會的最後一項行動是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的自由和獨立,這樣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完整而自由的歐洲。 我們應該做的是構建一個包含所有這些國家的安全體系結構。”

     “然而,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所做的却是開始試圖控制其他國家,把它們帶入我們所說的“世界新秩序”。 我們還主張有權隨時使用武力,我們在90年代未經聯合國批准的情況下轟炸了塞爾維亞。2003年,我們用虛假證據,未經聯合國批准,入侵伊拉克。我們并没有遵守我們支持的國際法。”
1962年的古巴危機,美國冒著世界大戰的危險,迫使俄羅斯從古巴撤出導彈,雖然古巴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以做它想做的事情。 同樣的理由俄羅斯爲什麼不能反對在烏克蘭境內湧入的西方攻擊性武器呢?

“民主聖戰”背後的真正原因

     隨著舊蘇聯的消失,北約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世界需要的是一個新的和平聯盟,它須包括俄羅斯和所有前華約國家。毋庸置疑,和平聯盟從來沒有機會,因為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61年著名的“告別演說”中曾對軍工聯合體的過度權力發出過著名的警告,但正是1990年代初冷戰的突然結束,證明了他是正確的。

     因此,所發生的是北約的擴張,而不是解散,因爲北約是國防工業的政治行銷部門,它是軍工聯合體的出路。 爲此,美國的政客們必須炮制新的理論來証明它存在的必要,强调虛假的和平通過實力的理論:我們要通過實力來保障和平,我們要在世界範圍內促進民主,以此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民主是和平的最佳保障,將確保對基本人權和法治的更大尊重。

     讓我們首先重申,歐洲的安全對美國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的,美國的領導作用對歐洲的安全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我們與歐洲國家的關係必須繼續以北約聯盟為基礎,北約聯盟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自由和國際穩定的堡壘。我們呼籲立即擴大和平框架,以包括那些對北約保護民主理想表現出最堅定承諾的中東歐國家。

結語

     按照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美國軍費是7780億美元,世界第一,佔GDP的3.7%,世界第二的中國是2520億美元,僅佔GDP的1.7%。對比的是卅年來美國民主是每况愈下,而中國却是黄金的卅年。
最近的事實一再証明肯南預言的正確,美國沒有能力來支撐她的野心;所以正如本社社友們的許多文章所論述,美國在烏克蘭衝突不可能勝利。 近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更傾向用談判解決衝突,然而,他所能得到的條件將遠比戰爭發生前更爲不利,而烏克蘭人民却爲此付出不必要的、沉重的財產、身體甚至生命的損失。
台灣當政者和人民豈能不以此為戒?
 
 
 
 
 

0 Comments

俄烏衝突的根源

3/26/2022

1 Comment

 
梅強英
 
     俄烏戰爭從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到現在已近三星期,何時結束,無人能預期。俄羅斯之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這場戰爭, 從普京對烏克蘭提出的四項停火條件(不加入北約,去軍事化,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及承認頓巴兩區是獨立的國家),可以清楚的看到,烏克蘭近年來一昧倒向西方,並試圖加入北約,已經踩到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的紅線。而烏克蘭之所以會有如此舉動和美國兩次在烏克蘭精心策劃的顏色革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美國為什麼要在烏克蘭發動顏色革命?
 
     烏克蘭於1991年脫離前蘇聯獨立。它的地理位置介於美蘇兩大陣營之間。早在1997 年,布热津斯基(卡特總統時期的國安顧問)在他那本“大棋局”書裡, 就清楚的指出烏克蘭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他說:烏克蘭是歐亞大陸棋盤上的一塊重要空間,它是地緣政治上的一個樞紐。做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它徹底改變了俄羅斯,讓俄羅斯再也不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了!(Ukraine, a new and important space on the Eurasian chessboard, is a geopolitical pivot because its very existence 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helps to transform Russia. Without Ukraine, Russia ceases to be a Eurasian empire.)
 
     在這樣戰略思想指導下,美國很早就將烏克蘭認定為是制衡俄羅斯的一個重要的棋子,因此長期在烏國內扶植親美勢力。在美蘇兩大陣營的影響下,獨立後的烏克蘭政局一直在親俄派和親美派之間搖擺。加上獨立後國家財富被寡頭掠奪,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沒有改進,民怨很深,這為美國主導的顏色革命奠下了很好的基礎。
 
美國如何搞顏色革命呢?
 
     美國在各地搞顏色革命,目的是要顛覆當地不親美的政權。美國現在玩法嫻熟,大部分時候都可達到目的。什麼樣的作業程序呢? 簡單來說,就是以民主之名,用金錢支持反政府團體,用媒體製造反政府聲量及散佈假信息,用悲情來刺激群眾的對立情緒,造成情勢失控,最後政權下台。
 
     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的顏色革命是不是大致符合這一套作業程序呢?
 
     第一次顏色革命發生在2004年。那年總統選舉有倆人參選。一位是親俄的Yanukovych ,另一位是親美的Yushchenko.  Yushchenko 的太太曾在雷根政府的國務院擔任過要職 。所以美國支持誰, 自然是不言而諭。選舉結果是親俄的Yanukovych 當選。 但是Yushchenko 落選了卻不認輸。數千名他的支持者集結在基埔市中心大廣場,抗議選舉舞弊 (和Trump 類似)。由於人數眾多,引起了西方媒體大量的報導。北約前秘書長數次前往烏克蘭調解無果。調解期間,Yushchenko 鼓勵他的支持者留在廣場抗議。一個月後。選委會宣布選舉無效。重新選舉。這次親美的Yushchenko  獲得勝利成了新總統。抗議結束。由於示威群眾都穿橘色上衣或戴橘色的圍巾。故稱之為橘色革命。這次抗議為時不算長。 過程是和平的。
 
     我們來檢驗這次的顏色革命是否附合上述美國作業程序。首先,我們要看美國和西方是否有用金錢來支持示威活動。 金融大鱷George Soros 曾公開告訴媒體,他在烏克蘭獨立前,就在烏克蘭成立了文藝復興基金(Renaissance Foundation)幫助烏克蘭推動“民主”。這基金一直非常活躍。這次橘色革命,這個基金幫助誰,連三歲小孩也猜得出!
 
     美國政府則是用1983 CIA 成立的外圍組織,國家民主促進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資助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參與橘色革命。2013年美國當時的助理國務卿Victoria Nuland也公開承認美國花了50 億美元在烏克蘭反政府的活動上。雖然這是2013 的談話, 也間接證明美國政府在2004 年 一定也資助了橘色革命。
 
     其次,媒體戰呢?當時西方媒體每次提到Yanukovych 都貼上一個俄羅斯支持候選人的標籤 (大概也屬實),而每次提到Yushchenko, 則把他塑造成的一位反貪腐、為民主奮鬥的候選人,從來不提他是被美國支持的。這些宣傳絕對影響了選民的選擇。
 
     Yushchenko 在選前三個月吃了下毒的食物, 以致臉變得凸凹不平。Yushchenko 宣稱是俄羅斯下的毒藥。是否屬實,一直無解。現在很多政治評論員說他因中毒事件爭取到很多選民的同情。在他的支持者及未決定的選民心中,悲情牌的作用, 發生了效果,使他獲取最後的勝利。
 
     所以金錢,媒體,悲情在橘色革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     第二次顏色革命開始在2013年11 月 ,當時的總統是2010年捲土重來的Yanukovych 那時候烏克蘭政府要與俄羅斯簽訂貿易合約,但沒有與歐盟簽定類似的條約。此舉引起親美派群眾的不滿。這些親西方民眾希望和歐盟有更密切的接觸。 民眾開始集結抗議。在Oliver Stone 的紀錄片 Ukraine On Fire 裏可以看到, 抗議初期,是非常和平的。但是抗議逐漸變質,越來越多極右派,法西斯及納粹份子混雜在抗議群眾中,與警察的衝突愈演愈烈。
 
     這時候美國也沒閒著。除了前面提到金錢援助外,美國民主促進會和美國國際開發署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訓練大批抗議者們運用臉書這種傳播方式來召集更多群眾加入抗議。11/21到 11/24僅三天裏突然有三個電視台成立,這 三個電視台只報導抗議者的活動, 並煽動抗議者加高抗議的力度。很快的,抗議者開始武裝攻擊警察並佔領政府建築,及放火。此外他們會叫出一系列簡短而刺激的口號鼓動群眾的情緒。這些行動方式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顏色革命極為相似。
 
     美國政界大老像John McCain、Chris Murphy 公開的參與抗議者的活動。美國駐烏大使並接見抗議團體,並有一個小組指揮抗議活動。2014年 2月,Victoria Nuland被爆露在她與駐烏大使的一次電話中, 已內定了Yanukovych的接班人。
 
     2014 年 2月20日,武裝的抗議者在納粹及極右派份子帶頭下對警察舉行全面攻擊。狙擊手、汽油彈全部用上了。面臨排山倒海的群眾,警察不是對手。許多警察傷亡,失蹤。一場政變正式開始了。雖然有國際調停,局勢持續失控, Yanukovych 2014 年2月23日逃離到俄國後,美國內定的接班人成了烏克蘭的新總理。
 
     悲情牌在這次抗議事件也打得特別響,抗議中有100位被打死的群眾被稱為100位天使。他們的葬禮激動了更多人心。有的人的被殺是故意設計。有位女記者將她被人打的照片登在網上。影射她是因爲政治的原因被打。後來證明她的被打與政治無關。此位記者也一舉成名,後來成了新政府的國會議員。
 
     新政府上台後開始厲行去俄羅斯化,總總政策讓烏東人民不滿及憤慨。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宣佈與俄羅斯合併。烏東兩地區宣布獨立。基埔政府派武裝部隊鎮壓烏東親俄的百姓,八年間雙方戰爭不斷,約有一萬四千民眾被殺戮。這些事件,一直到現在都鮮少被西方媒體報導。
 
     2014後的烏克蘭歷屆政府越來越親西方,不但不與俄羅斯保持相對友好的關係,而是屢屢踩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紅線, 以致導致俄軍入侵。戰爭帶來的流離失所生靈塗炭,真是一場人間悲劇。
 
     烏克蘭的第二次顏色革命完全是照著美國的寫的劇本走的 -金錢,媒體,悲情牌。 一樣不少。同樣的劇本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的暴動中同樣的演出。所幸有中國政府的存在,美國策劃支持的反送中抗議踢到了鐵板。可是類似的戲碼在世界各地還是在不斷的上演, 不同的是世界各地的民眾透過對俄烏衝突過程的目睹,對美國慣用的手法已逐漸看的比較清楚,對美國的在世界各地製造紛爭的行為感到厭惡與不齒,美國的類似操作還能得逞多久?我們拭目觀察吧。
 
 
 
 

1 Comment

爲什麽普京會贏?

3/26/2022

5 Comments

 
水秉和

     或許你會奇怪,爲什麽2019年美國禁止購買委内瑞拉的石油,隨後甚至企圖顛覆它的合法政府,而現在居然想購買它的石油?爲什麽美國突然急於跟伊朗談判,恢復特朗普退出的伊核協議?(兩者前途未明,但阻力極大)
簡單的答案是,因爲油價猛漲了,通脹非常嚴重,而美國非常急於尋求新的石油來源,從而使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肯於接受不再購買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再往前推理一步,更確切的答案是,因爲歐洲大國拒絕停止購買俄國的能源,使對俄國的“核武級制裁”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美國和北約拒絕直接介入俄烏戰爭,因爲恐怕引起核戰,取而代之,想用最嚴厲的經濟制裁手段來打垮俄國。可是,如果俄國在戰場獲勝,而經濟制裁沒有打垮它,那麽,普京就贏了。目前,俄國在戰場上獲勝的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邏輯就是這麽簡單,同時也是這麽殘酷。普京贏了就是俄國贏了。俄國贏了就是美國輸了。美國輸了,那霸權就跨了。霸權跨了,世界乃走向多極。這個大趨勢必然會在烏克蘭的廢墟上形成。

     其實,沙特等中東產油國也拒絕把俄國踢出歐佩克加一。印度,巴西也拒絕停止它們與俄國在農產品和化肥方面的貿易。種種跡象表示,雖然美國着急,在作最大的努力,可是已經難以調動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了。爲了自身的利益,它們不肯再聽命於美國了。

     最主要的還是石油和天然氣,因爲,俄國是向歐洲各國輸出的這兩種能源占比爲它們的40%,衹要俄羅斯能繼續賣,而兩者的價格飆升之後維持高位(俄國衹需要油價在45美元就夠本,高於此就有賺),它的經濟就可以維持,衹要經濟可以維持,它就可以繼續在烏克蘭進行包圍戰,步步緊逼,直到烏克蘭國内的鬥爭意志瓦解,直到兩百萬或者三百萬的難民進入歐洲,使得歐洲覺得不能再繼續這麽下去,必須尋求談判解決。所以説,普京最後的勝利看來已經是時間問題。

     毫無疑問,拜登當局正在向盟友們施加山大的壓力,因爲這不止是烏克蘭的戰爭,這也是美國維護霸權的戰爭。冷戰勝利的果實眼看就要喪失了。

     3月10日,戰事進行了十四天,談判也已經進行了四輪,每一輪談判烏克蘭的口氣就放軟了一點,但是距離徹底讓步還有相當大的空間。以這樣的速率,普京“以打逼談”的戰略獲致結果的時間不會太久,很可能三個月内達到目的。
​
     也就是説,大約在6,7月間,戰爭可望結束。關鍵問題是,戰爭結束以後,制裁能維持多久?不再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即使永遠繼續下去,衹會是音樂愛好者的損失,對俄羅斯無損。私營企業,如麥當勞,波音,汽車公司,兩大信用卡公司等,難道能夠長期忍受經濟損失嗎?支持美國的制裁,歐洲國家已經付出極大的代價,難道它們願意長期以高價購買美國的能源而徹底斷絕它們與俄國互補的經濟關係嗎?美國的農企難道能夠長期不進口俄國的化肥嗎?一旦私營企業開始放棄制裁,依靠政令實施的制裁也將隨之失去傷害力。

     當然,西方媒體另有一套説法,那就是:一,烏克蘭軍民上下一心,鬥志昂揚,阻擋了俄國軍隊的進攻;二,俄軍如果發動巷戰,它將會陷入“泥潭”,傷亡慘重;三,如果它占領烏克蘭,將會遭遇堅强的抵抗和游擊行動;四,西方的制裁將使俄羅斯陷入長期衰落,導致普京下臺;等等。

     這種説法的假設是:一,普京會向烏克蘭的各大城市發動巷戰,造成雙方的巨大傷亡;二,普京企圖并吞整個烏克蘭;三,俄羅斯的經濟會因爲制裁而衰落,從此一蹶不振。但是,這些看起來都不像板上釘釘。普京似乎衹想把烏克蘭東部從烏克蘭分割出來,造成東西分裂,讓俄羅斯人口占大多數的地區加入俄羅斯,并强迫東部政權中立。以當前的形勢判斷,他的目的,通過戰爭,已經達到了相當部分。

     如果他贏了烏克蘭,那麽,美國的霸權將會受到無可補救的打擊。這當然是普京最大的期望。

     2014年烏克蘭發生政變,親西方政府誕生,普京乃奪取了克里米亞。其後,他就在爲扭轉烏克蘭的政治方向佈局。去年12月,當他向拜登和北約提出了嚴苛的要求時,他早已做出準備,并想好了其後的步驟。他纍積了價值6300億美元的非美元儲備,并跟中國作出長期金融互惠安排。他公開放話:如果沒有了俄羅斯,那麽世界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這是說,萬不得已時他願意拼一次核戰爭。所以,當拜登一再聲明,美國不會直接參與烏克蘭戰爭,普京知道,他可以按計劃行事了。

     用金融戰來對付軍隊的正面交戰,其最大的缺陷是,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是對土地的實際占領,達到將一個國家分裂爲二的效果。金融戰,勝負與得失都很空洞。俄國有巨大的實體經濟,GDP可能短期大幅度下滑,但是垮不了。所以,普京會贏。
     
 
 
     
      
5 Comments

中國阿根廷緊密合作

3/19/2022

0 Comments

 
成吉鹿
                           
     中國和阿根廷相距遙遠,近年來卻往來熱絡、彼此支援, 緊密合作 。阿根廷不是冰雪運動的強國,本次北京冬奧僅派出六名選手參賽,但卻由總統費爾南德斯 Fernandez率團前來,以示其強烈支持,在眾多歐美國家師出無名的抵制下,益顯其義氣及珍貴。

     費爾南德斯到達後次日,2月5日,先到毛主席紀念堂敬獻花圈。接著約2月6日,阿根廷宣佈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經濟帶。並於2月7日,中國與阿根廷發佈聯合聲明,阿根廷力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力挺福克蘭群島是阿根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福克蘭群島領土糾紛】

     歐洲探險家發現福克蘭群島後,曾先後被法國、英國、美國,西班牙和阿根廷佔領過,最後由大英帝國於1833年聲稱其擁有主權而納入其殖民統治,惟此後阿根廷歷任政府亦宣稱其真正擁有主權。1982年4月,英阿衝突加劇,阿根廷陸軍佔據了該島,福克蘭戰爭由此爆發。

【福克蘭戰爭的血淚教訓 】

     1982年歷時兩個月的福克蘭群島之戰,給戰敗的阿根廷三個血淚教訓,迄今仍影響阿根廷的國家戰略。

一,不能信任美國

     1948年南北美洲35個國家組成美洲國家組織OAS,宗旨之一是:當某成員國遭外來侵略時,該組織將集體聲援。但是1982年阿根廷與英國爆發福島戰爭時,阿根廷原以為可以仰賴美洲國家組織的聲援,結果美國完全站在英國那一邊,提供情報,運輸,後勤,打擊阿根廷。

二,不能信任盎薩Anglo-Saxon 五眼聯盟

     福島戰爭期間,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自需對美國英國大使館加以監控,以防其不利於戰事之作為,五眼聯盟之其他國家理應恪守中立。未料英美之情資蒐集工作都轉委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三個貌似中立的國家,結果英國對阿根廷的社情及報軍情均瞭如指掌。

     戰爭期間,阿根廷空軍以美製的A-4AR攻擊機配置法國的魚叉飛彈,重創6艘英國軍艦,戰果輝煌,但是魚叉飛彈庫存用罄後,英美施壓法國不准按約續供,阿根廷空軍迫於無奈只得以普通炸彈,用二次大戰的方式,俯衝轟炸英國軍艦,空軍幾乎犧牲殆盡。

三,不買美國英國的武器

     福島戰爭以後,英國因防範阿根廷再挑戰事,一再阻礙阿根廷的武器購買,美國則實施武器禁運。阿根廷在武器購買上受制於英美,只能轉向法國、俄國及中國。

【中國阿根廷緊密合作】

     中國對阿根廷的進出口都是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國,中國從阿根廷進口大豆,玉米,原油、皮革等,出口機械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計算機和通訊設備、摩托車、紡織服裝等。並簽定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22年兩國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諒解備忘錄,計劃展開未來的基礎建設。

     阿根廷現有三組核電機組如下: 
     阿圖查核電廠一號,發電量34萬瓩,1974年啟用
     恩巴爾斯核電廠,發電量60.8萬瓩,1983年啟用
     阿圖查核電廠二號,發電量69.3萬瓩,2014年啟用
     第四組阿圖查核電廠三號,將安裝中國的華龍一號,發電量120萬瓩,2022年已簽約

     目前阿根廷空軍主力就是福克蘭群島戰後殘留的35架A-4AR攻擊機,這是越戰時代美製的攻擊機,全盤落後,可是阿根廷空軍缺乏預算,眼高手低,更新䀚貴的戰鬥機很不容易談攏。

     阿根廷考慮過法國的陣風戰機,俄國的Su-25戰機,中國的殲10C戰機及梟龍戰機。依據性價比中國的戰機最具優勢,阿根廷一度看上第四代的殲10C戰機,單價4000萬美元。因為使用英國製的彈射座椅,英國出面反對,中國必須換裝國產的彈射座椅。最後阿根廷看上更便宜的第三代梟龍戰機,單價2000萬美元,要買12架。

     最近中英關係惡化,中國以承認福克蘭群島是阿根廷領土反制英國,中國的商船漁船經過福島海域時,所有相關的法律事務都改向阿根廷登記辦理,不理會英國,已經引起英國的緊張抱怨。

     從互相承認領土主權,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華龍一號,到梟龍戰機,中阿兩國緊密合作,成為中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的重大突破,在美國的後院升起了紅旗。

​

0 Comments

俄烏戰爭下荒腔走板的對俄制裁

3/19/2022

0 Comments

 
盛嘉麟
                    
     美英歐洲等利用烏克蘭為棋子,長期對俄羅斯一再的挑釁和輕蔑,這次普京終於忍無可忍,出兵烏克蘭,要求其去納粹化、去武裝化、去北約化,並承認烏東的兩個獨立國,而使俄羅斯如芒刺在背的北約東擴,更要明文停止。因師出有名且王師威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層出不窮荒誕可笑的制裁】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32個國家因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遂一一發動各式各樣的制裁,不但政府,連民間組織也爭先恐後,輪番上陣,彷彿他們都是正義的化身。可惜復可悲的是他們未能集思廣益,慎思熟慮,率皆為氾濫著民粹,奇葩,輕忽,浮誇,侮辱,仇恨情緒的制裁。下面舉些荒誕的例子,博君一笑。

     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亭,軍事將領,外交首長,及無數的俄羅斯公司和個人,凍結沒收其奢侈品,金融資產、房地產、遊艇、豪車。甚至取消了普京個人跆拳道九段的黑帶段位。

     SWIFT國際銀行系統;VISA及Master信用卡;UPS 及FedEx 快遞;美日韓半導體芯片;EXXON, SHELL 石油公司;MAERSK及MSC 海運都要停止俄羅斯的業務。禁止俄羅斯油氣出口。對俄羅斯關閉領空。

     國際奧委會,國際足聯,歐洲足協,國際冰聯,國際體育聯合會和國際組織如藍球,乒乓球,游泳,柔道.....等將禁止俄羅斯參加比賽。

     封禁俄羅斯媒體頻道;Facebook,Youtube及 Google 封鎖俄羅斯用戶。

     戲劇院及音樂廳也湊上一腳,停止演出天鵝湖芭蕾舞及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不讓俄國參加歐洲歌唱大賽;解雇交響樂團的俄羅斯人指揮;貓科動物國際聯合會拒絕俄羅斯寵貓的交易;取消俄羅斯參加歐洲年度樹木評選以及精品咖啡協會的資格。

     制裁不足以洩氣,歐洲各大學要開除俄羅斯學生;民間房東驅逐俄羅斯房客;日本要趁機奪回北方四島之外,還有70志願軍參戰;組成國際外籍兵團16000人赴烏克蘭對俄國作戰。

【制裁自損及俄羅斯反制裁】

     俄羅斯是領土遼闊,物產豐富,農工礦科技業發達的國家,是第一大天然氣,第二大石油輸出國,是小麥,鈦金屬及化學肥料的氮磷鉀原料最大輸出國。美國國會要求封鎖俄羅斯的出口,世界經得起石油短缺油價高漲嗎?歐洲空中巴士及農業經得起缺鈦金屬,缺肥料嗎?

     快遞公司,石油公司,信用卡公司,海運公司在俄羅斯的業務都是競爭奮鬥而來,不是對俄羅斯的施捨,停止服務不過是放棄業務。目前俄羅斯的VISA及Master信用卡業務已經洽商由中國銀聯接手。

     俄羅斯發佈反制裁方案,停止供應美國最大的RD-180火箭發動機。取消了為英國一網公司(OneWeb)的720顆衛星發射合約。停止對德國法國輸出氮磷鉀化肥原料。考慮停止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計劃。

     SWIFT是政治中立,服務全世界銀行業的通訊交換平台,用戶愈多效益愈大。現在美國開始挾持這個平台,濫用制裁,委內瑞拉,伊朗,古巴,北韓,敘利亞,缅甸等國都曾經被除名,如果俄羅斯再被除名,SWIFT平台用戶減少,效用遞減,全球性逐漸褪色。

     可笑的是所謂的金融核彈制裁,不敢把俄羅斯所有的銀行都逐出SWIFT,因為歐洲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仍需有支付系統。俄羅斯早有準備,已經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俄羅斯的外匯存底目前保持美元16%、歐元32%、黃金22%和人民幣13%。即使逐出SWIFT,大量的黃金和人民幣仍可提供必要的流動資金。俄羅斯可以依賴自己的SPFS,連上中國的CIPS,雖比不上SWIFT,也能紓解一時。制裁熱潮一窩瘋過後現已開始冷卻,德國,法國和芬蘭都表示不再參加後續的制裁。



​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