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暮鼓晨鐘   振聾發嘳   莫掉進"修昔底德"陷阱

10/31/2020

0 Comments

 
范湘濤
                                       
據新聞報道,近日基辛格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美國和中國兩國必須為兩者的競爭設立一個規則,所有的競爭都在這個規則內進行。如果繼續當前這種無序的競爭狀態,很可能重新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全球政治都處於不確定的混亂中。

基辛格談話有下列幾個重點:第一,兩國必須討論和確定一個兩國都不能跨過的界限,並且在比較長的時間里將這種政策和方法落實到位。第二,美方也應該放棄全球霸權的思想,必須更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白宮應該意識到,當今世界(包括美方)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在戰略和經濟上對他國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第三,進入二〇二〇年雙方的競爭明顯加劇,並且這種競爭已經不限於經濟領域,包括科技、軍事等很多方面雙方都存在摩擦,這種競爭給全球都帶來了不穩定,這種狀態必須要立即要得到改善。

基辛格這番話是在苦勸白宮重新認識中國。今年兩國的摩擦加劇,白宮還在想辦法遏制中國的發展。美方將包括華為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列為制裁對象。在經濟上想辦法讓更多的外資從中國離開,並將製造業重新全球分配。但是從諸多努力結果來看,白宮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今年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730億美元,依然是最受外資歡迎的市場之一。同時中國已經與14個國家達成了人民幣結算協議。基辛格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單純的採用遏制的辦法已經難以阻擋中國的崛起,反而會加速美方的衰落。他希望雙方能夠制定規則,在規則內競爭,實際上是想要保證美方的世界領導地位。

基辛格是美著名的政治家,在很長時間內,對美外交問題有很深遠的影響。一九七一年基辛格作為尼克松的特使訪華,並推動了兩國建交,多年來為兩國關係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當然基辛格作為美國外交智多星,首先要為美國利益服務。二〇一八年基辛格對於美方挑起的貿易爭端,就曾經袖手旁觀;他也曾經暗示川普政府應該聯蘇抗中;近期美方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嚴重,美GDP下降了31%,並且情況持續惡化中,基辛格就曾威脅,如果美方不好過,中國也不會好過。不過可以看到雖然基辛格97歲了,但是他的觀點依然犀利,他已經看到美方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不佔據優勢。

基辛格以上談話,其實與二〇一五年,哈佛大學艾利森教授(Graham Alison) 所寫的一本書,《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有點異曲同工;該書引述古希臘 歴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描述伯羅奔尼戰爭(Peloponnesian War ) 斯巴達和雅典之間四十年戰爭的慘景,追究原因是原本的霸權與新興勢力的互不相容。雖然書名是[注定一戰],但艾里森多次在公開演講強調這本書的目的是防止戰爭,不是對戰爭進行預測,不認為戰爭是個好主意。戰爭是一個瘋狂的想法,是一個災難性的想法。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政治家不能怪罪於某些歷史,這是他們失敗的行動,他們本可以採取避免一場戰爭。這本書的目的是激勵中國人、美國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思考:我們能做什麼來防止戰爭。艾利森和季辛格一樣,認為美中兩國實力相當,雙方都沒有完勝的可能性,一旦交戰,必定是一個魚死網破的局面,不但兩國會走向敗亡,同時為世界人類文明帶來巨大災害。艾利森教授指出美中兩國合作才是正道,他舉出 二〇〇八年,美中合作阻止了金融危機擴大;美中兩國今後可以在防止核武擴散,改善氣候變化問題,尋求新能源方面可以尋求更廣大的合作。


0 Comments

台獨欲求海峡中線而不可得

10/31/2020

2 Comments

 
谢芷生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是不可能划下疆域分界线的。大陆与台湾既是同一个国家,自然不会在内部设下分界线。不论是大陆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或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地图,都没有把大陆与台湾用分隔线隔开。但笔者注意到,自从台独政权上台后在公共场地,及机关单位已很少看到中华民国全图了。其用心显然是希望,民众能逐渐淡忘,两岸是属同一个国家。台湾海峡的所谓中线,据说是在美国督促下,于1951年划下的。当时大陆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空军。因此制空与制海权都还掌握在国民党手里。然则美国人要求划下中线,就不是为着防护台湾的安全,反而是为着防止台湾海空军进攻大陆了。这看来确有些奇怪。当时美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笔者认为,美国人却有深谋远虑,非一般中国人可以看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民族。历朝历代达到的辉煌成就,都非一般国家可以望其项背。这样的强盛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衰落。但其原始内涵的部分,却并不会随国力的衰退而消失,改变。或许一般人不会觉察注意到,中华民族内涵本质不变的部分,但有战略眼光者却绝不会忽略,错过这些细小,却影响巨大,长远的因素。法国的拿破仑就说曾过,中国是一头睡狮,让她沉睡吧。她一旦醒来将会震撼世界。不管这是传说,还是真有其事。但中国这头睡狮确实已完全清醒过来了。但她并无意震撼世界,只想要回原属于她应有的部分。 在她还未完全清醒前,曾受过多少流氓恶霸的欺凌压迫。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苦难史。

西方帝国主义也好,霸权主义也好,他们是了解中国的过去及其潜力的。既然已把中国这头睡狮吵醒了,只能设法让她不致再发出震撼世界的威力。其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其内部分裂,互相牵制,互相抗衡。李登辉执政时,不是曾配合日本右翼人士,提出过所谓“中国七快论”吗? 但在中共领导下的大陆,团结得像钢铁一般,根本没下手将其分裂的机会。只好利用,因国共内战而长期分裂的两岸对峙,于1999年抛出了欲长期分裂中国的所谓“两国论”。这一举动不论有意,无意都实际配合了西方帝国主义,及霸权主义长期以来欲割裂中国,削弱中国的意图。此一图谋一旦得逞,则中华民族将再无恢复国力,并实现其伟大复兴的机会。

笔者多年前曾在一篇拙文中写道,“台湾既不是一条船,也不是一只鸟,将永远无法飞离大陆”。台湾离开大陆太近了,除非获得大陆同意,是无法离开大陆的。即使在外力帮助下独立了,大陆也不难随时将其收回。这样简单的现实,难道台独分子就没有想到过吗?台独分子真不愿做中国人,何不离开台湾到外国去,还两岸同胞一个太平清净呢?

海峡中线并非一条实际存在的界限,它是在美国人主导下产生的。其性质犹如英国人于1914年,在中印间划下的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台湾一如大陆,都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岸暂时分开的只是治权,而非主权。除非获得主权国家同意,否则即使经过一百年,主权也是无法撼动的。     
                      
                                                                     
​ 谢芷生,2020年 9月25日,维也纳
 
 
 
 

2 Comments

美式大選   日薄西山

10/31/2020

0 Comments

 
 盛嘉麟
         
理想的選舉制度是要能夠選賢與能,但是實際上美式選舉制度根本達不到這樣的目的。
 
 【賢能難以參選】 

參選條件苛刻,且與賢能關係。
 
譬如在美國要獲得共和黨及民主黨的提名,需要財力人脈,社會知名,條件多多,但都與賢能無關。結果,這次2020大選,共和黨提名的是早已惡名昭彰的現任總統川普,民主黨出線的是平庸遲鈍的拜登。兩人俱為七十已過的高齡者。
 
【允許選舉謊言】

在民主選舉進程中發展出所謂的選舉語言,在這次競選過程中,已進到無限上綱的地步,候選人藉著選舉語言可以隨意攻擊抹黑對手,可以隨意開出空頭支票的政見,社會民眾不以為意,使政客說謊無忌,粗口無忌,恐嚇無忌,可以不負責任,竟能騙得選票。
 
譬如川普總統的言論,包括政績成就,政策承諾,數據資訊,防疫知識,媒體統計80%都是謊言。無論媒體如何揭發,死忠的川粉,視若無睹,擁戴赤誠不減。
 
【戰爭破壞撕裂】

在位總統為了贏得連任,獲得勝選。可以不惜發動對外戰爭,鞏固民氣掙得選票。可以不惜破壞國家安定,製造仇恨恐懼,團結選票。可以不惜撕裂族群製造對立,鞏固基本盤,掙得選票。也就是說,為了勝選可以不惜損害國家,重創社會。
 
譬如川普非但不譴責右翼民兵持槍殺人,反而要求他們穩住stand hold,備戰stand by。並且不斷在中國南海,台海試圖製造意外衝突,希望有助於總統選情,使中美兩國都付出沉重代價。

譬如蔡英文製造仇中反華,攪亂兩岸動武,鞏固民氣,卻掙得2020年總統選票。
 
【選前驚奇演出】

在臨投票日的前幾天突然發動驚奇演出,影響民眾投票意願,出奇致勝。
 
譬如川普最近忽然染上新冠病毒,住入醫院三天,然後驚奇的號稱痊癒,回白宮辦公,藉機製造他也是新冠病毒受害者,甩鍋中國,同時展現自己是強壯克服病毒的勝利英雄,贏得選票,讓群眾忘了他才是防疫無方的罪魁禍首。50%的美國人根本懷疑川普染病只是選前驚奇演出的假戲,意圖反敗為勝。

譬如2004年陳水扁發動的驚奇演出,319兩顆子彈槍擊事件,以0.228%的些微差距,反敗為勝,贏得台灣的總統選舉。

譬如2006年陳菊發動的驚奇演出,走路工事件,以1114票的些微差距,反敗為勝,贏得高雄市長的選舉。
 
【選票計算困難】

對立愈嚴重,選戰愈激烈,選票審查愈挑剔,使得計票愈困難。

譬如2000年布希和高爾的總統選戰,退休老人聚集的佛羅里達州,選票使用落後的人力打孔機,由於老人手勁不夠,打出來的票有許多齒孔脫落不徹底,雖然意圖明確,仍然引起爭議列為廢票,創傷高爾。
 
美國總統是間接選舉,最後由選舉人的票決定勝負,目前美國共有538名選舉人,結構為100位參議員與435位眾議員,外加首都華盛頓特區特有的3張選舉人票。除了緬因州Maine及尼布拉斯加州Nebraska之外,各州的選舉人團只能有一個立場,全數投给勝選人,結果候選人忽略選情穩定的大州,爭奪幾個搖擺小州的選票,造成全國得票較多,深得民心的候選人敗選,善於拉攏搖擺小州,奪取較多選舉人票,即使全國得票較少,竟然勝選。歷史上已經發生五次。

譬如2000年的總統選戰,高爾在全國選票勝過布希543,895票,竟然敗選。

譬如2016年的總統選戰,希拉蕊在全國選票勝過川普2,868,686票,竟然敗選。
 
2016年總統大選的郵遞投票約佔25%,3300萬張,今年美國因為疫情嚴重,2020年的郵遞投票估計約佔70%,9000萬張,美國郵局顯然難以負荷突增的大量選票,郵遞的及時及安全無法保障,糾紛難免。
 
【選票政治操作】

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邪惡詭詐,早已開始佈置選票相關的政治操作。
 
川普今年五月任命他的大金主DeJoy出任郵政總長,DeJoy上任後號稱撙節開支,立即撤除全國大量的郵筒,減少分揀郵件的自動分揀機,滯緩了美國郵遞服務達50%,使得以往三天可送到的郵件,如今遲至七天,配合川普打擊郵遞投票的不可靠,預先鋪陳未來郵遞投票的弊病。
 
按照歐巴馬2016年2月留下的慣例,提名大法官若發生在總統選舉年,應該讓给新選出的總統提名。但是川普2020年9月無視慣例,強行提名右翼的保守派48歲的法官巴雷特Barrett出任大法官。目的在搶先改變最高法院大法官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比例,從5:4 改為6:3 ,這次總統大選環境複雜,極有可能重複2000年高爾及布希的糾紛,最後由最高法院大法官判決保守派共和黨的布希勝選。川普未雨綢繆,造成6:3 的態勢對川普更為有利。以往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多為60多歲,在司法界深孚众望的精英,但是川普卻提名48歲年輕的Barrett法官,希望長期保持保守派大法官的勢力,不被更換,真是用心險惡。
 
川普面對不利的選情,正在煽動改變選舉人團只能有一個立場的投票傳統,希望能夠鬆動選舉人票,從中圖利,這樣會使得民意與總統大選益發脫勾。有如以前中華民國的國大代表選出總統。
 
除此之外,面對不利的選情,川普一再放話,鼓勵民眾在寄出郵遞選票之後,11月3日再去投票所投票,企圖造成郵遞投票的弊病,作為不接受敗選的藉口,製造社會動亂,從而延長川普的總統任期。
 
【美式選舉結論】

選賢與能徹底失敗,反而有利於說謊邪惡狡滑者獲勝。

為了選舉勝利,不惜以損害國家,重創社會為代價。

選票計算細瑣困難,糾紛作弊愈來愈多,社會成本愈來愈高。

配合勝選的政治操作愈來愈邪惡,不擇手段,污染社會,弱化國力。
​
我們從2020的總統大選,川普的所作所為,看出美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美式選舉不再是自由民主的標竿,更不是普世價值,而且日薄西山。




0 Comments

中印邊境爭端之由來及演變

10/24/2020

2 Comments

 
王文軍
Picture

​一、中印邊界問題的歷史由來

 中印領土糾紛起源於英國的殖民統治。經過百年左右的列強爭奪,英國於1850年代開始正式統治印度(當時的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廣大區域),同時也控制了毗鄰西藏的廓爾喀(今尼泊爾)、布魯克巴(今不丹)、哲孟雄(今印度錫金邦)等地,一直尋求進入西藏、新疆、雲南等地。
 
中印邊境問題,是指由邊界劃分所引發的爭議。地理上常將中印邊界爭議區分為為東、中、西三段,全長約2000公里。
 
(一)東段爭議
 
東段邊界從中國與不丹的交界處往東延伸至中國與緬甸、印度交界的地區。按照中方的一貫主張,該邊界理應依照中印自古以來的行政管轄區域所形成的傳統習慣線來劃定;而印度卻單方面主張以體現殖民和侵佔等歷史屬性的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來進行劃定。
 
1888年3月,英國以藏兵“阻塞商路”為由,對西藏發動戰爭。清政府打不過只好議和,於1890年3月與英印政府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條約承認哲孟雄(即今錫金)劃歸英國保護,並劃定了西藏地方與英屬哲孟雄的邊界。錫金作為一個獨立地區此後一直被英國和印度控制,並於1975年宣佈正式併入印度。
 
在十九世紀末的英屬印度測量局出版的印度地圖中,顯示英屬印度的東北邊界是大體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延伸的。1914年,在中國新舊政權更替、局勢動盪之際,作為印度殖民統治者的英國人又煽動部分藏人進行分裂活動,並屢次阻撓中國北洋政府組建西征軍討伐叛亂。迫於英國當局的壓力,中方代表參加了由中、英、西藏地方政府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西姆拉會議(1913年-1914年)。
 
會上,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麥克馬洪背著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與西藏地方的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將東部中印邊界從阿薩姆平原邊緣北移了150公里,新邊界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為界線,將原屬於中國西藏的9萬平方公里劃入英屬印度,劃出的英屬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線(史稱“麥克馬洪線”或“麥線”),雙方還在未經中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締結了《西姆拉條約》。
 
但此事直到1936年才正式公開,此前全世界包括中國政府誰也沒聽說過這回事。而且此後歷屆中國政府均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英國人雖然宣稱“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但實際並未越過傳統邊界進入藏南地區。
 
1938年,由於尚處在抗戰時期,疲于應付日本侵略者的國民黨政府無暇顧及西藏問題,英屬印度政府便趁勢控制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大部分領土。自此,這條非法的邊界線便成為了印度政府所堅稱的中印合法邊界線,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印度政府開始以“麥克馬洪線”,向中國申訴領土主權,並於1950年初,派軍隊進入東線的藏南地區。趁中國打朝鮮戰爭無暇顧及,到1954年實際控制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同時在中線和西線也大量蠶食中國領土。便成為謀求中印邊界爭端問題的自圓其說的不合理依據。
 
東段邊境的爭議面積約為9萬多平方公里,該區域被中國稱作藏南地區(印稱“阿魯納恰爾邦”),目前被印度實際佔有,面積約相當於兩個臺灣。
 
(二)中段爭議
 
在中段,邊界線全長約450公里,主要是雙方對傳統習慣線——喜馬拉雅山山脊認識分歧造成的,實際控制線與傳統習慣線大概一致,共4塊爭議地區:巨蛙、曲惹爭議地區,什布奇山口爭議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爭議地區和香紮、拉不底爭議地區,爭議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大小約為一個深圳市。四塊爭議地區全部由印度實際控制。其中,除了桑和蔥莎是1919年為英國殖民主義政府所佔領、印度獨立後繼續侵佔外,其餘地方包括波林三多、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香紮、拉不底等,均在1954年至1958年間為印度所佔領。
 
(三)西段爭議
 
1865年左右,英國派遣印度測量局的官員尋找從印度進入新疆腹地的捷徑。探險家詹森從現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出發,經西藏的阿克賽欽地區到達新疆的和田,回來後在地圖上劃了一條“詹森線”,把阿克賽欽地區當作無主區域劃入英國控制的喀什米爾,但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所以誰也不知道這回事,也沒人承認。目前阿克賽欽和克裡清河谷(約3.33萬平方公里)是在中國的實際控制下。目前印度主張“詹森線”劃界,謀求新疆阿克賽欽地區主權。
 

 
二、新中國初期的邊境衝突
 
(一)1950——1962
 
印度獨立後延續和繼承了英國的殖民霸權思維,對中國採取戰術友好,戰略擴張的國家戰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1889年—1964年,印度第一任總理,是中印邊境衝突的始作俑者)領導下的印度政府繼承了英國殖民政權所提出的中印邊境政策,並一直試圖對中國領土邊境進行侵略和擴張。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印度趁著新中國無暇顧及中印邊境問題,陸續侵佔“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到了1953年,基本侵佔了門隅、格瑜、下察隅各地,並成立了印東北邊境特區進行管轄。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下,中國領導人為了爭取更多的國際承認,將廢除舊的不平等條約作為政策中心,而在邊境問題上卻採取了懸而不決、暫維現狀的政策態度,對印度暗地侵吞中方領土的行為並未提出明確抗議。然而此舉卻導致印方對邊界問題的錯誤認知和一廂情願,認為中國在心理上已接受了印度以“麥克馬洪線”為實施邊界的主張。
 
1954年起,為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轄,駐藏解放軍開始逐漸向邊境地區駐兵。1954年12月25日,西藏歷史上第一條公路全線通車。隨著中方對西藏管轄的日益增強,中印邊界矛盾進一步被激化。
 
1958年,印方得知中國在阿克賽欽地區修築了新藏公路,遂以向中國政府提交備忘錄的形式,企圖申明對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
 
1959年西藏叛亂平息後,印軍開始突破“麥克馬洪線”,至1962年,又深入“麥克馬洪線”以北40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建立了43個據點,並引發小規模邊境衝突,雙方各有傷亡。並企圖在西藏問題上做文章,唆使藏獨分子打出“西藏獨立”的旗號,尋求對西藏問題的國際幹預。
 
(二)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
 
兩國的緊張關係很快演變成了武裝衝突。1959年8月25日,駐守在朗久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在受到印軍突然襲擊後被迫還擊,發生了新中國建立後中印邊界上的第一次武裝衝突。同年10月25日,中印兩軍在西段邊境的空喀山口以南的中國領土上發生衝突,印度武裝人員對中國巡邏隊發起攻擊,導致了雙方的武力交火,史稱“空喀山口事件”。
 
1959年11月7日,周恩來總理向印度總理尼赫魯致信,主張妥善處理邊境問題,並提出在邊界問題未有定論的前提下,中印兩軍以實際控制線為起點,各自後撤20公里的和平主張。然而尼赫魯卻在11月16日給周總理的回信中拒絕了該提議,並提出將武裝力量撤回到印方主張的邊界,實際上就相當於要求中國承
認印度主張的邊界。
 
1961年4月至1962年9月,印度派軍隊從中印西段邊界進入阿克賽欽地區,並先後建立了43個侵略據點,侵佔了我國4000平方公里的領土。
 
印方的咄咄緊逼使得戰爭一觸即發,1962年10月,印度國防部制定了進攻中國的“裡窩那”計畫,10月12日,尼赫魯下令要將中國軍隊從印軍非法侵佔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10月18日,印軍在東段和西段邊境上,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了猛烈地炮擊,正式挑起大規模的邊界武裝衝突。同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10月20日,集中優勢兵力,在東線和西線同時發動大規模進攻,把驕傲自大的印軍打得落花流水。
 
10月28日不僅收復了被印軍侵佔的全部國土,在西線甚至打進了印度本土。由於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邊境只有300公里,嚇得印度全國恐慌,首都開始疏散轉移。
 
11月14日,印軍又從東段邊境的瓦弄方向發起進攻。11月16日,經過一天激戰,中國軍隊重新奪取了被印軍奪取的瓦弄敵軍,並殲滅了印軍1200餘人。
 
在取得重大勝利之後,正當印度全國動員,準備與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時,秉持和平外交理念和不主動侵犯原則的中國政府卻於11月21日宣佈單方面停火,並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里之外,脫離雙方軍事接觸。持續了一個月的中印戰爭最終以中國的主動撤軍宣告結束。
 
此役,中國以傷亡不到1500人(死傷各半)的代價,打死印軍四千多,打傷一千多,還抓了三四千俘虜,包括兩名印軍準將,繳獲飛機、坦克、汽車、大炮及槍支彈藥無數。
 
戰後我軍不僅歸還了全部俘虜,還將繳獲的對面的武器修好送了回去,為了顯示和談誠意直接扯到1959年雙方實際控制線之後20公里。然而對方不但不領情,在我軍撤走之後,又派兵佔領了全部9.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一場規模、時間均十分有限的邊界戰爭。此後,中印之間的國際關係陷入長期冷淡狀態,中印邊界談判進展緩慢,且始終無法就邊界問題達成共識。

 
三、中印邊境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

 (一)現實原因
 
第一,中印雙方對歷史的看法差異巨大,導致談判缺乏共識性基礎。比如在東段線上,英國政府炮製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政府始終不承認,始終沒有放棄對這一地區的領土要求。
 
第二,作為崛起大國,中印人民都對本國的期待值較高,這使得雙方都不肯輕言退讓,妥協變得難上加難。另外,印度鷹派人士還熱衷於叫囂“中國威脅論”,經常增加雙邊談判緊張氛圍,盲目使用軍事籌碼阻撓和平談判,為中印邊境問題解決增加了困難。
 
第三,“藏獨”勢力的干擾。尤其是在藏南地區,已經成為“藏獨”勢力的大本營。達賴喇嘛的“西藏流亡政府”對印度佔據藏南地區的預設,為中印解決領土爭端增加困難。
 
(二)根本原因
 
爭議地區的戰略利益是中印雙方邊境衝突的根本原因。
 
1.東線戰略利益。無論從歷史角度來看還是從文化角度來看,藏南地區都應該屬於中國,因為這裡居民多為藏族,喇嘛教興盛,這也是“藏獨”為什麼能在這裡生存下來的重要原因,而且這裡還是十二世班禪的出生地,所以中國決不會承認這一塊土地為印度所屬。而從印度一方來看,藏南地區如果一旦歸中國,則相當於將自己的胸膛展示給了中國,因為藏南再往西南地區就是印度大平原,中國軍隊可以輕而易舉攻入印度本土,控制了藏南,印度就阻斷了解放軍南下的可能,保證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安全和霸主地位,而且利用藏南地區的“藏獨”勢力還可以在政治上對中國進行牽制。
 
2.西段戰略利益。西段對我國戰略利益更重要,因為這裡有新藏公路,也是新疆西藏西面聯繫大通道。由於昆侖山脈的阻隔,新疆西藏雖然緊挨著,但是其聯繫通道其實很少,而西線段這一塊海拔相對較低,地勢較緩和,所以是新疆西藏重要連接通道。這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軍事戰略角度來說都有重要意義,意味著輸送物資和兵力更加快速,所以我國對這一塊土地很重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在1958年就積極修建新藏公路的原因。對於印度來說,獲得西段爭議領土就意味著其真正將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切入一個楔子,同時還滿足其領土擴張欲望。
 
綜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目前在東段、中段印度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因此只要我國不進行強烈的利益訴求,基本能保證這兩個爭議段不會出現嚴重衝突。但在西段,我國是佔據絕對優勢,所以印度一直挑起事端,擠佔實際控制線,謀求突破。

 
四、中印邊境問題解決的未來猜想
 
(一)和平解決
 
因為雙方對於邊界標準完全不同,很少有共識。在中美關係惡化現狀下,印度作為英聯邦國家,是亞洲小北約天然成員,會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代理人戰爭馬前卒,極大可能由邊界衝突擴大為戰爭、不可能和平解決。
 
(二)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就是“各自表述,偶有衝突”,這種狀態以後可能成為常態,中印雙方鬥而不破。而這需要印度壓制自己的野心,不要在中美爭端中火中取栗。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
 
(三)戰爭解決
 
這是中印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印度是想投機,中國是不想打,然而過度投機,必然導致戰爭,局勢是不以主觀願望可以控制的。
 

五、幾個關鍵問題
 
1.為什麼中國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不採取主動進攻策略?
 
首先我國的戰略首要方向在東海南海而非南亞中亞方向,我國目前無意介入中亞、南亞局勢,也不願意在東海南海以及朝鮮半島局勢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去刺激印度,從而有可能讓我國四面受敵。其次在西段我國是佔有極大優勢的,能有效保證我國戰略需求。而在東段,目前印度佔據絕對優勢,且藏獨勢力的存在,導致藏南地區不僅僅是一場戰爭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國在中印邊境爭端上一直不採取積極主動進攻策略。當然,實際上,我們的邊防部隊這些年一直在西部邊防線上,尤其是在西段,不斷向前推進公路等基礎建設,只不過新聞媒體沒有報導。
 
2.為什麼班公湖流血衝突事件後,中國沒有公佈傷亡人數?
 
首先說明的是這次衝突我軍是有傷亡的,不是一些自媒體說的那樣毫無傷亡,但是傷亡人數沒有印度那麼多。之所以不公佈傷亡人數,原因之一是我方不願意將事態擴大化,尤其是將其擴大成國際事件,這一點印度其實和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不願意外部勢力介入,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表示願意介調停,被中印都拒絕了,因為歷史經驗表明,任何衝突一旦有強勢的外部勢力介入,往往爭議雙方都會吃虧。原因之二是不想刺激印度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目前印度國內已經出現強烈的反華情緒,我國在輿論場上也不乏喊打喊殺的聲音,一旦傷亡人數公佈,無疑是在中印民眾民族情緒上火上澆油。民族主義在特定時期對推動國家社會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不可控制的局面發生。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更需要的是理性智慧,而非一腔熱血、義憤填膺。
 
3.假如中印之間爆發戰爭,我軍有多大勝算?
 
中印之間如果爆發戰爭只會是邊境局部戰爭,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因為雙方都不想大打。從邊境局部戰爭來看,我軍佔據相對優勢,首先從武器裝備來看,印度自主研發的武器比較少且較差,需要大量購買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武器,這就往往會受制於這些國家,而我國武器主要靠自主研發,武器不會受制於人,另外我軍資訊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打資訊化戰爭還是打傳統的地面戰,都比印度佔有優勢。從人員素質來看,我軍主要是年青壯年官兵居多,印度則官兵年齡普遍偏大,我軍人員戰鬥力較強。三是從後勤物資補給能力來看,我軍也佔據絕對優勢,青藏鐵路、新疆的鐵路、公路網以及機場等都能保證我們後方的物資及時保障前方部隊,另外我們國家現有財力、產業鏈和國防動員能力也保證了物資的充裕性。
 
綜上所述,中印邊界爭端不僅是歷史遺留問題,更是極難調和的現實問題,雙方都在邊境地區有極大的戰略意義,更不是一場大規模衝突或者戰爭就能解決的,即使中印陷入長期邊境衝突,如何控制節奏與規模,都需要極高的領導藝術與戰爭藝術,邊打邊談也許會成為中印常態,只要印度在印度洋不動作,中印就不會有大規模戰爭。
 
所以,戰爭的選擇權,烈度與規模都在印度的一念之間,有多大的貪念就會有多大的苦痛。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Picture
2 Comments

十月驚奇:川普中招

10/17/2020

1 Comment

 
水秉和
 
            全世界都在等待川普弄個十月驚奇,扭轉他的選舉頹勢。大家猜測:制裁中芯國際之後,他對中國還會出什麽狠招?在臺灣駐軍?承認臺灣獨立?沒有人想到的是,十月一日,恰好就在中國國慶的大喜之日,他推特說,他中招了:他和梅拉妮婭都得了新冠肺炎!用他過去的話説,他中了中國病毒!對此,互聯網刷爆了!爲什麽呢?如果這不是現世報,那麽還有什麽是現世報呢?

            他還來不及發動十月驚奇,十月就給他一個驚奇!

            他不戴口罩,并且鄙視帶口罩的人,以至於在他介紹新提名的大法官的新聞發佈會上,絕大多數與會者都不戴口罩。結果,前前後後,就在他中招的時候,一大批共和黨的重頭人物也中招了,包括他的機要助理,美麗的希克斯(病毒傳播者),3名共和黨參議員,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McDaniel,共和黨競選經理Stepien,總統顧問Conway, 和美麗的,説謊不打草稿的白宮新聞發言人McEnary 等。後來發現,連五角大廈的副總參謀長也中招了,導致所有最高將領們也都得隔離。毫無疑問,當這一批人都被迫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甚至需要更長時間治療的時候,大選所剩下的30天就有一半的時間得不到這些人的服務了。如果說這不是報應,什麽是報應?如果說這不是天意,那麽我就不知道什麽是天意了。

            其中,Conway尤其居心不良。她自己得病,但是不跟家人講,結果她女兒發推特,責備她 把病毒傳給了她自己的老公和女兒。她的老公就是發起林肯項目的主要人物,其目的就是要把川普從白宮中拖出來(never Trump)。所以,Conway把病毒傳染給老公,目的很可能是要在政治上跟他同歸於盡。

事情還在發展

             在寫這篇小文的時候,川普已經回白宮了。但是,他并沒有痊愈。依靠超劑量的未上市的特效藥,他以爲可以戰勝病毒,可是他多半會失敗。他應該自我隔離14天,但是任性如他,很可能不肯遵守醫生的指示。他還要跟拜登辯論,很可能要繼續舉辦競選大會。我們完全不能排除他會再次病倒,如果病倒,那麽整個共和黨上上下下的候選人毫無疑問都會遭遇到歷史性敗績。如果他撐了下來,但是大選失敗,而他如果不肯乖乖地離開白宮的話,那麽宮廷鬧劇將在白宮上演,我們可能看到FBI把他架著趕出白宮。總之,從現在到年底,美國政治的不確定性真的會像暴風雨襲擊下的墨西哥灣,巨浪濤濤。

            這使我們深深感覺到新冠肺炎這個大傳染病,這隻巨大無匹的黑天鵝,已經爲我們的世界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并且還必然會帶來更大更多的衝擊。後人將作出全面而深入的評價,我們在這裏衹能簡單觸及一些可見的發展。

新冠肺炎:百年一遇的黑天鵝

             大家普遍拿1918-19年間發生的西班牙流感來跟這次的大傳染病作比較。該次流感的確診人數大約是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5億,死亡人數估計爲5,000萬,不過根據維基百科,死亡人數可能從1,700萬到1億。病源也衆説紛紜,其中一個是說病源來自中國,是由96,000名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民工帶過去的。但是,主流看法認爲,病源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軍營。所以,病毒是美國大兵帶過去的。由於西班牙沒有參戰,有新聞自由,對流感的報導最多,所以反而讓流感挂上了它的名字。

              在該次流感中,美國的死亡人數是675,000人,印度的死亡人數估計是1,400萬到1,700萬人。中國大地上正處在軍閥割據互相攻伐的時期,死亡人數很不靠譜,但是有歷史學家估計,可能接近一百萬人。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估計,這次的確診人數可能達到每十人即有一人感染,所以可能高達7.6億人。不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估計,目前的確診人數是3,500萬人,距離7.6億還很遠。美國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750萬,死亡人數超過21萬。印度完全有後來居上的勢態,在檢測還不到位的情況下,確診人數已經高達674萬,死亡人數爲104,179。相對而言,中國的確診人數爲85,482,死亡人數爲4,634。相對於美印,可以説是少之又少了。

               與上世紀的流感相比,這次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好多個疫苗都已進入第三階段測試,并且已經在許多國家供高危人士使用。如果這些疫苗中有幾種被證明有效,那麽它們將大幅度降低今後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儘管如此,新冠肺炎對全世界的衝擊已經發生,并且在繼續發生。下面就簡單討論一下已經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影響。

美國大選

               幾個月前,我就在此預言,川普絕對無法連任,其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包括他的侄女,爲他擦屁股長達十年之久的私人律師科恩,以及名記者Woodward 出版的書,指控他貪得無厭,霸凌,欺騙等等。Woodward更指出,他二月間就知道新冠的巨大傳染力和殺傷力,可是卻故意掩蓋實情,說什麽“它會神奇地消失”。接下來,《紐約時報》挖出了他有十年沒有交稅,而當選總統前後兩年僅僅各交750元稅的醜事。這一切更肯定了我的預言。而現在,他又自食其果,得了“中國”肺炎。

               這就是説,習近平還沒有移動他的小指頭,病毒已經幫他把川普打趴了。在川普被病毒打趴之前,川普已經把美國打趴了。就在這個中美博弈演變成全面鬥爭的緊急當口,川普領導下的美國趴下了。這難道不是中國的國運?難道不是天佑中華?

               但是,如拜登所説,事情原來不一定會這樣的。試想,二月初,在習近平與川普通話,告訴他新冠肺炎的巨大傳染性和殺傷力之後,如果川普立刻警覺其嚴重性,勒令全國上下都要爲疫情的到來做出充分準備,急忙采購口罩,防護服以及檢測工具,那麽,美國有非常充分的時間來應對病毒,其表現應當不會比歐洲差。這一切沒有發生,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川普無能,蓄意忽視了全國動員抗疫的重要性。所以,本來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降到有史以來最低,股市不斷騰飛,他的連任已經毫無懸念,現在整個翻轉,美國必然進入新一輪的政黨輪替。

制度的比較

               由於中國抗疫的成功,和美國抗疫的失敗,國内的許多學者和網民把它歸功於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對此,西方論者多不肯承認,他們拿臺灣來作爲對比,即:臺灣實行民主制度,抗疫也很成功,所以,這跟制度無關。客觀地說,制度絕對有關,就看我們怎麽選擇對比的對象了。中國體量巨大,對比的對象也必須體量巨大。最適當的對比對象就是印度。

               過去幾十年間,西方社會學界對非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過程進行了無數的研究。現代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在他們孤立出來的許多特點中,有一個叫做社會貫穿能力(social penetration)。這一點非常容易瞭解,我們古人常説,天高皇帝遠,意思是,皇帝管不到他們。也就是説,中央的行政命令等,很少能穿透層層阻隔,達到一般老百姓。同理,如果想要從中央發一道命令,來一次總動員,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應該説,中國共產黨做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强的社會貫穿力。不管是打麻雀,土法煉鋼,修水壩,還是搞政治鬥爭,共產黨的動員能力是舉世無匹的。近年來,由於基礎建設的全面展開,通訊技術和覆蓋面積高居世界第一,中國的社會貫穿力更上了一層樓。這當然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可是,當遇到涉及全民的緊急事件時,它的應對能力之强就無與倫比了。這就是爲什麽一千萬以上居民的武漢,封城之後,能夠有序地挨家挨戶送飯,檢測病毒,十天建一個臨時醫院,迅速調動各地醫務人員和解放軍醫務人員到武漢,提供服務。其中所需的通盤調配人員和物資的能力,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象。這也是爲什麽病毒沒有在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國家大量擴散的原因。

               相比之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就遠遠落後了。它每天以5萬以上的確診人數增加,以至於失業人數猛增,可以説哀鴻遍野。就在這種情況下,它居然還要在邊境跟中國和巴基斯坦鬧事。上一季度它的經濟下滑了23%,短期内不可能轉正。可以説,印度的社會貫穿能力遠遠不及中國,這包括它的交通,通訊,以及所有城市和鄉村對所涉人口的管理能力,當然更涉及它的醫療普及程度。這些都是制度問題。

              美國體量也夠大,本來應當成功地抗疫,可惜川普的誤治造成了非常可悲的後果,變成民主政治的污點。同時,美國和印度正是中國往前邁進的最大阻力,它們越是抗疫不力,對中國就越有利。這就是國際鬥爭的現實。

美中惡鬥

             從奧巴馬啓動的重返亞洲到今天,原先還在文明層面上進行的博弈,由於川普的流氓作風,已經陷入惡鬥。撕開了文明外衣,美中關係正在朝著無可挽回的冷戰道路上前進。北京方面一直在耐心地熬著,期望在川普下臺之後還有迴旋的餘地,不要完全鬧僵,所以在報復手段上頗有保留。在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裏,相信北京方面還會强力忍耐。

              我們可以期望的是,拜登進入白宮之後會立刻回到巴黎氣候協定,并且循著正當的外交途徑,跟伊朗禁核協議的另外六國開啓談判,減少對伊朗的不合理的額外制裁。拜登在參議院中一直是外交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對國際事務非常熟悉,也知道國際上的既定規範,不會亂來。他的性格也是喜歡求同存異,設法妥協,而且他曾經跟習近平有過個人層面的接觸。儘管許多論者認爲兩大政黨都會與中國爲敵,可是我不以爲然。拜登不像希萊利,不是新保守主義的成員,對意識形態不那麽執著。因此,通過談判,他很可能取消川普對中國采取的許多不合國際法或者貿易法的政策。

               極端重要的是,拜登絕對不會用川普手下哪批不入流的人物,如龐培奧,班農,納瓦羅,庫德羅,羅斯等,作他的顧問,他會來個大清掃,把這批極右派人物悉數炒魷魚,換上一批建制内的務實派人物。許多乖張的行爲將不再出現。他也需要大規模整理川普在國内留下來的爛攤子。這樣,他跟習近平取得合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們期望寒冬過去,新春再臨,兩國之間的關係翻開新的一頁。

​




1 Comment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