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美論譠500期感言: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3/11/2023

1 Comment

 
張文基

     每週一期的中美論譠這一期是第500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承蒙本期主編憲中兄邀請我分享我的感想。 我想說的就是感謝和感恩:感謝一路走來的社友同志們的相互支持,在不同的領域出錢出力,為了實現我們的宗旨共同努力。 感謝我們的讀者及朋友們的支持、傳閱和回饋。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感恩的是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一生有幸的見證了中國的偉大復興,中華文明在歷經三千年未有的危機後的重新崛起。 我們見證了中美關係的幾度沉浮,也必將見証並參與促進中西文明的良性結合,這將爲人類做出偉大的貢獻。 所以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與大家共勉。

     本社的成立歸功於憲中兄和湘濤兄。 2013年5月他們參加了台灣僑聯舉辦的大陸參訪團,憲中兄希望大家幫忙合力辦一個保釣刊物,經過溝通交流,决定將目標擴大,並推舉有實際辦報經驗的湘濤兄負責籌辦,邀請了一些理念相同的老朋友們成立了中美論壇社委會也確定了我們的宗旨:促進中美相互瞭解合作,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宣導和諧平等多元世界。 當年8月17日發刊第一期,開始我們共同的歷程。

     多年來,我們的理事會逐步擴大,積極邀請更多,更年青的、理念相同的朋友們加入理事會。 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一些理事們辭去理事職務,此外陳立家兄年前離世,但是他們的貢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2014年5月我從南加大退休,在湘濤兄的堅邀下於次年接任社長職位,和社友們一起共同努力。 本社成立時正逢奧巴馬總統開始美國的重返亞太策略以應對中國上升的實力,2015年也是中美在南海劇烈碰撞的時侯。 我們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表逹我們的看法,和主流團體、智庫、大學舉辦系列活動希望促進美中理解、和平和合作。 我們與兩岸三地許多媒體保持密切合作關係,我們的文章刊登於,包括美國各地華文報社、視頻媒體、台灣的中國時報、新大學網站、海峽評論、觀察雜誌、大陸的中評社等媒體。

     中美論譠的理事及社友們,大多是早年在臺灣接受過良好的中華傳統教育,來美國數十年對西方思想制度的理論和實踐也有深刻理解的思想者。 我們懷著對西方政治經濟制度的嚮往來到美國,也看到這個系統的變質和衰退。 東方思想的背景讓我們可以從與一般西方人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的癥結,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法。

     今天世界面臨了一個新的歴史轉折時刻,美中關係也面臨了嚴重的危機。 美中因爲“意圖的誤判”發生衝突將是世界最大的災難,而拜登的對華政策將加速這個危險,而不得不修正。 在這個背景下,中美論譠社也許可以發揮一些作用。 因此,我們決定在今年8月23日在南加大舉行一個全天的英文專題討論會,“War or Peace? A Pivotal Decision Facing US, China and Taiwan”, 計劃邀請美國主流知名學者,和來自兩岸的學者專家,及南加州學者、觀衆、媒體深入探討並坦誠交流。 歡迎大家關注和参與。

     ​我們從青年時期起就對中華文明有自信,相信中西思想和制度的性良結合能造福全人類,今天這個信心更加堅定。 朋友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張文基畢業于臺灣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南加大退休教授。現任中美論壇社社长,電視臺及媒体特約時事評論員。 
 
 

1 Comment

火爆全網的ChatGPT究竟是什麼?

2/25/2023

0 Comments

 
陝西科協 中國科技網 2023-02-09


ChatGPT是什麼?

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一種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並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任務。  這款AI語言模型,讓撰寫郵件、論文、腳本,制定商業提案,創作詩歌、故事,甚至敲代碼、檢查程序錯誤都變得易如反掌。
不少和ChatGPT“聊過天”的網友紛紛感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ChatGPT辦不成的”。 和ChatGPT聊天,可以直奔主題、開門見山,也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當被問到一些嚴肅性話題和解決方案,ChatGPT的回答邏輯合理、用詞到位,雖然沒有提出老生常談之外的觀點,但清晰直觀且迅速的表達方式、反應過程令人拍案叫絕。 上線僅僅兩個月,ChatGPT的活躍使用者就突破一億。

ChatGPT會搶誰的「飯碗」? 我們如何正確看待?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顛覆許多行業。 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 Hegde認為,新聞、高等教育、圖形和軟體設計等行業的某些工作——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風險。
以新聞媒體為例,衛報早在2020年就讓ChatGPT軟體撰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喜憂參半。 複製編輯當然是它非常擅長的事情。 總結一下,使文章簡潔明瞭,這確實做得很好,“Hegde說,但一個主要缺點是該工具無法有效地進行事實核查。  在教育領域,《紐約郵報》則指出,教授和教師可能被人工智慧課程取代。 英國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學者Sandra Wachte擔心,如果學生們開始使用ChatGPT,這不僅是“外包”了他們的論文寫作,還會” 外包“他們的思維。
我們應當秉持怎樣的態度看待這種技術革新?
人工智慧本就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其運行基礎是人類高度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解決問題更繞不開設計者給定的程式框架。 對待新技術,相比於杞人憂天,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規避濫用等現實問題。 畢竟,人工智慧產業正逐漸告別野蠻生長,而其背後暗含的數據隱私、演算法偏見、倫理失範等治理困境,才是智能化轉型帶來的現實挑戰。
 
ChatGPT爆紅背後也有挑戰!

自ChatGPT發佈以來,它的能力也不斷被人們解鎖,但人們在試用中慢慢發現,數學能力是ChatGPT的一大短板,連簡單的「雞兔同籠」題都能算錯。 大概是考慮到這一點,ChatGPT近日宣佈了一次重要更新:提升了真實性和數學能力。
據瞭解,ChatGPT較上一代產品提升明顯,對話模式具備更好的交互體驗。 但對比Google等搜尋引擎,ChatGPT尚不具備替代搜尋引擎的能力。 ChatGPT的數據來自訓練資料庫,目前資料庫僅更新至2021年,可用資訊有限,同時真實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此外,從商業模式來看,ChatGPT目前採用免費的模式。 根據OpenAI的CEO SamAltman披露,ChatGPT每次聊天成本約為幾美分,其中一部分來自Azure雲服務,未來公司在持續優化成本的同時, 會考慮通過收費獲利,預計的收費模式包括訂閱制、按條收費等。
隨著ChatGPT迅速走紅,其競爭者也不斷湧現,從Anthropic公司的Claude、DeepMind公司的Sparrow、谷歌公司的 LaMDA到Character AI,這個賽道將變得越來越“卷”。

ChatGPT“出圈”,意味著AI大規模商業化時代可能到來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培傑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ChatGPT在To B端到To C端的智慧運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通過ChatGPT 交互平臺可以幫助企業與客戶建立有效的溝通方案,並在教育、醫療、汽車、智慧場館、智慧家居等領域產生新的行業發展變革,在提高服務品質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服務成本。 ”
2月初,OpenAI宣佈推出ChatGPTPlus付費訂閱套餐,每月收費20美元,開啟商業化變現道路。 訂閱該套餐的使用者可在免費服務基礎上享受高峰時段免排隊、快速回應、優先獲取新功能等額外權益。 同時華西證券研報顯示,除了ChatGPT以外,NovelAI、Stable Diffusion等其他主流應用亦開啟商業變現,根據內容生成次數、生成品質等條件設置多級別訂閱套餐。
隨著這些主流應用逐步開拓商業化模式,AIGC行業的商業化潛力逐漸釋放。

中國版ChatGPT有望兩年內出現

“這類人工智慧產品和我們‘聊天',其實是在分析我們所發出指令的關鍵詞,再調用相應任務模塊給予回應。”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劉知遠解釋,通過預訓練語言模型生成的ChatGPT更像一個真實的交流者,通過對互聯網極大規模數據的自主學習,它會‘思考’,不僅能理解需求, 還能很好地完成複雜的任務,“可以說這是一個革命性的飛躍,是人工智慧領域里程碑式的產品。 ”
中國版ChatGPT何時能夠出現? 在劉知遠看來,以ChatGPT當前的可見技術為基準,我國的預訓練模型再用約1至2年的時間即可追上其步伐。 “這個差距並不懸殊,但我們需要努力的是要從‘追隨者'變為‘原創者',在人工智慧領域引領新的技術或產品發展,這需要更長的時間。 ”
 

0 Comments

七十感言: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 的民族復興時代

1/28/2023

2 Comments

 
林毅夫
​
     1952年我出生於地處臺灣東北角,三面環山,一面臨海,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宜蘭。 小時候的臺灣剛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不久,百廢待興,經濟上和一海之隔的祖國大陸一樣貧窮落後,上小學時我用的書包是哥哥姐姐用過留下來補了又補的舊帆布包。 孩時的回憶總是美好,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調皮的我喜歡到處逛廟會,看歌仔戲,讀漫畫書,大一點時著迷於《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典名著。 歷史是我的最愛,初中時就已經讀了黎東方的《細說中國歷史叢書》,也看了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年少時看似漫無目的的涉獵讓我不知不覺認識到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每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總有志士仁人,不惜毀家紓國,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來挽救國家,這些故事的浸染萌發了我為民族的復興奉獻一己之力的初衷。
 
     1971年我考上臺灣大學,並當選為大一學生會主席,入校時恰逢保衛釣魚島運動方興未艾,釣魚島列島歷來是中國的領土,在日本佔領臺灣時,釣魚島列島歸我的家鄉宜蘭管轄。 1970年美國政府宣佈將於隔年把二戰後託管的釣魚島列島和沖繩一併“歸還”日本,為此海外臺灣留學生群情激奮,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保衛釣魚島運動,我進入臺灣大學時,作為學生會主席不時參與集會聲討美國、日本。 接著於當年10月聯合國以壓倒多數的票數通過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臺灣人民甚為迷茫,在風雨飄搖之感瀰漫臺灣社會之際,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從臺灣大學轉學陸軍官校,希望能夠力挽狂瀾盡一名青年應有的責任。
 
     在陸軍官校學習的四年,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 逐漸地我認識到美國不顧釣魚島主權歸屬中國的歷史事實,把託管的釣魚島移交給日本,本質上與一戰後巴黎和會上列強把戰敗的德國在青島的租界不是歸還給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而是移交給另外一個列強日本如出一轍。 這個認識讓我幡然醒悟,民族不復興,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民族命運就不能改變。 當年偏安一隅,人口1700萬的臺灣在國民黨的統治下,雖然在經濟上可以紅紅火火,成為值得驕傲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可是對攸關自己國家的領土和民族尊嚴的大事卻毫無話語權和影響力可言,在以政治利益和軍事實力為博弈準則的國際格局面前,中華民族的復興只能有賴於10億人口的祖國大陸的全面發展和強大,而且, 大陸的發展不僅可以給臺灣人民進一步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也會讓臺灣終於可以擺脫百多年來作為低人一等的殖民地或作為棋子任列強擺布的命運。
 
     1975年陸軍官校畢業,我留校擔任學生連隊的排長,次年考上臺灣最難考的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兩年碩士學業完成,1978年回到部隊,隨軍移防金門,擔任距離大陸最近的馬山連連長。 那時,每當於晨曦薄霧和落日余暉之時隔著一彎淺淺的海峽眺望對岸寧靜幽遠有如宋人山水畫的南太武美景,我的心潮總是如腳下岸邊的潮水般來回激蕩,我是應該留在臺灣作為一名明星式的精英追求順風順水的個人仕途,還是應該聽從內心的召喚,回到未曾踏足,仍處貧窮落後的祖國大陸為其發展添磚加瓦? 從小對自己的期許,讓我選擇了後者。
 
     中國知識份子歷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在我之前已經有5代為復興民族而努力的知識份子,包括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推動洋務運動的第一代,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推動戊戌變法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推動民主革命的第二代,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推動新文化和五四運動的第三代,五四運動以後進入大學畢業后參加北伐、 抗戰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第四代,以及1949年以後進入大學畢業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五代。 他們作為知識精英為了民族的復興都付出了不愧於後人的血與淚的努力,但是,以經濟基礎來衡量,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依然不斷下滑,民族的復興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相比於鴉片戰爭以來的前面5代知識份子而言我是幸運的,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後,我國迎來了連續四十多年的快速增長,現在我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的偉大復興,我1979年回歸祖國恰逢其時,目睹也參與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的經濟增長奇跡。 時代的需要讓我有機會於1994年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大學成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為國家發展研究院),帶動了我國經濟學教育的現代化,研究的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並開啟了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結合的風氣,成為國家的高端智庫之一。 我個人也因此水漲船高,得以在2008年出任被稱為世界上經濟學家最高職位、歷來只有美歐著名經濟學家才有資格擔任的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主管發展政策的首席經濟學家。 世界銀行工作時切身體驗到的中國的蓬勃發展和其他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西方主流理論指導下一直未能擺脫貧困或中等收入陷阱的強烈對比,讓我有底氣掙脫發展中國家知識精英普遍存在的「西天取經」的思維範式,在世界銀行工作結束後回到北京大學創立了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推動總結自我國發展經驗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自主創新。 基於中國改革發展經驗的研究成果也讓我登上了英國劍橋大學年度馬歇爾經濟學講座和美國耶魯大學年度庫茲內茨經濟學講座的世界頂級學術平臺,並獲得了歐美港澳等海外10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成為首位獲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原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國經濟學者, 尤其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我榮幸地以改革理論的探索者成為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頒授改革先鋒稱號和獎章的百人之一。
 
     一個人成就一件事,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祖國的欣欣向榮給了我們這代人許許多多成就個人夢想的“天時”,生長生活在改革開放的祖國大陸則給了我們做出一番事業的“地利”,當然“人和”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臺灣時父母兄姐為供我讀書節衣縮食,許多老師、長官對我勉勵有加,回到祖國大陸以後不管是在北大讀書,到美國求學,學成後回到祖國工作,也總有許多師長、領導照顧我的生活,為我的工作創造條件,以及一群相知相契直諒多聞的朋友、篳路藍縷同甘共苦的同事、少年英俊奮發向上的學生相互提攜砥礪前行,更有關山萬里一路相伴相隨無怨無悔的妻子和一對子女。
 
     ​回首往事,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到如今我也已經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年。 兩岸人生一路走來所幸波濤不驚,若有所成要感謝的人很多,有不少有恩於我的幼時親長前輩已經只能來生再謝,也有些知交仍處兩岸相隔未能促膝相談把酒言歡,這些遺憾只能以四十三年猶未忘者記鄉音、故情、少年志的寸心來表白。 瞻望前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新格局中當以不知老之將至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來勉勵自己,為民族復興大業的最終完成繼續竭盡所能以回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關心我、照顧我、鼓勵我、支援我的眾多親長、老師、朋友。
 
*編者按 :本文在2022年9月23日首次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公開發佈,感謝林教授同意本社轉載此文。 林教授屢次在闗鍵時刻逆流而上,做出常人不敢做的抉擇,也成就了非凡的貢獻,他的經歷對今天世界各地的新生代華人有啟迪的意義。 本月林教授榮獲2022年全國政協優秀履職獎(見附圖)。 關於他的更多文章和相關相片請點撃us-chinaforum.org 的林毅夫專頁。
 
 

Picture
2 Comments

我最「佩服」的女人 — 鄧文迪

11/26/2022

3 Comments

 
范湘濤
                                  
前不久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視頻“撩漢鼻祖  鄧文迪”,覺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傳給我的一個群組,並附上一句話“我最佩服的女人”,這個群組都是一些老朋友,平常一般對於互傳的新聞和視頻都不會有什麼反應,頂多就是點回一個“贊”,而鄧文迪的這個視頻卻引發極大的反響,真是有點意外。負面評價的有:“這樣的人讓你佩服,我真是無語了”,“不要臉,天下無敵”,“把小三捧上天,笑貧不笑娼”,“醜人多作怪,她這個長相,要的人不多”,“高能力,高智慧,做壞事得心應手”⋯⋯。正面評價的有:“因為耀眼,所以遭噴”,“狼一樣的眼睛,豹一樣的身體,虎一樣的貪婪,獅一樣的吼聲,男人在她面前只有投降的分”,“雙商極高的人,想學都學不來”⋯⋯。

鄧文迪,祖籍廣東,1968年出生在山東,成長在江蘇,其他有關她的生平,就不再在此囉嗦了,因為對她有興趣的人可能比我更淸楚,對她沒興趣的人,再談下去會覺得無聊,就此打住。綜合各方的反應,筆者對於鄧有以下的看法:

1.  鄧臉上的顴骨特高,丹鳳眼,竪眉,看起來很不舒服,尤其是她的身高175,比中國男人的平均身高169高出了整整六公分,嚇壞了一大半中國男人,所以説“她這個長相,要的人不多”這句評語,筆者基本上完全接受;可是,西方人的審美觀跟我們大相徑庭,好萊塢女星劉玉玲就是以這種臉型而走紅,再看看狄斯耐卡通“花木蘭”的造型也是如此,所以鄧憑她這張臉,在西方可以“老少咸宜”!

2.  關於評語中的“做壞事,得心應手”,筆者有不同的看法。看鄧的一生,直到現在,她唯一對不住的似乎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她的師母切瑞太太(Mrs.Cherry),這也要怪切瑞太太自己馭夫無術,引狼入室,讓老公有機會在家中搞小三;至於切瑞先生最後被甩,也是咎由自取,老牛吃嫩草,如果要算他和鄧之間的賬,可能切瑞還佔了便宜。甩掉切瑞之後,鄧馬上就攀上了沃爾夫(David Wolf),兩人同居,最後沃爾夫資助她上耶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各取所需,分手時兩人似乎都很愉快。鄧能夠釣到像梅鐸(Murdoch)這樣的大魚,光憑她的姿色是絕對不夠的,她必須有過人的智慧和勇氣才行,因為梅老頭以奸詐狡猾聞名,對人處事步步為營,鄧能夠在老虎嘴中拔牙,這種本事,除了“佩服”,我們還能説啥?鄧能夠踩在三個男人肩膀上往上爬,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財富,那三個男人對她都毫無怨言,為什麼大家硬要說她做了見不得人的“壞事”?

3.  據說,鄧在加州北嶺州大唸書的時候,課餘時間她還在ESPN當翻譯,又在李寧的公司做推廣工作,而門門功課都能保持A,布萊克(Daniel Black)教授在她的推薦信中用“super student “描述她。鄧在耶魯大學唸MBA時,成績依然名列前茅,格騰教授(Jeffery Garten)在她的推薦信中用“精力充沛,學習努力,十分迷人”形容她,畢業後到香港,馬上在 Star TV 找到一份小主管的工作,年薪高達八萬美元(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在二十多年前能拿到這樣的高薪,可以説是鳯毛麟角,屈指可數);Star TV 是梅老頭屬下的機構,為鄧日後釣大魚放下了長線⋯。由兩位教授對鄧的推薦信可以看出,一個人成功必須自己付出努力,對於鄧年輕時的奮鬥精神,除了“佩服”,我們還能說啥?

4.  鄧文迪與梅鐸之間的婚姻關係維持了十四年(1999-2013),其間有兩件事情值得一提:第一件事,鄧在2001 和2003年,用梅老頭的冷凍精子懷上了孕,分別為梅老頭生下了兩個女兒,格麗絲(Grace)和齊洛伊(Chloe),證明了鄧的“精打細算”和“高瞻遠矚”,因為依照鄧梅婚前協議,兩人離婚時鄧能得到的瞻養費微不足道,而有了兩個寶貝女兒,依據家族成員規定,可以和其他四名哥哥姊姊平分梅老頭的134億美元財富。一般代孕的報酬約為兩萬多美元,而鄧的報酬是普通一般人的十萬倍,看官你説她厲害不厲害?除了“佩服”,我們還能説啥?另一件事發生在2011年,梅老頭手下的報紙刊登英國王室醜聞,引起全英國人民公憤,集團股價大跌;英國議會為竊聽疑雲質詢梅老頭,有一個暴徒企圖把一盆奶油蛋糕潑向梅老頭的臉上,説時遲那時快,坐在梅老頭身後的鄧大媽突然一個健步上去,啪啪兩巴掌,將暴徒打暈在地,乖乖被警察帶走;這兩巴掌有分教,集團股價順勢反彈,“虎妻”之名從此在江湖上有了名號,鄧的反應之快,拿捏之準,出手之狠,除了“佩服”,我們還能説啥?      
                                      
5.  ​鄧在與梅老頭離婚後,十年以來有關她的桃色新聞報導不少,一下子這個嫩男模,一下子那個小鮮肉,老娘以前靠男人起家,現在是老富婆了,必須給機會讓有意往上爬的年輕男人從自己身上爬上去,是耶?非耶?那是她個人的私生活問題,道不道德,要不要臉,見人見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鄧被稱為“交際女王”,閨蜜遍天下,她在中美兩大國之間的商界尤其炙手可熱,巴結她的人絡繹不絕,因為她可以憑自己在中美兩邊的人際關係,從中穿針引線使交易成功,她並不會因為你説她“不要臉”而遭人孤立⋯。人各有志,“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到處都有牛鬼蛇神,偶爾遇到了,也不必咒罵她,只有抱著“想學都學不來”的態度去欣賞她,敬鬼神而遠之吧⋯⋯。





3 Comments

​曠世奇才  馬斯克

10/29/2022

1 Comment

 
  范湘濤
                    
     前幾天在報紙頭版上看到一則新聞“國防部長邱國正宣布不再購買特斯拉汽車”,臺灣居然有高官出來對美國貨喊“不”,筆者當然要為他點贊叫“好”!但發現他所購買的數量只有區區七輛之後,要在“好”之後再加上一個字“好笑”!邱部長你知道特斯拉年銷售量多少嗎?他們會在乎你不買他的七輛車嗎?在他九條牛的身上扯下一根牛毛,便義正嚴詞説要“抵制”他,會吸引到他來在乎你嗎?

     眾所週知,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對政治十分熱衷,經常在媒體面前和川普,拜登,普丁等總統級領導人打口水戰。十月初,馬斯克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台海衝突不可避免,若發生衝突會導致世界GDP損失30%。馬斯克認為為防止衝突爆發,應該要把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政府主張的一國兩制相同),引發爭議,臺灣民進黨政府尤其不滿,邱部長選這個時機來“抵制”特斯拉,當然不是爲了“搞笑”而是要為民進黨政府出一口鳥氣⋯。也是十月初,馬斯克對於俄烏核武危機發表了他的“馬三條”:1,克里米亞正式歸屬俄羅斯。2,俄羅斯新接管的烏東四個州在聯合國監督下重新公投其政權的歸屬。3,烏克蘭永久保持中立。“馬三條”立刻引起烏克蘭駐德大使梅克尼爾的抗議,他叫囂“馬斯克滾蛋,不會再有烏克蘭人買你的特斯拉破爛”!(和邱部長的搞笑異曲同工),這一次不同的是,馬斯克還真正聼到了梅大使的聲音,真的從烏克蘭滾蛋了(把星鏈衛星從烏克蘭斷鏈),引發全烏克蘭上下一片哀號哭泣⋯;(星鏈衛星曾幫助烏克蘭全境的網絡運作,還幫助烏克蘭擊沈俄羅斯旗艦和斬首俄羅斯將領)。馬斯克忙裡偷閒,在推特上回了梅大使一句話“我是烏克蘭的粉絲但不是核戰爭的粉絲”,妙哉!

     對於馬斯克的生平介紹大家一定知道很多,就此按下不表;在此只談談有關他的幾件趣事:

     小馬哥有點石為金的本事,十一歲那年就編了一個電子遊戲軟體(Blastar),賣給雜誌社,得到報酬五百美元(原因可能是南非那個窮地方賣不出好價錢,也可能是大人欺負小孩被殺價);二十四歲時,他的網路軟體公司ZIP2,賣了近四億;二十九歲時,他的線上付款系統公司PAY Pal 賣了十五億,他都是見好就收;現在除了TESLA,SPACE X,TWITTER之外,他還擁有許多自創品牌的公司。他手下有一大批想跟他一起發財的財迷,他說比特幣(bitcoin)好棒棒,比特幣就好像鯉魚跳龍門一樣,從兩萬多一下子就漲到五萬多,有一天他忽然説了一句“老子不玩了”,比特幣立即被打回原形;他玩狗狗幣(dogecoin)也是如此這般,在小馬哥“養,套,殺”的魔法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沾了他的光,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了他的霉?

     小馬哥在2004年投資六百三十萬元入股特斯拉,並成為公司的CEO,2008年開始向客戶交車,2010年上市;許多行家都不看好其未來,有好幾次被玩家們做空,幾幾乎到了破產邊沿;2018年,小馬哥忽然有了“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領悟,進而認識到“西方不亮東方亮”的大勢所趨,於是替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馬誼郎”(誼郎者 ELON也),到中國註冊公司,並得到上海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貸款,土地,稅率種種優惠方案,於是特斯拉的超級工廠成立了,現在它的年銷售量達到百萬輛,股價在四年間暴漲了十幾倍,小馬哥在2021年,成為了世界首富。小馬哥能有今天,對中國當然心存感激,不斷在他的社交平台上對於中國人民的勤奮,中國政府的效率讚不絶口;在美國各類智庫演講時,他都強調中國的實力不容小覷;在過去幾年西方媒體瘋狂炒作新疆人權問題時,他故意在烏魯木齊開了一家很大的特斯拉展售中心,表示他對中國的支持;如今他在臺海局勢中提出與中國政府“一國兩制”相同的主張,我們當然不奇怪了。

     小馬哥不但多“金”,“精”也不遑多讓,他有幾個前妻之外,與明星名模的各種緋聞也不絕於耳,最奇葩是最近的一次,某天晚上他到Google 老闆布林(Brin)家中做客,他居然“偷吃”了他的老婆,布林被戴“綠帽”後立即把老婆休掉,小馬哥知道“代誌大條”,下跪請求布林原諒,布林當然沒有答應。世界首富馬斯克和世界第九富翁布林閙出這種醜聞,真的“此事只有美國有”,Only in America,哈哈!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的母親梅伊(Maye Musk),十五歲那年己經是小有名氣的模特兒,二十歲那年贏得南非選美皇后,不久之後,和他的大學同學(小馬哥爸爸)結婚,沒有想到的是,老馬斯克竟然是一個家暴慣犯,動不動就對梅伊拳打腳踢,忍無可忍之下提出離婚訴訟,沒想到南非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連離婚法律都沒有,她只好帶著兩兒一女逃回加拿大老家,獨自扶養三個孩子長大;曾經在最苦的時候打過五份工,兒女從她身上都學到了“勤工儉學”的好志向,日後個個都成了一方諸侯,身價都從億萬起跳。梅伊在困苦生活中,還沒放棄學習,在爭分奪秒的時間裏,居然能夠抽出時間取得營養碩士學位,取得營養師認證執照。現在的梅伊雖然年過七旬,但她年輕時候選美皇后的身材,氣質和美貌在她身上依舊隱然可現,為了重溫舊夢而做出重操舊業的決定,再次投入模特行業,在全球首富的加持下,梅伊終於登上了超級模特兒排行榜。恭喜梅伊,祝福梅伊!

     ​對於馬斯克的評語,筆者只能用四個字“曠世奇才”來形容他,他生性好動,年輕時經常在一些電影和戲劇中客串過癮,我們不能排除他日後收購迪士耐等大型娛樂公司的可能性;他現在巳經擁有Twitter ,佔到了他日後“打嘴炮”的戰略高地;他熱衷政治,不能排除日後參政甚至組黨的可能性(可惜他沒有參選總統的資格),如果有朝一日他真的組黨,筆者鉄定會加入為其黨員,因為環顧全美,在混沌朦朧的政治氛圍中,唯一能看清世界現實,有能力解決中美矛盾問題的人物,可能只有馬斯克一人而已矣⋯⋯。




​
1 Comment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