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台灣時事短評 /韓國瑜的選情分析報導

10/26/2019

2 Comments

 
連石磊
 
        聲明在先: 石磊評論國內政治人物,始終秉持著:「只問真理,不論對象,除了真理,別無立場」,換言之對事不對人。
 
        韓國瑜的總統路,依目前的民調看,前途崁坷充滿荊棘。何以致之,孰令致之?

        這件事情我們得要時間倒帶。去年九合一選舉,韓國瑜以一瓶礦泉水.一碗魯肉飯,打遍天下無敵手,韓氏旋風為他贏得《一人救全黨》的名聲。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目前韓國瑜深陷困境?最主要的因素有三:韓國瑜會被死忠韓粉給誤了大局,眾所周知韓剛當選高雄市長不久,市長寶座屁股都還沒坐熱,死忠的韓粉們就瞎起哄要韓國瑜選總統,其實韓國瑜何嚐不知道此舉為兵家大忌,對手會攻擊您「吃碗內.看碗外」。此其一。

         其次韓國瑜的為人處世之道,讓國民黨那一票老班底的長老們不敢苟同,這票元老級的長老(連戰.吳伯雄.朱立倫.吳敦義.馬英九.)等人「挫咧等」(嚇得不知所措),因此有所謂的「知識藍」和韓國瑜團隊漸行漸遠。這個現像就好比一個強烈颱風本來威力驚人,但是上下層分離的結果自然是威力銳減。再者韓粉們基於護主心切,往往容不下批評的言論,這個部份也會讓韓國瑜的選票有所流失。此其二。

​          外在因素的影響不容小覷,倘若韓國瑜無法和郭台銘重修舊好,基於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因此修補韓粉與郭粉之間的嫌隙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舉措。設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了他們自己黨團的存亡親自出馬競選總統大位,那韓國瑜想要擊倒蔡英文,恐怕更難如願。另外韓國瑜自己本身也要自我節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千萬別心直口快,應該謀定而後答。他的國政顧問團要廣納賢才,強化陣容。此其三。

         台灣的媒體民調有一句話形容的非常貼切,人家國外媒體是可靠性高的「蓋洛普」我們的媒體不分藍.綠.各取所需可靠性低叫「蓋離譜」。民調驚死人,開票笑死人。 如果韓陣營能想方設法去除障礙,前景仍大有可為。
 
連石磊,商工統一促進會主席2005~2013,現任商工統一促進會榮譽主席,中華保釣協會常務理事兼發言人,經常主持電台及電視台的政論節目。

2 Comments

朝鮮三事

10/26/2019

0 Comments

 
王文軍
 
一,鴨綠江邊的縣級市
 

臨江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鴨綠江中上游,與朝鮮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46公里,轄區面積3008.5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6個街道、70個行政村、22個社區,總人口21.6萬人。
 
臨江市現在夜間的溫度為4度,山上的樹葉已經黃了,月底就要落葉了。現在臨江,遠眺群山,一片火紅,色彩十分豐富。
 
對朝貿易方面,繼去年臨江邊境經濟合作區申辦成功,今年相繼規劃和啟動了中朝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今年年底前竣工;申報了跨境旅遊合作區,並開始啟動了相應規劃,計畫在朝方一側建設滑雪場、高爾夫球場等旅遊設施;租賃了歸屬朝方的鴨綠江心島——楸島,為期50年,租賃費100萬;開展鴨綠江河道整治工程,通過河道護坡工程,新增土地1100畝,今年計畫再增加400畝,用於建設保稅區和互市貿易區;協助朝方在對岸規劃了開發區,由臨江統籌招商,稱作跨境經濟合作區,這在實踐中,算是一個創舉,臨江為朝方招商的石英錶芯、傘把、服裝、錫箔紙、微型馬達等專案陸續投產並發揮效益,其中,僅是石英錶芯的專案,去年的產量已經占全球產量的80%。
 
吉林省商務廳領導來臨江考察邊境城市對外貿易情況,稱每次來臨江都有新的驚喜,正是由於臨江外貿的迅猛增長,吉林省穩外貿才有了底氣。省廳領導每到一市,都宣揚臨江發展外貿的經驗,希望他們到臨江取經。今年上半年,在外貿形勢嚴峻的背景下,臨江市外貿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上半年進出口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72.94%,出口上升219.16%,進口上升1014.87%,其中,對朝貿易上升1313.29%。2個月前,市委書記在省委大會上,專門介紹了臨江發展對朝貿易的經驗。
 
在中美貿易戰及美國主導的對朝制裁背景下,邊境貿易越發紅火。今後在中朝邊境出現朝鮮版“深圳”也不用驚訝。
 
二,“人間廢品”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被解雇
 
5月27日,朝中社刊發題為《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譴責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詭辯》的文章。就博爾頓指責朝鮮進行軍事訓練一事,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稱其“驚人地無知”,並表示禁止朝鮮使用彈道技術發射本身,是讓“朝鮮放棄其自衛權”。文章還頗有毛氏風格稱:“博爾頓還曾主導伊拉克戰爭,在為破壞數十年保證歐洲和平的《中導條約》中充當急先鋒,近期又為在中東和南美洲發動新的戰爭東奔西走,戰爭狂的臭名遠揚。該發言人認為,美國國內最近有人批評博爾頓自己不願死在東南亞的水田裡躲避服兵役,卻向總統獻策發動戰爭的好戰分子,並非偶然。

文章說,總之,與其稱博爾頓是以保障安全為使命的安全助理,倒不如稱其為破壞和平與安全的安全破壞助理。
文章最後表示,從思路歪的歹徒嘴巴自然吐出歪心眼的廢話不足為奇,這樣的人間廢品應被立即報廢。”
 
9月12日路透社11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佈已要求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辭職。特朗普次日在白宮接受採訪時也提到此事,稱博爾頓不僅在委內瑞拉和朝鮮等問題上“犯錯”,而且粗暴又強硬,無法與白宮內的一些高官和睦相處。
 
他稱,博爾頓犯的錯誤包括冒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因為他要求對方遵循“利比亞模式”交出所有的核武器。“約翰·博爾頓談到的‘利比亞模式’讓我們嚴重受挫......這真是一場災難。”特朗普這樣表示,並聲稱朝方也不願意再與博爾頓打交道。
 
看來金正恩與特朗普還是心有靈犀的。
 
三,一把斧子引出的斷交
 
1976年8月18日由六名美軍和十名韓國軍人組成的巡邏小分隊發現韓朝交界處的一棵白楊樹十分遮擋視線於是擅自決定砍掉這棵白楊樹,他們拿起了斧子開始對這棵白楊樹動手,由於這棵樹正在三八線上,朝鮮認為美韓軍隊的此種行為無疑是侵略性的,於是朝鮮十幾名士兵荷槍實彈的跑向前去。
 
此刻韓方和朝方有兩種版本,韓方的版本:是經過激烈的爭吵後朝鮮人民軍開火射殺一名美軍,而美韓也進行反擊,扔了一把斧子但沒有砍到人。朝方的版本,看到朝鮮軍隊拿著武器前來,美軍和韓軍不由分說,拿起斧子就向朝鮮人民軍砍,砍死了一名朝鮮戰士。總之一把斧子是落到了朝鮮人的手裡。
 
第一回合美韓丟了面子,研究三天后繼續砍樹,砍完樹,聯合國司令部深深認為朝鮮會惱羞成怒,所以立即進入了準備戰鬥狀態,美第2步兵師進入24小時戒備,中途島號航母進駐朝鮮海峽,駐日本的一個F-111中隊,駐沖繩的一個F-4中隊和2架B-52也待命增援。
 
然而.......第二天,朝鮮報紙刊出頭條“反動派狗急跳牆!是破壞森林的臭流氓。”並配圖證據:朝鮮士兵撿到了證明美軍行兇的鐵證——砍樹用的斧頭!
 
朝鮮各路專家仔細研究了這把斧頭,第一時間開始研究斧子上的英文,斧子上寫著Made in Austria(奧地利製造),結果翻譯為澳大利亞製造(Made in Australia)之後迅速上報給平壤,於是朝鮮政府終於勃然大怒,後果很嚴重.......非常嚴重!!這把無名火沒有撒到美國頭上,沒有撒到奧地利頭上,澳大利亞卻撿了這個”便宜“。不久朝鮮當局與澳大利亞斷交,而此時朝鮮與澳大利亞建交還不到半年,直到20年後,澳大利亞政府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25年之後的2000年朝澳之間才恢復了外交關係。
 
其實,有時候政治就是這麼戲劇化!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0 Comments

中國有幾個一國兩制?

10/26/2019

0 Comments

 
​吳章銓

​一國兩制是現在最響亮的政治口號之一。正式的是指香港的一國兩制,有正式的文件說明其內容。大陸高度宣傳要將台灣納入“一國兩制”,詳細內容尚不詳。但是,從歷史到現實,二戰後中國至少曾出現六種一國兩制。

一國两制之名,不見於大陸或台灣的《憲法》,嚴格地說,是國家憲政體制之外的制度。现在分別簡介於下:

1. 從1945底到1947年初,美國政府派馬歇爾來調停國共之間的爭執,為中國設計第一個“一國兩制”。當時沒有使用這個名詞,但是實際上是真正的一國兩制。其大致內容是:中國建立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國、共兩黨的聯合政府(全國性的),國民黨為主,共產黨為輔,共同治國,同時共產黨另外有自己的軍隊、政府、財政、經濟、教育、等等,中央政府不能干預,也不能進入共區。共產黨則可以在中央政府所控制的地方活動,進行地上地下活動等等。這兩個政府都接受美國援助,隱然聽命於美國。經過國、共、美三方代表的小组幾輪談判,沒有成功。

國民政府戰後的目的當然是統一全中國,特別是不允許共產黨擁有軍隊,有獨立的政權;共產黨則有獲得全國的雄心;其背後的蘇聯從開始就有獲得中國作為世界革命的東方基地的計劃。在馬歇爾調停期間,蘇聯正在東北培養共產黨的軍隊,周恩來的團隊忽悠馬歇爾,拖延時間。馬歇爾卻認為可以收買共產黨,不以為共產黨受蘇聯控制。

馬歇爾曾經擔任美國駐華步兵團團長(按照八國聯軍後不平等條約的規定),但他並不了解中國。他的部下史迪威卻一心一意要在中國打天下,會說中國話,是個中國通。史迪威最看不起中國政府,認為不會打仗。抗戰時他主張由他直接指揮中國軍隊,才能打勝仗。當時周恩來最會忽悠他,向他保證,共軍得到美國的直接軍援,會服從他的指揮。但是老蔣不肯讓出軍權。史迪威奪軍權沒有成功,但始終相信共產黨會聽他的。馬歇爾相信他的同學同袍史迪威,也認為共產黨會接受美援而聽美國的,由美國駕馭國、共雙方,中國便可以維持和平。他那時對蘇聯的野心沒有感覺。他被周恩來忽悠,三次促使國民政府停戰,最後以停止軍援迫使國府服從。杜魯門總統也不懂中國,完全聽從馬歇爾,他也對國民政府非常不滿。馬歇爾調停失敗,共產黨準備完成,1947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兩年後完成席捲大陸。第一次一國兩制還沒有成形就失敗了。

2.   共產黨建政後,在國家制度之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從上到下完全覆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教育各方面的黨治“體制”,凌駕於國家體制之上,不受政府管理,而是控制和指導政府。黨的總書記兼任國家主席。在中國,凡是稱領導、稱中央、稱體制,都是指共產黨,而非指政府。共產黨自稱官方,是公認的國家領導。政府的大小官員全是共產黨組織部所派,服從黨的領導,執行實務工作,對外則代表國家。黨、政兩個系統合稱黨政領導。領導們都有雙重頭銜,黨職高於政職。黨全控政府,政府則管不到黨。這是黨、政兩個領導系統並存的“一國兩制”。中國大陸有完整的《憲法》,是指政府系統的制度,其中沒有以黨治國的一套黨職系統,也沒有「兩制」這個名詞。但「黨」確實在實際治國,所以是明確的一國兩制。

3.   最早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詞,是1982年鄧小平間接對台灣蔣經國提出,願意讓台灣保留一切制度和人事。意思大概是終蔣經國一生不變。台灣方面不回應,沒有浮出層面就消失了。現在時過境遷,已經有香港的一國兩制,但大陸對台統戰仍使用一國兩制的口號。港、台情況不同,其內容不可能是一樣的,不得不說是又一個一國兩制。(下面6.再談。)

4.  大陸80年代改革開放,政治上維持蘇聯式的共產黨專政制度,稱「社會主義」。經貿則採取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稱「市場經濟」。合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陸的《憲法》第一條明文規定, “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但實際上大陸實行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並存的一國兩制。允許外資和本國資本組建企業,按照國際通行的市場規則運營,經貿關係遍及全世界,中國的生產鏈和供應鏈都是國際性的。大陸也設立了兩個股票市場,允許資本投資。國企是主要的上市公司。資本家大量出現,國企事業的官方家族和民企中的持股官員家族,都出現了真正的資本家。名義上中國是「市場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是有其實而無其名的一國兩制。

5.  正式的一國兩制,是香港1997年後的一國兩制。大陸答應英國讓香港特區自治,維持英國的殖民地制度50年不變。這個一國兩制和當初馬歇爾的設想不同的是:大陸的中央可以全面進入香港,對香港有管轄權,包括任命特首,駐軍, 而香港不能參與中央政府。香港制度是中國與英國共同商定的,普遍為中國和國際承認。英國和美國等國家並認為有義務保證協議的執行。香港的《基本法》立為國內法,卻不諱言實行資本主義。香港的一國兩制有50年的期限,而且大陸沒有修改《憲法》加以容納,所以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制度。特別行政區一詞,出自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但憲法所稱的特區,和香港 “一國兩制”中的特區意義不同。例如,按照《基本法》第七章 “對外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對外關係中的權利,顯然超过《憲法》的規定。

香港的一國兩制,對香港回歸後的平穩過渡和發展,具有重大的貢獻,特別是對大陸擴大利用香港而對外開放發展,貢獻無比巨大。但是一國兩制規定實行50年後終止,50年後將無條件立刻納入大陸的「一制」,香港人將沒有權利參與規劃未來。這個前景在年輕人中造成重大的不安。他們是「50年後」的世代,對於未來自己的命運非常關切。年輕人都憧憬未來,而他們沒有未來。這是香港一國兩制的重大缺陷。

6.   大陸現在大力宣傳要在台灣統一後實行一國兩制。但台灣情況與香港完全不同,台灣不是殖民地,不可能把它改成香港,也不可能被一個外國把台灣交給大陸。中華民國從1912年推翻兩千年帝王專制制度而建立為現代民主國家,有艱辛但光輝的歷程,有完整的本土創造的國家制度,現在雖退居一島,其國家制度仍完整,民主制度也運作正常,體制上比香港進步,也比大陸進步。無論大陸將來是「文統」還是「武統」,在台灣只能實行特殊的 「第三制」 ,而不可能是 「一國兩制」。但大陸的宣傳口徑仍堅持一國兩制;因此可以稱為第6種 「一國兩制」。在香港暴露出「一國兩制」的缺點後,台灣人心中潛藏的不安浮上層面,即使親中親陸感情強烈的候選人物,都不得不聲明絕不接受「一國兩制」。因為那無異於宣告:現在的權勢上層人物可以安享一輩子福,而將下一代下兩代以及未來世代都放棄不管,隨大陸拿去。那將不可能得到年輕人的選票。

結論:以上六種一國兩制,一個名詞多種內容,並沒有確切定義。但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含有「不穩定性」,不是長治久安的國家制度。

對港、台的「兩制」設有期限,顯然是過渡性的,對過渡之後的安排沒有規定,從香港情況就可以窺見港人心中的不安,以至恐懼,不限於年輕人,他們的父母祖父母輩也同情他們,擔心他們。由於有基本的不穩定性。台灣也因為對「將來」沒有參與決定的權,不願接受「一國兩制」。

在大陸本身,黨、政雙制也有不穩定性,經常隨“黨中央”的意志在改變。習近平主政後,設立六個由他直接指揮的黨中央的專門委員會,把政府的許多重要職能直接歸於黨中央控制。2018年又把僑務、宗教、少數民族事務從政府部門剝離,直接歸黨的統戰部直接管理。從此海外華人將不再是政府工作的對象,而成為黨的統戰對象。本來政府已經完全由黨任命、控制和指揮,但是黨仍然將大批政府的職能與機構劃歸黨管,顯示黨、政分工並不穩定,隱藏著某種矛盾。每一個新的總書記總是不斷調整,並修改憲法,可以說政權尚未安定下來。

黨、政兩制對港、台都有影響。香港人是從華僑回歸成為特區人民,將來是不是仍有某種“僑”的身份?或被視為一種“少數民族”?按照最近的黨、政分工,他們都將屬於統戰部管,即黨管,不歸政府管。香港人怎麼看這個問題?還沒有納入一國兩制的台灣人,又會怎麼想?

至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並存,是前者控制後者:共產黨(=社會主義專政)控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矛盾的是: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滋生不同的聲音和多元的社會發展,對專政形成挑戰;在黨內也產生不同的強大資本集團勢力,對當政者形成威脅,於是專政者經常高度警覺,強力壓制,並極力宣傳強大的執政能力,光輝的政績工程,以爭取向心力。但是不能掩飾矛盾。

關鍵就在於無論那種一國兩制,都是一上一下,都不含相互制衡的機制。相互制衡的機制是古今中外任何制度都特別重視的。有制衡時,經常會有爭執,但是按照制度運行,反而穩定。沒有制衡,雖然時常有專權的輝煌,但是難免暗中激盪著爭權奪利或奪位的內鬥,蠶食自身的精髓。內部關係緊張,並不穩定。

人民對「一國兩制」雖有不安的感覺,但直到香港近月的反送中運動,才令人開始思考:種種「一國兩制」的缺點在哪裡?怎樣才能夠設想更好的,全民信賴的,能够长期维持的制度?

聯邦制很可能是未來國家既能和諧統一,又能使各加盟邦各自維持其特色自治的國體模式。聯邦制沒有一定的定義和模式,各國摸索最適合自己的特殊框架。有些國家的聯邦制已經失敗,有的則相當成功,有的仍在摸著石頭過河。中華大地人多地大,曾經有共同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統一的基礎,也曾經有若干不同的歷史經歷,發展了各自的特長特色,有過不少分裂的經驗。今天仍然如此。如果強行求同,對全民族、對內、對外的發展前景都不是最好的。世界走向多元化,多元互補,多元共存共贏。國家也將走向多元化。國家的興衰,將視那個國家是不是能夠發揮多元化機制的優勢。這有待黨、政當局以及海內外學者專家和“老百姓”共同努力,集思廣益,以期大中華民族終於能夠創建一種長治久安的良好體制。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
0 Comments

下一任美國總統:伊麗莎白·沃倫?

10/19/2019

6 Comments

 
水秉和

“在大人物性侵行爲受到普遍譴責的新時代裏,選出女總統的時刻終於到來”

        最近,特朗普試圖要脅烏克蘭去調查他的對手之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此事的告密信一經公佈,充分確定他違反了憲法,衆議院乃開始立案調查。雖然彈劾不可能成功,因爲需要共和黨掌控下的參議院三分之二的多數才能通過,可是對特朗普競選連任必然會產生相當程度的衝擊。最新的新聞告訴我們,烏克蘭事件越演越烈,牽連人數躍升,願意出面作證的官員人數也在增加,特朗普的整個團隊呈現出分崩離析的跡象。我們幾乎可以肯定,2020年將是民主黨全面反攻,不但奪取白宮,并且有可能拿回參議院的一年。

        是在這個背景下,誰是民主黨的總統的候選人就非常關鍵。民主黨有二十多位候選人,經過兩輪辯論和他們在各州的競選活動的篩選,已經分成兩層,頂層有三位,支持率是雙位數,其他大多數的支持率衹有個位數。可以相信,未來的總統候選人將會從頂層三位中脫穎而出。問題是,哪一位呢?

        特朗普試圖打擊的是76歲的拜登。拜登普遍被尊爲老式民主黨大佬,一輩子支持工會組織,是黨内溫和派的代表人物。以他數十年從政的歷史,和擔任奧巴馬副手的資格,他的知名度和人脈使他一路領先,但是最近被三位之中的另一位追上。他的兒子在海外撈錢的事,經過特朗普的渲染和污衊,也可能對他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我的感覺是,他將再次與總統寶座擦肩而過。

        另外一位領跑人是桑德斯。他的年齡更是高達78,并且最近剛剛因爲心臟病突發而進醫院動手術。醫生對他說,他的心臟已經受損,需要修養。這位曾經自稱爲社會主義者的他,也是民主黨進步力量的精神領袖,看來他最後衹有退下來支持第三位領跑者的份了,而第三位領跑人無他,70歲的伊麗莎白·沃倫是也。

        跟桑德斯一樣,她屬於民主黨左派,也就是民主黨的進步力量,傾向於社會主義,或者説福利社會。她跟桑德斯共享一個主要政見,即“全民健保”(Medicare for all)。在兩輪辯論會中,兩人絕不互相攻擊,但是卻受到其他候選人的攻擊,并且也受到無數政論文章的批評。一般輿論也不看好這一派,認爲美國民間反對社會主義的保守勢力極爲强大,絕對不會支持這麽“極端”的候選人。尤其是,沃倫在參議院任内跟銀行業和金融業的大佬們對著幹,成爲這一代消費者最强有力的代言人。全民健保的主張更受到保險公司和藥廠的强烈反對。毫無疑問,她競選途中將會遭遇到極爲强大的阻力。

        雖然如此,這位父親曾經是學校清潔工,自己的大學教育是依靠政府補助完成的高智商女士,居然能夠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并且在哈佛大學教書,充分表現出,她具有異常堅强的意志力。她絕對絕對不會像希萊利那樣的喫裏扒外,一方面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另一方面到高盛去演講,講三次,拿了令人搖頭嘆息而不是艷羡的75萬酬金。早已是千萬富翁了,還這麽貪得無厭,敗給特朗普可以説是她恬不知恥的報應,也使民主黨的溫和派爲之蒙羞。

        根據10月8號MarketWatch的報導,在最新的5個民調中,4個是沃倫領先拜登,1個是拜登領先沃倫,而桑德斯全都屈居第三。其他十幾位候選人的支持率都是個位數字。所以,如果我們考慮到,沃倫與桑德斯是進步派陣綫上的同志,在參議院中互相支持,關係良好;那麽,不難想象,在明年預選之前,或預選時,如果桑德斯因爲健康原因,或者知道他入選無望,退出選局時,他和他的支持者必然會轉而支持沃倫。這樣,沃倫就穩操勝算了。

        那麽,成爲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之後,沃倫能不能打敗特朗普呢?我們衹能這麽說,她擁有幾個非常强的有利因素。且讓我們略作分析。

        最重要的理由應當是美國社會越來越嚴重的貧富不均的情況。大家最常引用的一個數字就是:0.1%的富人擁有相當於下層90%人口的資產。其他的官方數字相當多,例如:43.5%的人口被列爲低收入人口或貧窮人口;工人的工資從70年代開始就沒有實際增加;400個最富有家庭於2018年繳的所得稅的稅率低於50%下層人口的稅率,等等。這使得沃倫提出的主要政見,即提高高收入家庭所得稅,引起廣汎的注意和支持。

        根據沃倫的網站,她主張:凡是一年間“所有淨資產”(不僅是收入,而是全部資產,包括海外資產)在5,000萬元以上的家庭,應當繳納2% 的所得稅;凡是超過10億净資產的家庭,應當繳納3%的所得稅。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學區兩位教授的研究,政府將可在十年内增加2.75萬億的稅收,而所涉及的人數僅是75,000個美國家庭(占總人口的0.1%) 。

        這項政見極爲重要,因爲沒有這筆錢,她主張的全民健保政策,以及所有其他措施,都缺乏經費,乃變成畫餅充飢。除了健保以外,她的政見還包括:向3到5歲的兒童提供免費幼兒園教育;提高育兒工作者的薪資,使其達到專業水平;免收所有二年制和四年制公立大學的學費;減免95%的學生債;等等。

       可以説,所有這些措施,除了全民健保以外,都會獲得廣汎支持。考慮現實,她最受爭議的全民健保不可能很快落實,這是因爲它必須獲得議會通過,而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它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衹能是一個長期奮鬥的目標。

        明年下半年,如果美國經濟開始下滑,那麽沃倫整套政見的吸引力將會大爲增加。

        第二個有利因素就是婦女票。資料顯示,在歷届選舉中,婦女的投票率都高於男子,而女性選民比男性選民更傾向於支持民主黨。由於特朗普於2016年當選總統後的種種舉措,如:强力拆散邊境移民家庭,將兒童隔離收押;企圖廢除奧巴馬任内制定的健保政策;企圖廢止聯邦政府對全國計劃家庭辦事處的資助;退出關於氣候暖化的巴黎協議;以及他個人品格上的缺陷;引起女性選民的極大反感,導致婦女選民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更加積極,選出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女性衆議員。

        也就在這一段時期,許多知名的大人物,包括電影製片人,影劇界明星,電視界受人尊敬的主持人,甚至被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等,他們涉及性侵行爲的歷史被井噴式地暴露。性侵受害人,過去因爲各種個人原因不肯公開露面,現在紛紛勇敢地站到了前臺,對性侵者提出了大量控訴。所以説,時間可能已經成熟,在這個大人物性侵行爲受到普遍譴責的新時代裏,選出女總統的時刻終於到來。

        第三個重要的有利因素就是特朗普時代正在走向終結。對美國選民,一名完全沒有行政經驗的商人進主白宮,可以説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實驗。他們以爲這樣的人物可以振興經濟,消除政府與企業之間牢不可破的錢權關係。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似乎也響應了這種訴求,用非常動聽的語言說,他要“清理污水潭”(drain the swamp)。令選民非常失望的是,他不但沒有清理,反而把污水潭弄得更髒,作爲成功商人的獨斷獨行的作風也暴露了他獨裁的性格。過去三年的一筆爛賬我們就不去說了,新近發生的烏克蘭門終於造成了憲法危機,使他最後這一年的日子會很難過,也使得他連任的機會極爲渺茫。

        特朗普明目張膽地邀請烏克蘭政府調查拜登和他的兒子,并且以停止軍援作爲威脅,許多法律專家認爲,他違憲了。我們知道,爆料這件事的是由一位聯邦調查局短期調到白宮工作的人啓動的,而他的爆料是二手資料,是在白宮内部工作的不止一位情報工作人員向他(她)提供的。10月10日,在杜勒斯幾場逮捕了兩名買了單程機票準備離境的美國公民,一名是烏克蘭裔,一名是白俄羅斯裔,兩人都跟特朗普的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有密切關係。據報導,此二人是錢袋,替特朗普的競選委員會和其他一些共和黨候選人,包括内華達州的州長候選人,募款和捐款,而錢來自俄國的一名寡頭。這當然違反了選舉法。問題是:到底這兩人的身份是如何被探知的?怎麽剛好就在他們離境的時刻將他們逮捕?

        可以相信,由於特朗普去年炒了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魷魚,而柯米在調查局内有非常高的人望,也由於他經常批評美國的情報機構,并且撤換了情報機構的資深領導,他得罪的可不是少數人,也不是沒有能力報復的人。現在看起來,聯邦調查局和情報機構開始向他動手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留情,必然會把所有可以挖出來的關於特朗普的違法行爲通通給挖出來。現在是他們雪恥復仇的時候了。試想,特朗普還有後路嗎?他還有前途嗎?

        我相信,特朗普時代就此終結,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似乎順理成章地落在伊麗莎白·沃倫的身上。所以,下一任美國總統最可能是她。




6 Comments

負利率時代來臨!

10/19/2019

0 Comments

 
艾花奇

“通縮是個大坑,掉進去就很難爬出來”

       前一陣子美國的公債利率連續倒挂,即兩年期的利率高於十年期,引起了一陣恐慌,許多財經專家說,經濟不景氣可能在2020年發生。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Shiller 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Narative Economics,書中說,經濟行爲會受到輿論或者大家傳來傳去的話語的影響,以至於本來可能不至於發生不景氣的也會因爲這種憂慮而變成不景氣。總之,不景氣的確有點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尤其是另外一個令人憂心的情況早已出現在歐洲和日本,那就是負利率。

       什麽是負利率呢?負利率就是:如果你到銀行存錢,銀行不但不給你利息,反而要扣你的錢。這當然非常吊詭:如果你存錢還要交錢,那麽你當然就不存了!藏在枕頭下面不就更保值?

       這其實不是針對個人的做法,雖然現在個人可以拿到的利息極低。它針對的是大戶,例如退休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它們擁有大量資金,購買負利率的政府債券是爲了避險。也就是説,投資到股市,房市,或者公司債券,在目前的經濟環境裏,都具有較大的風險,所以把一部分的資金買政府公債避險,雖然是利率是負值。

       當然,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即同等數額的錢,將來的價值會比現在高,那麽,現在買到的負利率債券,將來能夠買到比現在更多的商品。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那麽消費者就會選擇存錢而盡量不去肯消費了;這樣,通縮就會越來越嚴重。一般認爲,通縮是個大坑,掉進去就很難爬出來。此外,如果將來錢更值錢,那麽政府就要用越來越貴的錢來還債。面對當前絕大多數國家的天量債務,幾乎所有政府都沒有償債能力。

       所以,政府發行負利率債券的道理非常簡單:爲了降低公債的吸引力,逼使社會上的多餘財富被用來投資到實體經濟中,以刺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避免通貨緊縮。一位名爲Alex Graham 的財經專家指出,歐洲在這方面走的最遠,歐元區從2014年起就開始發行負利率公債,而歐洲仍然擁有獨立貨幣的國家,如丹麥,瑞典和瑞士,也都發行了負利率債券。日本則於2016年起開始發行這種債券。據估計,到今年8月底,世界上的負利率債券的總額已經高達17萬億美元。最近之所以引起熱議,是因爲德國前不久發行了大量的這種債券。

       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世界各大經濟體都在拼命抵抗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它們主要采取兩種手段,一是降低利率,一是量化寬鬆。大家或許還記得,在中國,當時溫家寶很快地就向市場抛出了四萬億人民幣,使得中國經濟得以維持高速增長,儘管債務也因之猛增。美國則先後發動了三次量化寬松,并且把利率降到零,長達十年之久。歐洲和日本也一樣,不過它們更把利率降到負值。美國的經濟恢復了增長,并且比歐洲和日本都增長的快,但是也都因此而擁有天量的債務,償還無期。因此一個經濟理論乃應運流行,那就是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意思是説,政府發行債券是向自己借錢,衹要控制住通脹,不還也沒有關係。

       但是,由於全球都出現需求不足,缺乏消費的意願,以至於企業不願意冒險投資,所以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尤其在日本和歐洲,負利率的收效有限。

       在美國,經濟情況算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失業率爲3.5%,達到了50年來最低。可是,銀行從債券市場賺不到錢,所以對小戶頭貸款收取奇高的利息,信用卡的利率普遍高達10%以上,壓抑他們的消費能力。爲了尋求較高的收益,投資者把錢投向股市和地產,造成股市和地產泡沫。大家擔心的是,不知道什麽時候,像2008年的次貸危機一樣,這些泡沫會突然爆炸。

       去年,特朗普認爲,美國的經濟獨好,可以開打貿易戰,因爲“貿易戰容易贏”。他不但把中國當作貿易戰的主戰場,同時也增加所有貿易夥伴的鋼鐵與鋁製品的關稅。結果,跟中國打到今天,仍然難解難分(衹達成部分協議),而美國的公債利率出現了倒挂,美聯儲開始降息,并且前不久爲了解救某些金融機構的危機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隔夜融資。所以,美國經濟也未必有特朗普當初想象的那麽强勁,而且在猛打了一年多的關稅戰之後,也就是在他競選連任 的一年之前,出現了衰退的跡象。

        總之,在當今世界上,各國經濟中的債務已經高到難以爲繼的地步,負利率的反常做法也已經無法刺激消費,而無數的政治與經濟訴求,如脫歐,貿易戰,法國的黃背心,香港的反送中,美國通用汽車的大罷工,以及埃及,厄瓜多爾等各地其他大大小小的群衆運動,都在阻擾經濟的正常運作。值得我們擔心的是,一旦再次出現類似2008年的大不景氣,其後果真的是難以想象。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