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俄伊鐵三角的形成

5/1/2021

1 Comment

 
水秉和

美國,你沒有那麽多肌肉了!

            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包括支持他的左派智囊在内,也出乎許多國家的意料之外,包括德,法,俄,中和伊朗等,拜登的外交政策居然比川普還要强硬。但是,强硬是要靠實力的。套用經典電影“教父”中的一句名言:美國,“你沒有那麽多肌肉了!”。這似乎是美國——也是拜登——面對的難題。

伊朗的故事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北京跟德黑蘭於3月27日簽訂了一項爲期25年,總值高達4000億美元的全方位合作協議。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所以讓我們好好談談。

          2015年7月,5+1跟伊朗簽訂了伊核協定(5+1 指的是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加德國),其後,習近平於2016年1月訪問伊朗。當時他就向伊朗提出了一項25年的合作方案。可是,在被美國自1979年起制裁了三十多年之後的伊朗,剛剛被解禁,可以跟西方國家做生意了,也可以吸引到欧洲的大量投資,所以對跟中國簽這樣的協議沒有多大興趣,於是這個方案遭到了冷處理。

            隨後,川普上臺,并於2018年5月兌現了他競選時的諾言,退出了伊核協議,并且加重制裁,同時警告歐洲盟友,如果繼續跟伊朗往來,他就會制裁它們。於是乎,才刚刚蓬勃向上的伊朗经济,在歐洲各國企業匆忙退出伊朗的情况下,又陷入困境。印度,日本和韓國,三個大量進口伊朗石油的亞洲國家,跟着歐洲各國一起,全部停止購買伊朗石油。伊朗經濟頓時陷入崩盤的境地。硬挺住伊朗的,衹有中國,繼續購買伊朗石油,幫助它渡過難關。

           可是,伊朗的温和派当政者,有点像苏联解体前的戈巴乔夫和叶利钦,依然對美國存着幻想,希望川普下臺之後,新政府會解禁,让它再次享受解禁三年期间的美好时光,所以遲遲不肯答應中國的要求,那就是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也不願意把經濟長期跟中國捆綁在一起。對此,北京方面好像也很不高興。

           2020年1月,川普下令,刺殺伊朗的二號人物,也是非常受人民擁戴的英雄蘇萊曼尼。蘇萊曼尼在訪問伊拉克時被炸死了!此事引起伊朗内部極大震動,反美派誓言報復,而總統魯哈尼祗向美軍基地發了幾枚導彈,并且發射前先作了警告,所以沒炸死人。此外,以色列不斷對伊朗采取法外行動,不是轟炸伊朗革命部隊在伊拉克境内的基地,就是暗殺伊朗的科學家。面對這個局勢,反美反以强硬派的勢力乃快速上升,溫和派總統魯哈尼的權力則因議會選舉失利而大減。因此,伊朗對跟中國簽訂長期戰略合作的意願也隨之增加。據報導,中伊於去年下半年恢復了談判。

中國的故事

          其實,北京方面也很顧忌美國的制裁,也不願意徹底跟美國決裂。川普自2018年3月開始向中國發動貿易戰,然後加碼爲科技戰,逐步加深對華爲的制裁,還附加制裁了百多家中國企業。北京方面雖然見招拆招,也做了一些反制裁的措施,但是一直保留餘地,指望下一任的美國總統會停止這種近乎瘋狂的打壓行動。也就是説,北京對拜登團隊是報著相當大的期望的。

           伊朗一方面對美國報著希望,另一方面知道美國對付放棄美元石油的國家的凶狠手段,所以一直沒有答應跟中國用人民幣結算石油。北京方面也對美國報著希望,并且實際上對美國的制裁仍然存著一些顧忌,所以逐漸減少了伊朗石油的進口。2020年,在新冠的影響下,需求降低,據Asia Times 網報的一位華爾街分析師David Goldman說,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降到近於零。如果這個信息是真的,那麽這就顯示,北京也在對伊朗施加壓力,迫使它作出選擇。

           總之,從兩國的行動來看,它們都對新上任的拜登存著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上臺後會糾正川普許多倒行逆施的政策,解除美國對它們的制裁。

拜登亮肌肉

           因此,從1月20日拜登進主白宮開始,北京與德黑蘭都密切觀察拜登和他外交團隊的一舉一動,期望看到一些調整川普政策的蛛絲馬跡,但是它們失望了。拜登非但沒有放棄川普發起的一大堆制裁措施,反而繼承了這些制裁,并且是更有系統的,拉帮结派,來推行同樣的政策。

            對伊朗,拜登采取高姿态,要伊朗先停止提炼高浓度的铀,答应将导弹发展也列入谈判内容,加上其他一些条件,他才肯回到伊核協定的談判桌上。對此,伊朗當然不會接受,因爲美國是主動退出協議的,現在想回來,却要伊朗先讓步,這豈不是欺人太甚了嗎?

            對中國,拜登上臺後立刻給了個下馬威,派遣罗斯福号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侦察机沿着中国海岸飞行,并派遣军舰驶入台湾海峡。在國務院向全國宣示他的外交政策时,他指中國爲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并作出承諾,在任内絕對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在G7 會議和 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視頻中,他號召盟友,集體對付中國。他的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開始僕僕風塵,到歐亞大陸去拉幫結派,游说各国一起圍堵中國。

            這麽一來,中伊兩國都對拜登徹底失望了。妥協既然已无可能,那麽鬥爭就是唯一途徑。這就是中伊兩國簽訂25年全面合作協議的背景。簡言之,這是被拜登逼出來的。

3月18日

           客觀來看,美國拉攏盟友的舉措并沒有獲得它想要的成功,東盟十國,中東,拉美,非洲,都缺席,其中東盟的態度特別關鍵。在歐洲,默克爾異常堅定,一而再地在視頻中面對拜登和其他高官表示,歐洲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場,不會跟著美國對付中國。(雖然後來幾個歐洲盟國都計劃派遣軍艦到亞洲走個過場,也對新疆的所謂人權問題制裁了中國)

           在沒有得到大多數盟國的明確支持之下,於3月18日和19日,國務卿布林肯和白宮安全顧問蘇利文就大摇大摆地在阿拉斯加向中國的外交天團叫陣了。觀察了兩個月,中國天團弄清楚了美國的立場,胸有成竹,乃積極應戰。其結果全世界都看到了:楊潔篪和王毅把美國團隊恨恨地訓了一頓。楊的一句话:“中國人不喫這一套”,算是給這次沒有海鮮美酒招待來賓的鴻門宴下了最明確的結論。

           美國的國務卿這樣被訓,可能還是有史以来頭一遭,這大概是爲什麽美國的各大媒體低調處理此事的原因。很丢脸嘛。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議,改变了世界局勢,是件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北京已經下定了決心,不惜跟美國撕破臉。

3月27日

          接下來,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丁立馬出動去繼續拉攏盟友,而王毅也匆匆忙忙地在桂林會見了俄國外交部長,然後走訪中東6國。沙特向王毅保證,今後五十年,它會繼續向中國提供能源供應,并且 支持中國對新疆和臺灣的立場。這似乎表示,自從美國成爲石油大國,成爲沙特的競爭對手之後,沙特已經不願意死心塌地跟著美國走了。6個阿拉伯國家熱烈接待王毅,也間接表示,它們不會支持美國炒作的新疆人權鬧劇。

           最重要的,毫無疑問,就是3月27號王毅在德黑蘭跟伊朗簽訂的爲期25年,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了。協議内容尚未公佈,但是根據報導,在其中,伊朗答應用人民幣來結算石油和雙方的貿易活動,雙方還會在抗疫和軍事上加强合作。它的實際意義在於:伊朗終於決定把它今後的命運跟中國捆綁在一起了。有了中國作後盾,願意向伊朗提供所有基礎設施以及千百種工業產品,美國制裁的效果將逐漸归零,這就給伊朗跟美國硬扛的底氣。

回顧2014年

           關於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複雜故事,在此就不多說了。總之,2014年,烏克蘭發生了政變(許多證據顯示,政變得到美國暗中大力支持),親俄政權被親西方政權所取代。看到西方勢力逼到家門口了,普京出兵撐住了烏克蘭東部兩省的獨立運動,并且支持克里米亞的全民投票,以民主手段把克里米亞納入了俄羅斯的版圖。爲此,歐美各國乃對俄羅斯進行嚴厲了制裁,導致後者經濟瀕臨崩潰。中俄兩國商談了將近十年的油氣合作項目於是乎出現了轉機,於2014年5月21日簽訂了爲期30年,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這项协议是普京亲自到上海,在跟习近平一同见证之下簽訂的。

           根据這項爲期30年的協議,中方爲此油氣管的建造向俄方提供500億美元的貸款。在俄國經濟因西方制裁而陷入極度困境時,這筆貸款当然是雪中送炭,帮助俄国挺了过来。必须提到的是,这项协议是被当时的奥巴马政府逼出来的,而拜登當時是副总统。

            前述,習近平於2016年1月就向伊朗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可以看出,北京那時已經著眼於跟伊朗建立這種與俄羅斯類似的長期合作關係。

铁三角的意义

           平面几何告诉我们,在两个点之间,不论你怎么画,你甚至可以绕地球一周来画,但是也只能画一条线。有了三个点,那就不同了,你就有了一个平面,而平面上面是可以放东西的。

           伊朗就是第三个点。在伊朗和中国之间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还有印度。现在,美国决定在9月11日全面退出阿富汗。果如此,那么邻国巴基斯坦,伊朗,中国和俄国对阿富汗的影响肯定会增加,而印度就显得相当孤立了。在伊朗,俄国和中國之间有中亚的5个斯坦和土耳其。中俄伊建立了铁三角,就把欧亚大陆的一大片土地都纳入其中,把一带一路跟俄国倡议的欧亚联盟联系在一起。當然,伊朗的加入還打开了中东的大门。

           中国的一带一路的陆上部分有三条通向欧洲大陆,其中北边的两条都经过莫斯科,然后通往北欧和中欧,南边的一条通过伊朗的德黑兰和土耳其的安卡拉,進入南歐。南边这一条以后还可以通往叙利亚和以色列,抵達地中海。伊朗與沙特一直是世仇,可是最近有舉行會談的新聞。如果兩國改善關係,那麽這條南路將是联系整个中东的理想通道。
​
           大家不免要问,为什么美国,特别是拜登擔任副總統和總統的这一段时间,美國逼迫俄国,伊朗,逼得它们无路可走,只能跟中国合作,帮助中国建立了一個铁三角呢?

拜 登,我錯了!

           拜登是美国歷史上外交經驗最豐富的總統。他在參議院裏三十六年,其中大部分時間擔任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或副主席。隨後,在副總統任内,他也積極參與外交事務。他还自称是跟習近平相處最久的外國領袖。

           正是如此,所以很难想象拜登,在奥巴马任内亲自参与了把俄罗斯逼向中国的全套运作,而居然没有反思,在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又依样画葫芦,把伊朗也逼向中国,从而形成了铁三角,助长了美国处心积虑要对付的中国,并且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中伊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之后,他似乎觉察到,他做错了!於是,美国立刻放软了身段,不再预设条件,愿意放棄一部分制裁,立馬跟伊朗举行会谈。可是,有了25年协议给的底气,伊朗反而硬了起来,拒绝跟美国面对面会谈,而是要美国先跟其他四国谈,再由这四国跟它谈。據報,伊朗還要求美國廢除所有制裁,而不是單單與伊核協議有關的制裁。也就是说,美国已经由主动變成了被动,由强勢轉爲弱勢。另一方面,伊朗國内的保守勢力根本就反對跟美國達成任何協議,這使得伊朗代表在談判中幾乎沒有讓步的餘地。截至本文脫稿之際,談判了兩周,仍然沒有達成協議。


爲什麽拜登錯了

            當然,拜登并沒有公開認錯。我在此替他分析一下,他什麽地方錯了。第一,如果他不願意看到這個鐵三角,那麽他上任之初就應當向伊朗發出信號,廢止川普退出協議之後又附加的制裁,表示美國願意無條件地回到伊核協議。這樣,伊朗的溫和派必然喜出望外,接受美國的重新加入。這樣,他們就不會跟北京簽訂25年的合作協議。現在協議已經簽訂,并且在伊朗國内得到保守派的支持,再想廢掉,那將是異常困難的事了。

            第二,如果拜登把競爭目標集中在中國,那麽他還可以廢止川普對俄德之間北溪2號油氣管工程的制裁。該工程已經完成了90%以上,幾乎是不可能廢掉的。這樣,他即使不能完全化解中俄之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他或許能夠削弱這個關係,同時贏得默克爾的支持。

            下圍棋的人都知道,爲了救大塊,時常需要放棄小塊,沒有人能夠通喫。但是,拜登好像就有這種豪氣,相信他能夠不作任何讓步,盟邦會跟著走,足以對抗或者壓倒這個鐵三角。我認爲他犯了巨大的戰略錯誤。

            因爲:美國,你還有那麽多肌肉嗎?

決戰的號角已經響起

            當然,美國不但逼迫俄國和伊朗跟中國站到一塊兒,其實,自奧巴馬啓動再平衡和企圖建立TTP(泛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起,美國也在逼迫中國尋找對抗美國的夥伴。拜登上臺之後,美國對中國的壓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劇,這使得中國更迫切地需要戰略夥伴。

            回國之後,王毅立刻飛往桂林跟俄國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非常友好的會談。這當然是事前約好的。拉夫羅夫發出呼籲:美國濫用制裁,濫印美元,各國應當放棄美元,建立獨立於美國,不受美國控制的結算系統。

            王毅隨後前往中東6國,受到熱烈歡迎,并且跟伊朗達成了爲期25年的合作協議。也就是說,在3月18日中美會談之前,北京也已經作出了拉幫接派的安排。如果我們把2012-2020年中美間的互動看作備戰的準備期的話,那麽,決戰的號角是在2021年3月18日吹響的。

四大決戰領域

            可以看出,決戰是在下面四個領域中展開:貿易,科技,軍事,和金融。中俄伊鐵三角的建立,以及從近期拉夫羅夫與王毅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中俄準備跟美國打一場持久的金融戰,重點是放在削弱美元,使美元跟石油脫鈎。這是一個釜底抽薪的戰略。

            在維也納的談判中,最棘手的很可能就是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的問題。美國知道,這是關鍵,已經指派韓國外交部長到伊朗去進行説服工作,試圖讓伊朗放棄這個安排。我們當然不能確定伊朗是否挺得住。如果挺住,那麽,對美元霸權而言將是結構性的打擊。

美國呢?美國跟中國打的貿易戰,根據美國專家們自己的評估,包括新任貿易代表戴琪最近的發言,美國沒有贏,并且有較大的損失。科技戰已經打了兩年,美國在這方面拉幫結派比較成功,而中國衹有靠龐大的市場,强大的科研潛力和充足的資金,孤軍奮戰,可以説是處於劣勢。

            拜登上臺之後,在應付國内的諸多問題之外,很快就鼓動代理人發起了軍事挑釁。這包括向烏克蘭提供攻擊性武器和經濟援助,慫恿它向親俄的兩個獨立省采取行動。此外,在美國的默許之下,以色列連續向伊朗發動了攻擊。在亞洲,我們都清楚看到,美國正在挑撥日本在釣魚島,臺灣和南海鬧事。美國還施壓北約國家,要它們派遣軍艦到南海繞一圈。菲律賓也在美國的恩威并施之下,其國防部長聲言要用武力對付中國在南海的漁船。利用它的小弟兄們搞軍事挑釁,是美國的慣技,不過這次做的太急,也太露骨了。
​
            總之,當前世界走到了一個節點上,一個 “百年未有的變局 ”時刻。它到底會如何演變,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衹有躲在一旁,一同來見證歷史。       
 
 
           
           

1 Comment
平秋
5/5/2021 09:38:33 am

分析得太好了。尤其同意水先生鐵三角的精闢註釋。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