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全世界都著火了?

1/11/2020

1 Comment

 
水秉和

特朗普的民粹主義

             衹要稍微留意近幾年的國際政治發展,以及對應這種發展的各種評論,我們都不會對“民粹主義”(populism)一詞感到陌生。另外兩個名詞——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大陸譯爲身份政治,語義不太清楚)和强人政治——也經常同時出現。三個名詞雖然含義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具有高度的重叠性。民粹主義的基本含義是普羅群衆反對精英,或者反對當權者的貪污攬權,但是它很多時候需要有一位具有煽動力的領袖來鼓動,而且,經常并不是一個社會中所有下層老百姓,或庶民,都反對精英階層,而是社會中某一部分切身利益受到威脅的人。希特勒應當說是民粹主義的一個最極端的負面例子。他煽動 雅利安民族的優越感,把猶太人和吉普賽人當作劣等族群,加以排斥,甚至屠殺。

             在我們這個時代,民粹主義又逐漸冒頭了。特朗普毫無疑問是大家熟悉的例子。他參選的第一天就指控墨西哥非法移民,說他們是殺人犯,强奸犯。他參選就是要阻擋這種人進入美國。他提出的一個辦法就是要造一座“美麗的墻”,把他們擋在外面,并且這道墻他要墨西哥政府出錢。反對有色人種移民的白種人立刻被他吸引住了。過去三年多,他用總統的權力,不遺餘力地阻止從中美洲小國和墨西哥人進入美國南方的邊境難民。這道要墨西哥付錢的墻雖然沒有修多長,并且墨西哥也拒絕出錢,可是他抓住了南方保守佈道派基督教徒,中西部農業州和工業州“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的選票,成爲他的基本盤。他的“美國第一”的政治訴求隱含的就是“白人第一”,而這就是他的認同政治。白人,尤其是勞工階層的白人,深刻憂慮他們的工作機會被有色少數民族移民搶走,所以成爲特朗普的穩固基本盤。

             當然,特朗普毫無疑問是一位非常具有煽動力的强人領袖,他的造勢活動每次都有上萬人參加,進場時這些人對他更是熱烈地夾道歡迎和熱烈鼓掌。他要求内閣人員不是忠於憲法和法律賦予他們的職責,而是要向他個人效忠,對不肯對他個人表忠的,他就炒他們的魷魚。他把自己放在法律之上,終於因濫用職權而被彈劾。雖然他不會被正式彈劾,因爲他已經徹底掌控了共和黨占多數的參議院。但是,正如衆議院議長佩洛西所説,特朗普已經“永遠是被彈劾的總統”。對這位自大狂的强人,佩洛西是狠狠地刺了他一下。

全世界都著火了!

             放眼世界,民粹主義和强人政治絕對不是孤立事件。我們看到俄國的普京,印度的莫迪,土耳其的厄爾多安,菲律賓的杜特爾特,匈牙利的Orban,埃及的Sisi等等。英國新上任的首相強生,一上臺就强迫議會休會一個月,在英國的政治格局下,他也應該算是一位强人領袖了。他將主導脫歐,而脫歐的肇因也是反對移民。即使沒有成爲政府首腦,甚至沒有明確的領袖,極右派的民粹勢力也在許多國家滋長,如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瑞典的極右勢力,印尼的伊斯蘭教中的右派勢力等。

             可以觀察到,在許多歐美國家,這一股的民粹思潮是因爲反移民和反難民促發的。特朗普就不用提了,英國的脫歐,德國,法國,瑞典的極右派興起,都與反對中東的移民潮和難民潮有關。土耳其境内拘留了3百萬左右的敘利亞和伊拉克難民,他們都期望闖進歐洲大陸,而歐洲各國感覺到,它們已經無法接納,這就激發了排外的民粹主義。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David Brooks 說,過去一年,“全世界都著火了!”他提到了特朗普的民粹主義,但是他討論的重點放在反政府的群衆運動上,他列舉的國家包括:伊朗,波蘭,法國,匈牙利,土耳其,黎巴嫩,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玻利維亞,委内瑞拉,智利等。其中,黎巴嫩的政府已經被推翻了。他還特別提到了香港。

             反政府的原因多種多樣,印度是因爲莫迪制定了歧視伊斯蘭教衆的移民法,引起了龐大的全國各地的抗議活動。其他絕大多數的群衆運動都與經濟有關。法國就是很好的例子,邁克龍總統要把退休制度統一化,不再分爲不同等級和不同退休年齡,這雖然是相當合理的做法,可是它引起了數十年來最大的示威行動,規模超過了已經歷時近一年的黃背心運動。拉丁美洲國家的群衆運動幾乎清一色是由於經濟不振和加稅說引起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前景的分析,今年全球的增長率將會是3.6%,不能算差,可是,亞洲的增長速度最快,其他地區,尤其拉丁美洲和中東,將會繼續因爲經濟問題而動亂不止。

             爲了民主而發動的群衆運動并不多。波蘭和匈牙利近年出現了强人政治,引發了一些群衆運動,而最受西方媒體注意的就是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了。它們認爲這是爭取民主的運動。我認爲,它的内情遠爲複雜。

香港是個特殊例子

             在所有民粹運動和反政府運動中,香港獨樹一幟,因爲它不是一個國家,而且它的經濟水平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臺灣的名嘴唐湘龍分析的很到位,他指出,類似香港所發生的群衆運動幾乎在所有後殖民地都發生過。後殖民地的精英層會懷念過去的殖民主,而對現狀不滿。對此我們有充分的證據,因爲有許多精英人物都擁有英國護照,或美國護照(綠卡),而在示威現場我們也看到一大批美國的星條旗迎風揮舞。唐指出,後殖民地的教育制度和教學内容通常沒有改變,以至於當地的青年所受的教育仍然與殖民時期大同小異。社會的權力結構,經濟結構也都沒有改變。可以指出,這些都沒有改變的含義就是,港人的認同沒有改變。這是關鍵,香港正式回歸爲中國領土了,可是,港人有沒有成爲中國人呢?老實説,很大一部分人沒有。他們心底還不肯承認,自己是跟大陸同胞一樣,是中國人。在他們心目中,這是把他們矮化了。當初,一國兩制的動機和構想其實是務實的,是非常照顧到香港的制度和人民的,可是它的後果卻是,回歸了22年之後,香港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許多港人的認同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和英國,或者廣泛地說,是西方式的生活方式。他們心中存在著深刻的優越感,認爲在文化層次他們無法接受自己是“中國人”。

             這并不是說,港人喜歡莎士比亞的漢姆萊特而不喜歡曹雪芹的紅樓夢,因爲絕大多數港人的文化水平沒有那麽高。而是說,他們有一種優越感。這跟新加坡也很相似。新加坡的華裔後代喜歡自稱爲“華人”,而不是中國人。這裏面含著一種驕傲。他們以做中國人爲恥,以做新加坡華人爲榮。這也是中國的發展落後於新加坡,香港,臺灣幾十年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心理因素。雖然,現在,中國已經迎頭趕上,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許多方面實際上超過了先發展的新加坡,香港和臺灣。

             因此,要使香港人在心理產生根本認同的改變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方面又不能用對付新疆的辦法,把他們都送到職業培訓中心去進行改造。是否能用非强制性手段達到認同轉變的目的將是北京當局面對的難題。

結語
             就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美國在巴格達機場炸死了伊朗國家衛隊的領袖 Soleimani。此人在伊朗是非常受尊敬的英雄人物,美國有退休將軍說,這相當於伊朗殺死一名美國的駐歐洲或亞洲的戰區指揮官。也就是說,這等於是特朗普向伊朗宣戰。伊朗無論如何都必然要采取相應的報復行動。因此,不但2019年“全世界都著火了”,2020年看來世界更不可能平安渡過。



1 Comment
Adam
1/19/2020 07:16:25 am

文中所指的火是指民打民,國打国的人造殺傷武器。
再上一層就是自然的火烧,也包括人为的放火,如美加澳洲和巴西的森林大火。
最後是火山,太平洋兩岸是火環(ring of fires),從阿拉斯加,美西,中美洲,到智利。西邊從日本,台湾,菲律賓,到印尼,當然其它的火山仍有無數。人类最後的浩劫是三种“火”的總集合而毁滅,即所谓的"最後審判"!
我们多積一点公德來化解吧!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