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走火入魔中了邪

11/21/2015

0 Comments

 
 陳大安
認識我的朋友一定很驚訝,他們知道我從來不喜歡韓劇, 那有資格談它。  事實上我談它正是因為我對好幾年來華人社會普遍存在的哈韓風(當然包括看韓劇)深為不解,覺得有必要提出來談談。

我雖不喜歡韓劇, 但難免看電視轉台時不巧碰上中文台在播映這個勞什子, 印象雖不全面, 卻也有代表性。 感覺上, 韓劇裡的女主角長得都是一模一樣, 男主角個個娘氣娘相, 令人不禁懷疑莫非這些男女演員都是找同一個整容師動的刀?

我想談的是哈韓風的由來。 台灣先有哈日族, 這自然與台灣曾被日本佔領多年有直接關係,日本人在台灣當然也留下一些野種, 這裡面最不要臉的是李登輝,此人不值得浪費一秒鐘 。 在台灣哈日族中間, 像李登輝這樣無恥的應該不多,他們普遍以能說幾句日本話為榮, 生活上喜歡吃sashimi,喝sake, 睡榻榻米, 巴不得台灣歸日本托管。就讓他們繼續去做他們的大頭夢吧, 有些人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

禍不單行, 台灣繼哈日族一波未平又蹦出來一群哈韓族, 這股妖風之襲來全無預警,對我而言就像被人打了一悶棍, 覺得既倒霉又荒唐。 更荒唐的是中國大陸居然也走火入魔似的中了邪, 每年浪費在購買韓劇播映權以及採買韓國化妝品上的錢數算起來恐怕會嚇死人。

其實中國大陸這些年拍攝的連續劇不在少數, 制作的紀錄片也包羅萬象, 還有如“百家講壇”這類的專題論述, 各地電視台更有精心策劃的各型益智或综藝節目, 一個人無論是基於無聊或是增長知識或見識, 儘可在這些節目中獲得滿足, 怎會淪落到要去看不倫不類,中文發音, 韓國背景, 男女主角均是出自同一把整形刀的韓劇?

至於韓劇的內容,根據對人性的了解,憑常識判斷也能確知不會超出情變家變,身世之謎, 職場鬥爭,宮廷傾軋等等人間百態。我要請問: 花了幾十個鐘頭, 陪上幾十CC眼淚之餘,閣下增長了什麼見識? 學會了什麼新知?看過韓劇才知道世態炎涼?才曉得知人知面不知心?才領唔山盟海誓不可靠?人為了金錢和權力會醜態畢露?

基本上,我對任何語言的連續劇一律缺乏興趣, 一般來說, 我對能猜到結果的以及明顯在拖延集數的劇情從不浪費時間,兼因缺欠耐心,眼力不濟,向來對連續劇敬而遠之。 對於時間的運用, 我常聽人說:我都年紀一大把了, 手上時間也一大把, 當然是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 說者氣或許還壯, 理卻極其不直。 我的看法是:越老越要珍惜時間。 你想想, 世界上有多少東西你知之有限或是全然不知? 缩小範圍, 中國歷代有多少史實會令我們嘡然以對, 張口結舌, 甚至臉紅脖子粗? 難道不想在有生之年在這些方面有所長進嗎?
 
舉個例子, 我一直認為美國指控中國有闊張領土的野心乃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你說我們有闊張領土的野心, 一定是我們歷史上就有這種不良記錄咯? 根據我的了解, 中國歷史上並沒有的侵略鄰國的記錄呀! 前不久在CCTV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國有能力侵略卻沒有對鄰邦動武的例子。  這部片子講的是秦併六國成功的原因, 它說秦軍使用的是青銅武器, 而六國已幾乎全面使用較為先進是鐵製武器,可是使用比較落後武器的秦軍卻能戰勝群雄且完成統一大業, 基本原因是遠在公元前兩,三百年秦國已能在冶金,品管等方面遠遠領先群雄, 甚至全世界。以劍而言, 從兵馬俑出土的秦劍得到證明, 秦劍較長卻不易折, 原因是鑄劍時青銅和錫的比率已達到完美境界。 更難得的是所有出土的秦劍儘管出廠年代相差十幾年, 其標準全都一致,顯示秦時已效率極高的品管制度。 再看弓箭, 秦軍使用的弓要用腿蹬才能上弦,所以射程遠勝手拉弓,但腳蹬弓的缺點是扣發須用力, 用力則手易抖, 影響準頭,而秦弩的構造堪稱精巧, 秦兵不費力就能扣發。 此外秦箭的箭頭一律呈三稜形, 出土的四萬多個箭頭其三稜完全等長, 三個弧面也幾乎完全一致, 飛行時能將空氣阻力減至最低, 如此才能穿透甲冑傷及人體。

講了這麼多,只為指明一點:遠在兩千多年前當全世界的冶金術和控管術仍在朦昧階段, 秦國即擁有如此先進武器,又能靈活運用步騎兵聯合作戰, 其戰鬥力在當時絕對所向無敵,如果中國的確是一個有領土野心的國家, 為何秦始皇沒有乘勢揮軍西向? 果如是,豈不早成吉斯汗千餘年就席捲了西亞和歐洲?

雖然這已是陳年舊事, 卻深得我心, 是鄭和下西洋之外又一個中國自古沒有侵略野心的例證。 我用以上這個例子是要證明: 無論是為了求知還是解悶,都沒有必要呆坐在電視機前看韓劇。互聯網的發明使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成為可能, 需要的只是一顆好奇的心。
​
相信我的朋友裡不會有哈韓族,希望他們的配偶也不至無聊到要以看韓劇來打發時間的地步。閣下若認為我是在小題大做, 我沒有意見。 故意把小題做大, 原因非常明顯。
歡迎賜文討論。
0 Comments

為甚麼美國盟友紛紛要擁抱中國?

11/21/2015

0 Comments

 
中偉
史諾登叛離美國逃到俄羅斯,震驚了世界,揭露了美國利用互聯網和手機通訊等竊取方法,監控世界各國領袖、政治人物及平民的資訊和私隱,引起世界各國極大反感,各國都成為受害者,尤其是歐洲盟國的領導人,本人和國家尊嚴都嚴重受損,這些怨氣很難嚥下,而美國最親密的英國盟友,亦應在被監控之列,在此事件中,反應卻十分底調,雖然表面底調,私底下並不表示可接受,而事件更埋下日後眾叛親離的惡果。
 
一個國家,作為世界警察,應有很高的道德水平,方能受到擁護,領導世界,但當缺乏誠信,尤其對盟友如同對敵人一樣看待時,作為盟友,當然很難接受,大都對這個盟主有新的看法,從前的言聽計從,美國要打那一國,盟國就跟隨不誤的時代已經過去,反觀現在的敘利亞戰爭,歐盟各國反應十分冷淡,可見美國的領導地位,已經得不到歐盟的尊重和支持,而美國制造出來的後遺症,例如:近期的敘利亞、利比亞難民問題,大都要歐盟各國來承擔,自然會覺得、再跟隨這個老大將會沒有好運行。
 
英國是個老帝國,老謀深算,由中國倡導的 [亞投行],是美國所要遏制中國發展目標之一,但英國看到加入 [亞投行] 可為帝國帶來發展復與好機遇,在沒有通知美國的情況下,迅速申請加入,成為 [亞投行] 始創會員國,而主要歐洲盟國,德法兩國亦心有同感,和其他國家亦相繼加入,反影出歐盟國家,對美國領導的失望,都要為自己找尋新出路。
 
最近習近平訪問英國,受到超高規格接待,英國更不理會一些國家傳媒的冷嘲熱諷,極力討好中國,更要和中國建立全世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含意就是要追隨中國一起來打拼,這一個老帝國,的確老謀深算,想利用中國崛起的機會,搭上這順風車,實行棄舊換新,希望大英帝國能借此機會,重振當年雄風,成為歐洲最強國家,一洗二次大戰後,成為美國跟班小老弟的屈辱。
 
要達到這目的,當然要對中國有所表現,包括支持 [亞投行]、[一帶一路] 和為人民幣國際化做出貢獻,這些行動都是頂著美國而行,對美國圍堵中國的計劃做成很大打擊,而德國及法國,感覺到英國的壓力,看到不利情況,亦不甘落後,不同程度的擁抱中國,積極支持中國發展的大戰略,是世界經濟復興的原動力。
 
中國倡導維護世界和平,國家平等,公平,共同合作發展,互利共贏,已經成為新世紀各國的共識,受到廣泛的歡迎和接受,和霸權主義形成強烈的比照,霸權主義將會被孤立,再沒有可發展市場。



0 Comments

笨還要做賊

11/21/2015

0 Comments

 
于摩西
日本人伺候好美國主子,就以爲自巳是一個"好的失敗者",其實好的失敗者是能從失敗中得到教訓,而不是以另一套方式捲土胡來。日本人從不是一個好勝利者,所以他也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失敗者。無條件投降後的日本,脖子上接受了失敗,日本的阿達馬(腦袋)卻没有接受,在山姆叔叔的扶植下又成了好漢一條,軍國主義也跟著還魂了。日本的經濟侵略照舊,不承認有侵略戰爭與慰安婦,強調日學為用,仍舊八個牙露。日本兵南京大屠殺,亞洲各地也有千千萬萬的人被日本兵砍殺,他們在落日中,他們如能秋墳鬼唱,片語問青天,那第一句 一定是"這樣的芳鄰,這樣的日本,這麼笨,還要做強盗"?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國防當局,邀請人類學家班尼迪研究日本民族,她寫下"菊花與劍,日本文化模型"一書,認為日本人有高雅如菊花,殘酷如劍的雙重性格;日本人殘暴是事實,但高雅是需要大智慧的,可是日本人太笨了,日本人老是全國上下一心,大家努力一起做笨事,吃原子彈前,他們耀武揚威不識大體,笨事是軍事侵略;吃原子彈後政成經濟侵略;安倍狂言,議員大祭戰犯於神社。還不記取教訓,與中,俄,韓相爭不是自己的島嶼。一個一隻腳踏進泥裡拔不岀來,至少要做到就是避免另外一隻腳再踏進泥裡,避免更大的禍因;但是這種聰明,日本當權派絕對没有,如果有,早就不來蘆溝橋了。九一八事變,己吃下東北,尚未消化,又要吃華北,宇垣看到這危機,他說"滿洲建設還没完,又發生中日危機,等於同時抓兩隻兔子,最後一個也抓不到"。但是日本定的路卻是抓第三隻兔子偷襲珍珠港,結果抓的不是兔子,而是老虎尾巴。真正的"虎! 虎! 虎!", 最後成為山姆叔叔大東亞的第一大附庸國.....。
 

0 Comments

人算不如天算

11/21/2015

0 Comments

 
孫大衛
變臉容易,獨性難改。為了獲取最大公約數選民的認同,藉著女性的陰柔披上溫和的外衣,適時操縱第三勢力、外圍組織搞學運反政府,加上模稜兩可的宣稱會維持現狀,這幾年為了奪取政權不惜犧牲台灣未來的發展,而且正好可把造成台灣的困境推給執政者,這就是小英的三十六計!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民進黨最痛恨的鼻屎大的國家(現今的四小龍龍頭)新加坡卻願意秉持著華人一家親的信念承辦了國際矚目的馬習會,全世界的華人除了台獨份子之外都樂觀其成,給予高度評價,唯獨小英氣急敗壞的高喊這是突襲且破壞了台灣的民主!

馬習會對兩岸未來的良性發展有決對性的加持作用,上一代的恩怨到此一筆鈎消,如果小英真心想維持兩岸和平互動現狀,應該要主動感激、贊成馬英九的造橋鋪路多了一種方式,怎麼反而指控馬英九是框限台灣的未來?更何況台灣大多數民意都贊成兩岸領導人會面,所以小英的極力反對馬習會才是真正的在破壞台灣民主!

​戴上假面具非常容易,但本性難改還是露出了狐狸尾巴!台灣的中間選民不能掉以輕心、心存幻想、絕對要認清台獨份子的本質,台灣的未來決不能交給一群寧可當日本二等公民而拒絕承認祖先的權利追逐者,她們才是真正的賣台集團!
 
 
0 Comments

台灣不應在保衛南海海疆上自失立場 

11/14/2015

0 Comments

 
紀欣
10月27日,美國導彈驅逐艦「拉森號」進入中國南海人工島礁12海浬水域範圍內航行,中國大陸外交部、軍方在第一時間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對美方艦艇實施監視、跟蹤和警告。

就美艦硬闖南海,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表示歡迎,域外國家的日本及澳洲也表示支持。馬政府重申南海諸島屬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國防部則表示,軍方有效掌控目前狀況,已完成空中、海上馳援計畫,以因應突發狀況。

其實,「拉森號」今年5月底就開始在南海巡邏。對此,習近平於赴英進行國事訪問的前夕,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中國在南海採取的有關行動,是維護自身領土主權的正當反應;中國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中國在南海的主權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而非2013年底開始建造人工島礁後才有的。何況,中國的填海造島並沒有奪回遭周邊國家占領的島礁,而只是將自己掌握的島礁固定化,防止以後被人搶占。這是對現狀的維穩,而非美國所指的「企圖改變現狀」。但南海周邊國家近年來借助東協框架,增強行動的協同性,並積極引入域外大國,企圖將南海爭端國際化、擴大化,從中得利,而美、日、印度、澳洲等國則樂於配合,以遏制大陸發展。尤其,美國一方面與中國保持大國外交關係,一方面總想多抓些逼大陸就範的籌碼,繼續獨霸世界。

不過,美國最好不要低估大陸維護南海的決心,以免因戰略誤判引發衝突,得不償失。南海,一如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國絕不會放手的區域。而且,中國深知海疆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也絕不會在邁向海洋大國的路上允許他國來干擾。

南海U形線是中華民國1947年劃定的,太平島又由台灣駐守,但台灣一向認為自己實力有限,故採取消極的態度。近年來有民進黨人公開主張放棄南海主權,執政的國民黨雖稱「捍衛固有領土」,卻始終不願對兩岸共同維護領土釋出善意,甚至偶而還會呼應美方,例如,此次國防部所說的「馳援計畫」,究竟是要馳援太平島,還是美軍,就引人猜疑。朱立倫赴美在即,應慎防美方借機施壓,要求國民黨與美方站在同一陣線對抗大陸。

其實,台灣若願與大陸展開合作,或至少保持默契,必將實現1+1>2的合力效果,也有助於強化兩岸政治互信。反之,台灣若甘於作為美、日制華的棋子,那麼不僅兩岸在南海爭端上會被分而攻之,兩岸關係也將連帶受損。更何況,儘管美國表示將繼續不定期在南海巡邏,但已迫不及待地於29日與中方展開視訊對話,太平洋艦隊司令又將於11月2日訪華,尋求建立避免擦槍走火的防範機制。台灣應認清自己的角色,在維護領土的大是大非上做出明智的選擇。

​(轉載自台灣“觀察”雜誌2015年11月,No. 27期)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