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三代同堂議

8/29/2020

0 Comments

 
吳章銓

         新冠疫情橫掃全世界,其中老年人的死亡比例最高,引起人們注意老人們的健康、家庭、幸福等突出問題。
近代西方小家庭制度,老人們都是孤獨地在自己家中或在老人院中度過餘生。中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超過2億。他們已經無福享有大家庭制度中的照顾,同時社會養老設施不足,而且未富先老,問題尤其嚴重。

         小家庭制度不僅是缺乏對老年人的奉養,由於年輕的父母工作壓力大,或者社交活動多,對兒童和成長中青少年子女的照應往往不足。子女雖然物質供應不缺,但家庭教育和溫暖不足,很多人精神不愉快,心理發展不大正常。父母自己也心力交疲,母親不能在事業上全力奮鬥。很多青年夫妻思前顧後,不敢生育,或不敢生第二個。單子女的家庭教育和感情教育往往趨於偏狹,沒有兄弟姐妹堂表親戚等的感情,情商偏低。發達國家幾乎都有這類問題。中國更有因農民身份制度而產生的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的重大傷痛。

         傳統的大家庭制度,是有機的養老和育幼的機制,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實體寄託。大家庭保守,年輕人受種種限制,是其缺點。進入現代,教育和工作機會使年輕人追求不同的志願,各奔前程,遠走四方,過去那種子承父業的大家庭自然解散,轉而流行小家庭生活。不可否認:大、小家庭各有優點缺點。今後是否可能在兩者之間取其中,鼓勵一種三代同堂的家庭制度?

         實際上,很多年輕夫婦有小孩後請父母或岳父母(小孩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來幫忙照顧,一舉满足三代人的需要。留學生到異國拼博,夫妻都必須全力工作,也流行請父母遠涉重洋來幫忙。但是這些情況都是短期的;社會制度不支持他們長久三代同堂。然而三代同堂家庭對三代人的益處很明顯:

         一.對老人:他們不孤獨,獲得生活照顧 、心理照顧,日常的醫護照顧。有三代天倫之樂,能對兒輩、孫輩有所幫助,身心愉快,健康長壽。

        老人們能夠分擔子女的家務和育幼責任以及經濟負擔,對孫輩能提供有形和無形的情感教育和智力教育。老人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有家庭的依托,還能夠外出兼任多方面的正式工作,例如去學校兼課等;或者去圖書館、文化活動、公民活動中擔任義工,對社會有貢獻。

         婦女的壽命通常都比男子長5、6年。在小家庭制度中,她們人生的最後一大段是最孤獨淒涼的。三代同堂對這些老祖母最能發揮溫馨的身心照顧。

        老人們與子孫輩同居,比獨居節省,同時節省社會上很多養老的機構和人力、財力的負擔,也節省很多住所/公寓。老人分居是很浪費的家庭结構。等到老人們必須醫護照顧的時候,再去養老院住。

         二.   對年輕夫婦,三代同堂是巨大的幫助:年輕夫婦雖然一般生活不缺,但是子女負擔卻是大問題。以至往往選擇不生育,或只生一胎。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很低,不是不愛生,不愛育,而是迫於環境和工作、生活壓力,不能或不敢多生。不只是錢的問題,主要是分身乏術。婦女往往因為生育、育兒而放棄或延緩事業,失去從工作中獲得的愉快和滿足。對個人和對社會都是損失。生兒育女是人生幸福的一部份;在富裕國家,年輕人往往在這方面感到缺陷。有祖父母在,便可以放心生育或多生一個。

        生育的父母們請祖父母來照應子女最放心,同時他們也履行上養老、下育兒的責任,共享天倫之樂。他們可以多出時間為事業打拼。

        三. 對子女:三代同堂家庭能夠給子女更深厚的德育、智育、群育,以及提供較多方面的人生認識。祖父母比較寬容,父母則通常要求嚴格,兩者平衡對子女的教育有益。如果父母們能夠多生一胎,便有兄弟姐妹和堂、表等親戚,有助於養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有助於未來社會的和諧。老年人的智慧,青年人的積極性,將使子女獲得寶貴的身教。成長為有創造力和親和力,有進取精神的人才。

        在新冠疫情中,各國都普遍試驗將學校上課改為在家中網上上課。如果是中、小學生,需要家裡有大人照顧。這使很多小家庭產生困難。很多父母不能在家裡遠程上班,無法在家裡兼顧孩子。孩子在家甚至沒有飯吃 -- 學校原來供應午餐甚至兩餐。遠程授課和課室授課各有優點和缺點,涉及很複雜的教學、家庭和社會問題。但遠程授課與課堂授課搭配,優、缺點互補,發揮最大的教學效能,顯然是未來的趨勢。家中有祖父母在,學生將能夠順利接受遠程上課辦法,不因為家庭條件差而在網上學習中處於不利地位,擴大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西方社會,許多父母過於忙碌,難以有足夠時間陪伴子女讀書玩樂,便以多送玩具,多給零用錢補償,結果孩子身心成長並不健康,可能養成不良習慣,以至於年輕人產生很多不正常的問題,如酗酒、狂歡、吸毒、暴行等,還有自殺事件。在貧窮的家庭,或單親的家庭,子女成長期的問題更多。中國社會也出現了這類問題,觸目驚心。三代同堂的家庭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產生問題青少年。

        四.  對農民:農民家庭是中國特有的問題:西方在近代工業化後,農民離開農村去各行各業就業,就轉化為工人,所謂 “工人階級”。中國大陸的制度規定農民階級是二等階級,還規定永遠是農民:不論去哪裡做什麼工,自己和子子孫孫仍永遠是農民,永遠“打工”,工資低,沒有“身份”,沒有福利,也沒有權利。他們不能在城市裡安居,成家困難,能成家的則生育和養育子女又困難。子女不能在城市受教育,只能留在農村成為“留守兒童”。農民工也不能孝養他們的父母,老父母如果不是在外打工,便是農村的“空巢老人”。民工的家庭三代割裂,沒有正常家庭生活。一年一度的春節返鄉潮,其背景是打工農民家庭的辛酸。農民的傳統家族思想和習慣比較濃厚,會比較容易接受三代同堂家庭,也符合他們的需要。農民/民工佔中國人口的大多數,他們的幸福應該就是大多數人的幸福。

         為提倡三代同堂家庭,政府有責任建立必要的配套制度和基礎設施:

         a. 對三代同堂家庭降低所得稅:凡是有老一輩長輩的家庭,都給予減稅待遇。按照養老的人數(同居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人数),分級減稅,藉此鼓勵三代同堂。

         b. 對肩負孝養父母的夫妻再提供“敬老”補助金。不論父母是否自己有收入(有的還沒有退休),都按人數提供敬老金,使得三代同堂的家庭不會因為養老而增加經濟負擔,反而比分住兩家更為寬裕。政府同時允許退休老人兼職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c.  提升農民為平等公民,取消農民世世代代永為農民的制度。使農民享有在任何地方工作和居住的權利,以及在居住地享有全部公民權利。為農民建立配套的社會環境和生活設施、如學校、公寓、工作保障、公費醫保、退休制度等。使農民的子女和空巢老人可以進城,同为公民,三代共同生活。及早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畢業的全面免費義務教育,並迅速建立補充義務教育制度,以提高進城農民的教育、技術和生產力,也提高祖父母一代照顧家庭的能力。 “移民”進城的農民/民工,不應該是城市中的底層貧民。城市裡不應有“居民”和新來農民兩種人的區別。

         d.  鼓勵建築界設計三代同堂的公寓和家屋,除設計老人的臥、浴外,並有他們閱讀/工作與休息房間,使他們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三代合住,可以節省大量老人公寓,對社會是巨大的節省。三代同堂的公寓應該與其他公寓混建,各種家庭混居,社區生活豐富,富有活力和愛心精神。

         e.政府應建立老年人的福利收入制度,不論城市居民或農村農民/民工,都有一定的基本退休收入。加上敬老補助金,三代同堂家庭的經濟環境會有所提升。老人並不是依靠子女生活而使得子女負擔加重,反而是有所幫助。

         f.  建立完善的社會醫護保健設施:當老人們漸漸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兼顧家庭的時候,他們的第二代也難照料他們。應該有良好的老人醫護制度,幫助三代同堂家庭給予老人們醫護照顧,最後還接納他們到有全時間醫護照顧的老人院去住。政府不能讓三代同堂家庭陷入無力也無法養老的困境和心理壓力。三代同堂家庭並不是代替有醫護設備的養老院。醫護養老院是對三代同堂家庭制度的必要支撐,使“老有所養” 順利過渡到 “老有所醫”。

        結論:孟子的中庸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心思想之一。兼各方之長而不走極端,是為中庸。三代同堂家庭介於大、小家庭之間,是具體體現中庸之道。中國接受小家庭習慣不久,三代同堂可能是理想的家庭結構。

        血緣之間的親愛關係是出於天性,是自然的。大家庭能夠維繫家庭和社會的承前啟後,源遠流長的穩定關係,然而與現代經濟、社會生活方式不能兼容。小家庭的缺點是個人和家庭在社會上原子化。三代同堂家庭的設想,將三代的財力、智力、能力和時間進行整合,而達到較大的合理共享,產生1+1>2的增效效果。在充分的社會、經濟制度支撑下,有可能成為未来的基本家庭結構之一。

         三代同堂的家庭兼有大、小家庭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多於缺點。將來的努力是設法發揮優點,彌補缺點。許多人仍選擇小家庭,是正常的。每一個家庭按照實際需要和個別因素考慮,靈活選擇,自由自主。絕不可以用政治力量去 “勸併”。那將是揠苗助長,折騰而後失敗。
​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0 Comments

達到和維護全民小康目標的挑戰

8/29/2020

1 Comment

 
張一飛
 
        人類社會的演變是多元的,故能產生文化的不同,其背景因素有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造成大量人類的遷徙,在人與自然奮鬥的時候,天、神,是人類不可了解也無法掌控的,在人類文化演變中,宗教的誕生是有邏輯可尋的,越是有深度宗教信仰的人,不論那種宗教,都不用邏輯來談宗教信仰。雖然人是理性動物,但在有限知識情況下,接受宗教來解釋無知和未知也是一種理性邏輯。故信仰宗教無可厚非,可是不幸的是大多數宗教是唯我獨尊的一神信仰,即使接受多神(或多聖)也仍然是排斥他教的。所以人類歷史上,因宗教而產生了許多殘忍的戰爭。宗教介入政治體制雖不一定是教義所趨,但必是政教領袖人物的人為造成。宗教介入政治的歷史教訓應當足夠讓人類把宗教排除於政治體制之外。人類到了二十一世紀,宗教仍然存在,但是其對人類追求發展的影響,已不能有所控制,這是一方面因為人類對自然的知識增長了很多,另一方面是人類已經了解經濟發展才是人類真正需要發展的目標。甚至很多人相信人類的經濟發展要有理智的了解自然環境的限制,而不是宗教的限制,這也是人類的邏輯,並不一定完全是無神論。
 
        已有文明的人類,追求經濟發展也是有邏輯可尋的。這裡可以廣義的包括科技發展甚至社會發展,其目的是求得經濟發展,使人類生活得更好。此文避免討論物資生活與精神生活更好的意義和辯論,而是認為宗教也認同俗民所謂的生活更好的定義還是以物質生活為基礎的。這由西洋宗教對於宗教工作者的生活福利以至退休后的生活物質保障可以推斷。至於東方宗教,雖沒有像西方宗教用合同來定明薪水,保健,退休金等明顯的作法,但以今日僧侶尼姑的生活來看,他們也是期望俗民能有好的經濟發展的。
 
        二戰之后,全世界可以說都以開發經濟為目的,國家不論大小,更以達到全民小康為目標。這當然是個正確的目標,只要是以理性邏輯來了解自然環境的限制和釐定達到目標的合理的方法。可是以目前世界發展的趨勢來看,上述兩點就發生了問題。有些國家不能,有些不願用理性邏輯來接受自然環境的限制,像空氣和水的污染,能源的有限供應,等等,還有些國家不願,有些不想用合理競爭的方法來達到全民小康的目標。作者的全民小康定義是所有人民的經濟水平都在小康以上,有其基本的物質水準,而不是用平均值(per capita GPD)來概括全民,掩飾了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貧富不均的社會是不穩定的,尤其是有人生活在小康境界之下。
 
        當今世界上195個國家裡(我們不考慮梵蒂岡),沒有几個可以說是達到了全民小康的境界。即使達到或接近了小康目標,但也社會不穩定,國家不安全,小康能否維持是個大問題。這個大問題的來源就是政治體制不能釐定合理的政策,來達到全民小康的目標。尤其是大的國家,她的不合理或不能達到全民小康目標政策,就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小國,使小國有不穩不安的情況。很不幸的,小國的全民小康目標還都得寄托在大國能達到全民小康的目標上。所以我們在此就針對美中蘇印四個大國的經濟目標和發展趨勢來談談她們的挑戰是什麼?
 
        首先以美國來說,她的人均所得從二戰之后一直攀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軍事上又成為全球超強,但是她國家的富強並沒有達到全民小康,安居樂業的境界,反而是全國貧富距離增加,中產階級在近年來感到經濟壓力,生活水平下降,在政治體制受金錢控制下,百姓無力翻轉政府,改變政策,即使改革也速效低慢。這是美國的挑戰,以現在美國兩黨都只在爭權力上較勁而沒有正面檢討如何合理的達到全民小康社會,維持正成長,而不是只滿足了全國前百分之一的收入和財富成長來看,美國的前景很不樂觀。美國極富控制的政權很難走向全民小康的社會,反會對其它走向全民小康的國家作打擊,以維持自私的利益。
 
        反觀中國,二戰雖為勝利國,但國家受害極深,政治體制脆弱,又受外強干預,以致分裂成為兩岸,也無法完全收回香港。所幸,華人生性勤勞,香港人在英國殖民統治中皆努力發展經濟,雖無政府撫助,但在自由港體制下,能有經濟發展空間,成為亞洲一小龍。97 回歸中國之后,外國勢力干擾加大,成為上述大國打壓對象。而台灣雖與大陸隔絕,但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理念下,實施利民的土地,稅法,農工政策,也能把台灣帶向小康社會前進,經濟上能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只是近年來,過份依賴美國,傳染美國極富資本主義,也趨向貧富拉距,中等階層經濟下滑現像。政治體制上也走向金錢民主,金錢導向媒體民意,甚至比美國更為明目張膽。繼此以往,台灣前景堪憂。中國大陸解放之時,其經濟名列榜末,甚至不如大多數小國。中國共產黨在急於發展經濟目的下,政策錯誤,欲速不達,直到鄧小平改變政策,全國虛心學習,擇優汰劣,尤其在經濟政策上,開放中小心翼翼漸行,試點成功而廣其行,取外來之長而拒其短,在技術封鎖下,自立更生,反程序學習,大力培養教育人才,以致當今經濟體量全球第二,近八億人民脫貧,成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奉全國成小康社會為國本目標,其成長速度驚人,使美國害怕。今年的新冠病疫對其經濟之考驗,可以看出其潛力和行政執行能力,對其未來展望可寄以信心。
 
        再看蘇俄與印度兩個大國,前者走霸權括張主義,但經濟政策失敗,并非是必須跟隨西方資本主義,而是窮兵黷武過度,重軍工輕農商,以致失敗。這也給了中國借鏡,故而蘇俄泠戰之后,經濟上被西方淘空,至今難以恢復。即使蘇俄仍有強大軍力,也只能抵禦而沒有多大威脅力,這是美國將箭頭指向中國的原因。蘇俄如今與中國結為戰略伙伴,應當以中國為鑑,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使俄國富起來。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且二戰受害遠小於中國,可是印度實行民主過早、過快,比起美國至今二百五十年的民主歷程,印度民主不到其三分之一時間,故得其弊多而受其利小。與中國相比,印度在走向小康社會的路途上落后許多。但印度精英崇美居多,雖說印度聲稱保持不結盟國策,但仍然受美影響,現今參與美澳日的印太軍演以躍居國際舞台,恐將得不償失,再加上軍演影響印度軍人要求軍備更新,將使印度在軍費上增加開銷,把推進小康社會速度放慢,這絕非好事。印度打算向蘇俄購買米格29戰機,或向美國購買F-15,都是浪費國帑的事。印度這種走向,對其未來經濟發展必有害無利。倒是與中國簽定西馬拉亞邊界和約,是對中印皆為有利之事。
 
        綜觀上述討論,達到和維護小康社會的挑戰是避免不必要的軍備花費,專注於合理的經濟開發,以互助求互贏,除非不得已,應以太極方式化解糾紛,這在中美之間特為明顯。美國是否會反省覺悟,與中國化解對抗,以得互贏雖不能預斷,但雙方智庫精英不能說不曾作過研究,或許都有B案避免最壞結果,希望事實如此。
 
        不論在何種思維下,台灣鬧獨立的政客都應當瞭解,在二十一世紀裡,人民的願望都是公平的小康社會,只有大國採取合理的政策,促使達到和維護全民小康社會,才能保障人民的未來。台灣的走向應當是與大陸統一來達到和維護全民小康的目標。
 
作者:張一飛,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1 Comment

新冠病毒是解决人口過剩的自然調節?

8/29/2020

0 Comments

 
劉羽明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使几百万人感染,几十万人死亡,是真正的人类杀手。 从自有历史记载人类的十次大瘟疫可以看出,在中世纪之前,大约每两三百年发生一次大瘟疫,死亡人数超过一亿。在中世纪之后特别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大约每百年发生一次,死亡人数也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但到了当代瘟疫发生的次数却加快了,十多年甚至几年连续发生,例如埃博拉、艾滋病、各种动物流感,以及非典和现在的新冠肺炎,估计死亡人数总计至少有几百万。       
 
        除着人类的社会進步,瘟疫发生的频率反而加快和增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初步分析,这应与环境污染和抗菌素的滥用有关,因为病毒和细菌只差一层细胞膜,二者都可以進化成超级病毒和超级细菌。但病毒和细菌的自然進化是很缓慢的,人为的环境污染和抗生素的滥用加速了其進化。特别是新冠病毒的進化速度惊人,从去年的十二月至今年的二月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发生了变异,增加了刺突,能轻易刺破细胞膜附在细胞上,使其传染性增强,做成疫苗研制的困难,这种情况值得人们深思!

        对于这次新冠病毒的突然出现,有"专家"认为这是对人口的自然调节,现在全球人口已增加至70亿,已远远超过地球的负荷。中世纪的瘟疫大流行,就使世界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现在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这是马尔隡斯人口论的翻版!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不能用这种冷血的方法,这大概就是大科学家霍金提出地球人类要移民至外星球的原因。
​
         那末这次世纪病毒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毫无疑问,这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预警:如人类不停止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停止滥用抗生素,不停止对核武和化武的研究和试验,人类自取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圣经》对末日早有预言,指出:“一处接一处有瘟疫" (路加福音21:11)。这次世纪疫情就应验了,这是末日的先兆,让人类看到末日的情景…… 最可怕的是,这次的新冠病毒还会隐藏起来,与人类纠缠,还会卷土重来,有可能突变成超级病毒,继续绞杀人类,而人类对此却还沒有特效药,真的是细思极恐! 因此,全人类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团结一致,共同对负病毒,尽快研制出特效药,这包括疫苗和中医,要放弃门户之見,就像发现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一样,否则,人类命运堪虞!
 
作者:劉羽明, 广州师范学院七八届中文系。一九八一年自费畄学美国,現旅居纽约,是美藉华裔画家、作家和收藏家。

0 Comments

特朗普對華裔選民說 : 投票給拜登!

8/22/2020

3 Comments

 
彭文逸
 
            8月11日,特朗普接受一位保守派評論員Hugh Hewitt的視頻訪問,他說,“如果我輸了,中國將擁有美國…,你就得學會說中文。”

            這當然是特朗普在污衊拜登,意思是,拜登被中國收買了,投票給他就是讓中國控制美國。可是,反過來想,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們所有華裔選民還有什麽理由不投票給拜登呢?我們居住在幾個大城市中國城裏的無數同胞,有人在美國居住了幾十年,英文還是講的不清不楚,如果美國人都學中文,他們就有福了,不需要在老美面前結結巴巴,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跟各族人民打交道!

            想到特朗普,這位摔澳洲總理電話,在電話裏臭駡默克爾的人,卻從來沒有對普京説過一句重話,居然指控拜登受北京控制,真的叫人噁心地把隔夜飯都吐了出來。中國,非常不幸,每次大選時都會成爲候選人的攻擊對象。今年,由於美國疫情失控,特朗普想要推卸責任,更是把中國當作擋箭牌,以爲衹要什麽事都扯上中國,他就可以躲在後面,平安無事。

            看樣子,這套把戲失靈了。從去年10月一直到今年8月初,幾十個民調顯示,特朗普非常穩定地落後拜登約8%。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超過了5百萬,死亡人數超過17萬,可是還有約38%的選民仍然擁護他。匪夷所思。同樣明顯的是,他已經失去了中間選民。所以,拜登當選下一届總統是極高概率的事。

             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談談拜登吧。

            拜登從政半個世紀,30歲選入參議院,成爲第六位最年輕的參議員。他連任六次,直到2009年成爲奧巴馬的副總統。他是一位非常傳統的美國政客,不執著於意識形態,人緣特別好,跟任何人都可以打交道,願意跟共和黨議員妥協。他曾經參與外交關係委員會和司法委員會,所以對國際關係非常熟悉。他爲勞工,婦女,少數民族爭取權利,但是爲了妥協,讓Clarence Thomas,一位極端保守的黑人,一位被指控性侵的法官,成爲最高法院法官。  
 
            在外交方面,他表現的是不溫不火,既不像希萊利那樣,願意顛覆他國政府來推行民主,也不像卡特總統那樣,支持拉丁美洲人民的人權而制止中情局的暗殺活動。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當前這種反中的氣氛中,他對中國的態度也很可能比較强硬,但是絕對不會像特朗普那樣不顧國際法,不顧市場規則,任性胡爲。中美兩國可望進入比較正常的大國關係。

            他已經表示,他會讓美國再次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公約,他也會取消特朗普向各國徵收的額外關稅。在根本態度上,他會尋求妥協,而不是對抗。他也很可能重新加入伊核協議,減輕對伊朗的制裁,在伊朗與沙特阿拉伯兩個世仇之間尋找新的平衡,而不是一面倒向沙特。

            必須强調的是,美國的智囊機構非常多,有些傾向於共和黨,有些傾向於民主黨。特朗普的智囊人物,如班農,如納瓦羅,其實來自這種左右分野以外,是極端右派,可以説是不入流的人物。他們把美國帶到一個跟全球對抗的偏激和孤立的方向。拜登將來依賴的智囊團體應當是傾向於全球主義的。他必然會改善跟北約,日本與韓國的關係。他也多半會改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因爲,他的性格跟特朗普剛好相反,他不是一個好鬥的人,而是一位尋求共識的人。    

            在這個時刻,疫情沒有受到控制:學校不能正常開課;棒球,美式足球,大學球賽等等,都不能正常進行;餐館,賭場,游樂場等都無法迎來正常的顧客流量;失業率將會維持在10%或更高的水平;航空業,游輪業和酒店等受到的打擊尤其沉重。這一切都使得美國需要内視,安靜下來,審查它的過去,自2001年以來的所作所爲。

           拜登於7月9號提出了他的經濟政策。他要擴大目前正在縮小的中產階級,要拿出7,000億元,投資於促進新科技的研發,要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要增加高收入人口的所得稅率,以及減少學生的教育負擔等。重要的是,他的經濟政策將完全不同於特朗普擴大貧富差距的政策。

           特朗普知道他要輸了,所以他與整個共和黨都在設法減少選民的投票率,包括阻礙郵件投票。因此,這次選舉會充滿不確定因素。所以,真正受到考驗的將是美國的民主制度。



​
 
               
3 Comments

香港之後,還有南海與臺灣

8/22/2020

2 Comments

 
水秉和

中國的領土難題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國土變化萬千,時大時小,像變形蟲。就拿近代來説,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後來又扶植了以汪精衛爲首的傀儡國民政府。非傀儡的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而中共,經歷了兩萬五千里長征之後,也在延安建立了一個政府。所以,當時中國的大地上至少出現了四個政府,各據一方,其中兩個受日本控制。那時,中國眼看就要亡了,談全國統一,收復失土,那真的是癡人説夢呀!

             1936年12月12日,扭轉中國命運的西安事變發生了,國共兩黨同意聯合抗日,接著是五年艱苦抗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終於打敗了萬惡的日本帝國,同時解決掉滿洲國和南京傀儡政權,并且名義上也收回了西藏,新疆和臺灣。可是,國共兩黨又分裂了。1945年之後,有那麽一小段時間,美國和蘇聯似乎都認爲,國共兩黨可以以長江爲界,一分爲二,跟後來它們處理朝鮮,越南和德國一模一樣。這樣,中國就會陷入無休無止的内鬥中,命運就完全受到外來勢力的擺弄了。

            不知道我們應當慶幸還是悲泣,總之,國民黨沒有守住長江,而共產黨很快就席捲了大陸。無可否認,毛澤東的確非常具有遠見,就在哪個一窮二白,民生凋疲的年代,他立刻派遣軍隊進入西藏,控制住了一個極端落後的宗教奴隸社會,并且派遣大軍到新疆去,建立屯墾兵團,從而穩住了不論人種,宗教,語言都跟漢人有很大差異的兩塊巨大寶地。

           大體上說,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衹剩下四個地方還沒有回歸天朝,那就是香港,澳門,南海和臺灣。1998年,葡萄牙主動歸還澳門,而澳門居民也沒有出現認同問題,回歸過程可以説非常順利。香港就不一樣了,雖然在1997年回歸中國,可是在文化認同,生活習慣,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收入水平等各方面,它跟中國内地存在著極大的距離。所以,小平同志非常了不起,發明了一國兩制。

香港的真正回歸

           一國兩制本身并不容易運作,尤其是因爲大陸的各路人馬湧入,設立公司,利用兩地稅率差距,逃稅,跑單幫。更重要的是,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底下,其困難程度就更增加了好幾倍。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抗議者群聚時揮舞著美國和英國國旗,他們申訴的對象也是美國和英國政府。更有甚者,他們銀行裏的存款也有相當部分來自外國。簡言之,他們心不在漢。他們要求普選,而普選的結果就是讓主張香港獨立的人成爲特首。試問,北京能不出手嗎?

           騷亂和暴動了半年多,中央强忍,沒有出手,顯然擔心國際反應。不知道我們應當慶幸還是悲泣,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了。國際上無數幸災樂禍的當政者,特別是特朗普,心中暗喜:中國完蛋了!諷刺的是,或者應當加重語氣:極端諷刺的是,中國在兩個月内就掌控了疫情,反而是西方國家被疫情壓得喘不過氣來,特別是美國。這當然是制定國安法的最好時機。有了國安法的大棒子,雖然不能立刻解決認同等根本問題,可是它幾乎保證了一點,那就是:島給我留下,人去留聽便。果然,在疫情的陰影底下,外國的制裁非常有限,跟六四之後的制裁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也就是説,香港的真實回歸應當是今年國安法通過之後才實現的。今後還會有一段磨合過程,但是,不管是連哭帶鬧,滿地打滾,還是視爲當然,欣然接受,香港實質上回歸了。

           香港回歸後,剩下的就是南海和臺灣了。

南海風雲
​

           南海跟別的領土的性質完全不同。它的基本操作原則就是,誰先占到就是誰的。中國毫無疑問是最早發現南海和其中一大堆島礁的,可是,這些島礁的重要性并不明顯,尤其對中國這樣的大陸國家而言。并且,它距離中國本土超過1000公里,在1970年代之前,中國也無力顧及。這種情況是在1974年第一次跟越南奪島時才開始改變的。

           2016年7月30號,我曾在本論壇寫了一篇“不惜一戰”的文章,那是在南海仲裁案結案之後。在結案之前,美國派遣了兩個航母戰鬥群來到南海,來勢洶洶,旨在威懾中國,指望中國在威懾下接受仲裁案的決定。中國既沒有參與仲裁案,當然也就拒絕接受它的仲裁。可是,對美國的威懾必須有所表示。當時,據網上熱傳,習近平在一次内部講話中向軍方發出作戰令,說“不惜一戰”。中國的三大艦隊同時向南海聚集,并且大陸視頻上傳出東風21D導彈(航母殺手)機動車輛在公路上疾馳。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總指揮,日裔的哈里斯將軍在6月中的一天對全體官兵說,“今晚準備戰鬥”。就在哪個劍拔弩張的時刻,顯然是奧巴馬下令:“Stand Down!”(退下來)。 兩個航母戰鬥群乃退到菲律賓的東邊,避免跟中國海軍爆發衝突。是在這樣尖銳的對抗下,中國穩定了對南海的控制。

           後來,我們看到好幾個國内製作的視頻,詳細敘述了哪一個非常驚險緊張的戰爭邊緣的故事。

           當然,美國并不死心,不斷采取“航行自由”行動。今年7月間,美國在南海的動作非常頻繁,各式各樣的軍機在南海和中國邊境飛來飛去,兩個航母戰鬥群連續擾亂地區的安寧。據日本《讀賣新聞》於7月初報導,白宮有一份文件,詳細規劃了轟炸黃岩島的軍事行動。臺灣媒體對此特別興奮,覺得中美在南海要來一次對決了。

           黃岩島是一個面積超過130平方公里的環狀礁石,中間有一個龐大的瀉湖,是建築人工島的理想地形。它距離菲律賓的蘇比克灣不到200公里,因此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自2012年中菲海軍在黃岩島對峙以後,它就一直在中國的掌控之中,不過島上無人駐扎,如果美國轟炸它,其後果要小得多,不會像轟炸另外幾個已經建造完善和有軍隊駐防的島那樣。可是,無論如何,那就是美國先動手呀!難道中國不還手嗎?

           如果中國不還手,特朗普會很高興,他會宣稱,衹有他能對付中國。如果中國還手,可是僅僅是輕描淡寫地還手,那他就達到了目的,因爲這就是他搞外界衝突來扭轉大選頹勢的圖謀。可是,如果中國用東風21D型導彈擊沉一艘航母呢?那大家就都喫不了兜著走了。

           美國在南海鬧事,它需要東亞小國的支持,指望它們充當急先鋒。國務卿龐培奧於7月13日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了一個被視爲新冷戰宣言的講話,說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是“非法”,并說美國願意跟南海周邊與中國有主權爭執國家站在一邊,目的無非就是挑撥中國與鄰國的關係。

           或許他以爲,一旦他吹起反中號角,東亞國家一定會群起響應。他沒有想到的是,菲律賓的杜特爾特總統隨即在國情咨文中表示,他不會跟中國打仗,因爲打不過;他不讓美國海軍租用蘇比克灣;他也不參加美國在南海的軍事演習。新加坡外交部長表示,新加坡不選邊站;印尼外交部長也表示中立。

           特別重要的當然是越南,因爲它跟中國在南海的衝突最多,包括多次武裝衝突。可是,這次,越南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范平明卻於7月29日訪問北京,跟王毅舉行會談,表示願意與中國一道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

           航母戰鬥群再怎麽巡航,偵察機再怎麽接近中國邊境飛行,除了刷存在感之外,沒有實際作用。炸島則絕對會挑起爭端,可是,沒有小弟兄打前陣,難道特朗普要自己出手?即使他想出手,將軍們難道願意接受他的命令?

           總之,看來南海搞事是失敗了。剩下來衹有臺灣了。

難熬的73天

           在特朗普的心目中,臺灣衹是一個筆尖,而中國是一個大桌面,但是,爲了大選,他願意拿這個小小的筆尖來戳大桌面,從而給予他一個連任的機會。到底這會不會引起大戰,甚至核戰,他都顧不得了。此人的短視跟他的推特是互爲表裏的。

           他身邊有一批極端反中的右派瘋子,這批人真正地想跟中國拼一下,認爲再等幾年就拼不過了。這包括班農,彭培奧和納瓦羅等。他們絞盡腦汁,就是要挑戰中國的底綫,希望中國向臺灣動手,而特朗普收漁翁之利。

           如果蔡英文讓美國軍艦在臺灣的港口停留,提供補給,讓美軍上岸休息,北京怎麽辦?如果蔡英文把太平島租給美國,允許美軍駐扎,北京怎麽辦?如果美國承認臺灣爲獨立國家,北京怎麽辦?美國有一連串可以挑戰中國底綫的做法,而每一樣,如果北京方面衹是口頭抗議而讓它們變爲事實的話,那麽,還怎麽談統一呢?

           我們知道,特朗普輸掉的可能性極大,所以他衹能在選前剩餘的73天之内搞事。大陸對臺灣動武嗎?并不是不可能,但不見得是妥善的做法。衹要中國“做好自己的事”,再有個5年,頂多10年,中國應當可以超越美國,而美國很可能因爲債務纏身,急於整頓内政,而無暇在國際上鬧事,甚至有可能跟中國相向而行,不再對著幹。所以,在這最後的73天裏,中美博弈可能會達到一個新高潮。到底結果如何,我們衹能靜靜地觀察。





2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