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讀《中國變得更好,我們病得更重,謝謝你,特朗普!》一文的感言

11/7/2020

0 Comments

 
陳天璇
 
首先,我認為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這篇文,(英文作:China Got Better. We Got Sicker. Thanks, Trump.)絕對不是在讚中國,也絕對不是在感謝美國總統特朗普。
說淺白些,他反而是借助美國人正雷厲風行地在政界及媒體普遍製造的“反中”情緒和順應這想法,配插眾以為是的種種中國“不實”;用“激將法”來吸引美國人的閱讀眼球,警惕他們美國所面臨內外危機,並視中國為“假想敵”。
   
  • 勸選拜登,冀轉頹局
說具體些,他是針對美國今次總統換屆大選發言,他勸人選拜登。他說,只有拜登勝出,美國才可轉危“朝”安,走出今後隨來“敗”局。又說,即使拜登勝,只是第一步。在他看來:“拜登的勝利並不足以讓美國在政治上和身體上恢復健康,但這是必要的。”為什麼呢?“因為有夠多的美國人憑直覺知道,我們已對不團結感到厭倦了,而拜登也許能夠開始扭轉這種局面。”這的確是一種非常不樂觀的前景看法。我認為這也是他這全篇文章的核心句。
以下讓我們深入地細讀這篇“奇文”。

  • 好萊塢式,華人臉譜
他為了不想美國讀者們誤會他“讚”中國,一開章就無中生有,編了一段憑想像的、當下中國領導層人士對美國現陷窘境的行差踏錯頻頻舉杯,一派“幸災樂禍”;直至大醉。若作者撰此文,點題“中國變得更好”出於善意,這樣反諷“開場”,就沒必要。因它讓讀者,尤是美國人,立即想到好萊塢描述的一名邪惡典型的華人臉譜傅滿洲。從戲劇渲染,這一直以來仍是美國人認識的一名虛構的兇醜中國人扮相,它也是西方人眼中的“黃禍”與“中國威脅論”的人性化代表。一個世紀了,這個刻意醜化形象仍是美國精英媒體記憶的、直認為極具代表性的“得意”之作。“傳閱”此文,務要斟酌所指含義。

  • 兩種政制,孰高孰下
繼而,他以數字比較兩國對疫情管控的結果和差異,隨直指是因中國“獨裁、專制”靠“高度監控管治”由上“展開下壓”行動,所以才有較早脫險成果。美國則因它則重個人主義文化, 分散的地方-州-聯邦權力分享體系, 有兼顧私營利益的公共衛生系統,爭權的兩大政黨體制, 人人言論及信仰的“自由”,導致至今仍未達成一致的全國性防疫舉措。越鬧越彊,無法管控,但避開了這些原因的背後實源於美國“政制”與“自由”所奉行的“普世價值”核心,只認為因美國人和兩大政黨在如何達致“權衡”沒有做好;而不是要檢討民主政制與個人主義在應對疫情中的優點和缺陷。在他看來,中美防疫成敗出現暫時差別是獨裁與民主運作造成的先後;他相信美國式“民主”最好。“美國不能採用(如中國)那種策略”,他“當然不想要。”可見他對當前世局認識“彊化”。

  • 連任策略,捅了蜂窩
與其從美國政制與文化價值去發掘漏洞。弗里德曼認為是特朗普希望連任所採競選策略做錯。他說,特朗普只著眼於當下個人連任的成敗得失,因若輸了,他可能面臨對他的起訴,羞辱和清算同時進行。又說,這位總統為了連任,製造分裂,破壞信任,毀滅真理,並宣稱任何對他有敵意的新聞都是假的。此外,特朗普從未把真相講給美國人知道,包括他無視病毒的存在和嘲笑戴口罩。這也造成很多美國人再也不相信他。作者進而強調,在疫情中如果不知真相和缺少了信任,抗疫與防疫就都會失敗。這話沒錯,但他把美國現下的問題簡單化,並只歸究於總統的所作所為,怪他一人捅了蜂窩。作者為何挑簡去繁,避重就輕?

  • 命與就業,如何磨合
在疫情發展中影響最大兩個問題是生命和生計的取捨,孰輕孰重,如何權衡得失?過去大半年各州各市和郊區都出現過時封鎖時復市反覆,至今仍一團糟。皆因“開”則疫情更劇,生命添危;“敞”則百業蕭條,經濟下滑。也演成兩黨較勁拉票戰。文中指出,右派對最簡單的戴口罩和社交保持距離都不屑首肯;左派雖對道德關注,但對任何允許死亡的政策視為反社會行為,無法容許更大權衡磨合。負責調和兩黨分歧者稱,“我們需要一個全國性計劃,在拯救大多數生命同時,也拯救大多數人生計。若只關注於拯救生命,就會造成人人失去工作。若只專注挽救就業就齊齊宣判死刑。”就是現時的“兩難”;但,只這些嗎?

  • 整體不和,危機四伏
美華在擔心疫情猖獗同時,着意種族問題糾紛。雖宅家,電視所見是不同城市此起彼伏示威。最劇烈持久數“黑人命也是命”連場街頭遊行,警民混戰,燒砸搶掠,黑人被殺總涉白人員警,表面是執法時衝突,經媒體採訪報導則帶出種族情仇。美國白人主義掛帥眾所周知,有色族裔忍讓早已舊疤累累,今後如何解決,誰都難有答案。作者把緩和種族的對立寄望為拜登勝出後的首項要務,他說,“如今美國人的通病已非有疫苗便能治。因我們已失去對彼此和對各級機關的信任,對什麼是基本的真實已失去感覺。”又“我們厭倦了不團結。”這是現時通病主因。其他問題糾葛,百孔千瘡,危機四伏,作者選擇迴避。
 
七、美式民主,如此榜樣
他解讀美國式民主時提及亞洲榜樣,舉“南韓、日本、臺灣、新西蘭”就打住。這些點名“國家”,除了為美國在亞太充馬前卒,新稱“五眼”,是替美國監視與圍堵中國的幾個放哨站。被列為“美式民主國家”,一是採美國選舉法,二是有條件地換到美國保護,三是容許美國在其領域駐軍或設軍事基地或購買軍火裝備等。所謂“榜樣”都是變相“附庸”,是當下亞洲諸國民族謀求獨立自主中僅餘的幾塊殖民粉飾地。然而,以“受人保護”及“任人駐軍”這種安排,對任何一個“國家”,其性質分明受制於人,何享“民主”,何來“獨立”?南韓日本處境尷尬,有事是美國說了算。至於臺灣,作者今日仍稱它是“國家”,如非知識彊化就是心存反共立場,對美國四十年來國策中的中美外交關係改變視若無睹和故意唱反調。也好,此君對中國的心態和政治取向自曝了。
 
八、興旺輪流,叫醒服務
最後他擔心美國目前的世界霸主地位被挑戰。“我們已經大不如前!”的確,特朗普上任後在全球範圍內連採退盟、毀約、教訓別人,另起爐灶,把舊友都罵走,並從組合脫鉤。這大大影響美國霸權的前景。一旦變而分崩離析,直接貶低美元價值。到時印鈔失效,負債難填怎辦?難怪今次大選中最敏感一項議題是老人福利金是否仍保繼續。一葉可知秋。支撐美國人的進取非精神,是物質。不能缺錢。作者也提到中國五百年前是世界霸主。中國人的歷史文化淵遠流長,何止是在五百年前,它可上溯五千年前。他隨憶美國在第一第二次世戰時貢獻。引讀者認識和重溫美國往昔的最盛期。時不我已,是美國精英情意結。所謂回歸亞太是在中東不如意並發覺中國崛起,它像一回叫醒服務。歷史長河是流動體,興衰頹旺都是過程,“中國變得更好,我們病得更重。”也許遲早一語成讖!中國復興,非為霸權,是為爭回平等。

  • 小人之心,生動寫照
在結尾時他力陳美國當前面對的疫情與對策危機後,補上:“與此同時,俄羅斯和中國,請不要現在入侵我們。我們不再是過去的我們了。”還是把俄羅斯和中國視為“假想敵”;挖苦也好,幽默也罷,他在提醒美國人嚴防他們“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這何嘗不正是“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生動寫照。顯現了現時美國媒體普遍的“反中”認同,自以為是地套用種種對中國“不實”流言。盡顯所謂進步精英仍是滿腦潛藏着反共的那套意識;要嗎是“黃禍源頭”的爭霸假想敵,要嗎是“水深火熱”的落後可憐蟲,既無視於現時每年有多少中國人自由出國遨遊於世界各地,也無視於現時每年有多少中國學子自由出國就讀各國名校,難道來自中國大陸內的一批批旅遊觀光客,以及數以千萬計留學生,出國來去,不叫“自由”,都算“指派”?當前出現的疫情掌控,中美成果明顯地反差,美國媒體精英心內,多了一抹酸葡萄味,宜應細心斟酌和去理解。
 
*應邀濃縮自《 老保釣閒話家常 》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