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戰雲圍繞臺灣:戰爭? 和平?

4/24/2021

0 Comments

 
張文基

幾個月來大陸軍機戰艦在圍繞台灣的闗鍵區域活動,不論在質、量、和頻率上都顯著增加。 最近一周大陸高調宣示遼寧號航母集團在台灣東部海域到第二島鏈關島以西的廣大海域進行實戰性演練。 而同時美國及日本軍機戰艦,也沒閒著,頻繁跟蹤中國機艦,美國甚至派出「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及「馬金島」號兩棲登陸群在南海和菲律賓附近活動。 一時間戰雲籠罩著台灣,這是美中大戰的前兆?和平還可期待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客觀的面對現實。 台海和或戰攸關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最主要參與者卻是美中,而真正掌控戰爭主動權的是大陸。 所以必須從美中的根本利益及歴史和世界大格局的角度探討。

維持和平環境是拜登中興美國的必要條件

今天美國人都清晰的瞭解美國現在是自從南北戰爭以來國內矛盾最大,國力外強中乾的時侯,而問題的根源在於過去幾十年美國自由主義政治經濟政策的失敗,因此必須改革! 拜登的抱負是中興美國,這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內外環境,因此他上任後的第一要務就是控制新冠疫情,同時在聯儲會的配合之下,透過財政赤字發放救助金穩定社會秩序。

在上任不到三個月時間他初步完成上述這兩個最迫切的挑戰後,他開始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提出超過2萬億美元跨越八年的基礎建設計劃,並以中國的成就來激勵兩黨,希望迅速得到兩黨的共同支持。 然而,錢從那裡來? 不要忘記過去一年美國聯邦的實際支出約八萬億美元,而收入僅約三萬五千億,赤字超過GDP的20%,與二戰最高時期相當,但是當時美國的國債總額遠低於今天的1.33倍GDP,如果包括聯邦的義務支出如社保,醫保等,今天實際負債超過GDP的六倍以上。 美國豈能繼續借貸爲生?

所以拜登只能加稅,特別是跨國財團及超級富人的稅,因爲今天美國最富有的0.1%群體擁有超過20%,最富有的1%人群擁有75%的社會總資產。 美囯財政部在4月7日發佈了《美國製造稅收計劃》報告,該計劃旨在通過消除對離岸投資的激勵措施、大幅減少美國跨國企業向海外的利潤轉移、抵制全球公司稅率"逐底競爭"的稅收優惠,來提高美國公司和工廠的競爭力。 10年內希望讓約2萬億美元的公司利潤迴流美國,並帶來約7000億美元的聯邦收入。 這計劃能否成功也取決於所有主權國家的合作!

爲了中興美國,拜登團隊認爲必須維持美國主導的國際的和平秩序,而最好的做法就是重建被川普破壊的盟友關系,而如今美國維持秩序的最有力的一張牌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優勢。 因此他的對外策略已經非常清晰,中俄是美國的兢爭者,在軍事上壓迫他們,但是最重要的是外交鬥争、組織統一戰線,強調西方的民主價值號召國內及國際盟友,採取外交、貿易的手段與對手兢爭。 軍事上的前沿對抗態勢主要目的是防禦性的絕不能導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否則,不僅他的中興大業沒戲,更會加速美國霸權的坍塌,甚至導致人類的毀滅!

美中在高科技領域和國防相關領域的產業鏈脫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最近兩年內在南海、東海及西太平洋等中國周遭地區與中國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是低概率的。沒錢打不起,此外,長期軍事鬥争美國沒有勝算,因爲美中重要領域的脫鉤還沒完成,不可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美中關系的危險性在於美軍在中國周邊的過度擠壓策略,和繼續在台灣問題上侵略性的打臺灣牌, 挑戰中國的一中底線。 拜登不會越過這個底缐,但是也必須防范台灣冲撃底缐,13日氣候特使Kerry訪問大陸,同日前資深參議員Dodd和兩位前副國務卿, Armitage和 Steinberg,  三位重量級人士訪台就是爲避免局勢朝不可控方向發展的努力。

中國備戰而短期內不主動求戰

拜登上台前中方可能還有一些期待,但是上臺後美方的一些具體作為使得中國拋棄幻想,楊潔篪在阿拉斯加美中會議的16分鐘談話表逹了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中國將以全新的平視的態度處理美中關系,不再忍氣吞聲,息事寧人,而是直接據理抗爭。 隨後的發展顯示中國在國際上得到更多的共鳴和尊重。

如今中美的全面兢爭/交鋒是不可避免的,美方採取的是主動進攻以延遲最終必須戰略收縮時刻的到來。 今日鬧的沸沸揚揚的新疆、香港問題表面熱鬧,但是都只是美方的牽制性和騷擾性的攻擊,不能激起太大的風浪,但是台灣和南海問題的實質影響變數較多。

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迅速崛起和反介入,反區域存在(Anti-Access/Area Denial,A2/ AD)力量的增強,中美兩軍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博弈必將激烈化。  由於這些區域是日本的生命線,在可見的未來幾年日本將是最積極的支援美國圍堵中國的國家!

武力統一台灣到現在還不是大陸的優先選擇,但是大陸必須做充分準備以防萬一台灣當局越出底線,最近大陸海空圍繞台灣周邊的活動就是爲這萬一的時刻做海陸空天及資訊戰爭的演練! 中國的眾多軍事新型武器如彈射起飛型航母、新型核潛艇、高動能武器、鐳射武器、新型雷達... 在今後幾年都會如雨後春筍般服役,所以不到不得已中國也不希望過早發動武力統一的戰爭。 大陸也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來逹到2035年成爲發達國家的目標。 但是和平的環境不是委曲求全而能維持的,而是實力和動用實力的決心!

台灣人民必須認識到大陸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過去卅年台灣持續沉淪,美國也是如此,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不,最大的原因是走錯了路,背離了廣大民眾的利益,淪為只為極少數寡頭和爲他們服務的少數人利益服務! 美國正嘗試改正,台灣呢?


​
0 Comments

保钓50周年 回顧與展望

4/24/2021

0 Comments

 
高志雲
 
1970年秋,因為釣魚台附近海域有大量油氣資源,和戰略地位。日本開始驅趕釣魚台附近作業的台灣漁民。在美国的台湾和香港留学生发起 轟轟烈烈的保衛釣魚台運動!當時借用 ”五四“ 的口號  ”外抗強權,內除國賊“ 等 ,所以又稱為海外的五四運動。關於運動的報導文章很多,這裡笔者就不再詳述。經過多次遊行示威與抗議的洗禮,很多參與者對社會,人生等有了新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美國未经联合国讨论,私自將琉球(包括钓鱼台)交給日本。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經過保釣人士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等學者专家力爭,美國最後只把釣魚台的行政權交給日本。關於主權,美國不持立场,由中日雙方解決。
 
此後,釣魚台一直在日本實際控制下。直到2012年,日本政客石原宣佈發動購島鬧劇,日本政府趁機要將釣魚台國有化,嚴重破壞釣魚台現狀。於是中國大陸決定派遣海監船進入釣魚台領海,宣示主權。從此,釣魚台進入中日僵持階段。中國大陸的海監船在釣魚台海域巡航成為常態化.
 
今後的展望
 
1. 希望兩岸合作保釣,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領土。這是我們70年代保釣運動時就提出的。兩岸不合作,才給了外人,日本可趁之機。若要兩岸合作保釣,就得先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才能共同一致對外。
 
2. 對日本的談判。台湾不要為了短期利益(漁權),而犧牲了長遠利益(主權)。
 
3. 儘管中方有大量的歷史和其他證據*,證明釣魚台是屬于中國的。但是日本(有美國支持)至今不承認釣魚島主權有爭議。隨著中國大陸的國力和軍力增強。日本最後不得不上桌談判,解決釣魚台問題。
 
4, 廣義保釣, 南海問題。南海因為島礁眾多,而且周邊的國家也多,加上域外大國的摻與,問題更為複雜。所以更需要兩岸合作,來保衛南海的海疆領土。
今後我們應多注意南海問題!
 
保釣已經50年了!非常遗憾, 保钓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我相信隨著中國大陸國力不斷增強,加上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台湾能配合),在不遠的將來,釣魚台終將回到中國的懷抱!
 
* 刘江永, “钓鱼岛列岛归属考 : 事实与法理”,  人民出版社
 

0 Comments

香港 香港

4/24/2021

0 Comments

 
何步正
 
1997,看着米旗下落,香港,英皇冠上的東方之珠,奉還中國,港督彭定康帶着滿眼淚水的女兒,黯然離開香港。在他最後統治的歲月,強化了香港前所未有的政制改造,建立法議㑹,區議會,行政局。看似是,行政、立法,法庭的三權分立的樣子。這是香港殖民地時代從來未有過的事。

1997後,五十年不變,香港殖民地時代的官,還是那些官,殖民地時代的警察仍然是SIR,律師上法庭仍然尊稱法官是法官大人。香港居民固然仍然是那些民,但洶湧而至的還有很多中國大陸合法來住的新移民。新移民不是昔日偷渡來港的呀燦,有很多是帶着財富來港的有頭臉的有財人士,他們可以和本地土財主互結奧援,一起發財。

七年之癢,到2014年,北京人大關於香港特首的產生辦法作出決定;候選人必須獲得1200人组成的的提名委員會通过,過半提名,才能「入閘」,再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出最終人選。此即為「8,31」框架。香港當時很多台面上的政治人物,認為這不是真民主,要一人一票全民普選才是真民主,於是有雨傘運動,上街遊行,反對反對。

2015到2020,従雨傘運動到反修例,反送中,泛民聲勢高漲。其間,香港民間年輕一輩發展出從香港民族自決,到香港獨立這一類的論述,直接挑戰中國的香港主權。一些大學教授到中學老師,到大學學生會組識,從討厭港府無能解決香港居屋醫保等民生問題,進展到抗中反中的言論和行動,香港開始進入亂局。而港府殖民地時代滯留接手的大官小官,他們可以是謹慎守法的良好公務員,但面對政治性質的空前亂局,卻是完全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而且若干官僚,還暗中應和。從指責港府無能,發展到抗中反中,到擧旗港獨,主軸方向開始變質變調。市民對於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遊行示威,一向旁觀,如看大戲。直到街頭暴力,雖然有所怨言,但沒有強力反對,這種袖手無言,變成類似沈默的支持。警察這邊捉人,法庭那邊放人,終而發展到暴力泛溢,不滿現實的年輕人高唱原諒我不覊放縱愛自由,搞破壞,衝警察,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香港終而演變成為失控之城。

中國中央不可能容許港獨挑戰主權,亦不可能在中國治下容納反中抗中。高度自治不等同挑戰主權,亦不可能接受國法之下容許反國家的行動。香港自己錯失先機,沒有及早制定香港的國安法,就只可由中央制定香港國安法。而高度自治和獨立自管是完全兩回事。高度自治是一種信任授權,沒有這個認知或故意挑戰主權,最終是白費力氣,徹底失敗。

高度自治的大前題,愛國愛港,和人權民主自由,不見得就要對撞衝突,這種折衷商量就是政治。香港人適宜在香港國安法,和香港領導人產生的方法中磨練出更多的政治智慧。一國兩制,畢竟並無先例,無可借鏡。先把那些金融地產大老涼在一旁,必然會冒出新一批的愛國愛港有能力的群體,中國式的政治體制,並無必要抄襲開始失效的所謂美式民主。世界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需要香港人和中央,共同誠心開創新路。

香港人,心思轉彎適應奇快,也不乏人才。那些有錢有能力,決心要走的人,我們應該大開方便之門,讓他們隨時任意好走,當然,也歡迎隨時回流,廣東人說,好來好往,之所謂也。但港獨和愛國,這政治課題卻不能不清楚認知,是因為主權是關乎我們是否能立足於此合法空間並生存發展。這點不能模糊。愛國愛港就必須清除港獨思維和有關港獨的行為。

香港從百年殖民地,到脫離了殖民地,開展一國兩制。香港的一國兩制要避免出現各據山頭,利益互揰,各為私利,如衆多所謂一人一票的地區和國家的亂局,產生出低效能,甚至無效能的政府。

中國行政特色,有一精粹就是試點看後效。深圳就是試點開放,給特殊政策而能成功的先例。香港人才濟濟,經貿金融實力背景,在中國各大城市中,香港這種特殊地位和背景實力,均獨特無可替代,所以才會在香港試㸃一國兩制。在中美兩國對撞脫勾的當下,香港尤其是可以成功扮演前鋒開路的中軍角色,在港粵深澳大灣區中勇當領頭狼。香港人只要有這信心,有這底氣,中央當會積極配合給香港超高特殊政策,讓香港譲港粵深澳大灣區大放異彩,成就中國南方地區的金山金海。
​
香港人,2021,加油加油,再加油。
 

0 Comments

台灣是美國給中國設的戰爭陷阱?

4/24/2021

1 Comment

 
《楓林夜話》瀟楓

週五(4/9)在我的節目《楓林夜話》中給受邀嘉賓,時事政治評論員,魏林峰先生出了一道難題:台海是美國給中國設的戰爭陷阱,還是中國崛起的機遇? 目前美中關係的緊張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期待,拜登政府不僅延續了前政府對華貿易限制和關稅,還繼續制裁中國有關的公司,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逐漸在增加,南海軍事對峙在升高,在臺灣,不僅延續前政府支持和鼓勵臺灣對抗大陸的政策,近期美國與臺灣簽署海巡協定,駐帕勞大使訪臺灣,美國繼續在衝擊中國在台灣的底線,這種不斷挑戰和衝擊兩國關係底線,已經引起美國知華派和知台派的擔憂,前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Richard Bush(卜睿哲)注意到美國的步步緊逼和臺灣島內政情變化,會導致台海危機,而且會是一個影響巨大的黑天鵝事件。 美國歷屆政府之所以對台海保持戰略模糊策略,是最大限度的給自己留有戰略迴旋的餘地,始終可以掌握主動選擇的權力,所以,長期以來維護台海不戰不和的局面是符合美國的利益。

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國家實力出現了捉襟見肘的情況,可美國在同時與俄羅斯和中國開始交惡(顏色革命和烏克蘭倒向西方,重返亞洲和TPP),美國首先在普京強行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后,開始了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影響了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現在,美國又利用烏克蘭政府鎮壓東部自治運動和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北約軍力陳兵在俄羅斯邊境, 如果普京在烏動動手,那俄羅斯和歐盟的關係就難以挽回了,這就是一個戰爭陷阱,就看普京如何處理了。

同時,在亞洲,美國也給中國設了一個戰爭陷阱,那就是臺灣! 臺灣島內政情的發展已經到了快要失控的程度,幾乎所有政黨對美國一面倒的依靠,過去三十年「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訴求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島內所有政治勢力幾乎都反對統一,面對這種情況,大陸的剩下的選擇不多了,如果臺灣進一步衝撞和越過一個中國的紅線,武力手段將是不得以的選擇,明知是戰爭陷阱,中國大陸該不該跳? 魏林峰先生的答案是:台海戰爭是一個陷阱,但國家統一不可擋,而且統一的主動權在大陸手中,時間也站在大陸一側,中國繼續增強自身實力,越晚動手,成算就越大,損失就越小,陷阱的威脅也就越低。

我想大家也會問一個問題:被動的等待是不是就可以? 還是說像某些學者認為的:為台灣動武不值得,反正臺灣島也跑不了,就留在那裡讓他自己發展算了! 還是像某些軍方人士認為的:如果中國收復臺灣,中國進而就完全控制了東亞的制高點,不僅破除了島鏈的威脅,也讓中國沿海地區的戰略安全有了根本的保障,畢竟中國沿海地區是最發達,最繁榮,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所謂"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您怎麼看美國給中國設的台海戰爭陷阱?

​

1 Comment

長榮的長賜號擱淺帶來的影響

4/17/2021

0 Comments

 
盛嘉麟
                  

【事件經過】

長榮的長賜號22萬噸,400公尺長,59公尺寬,吃水最深18公尺,滿載20000個貨櫃,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貨輪。船東是日本正榮汽船,租给長榮集團營運,所以船身漆著長榮海運綠色 Evergreen 的顏色,船名Ever Given長賜號。

長賜號從中國寧波出發,途經台北港、馬來西亞,駛往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3月23日如此22萬噸滿載的龐然大物,從紅海以航速高達13.5節(時速25公里),超速駛入蘇伊士運河,比運河最高限速8.6節(時速16公里)高出甚多,讓人無法解釋。

在進入蘇伊士運河南端後6海浬處,疑似遭受瞬間強風吹襲,船長說是沙塵暴擋住了視線,造成船身偏離航道,意外擱淺,讓人無法解釋。

蘇伊士運河長190公里、深24公尺、寬205公尺,為了應付越來越大的船隻,以及龐大的航運需求,曾在2014年拓寬擴建,讓大部分的運河河道雙向分道航行,這次長賜號擱淺的地方偏偏就在尚未拓寬的10公里這一段,完全卡住運河航道,讓人無法解釋。

長賜號滿載貨櫃,擱淺後難以脫困,埃及運河管理局除了用怪手在船頭擱淺的岸邊挖泥,還急忙請來荷蘭海事救難隊伍用多艘大小的拖船,配合月圓期的大潮,終於在3月28日拖動了長賜號船體,解除了航道阻塞,恢復了蘇伊士運河暢通,費時146小時,共約7天。

【保險索賠】

長賜號船隻的日本船東,雇用印度的船長及船員,租给台灣的長榮海運營運,在巴拉馬註冊掛旗,滿載中國貨物的貨櫃,目的地荷蘭的鹿特丹港,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擱淺時,阻擋了500多艘世界各國的商船。這件事所牽扯到的國際法律保險事務,複雜得難以想像,史無前例。

可能的索賠項目包括 : 
長賜號船身受創修護的損失(船底略有受損,前端的隔離艙漏水)
長賜號20000個貨櫃遲到的違約損失
長賜號營救團隊挖泥,打撈,拖船,人工的費用
長賜號船身擱淺可能在運河造成環境汙染的損失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這七天至少數百萬美元過河費的損失
500多艘世界各國的商船在運河兩端等候過河的時間耽擱造成的損失
世界各國的商船被迫繞道非洲好望角造成的油料時間的損失

這將是目前無法估計的天文數字的保險索賠,
保險業人士估計,長賜號本身的保險金額約1~1.4億美元。
德國安聯集團估計長賜號擱淺,一周造成全球約100億元的損失。
日本船東已經向長榮集團起訴索賠。
英国的船東互保協會可能面臨巨大索賠。

【運河責任】

長賜號這一程的過河費是50萬美元,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一年收費60億美元,負有維持運河暢通的責任,但這次事故顯示其怠忽這一責任。

未盡該有的責任包括
既已啟動拓寬河道建立雙向航行之工程,為什麼留下一段盲腸,致長賜號擱淺於此。
管理能力欠缺,救援設備及工具嚴重不足。長賜號擱淺後一籌莫展。
沒有大力度拖船拖救長賜號
沒有大噸位起重機或直升機吊走部份貨櫃,減輕船重,使易於浮起
沒有抽油抽水設備,抽出船上燃油及壓艙水,減輕船重,使易於浮起
沒有足夠的怪手在河岸挖開泥沙,擺脫擱淺,使易於浮起

中國方面港務河道管理單位有人說,這件事若是發生在中國,保證24小時內解決問題。

【分散通路】

長賜號事件阻礙了蘇伊士運河的物流瓶頸通道,使得全球經濟蒙受每天15億美元的損失。因貨物運輸延誤衍生的損失每小時約 4 億美元。苏伊士运河占全球集装箱流量的22%,占到全球贸易量的12%左右,所以世界航運瓶頸通道的危險必須改善。目前引起關注的分散通路有三條。

第一條是北冰洋航線,北極圈部份溶冰以後,北冰洋航線2018年8月已經開始有季節性貨輪航行,歐亞之間的航程只需15天,比經過蘇伊士運河航線的22天,節省7天,縮短4000浬的航程。但是目前尚未全年通航,沿途冰山冰塊的險阻,有時需要破冰船開路,半年日照昏暗,俄國北冰洋沿岸過了莫曼斯克以後,缺乏大型海港城市支援海運航線。

第二條是中歐班列,2011年3月,中國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出發,開創了中歐班列的歷史。首趟班列在2019年11月從西安鐵路集装箱中心站,經外蒙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七國,前往德國曼海姆。2019年底前的發車列數8,225列,2020年增為11,003,今年一二月已開行3072列,同比增長82%。

目前亞歐間中歐班列集裝箱運輸,運費只比海運成本高出不到100美元。但是中歐班列的時效比海運快3到4倍,競爭力強勁。蘇伊士運河事件之後,中歐班列成為另一最佳通路選項。

第三條是非洲好望角,從歐洲經過南非開普頓,到達亞洲,雖然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程8,288浬、费时约34天,而繞經非洲好望角航程11,755 浬、需费時49天。但是蘇伊士運河的擱淺事件之後,其仍成為國際熱議的後備通路選項,而且南非的海港城市開普頓有支援海運航線的條件。

【陰謀猜測】
這一事件意外阻擋了美國艾森豪航母通行,乃至無法及時威懾伊朗,讓中伊從容簽定合作協議?
滿載中國貨物的貨櫃中,是否含有神秘特殊貨物,需要阻擋幾天?


​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