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還原“二二八事件”真相 十(實)問十(實)答

4/1/2017

0 Comments

 
江飛宇

編者按:今年是 228事件70周年,台灣的蔡英文政府為加速去中國化更加縱容台獨人士扭曲228事件歷史。 為還原事件真相台灣青年學者江飛宇翻閱史料,寫成此文。
 
1. 陳儀是不是大權一把抓,排擠台灣人,才造成台灣人不滿?
 
當時台灣行政公署確實是首長制,這是因為台灣在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時代,就是台灣總督一人大權獨攬民政、財政、建設、教育四權。在光復初期為了交接的順利,因此先沿用了這樣制度。以此批評陳儀大權一把抓是不公平的。
 
陳儀作風簡樸,他並不把台灣行政公署設在台灣總督府,而是選在台北市役所(現在的行政院大樓),他也不住在過去台灣總督所住的台北賓館,而是選在台電宿舍,可見他不是追求氣派,熱衷權力的人。
 
至於為什麼他不選台灣人任高官?這是因為台灣人在日殖時代無法學習法政之故,台灣人的高等學歷出路只有醫學、農工而已,法律、政治、經濟台灣人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所以在光復初期,台灣人幾乎沒有適格者。
 
因為這樣的空缺,所以陳儀將國民政府中的台籍人士帶到台灣加以重用,比如黃朝琴、游彌堅、謝東閔、黃國書、蘇紹文、謝娥等,重用這些台籍人才證明陳儀並沒有岐視台灣人的意思。
 
此外,他成立了「省訓團」、「勞動訓練營」、「師資培養班」、「警察訓練所」,大量招訓台籍青年,以三個月為一期,訓練完即派任公務,以此迅速培養可以擔任公職的台灣人。從民國34年10月開始,到民國35年10月短短一年間,台籍簡任級公務員從日殖時期1人增加到27人,荐任級從27人增加到817人,委任級從3681人增加到12575人。可見台灣人是迅速加入公職,何來排擠台灣人之事?
 
2. 蔣介石有下令鎮壓台灣人嗎?,柯遠芬說「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人」是嗎?
 
蔣介石的確對於228事件的爆發感到震驚,但是從現在的文電和蔣介石日記當中,他一貫的決定都是「依法處理」、「切勿報復」、「政府應深切檢討」。從來沒有任何仇恨字眼。
 
所謂柯遠芬的電文「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人」至今沒有發現過。其實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1927年的「412清黨」事件,當年中共指控國民黨的「整理黨務案」把國民黨左派與共產黨份子清剿的極為殘酷,以這句話來抨擊南京國民政府。結果經過幾十年,居然在228事件時,又再次出現在中共所控制的左派報紙中,可見這只是是同一則謠言的重覆使用罷了。
 
3. 「二二八事件前,台灣物價飛漲,陳儀亂印鈔票,所以是官逼民反」這講法哪裡有錯?
 
台灣戰後經濟問題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戰爭造成,日本挑起大戰,最後打到民窮財盡實屬必然。日本在預知自己即將戰敗前,也當然會不顧一切的紊亂台灣的經濟。在「七七」戰前,臺灣銀行券發行額不過7500萬左右,到了民國34年7月日軍投降前,台幣已發行總額已超過14億,十年來的通膨率達18倍。到了8月,日本決定投降時,更是變本加厲要破壞台灣的金融。時任總督府主計局第一課長的鹽見俊二,於1979年出版的《秘錄‧終戰前後的台灣》提過相關的歷史,他說:「當時台灣紙幣不足,因此日本方面印製了大量臺幣運來台灣。」
可見亂印鈔票的,其實是日本。
 
所以陳儀接手時,台灣經濟已經很脆弱,但更不幸的是,當時,全中國的經濟更是困難,當時陳儀為避免中國經濟災難蔓延到台灣,所以將台幣與法幣隔離,的確有效,台灣當時的物價指數就控制在戰前的20倍,相對於上海的物價漲到1萬3 千倍,可見陳儀的管制金融確有成效。放眼當時的國際環境,台灣當時的戰後通膨比,其實是最低的,台灣物價並沒有飛漲,反而控制的相當好。
 
從Lee T H(李登輝)的博士論文報告可以看出,台灣經濟最敗壞的時期是1945年,到了1947年時,正在緩步復甦中,台灣人還發動暴亂實在毫無道理。
 
4. 當年台灣人敦厚善良,後來卻爆發二二八事件,可見有極大的委屈,這講法合理嗎?
 
台灣人也許敦厚善良,但是別忘了台灣也受日本殖民教育長達50年,當時的日本是個以內心武士道、外在軍國主義,向外發動侵略的戰爭機器,日本對內教育是命令人民為日本帝國犧牲,要對敵人殘酷的殺伐以此洗腦,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人真的有辦法一直保持敦厚善良嗎?
 
事實上,當時雖然許多台灣人依然很有骨氣的拒絕日本的皇民教育,但是接受皇民教育的台灣家庭,的確把日本當成自己的祖國,相信日本的侵略邪說。因此當台灣光復時,這些人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在光復初期,大家張燈結彩慶光復,他們的失落就隱藏起來,但遇到了228事件時,這些希望再為日本帝國效忠的皇民就認為有機可趁,因此拿起武士刀,穿起軍服上街頭發動暴亂了。可別忘了日本的對外戰爭,都常採用偷襲與趁人之危的手法。
 
5. 二二八處委會要求『國軍繳械』嗎?
 
当年3月8日的台灣新生報和中外日報中,有列出處委會代表提出的條目,就提到「政府在各地武裝部隊,應自動下令暫時解除武裝,交由各地處理委員會及憲兵隊共同保管」
 
而且據蘇紹文之子蘇繼光先生的回憶,當年收音機裡的台北放送,王添灯就發出廣播,對民眾說過這些陳情條目。
 
6. 台灣人自己都組了維持秩序的糾察隊,為什麼還要派兵屠殺他們?
 
事實上,所謂的自組糾察隊,完全是浪人與流氓所組成的,他們手握風紀大權,反而更加魚肉鄉里。唐賢龍在《台灣事變內幕記》中是如此描述:「民眾代表許德輝,以學生軍為名向民眾募集77萬台幣(當時米價1斤60元)…許德輝實際上是大流氓頭,他的忠義服務隊是以當地地痞流氓為主幹,在台北市到處可見他們手纏白布巡邏的場面,真是出盡了風頭….」
 
雖然為其辯護者,都說他們出現了以後,各地打殺聲暫息,但是從未有任何資料顯示過,這些糾察隊曾經有出面懲處過先前打、殺、搶、姦的暴徒行兇者。可見所謂的治安恢復只是表象,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街頭同樣是一片平靜。這種平靜只是鎮攝在暴徒的淫威之下而已。
 
 7. 二二八造成台灣菁英的死難殆盡,所以國民黨才能洗腦教育,是嗎?
 
事實上,許多直接參與過二二八事件的台籍人物,並不是都被處決,有些即使涉入極深,在日後大多數都被減刑,甚至是免刑未罰。比如吳三連,一直是二二八處委會主要成員,但是在1950年,他甚至勇於出面競選台北市長。李萬居、郭雨新、郭國基也在二二八處委會中參與甚多,在日後,都多次連任省議員,是出了名的「省議會五虎將」,可見台灣菁英不但沒有在228死難殆盡,甚至繼續他們的政治事業。
 
二二八確實有一些台籍菁英被處決,包括陳澄波、林連宗等,但是從目前的檔案文件來看,他們確實率領群眾與軍警對抗,至於罪行是否重到必須判處死刑?這部份是值得繼續研究。但是將二二八事件誇張為「台籍菁英死難殆盡」,絕對是惡意的誇大,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8. 國軍在基隆上岸時,殺得血流成河、場面血腥,史稱3月8日大屠殺是嗎?
 
所謂基隆大屠殺一事,最早在出現在中共所編的「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八輯裏的資料.1964年7月出版.作者是何聘儒。長期宣揚3月8日大屠殺的「二二八專家」台北大學的李筱峰教授也是以此書為根據。但是許多人不知道何聘儒為何許人也?何聘儒時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他是以此身份,自稱是陳儀的親信,自稱來過台灣。此人在1949年中共渡江戰役時,鼓動江陰要塞叛變投敵。因此日後才被中共所重用,由他來撰寫228歷史見證,其可信度如何,要打個大問號。
 
事實上,國軍上岸的日期是3月9日,所以所謂3月8日大屠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3月8日那天,由於發生過暴民聚眾攻打基隆要塞的事件,在暴民被擊退後,基隆全市戒嚴,所以街頭肅清,行人甚少,何況是碼頭重地,早已由守軍把守。到了3月9日國軍登陸,基隆並未有任何意外傳出,在經過短暫的休整就前往台北了, 3月9日的國軍戰報中,當天並無大事。許多人謠傳國軍登陸時,從船上向岸邊掃射更是笑話,中字艦上的機槍是防空機槍,無法向陸地射擊。
 
9. 如果蔣介石不派兵,台灣是不是就能由聯合國託管並自治了?
 
提出這個看法的是美國的海軍情報幕僚喬治柯爾(George Kerr又譯柯喬治、葛超智),此人一直主張美國應該多佔領西太平洋的島嶼,所以他對於琉球群島、台灣都做過詳細的研究。由於柯爾的報告認為台灣應該獨立或是聯合國託管,因此美國國務院駐台代辦師樞安Robert C. Strong曾對台灣獨立進行評估,結果發現台獨主張者其實是一群「昧於現實、自身也無可戰之兵,完全將建國理想及其生存全然寄望在美國的援助之上」的空談家。
 
更重要的是,美國也必須顧及中華民國盟友的立場,所以根本不可能併吞盟友的領土。
 
10. 高雄屠夫彭孟緝,殺了那麼多人居然還位居高官,合理嗎?
 
中央研究院黃彰健院士所著的《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當中澄清了彭孟緝的角色,事實上是「高雄二二八處委會代表」涂光明挾民意之威,到高雄要塞找彭孟緝談判,挾令彭孟緝與要塞內的國軍「交槍繳械」,因此彭孟緝將涂光明逮補,並下山平亂。
 
此外,在平亂的過程中,是彭孟緝的軍隊有十五位軍人先被暴民槍殺後才反擊,並非一開始就對高雄市政府、火車站、高雄第一中學的民眾掃射。另外,黃院士的研究團隊也蒐集到當年高雄在地報紙《國聲報》,發現彭孟緝的出兵行動當年深受社會各界肯定與接受,因為這一週的亂局,攤商難以開張,交通難以恢復,郵政難以寄送,都使得社會望治心切,因此不但彭清靠提供其房舍給彭孟緝全家居住;社會各界在三月六日後也紛紛登報,公開感謝彭孟緝。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