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美不應該會發生軍事衝突

7/16/2016

0 Comments

 
吳章銓
中美應該是保障東亞、東南亞和平安全的兩大支柱,理應合作,而非衝突。這是兩國外交都承認的基調。但是近年南海發生爭端,導致雙方形成劍拔弓長的形勢,是非常不幸的。

南海周邊國家為了對抗中國大陸的氣勢,都爭取美國保護,美國是全球海洋秩序的保衛者,本來就是南海海上通道安全的主要護航者,因此加強布局,稱為“再平衡”。中美雙方都不斷加碼,軍事衝突的氣氛濃烈,令人擔憂。

是否終於會發生擦槍走火或故意引爆的衝突,須從兩個層面分析。一是中國與南海國家衝突而引起美國介入的衝突,二是中美兩國直接發生擦槍走火。這兩點我認為都不可能。

一.中國與南海國家的衝突不會發生。南海國家與中國原沒有基本矛盾,它們都沒有進一步積極佔領更多島礁的意圖。他們如果與中國衝突,雖然有美國幫助,長期不會失敗或吃虧,但是短期會吃虧,並不合算。而與近鄰中國的矛盾加深,長期間對它們仍是不利的。所以他們不會主動提升衝突。

在中國方面,中國的長期基本利益,是區域安全與區域合作,是與南海/東盟國家建立密切友誼,藉以脫離半閉海國的困境,自由航向兩個大洋,並在未來世界大板塊區域集團的格局中,不至陷於孤立。一旦與南海國家發生衝突,立刻會喪失所有南海國家以致東南亞國家的友誼。它們向美國一面倒的決策將無可挽回。雖然目前有幾個東南亞的內陸國家對中國的立場表示支持,但一旦真正攤牌,那些國家勢必更重視東盟的團結而不是與中國的關系。中國將失去僅有的友人。絕大多數的區域外國家至少是同情南海各國而非中國。中國的損失太過於巨大,不可估量,不可彌補,不能承受。

另外,還有一點異常重要但不大受注意的是:一旦大陸與南海國家衝突,勢必震動台灣,臺獨趨勢將一發不可收拾。大陸多年辛苦耕耘的兩岸關係,將承受不可挽回的深重打擊。事實上,臺灣和東南亞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大陸對臺灣寬容,東南亞便對大陸放心;反之,它們必然對大陸提高戒心,保持距離,同時引外力自保。大陸任何解釋都沒有用。同樣地,大陸一旦對東南亞任何國家動武,臺灣會立刻警覺,加強戒備,加強與美國、日本的文、武關係,同時聯繫東南亞,合作互保。

因此,中國大陸的主政者對南海的動作勢必非常謹慎,不能升級,而且必須降級。

二.中美之間不可能打起來,因為雙方合作有巨大的利益,而衝突的損失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同時,雙方彼此並沒有不打不能解決的問題。

首先看中國:中國方面有些人自詡有若干戰術武器可以摧毀接近中國的美國航母,以為這樣就獲得勝利,卻不考慮一旦開火,後果如何?戰端一開,唯一的考慮應該是戰至最後的勝負,而不是一兩個小衝突的勝敗。慈禧太后以為把東交民巷打下就贏了,竟然沒有想到以後的戰爭怎麼繼續打。那是前車之鑑。

中國的當政者和高級軍官,不可能不知道:跟美國比軍事力量,絕對是小巫對大巫。

中國的弱點不僅在軍事,而是在方方面面。僅舉兩個人人知道的例子;中國當前最自傲的是外貿賺錢,但是中國並沒有脫離廉價打工的階段。中國的GDP很大部分是屬於外資擁有,中國的經濟靠外資、外國技術、外貿:是被動的。一旦作戰,這些都會大規模停頓,中國經濟將無法支持。外貿靠航運,而近海外洋全在美國的控制下;航運隨時能被切斷。再說,中國的金融底氣靠大量的外匯存款,而這些存款大半在美國。一旦作戰,美國當然會加以凍結。事實上,只要有這兩點可能性存在,有一點風聲,中國就吃不消。中國不像俄國資源豐富,連基本的糧食不能自給。因此,美國有不戰而屈中國之兵的能力;中國沒有對抗的機會。

前面說過,中國與南海國家不和,南海國家就倒向美國。如果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南海國家的選擇也必然是倒向美國。中國將永遠損失所有南海與國和南海島礁,這個仗不打就輸了。

在南海以外,美國的與國眾多,必然獲得外交和軍事的支持。而中國本來與國就少,一旦與美國衝突,更顯孤立。中國唯一的靠山只有俄國。但俄國視中國,數百年來从來不是朋友,而是侵略對象。在蘇聯時代,是把中國視為附庸國。中國依靠蘇聯有痛苦的經驗。蘇聯崩潰後,俄國孤立,很需要與國,然而對中國仍然是很不客氣,中國只能忍受。中國如果被逼再次依靠俄國,將是極大的錯誤。事實上,中國人對蘇聯人/俄國人的感情,遠不如對美國人的感情。中國不可能選擇對美國開戰而自己挖掘不得不倒向俄國的陷阱。

其次看美國是不是願意與中國開戰。答案也是“不”。

第一,前面說過,美國不必打仗。

第二,美國在南海有深厚基礎,從來沒有退出過,現在更得到包括以前敵人越南的歡迎,提高了地位,不擔心中國的挑戰,美國不必求戰。

第三,美國海軍進入南海,目的是向南海國家表示支持,鞏固南海國家靠向美國的信心,而不是與中國在南海打仗。美國有出兵中東的慘痛經驗,絕不願再捲入第二個熱戰。

第四,美國要跟中國較勁,不會選擇南海而是在東海。美國不必動用駐在東亞的海陸空軍,而是支使日本在釣魚台給中國顏色看,美國旁觀。日本已經有充分準備,早就躍躍欲試,想打擊中國而穩居東亞唯一強國,只是美國壓着它不讓它出手。日本海空軍都比中國精銳,掌握釣魚台,可以製造藉口打擊中國海軍。如果小有不順,在美國支持下仍然是必贏。日本更可能以不順利為藉口而迫使美國鬆綁讓它發展久已萬事俱備、只欠美風的核彈,那將是中國的噩夢成真。美國並不願意日本擁有核彈,但是美國不願意捲入與中國的軍事衝突,可能飲鳩止渴。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恐怖考慮,美國必不願意與中國衝突,給日本製造機會。

第五, 美國在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上,是資金、技術、管理方,中國是勞工方,而那些廉價勞工不給美國麻煩,有中國自己去管。中國實際上是加入了美國穩居龍頭的國際經貿體系。美國與中國關係良好,東亞穩定,美國便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比較能夠從容應付。中美關係現狀對美國極為有利,一打就化友為敵了。

第六, 更重要的是,中美友好,美國贏得一般中國人的友誼,各級黨政官員也不例外;中國也不必倒向俄國。美國長期安全和利益獲得最大保證。朋友多比敵人多更安全:這是不變的真理。美國與中國即使小有衝突,都將嚴重傷害這一友誼,得不償失。

第七, 最近英國公投“脫歐”,英倫海峽兩岸面臨多方面制度性的挑戰和政治经济的动荡。美國與英國是兄弟之邦,與歐盟是不散的盟國,必須全神貫注協助雙方處理這些問題。這是美國的義務,也是核心利益。美英歐同是歐洲文明的成員,歐洲文明從歷史上不斷的內部爭鬥殺掠漸漸走向一體化,過程複雜,道路坎坷,需要多重層次的調整重組。對“英脫”處理的結果,影響未来世界的基本格局和美國的霸權形態,異常重要。美國自然會竭力避免南海出事。

英國脫歐,也給中國一個大好機會,在英國和歐盟雙方都需要調整各種國際關係,需要朋友的時候,與雙方建立更好的長期合作格局。如果以為美國太忙可以乘機在南海強硬,放棄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會引起歐洲與英國的不滿,是雙重損失。因此,中國同樣需要南海穩定,以便進行世界佈局。中美任何一方在南海不慎,不但無所得,卻會引起對自己更大的負面後果。

美國的外交比較靈活。南海糾紛,很可能由美國設法主動尋求降溫,伸出和解之手。期願中國方面顧全大局,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本身的長遠利益,和南海/東盟各國建立密切的、無間隙的區域合作,並與美國建立共同維持東亞東南亞和平與繁榮的基本夥伴關係。中國最需要的是友人,最不該要的是敵人。最近習近平也說,南海航行和飛行自由從来没有問題,將來也不會有問題;還說歡迎域外國家參與亞洲和平發展的事業。似乎中國有意接受美國的試探,甚至會主動試探。雙方都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尼克松時代,美國主動向中國伸出和解之手,中國順應時代而伸手相握,結果對兩國都是絕對有益,改寫了整個國際關係。現在是第二次考驗兩國政治家的智慧,化危機為契機,開創國際關係新格局。

中國在南海採取強硬的宣傳,並且以輕蔑態度公然稱越南、菲律賓為小國,都是失策。越、菲都是人口近億,資源豐富,背有靠山的明日之星國家。中國面對南海/東盟國家,應當力求了解它們,尊重它們,設身處地幫助它們解決它們的問題。這是自稱“大國”的責任,同時也解決自己的問題。古人早已提出“以大事小”的原則,中國宜放下身段,虛心待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倡導並誠意推行國際合作、聯合、共管、共享的大格局。在那樣的格局中,誰都不會在實際利益上吃虧,無形的深遠利益則無限大。筆者對此曾經提過若干淺見,散見於《論壇》以前各期。
​
理智地思考,中國和南海各國,以及中國和美國,不會發生武裝衝突。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