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友情依舊  江山多嬌  - 臺浙贛遊記

6/16/2018

2 Comments

 
范湘濤
Picture
                                      ​
友情依舊------重逢
年初健生來美,我跟他說我們今年去江西旅遊的計劃,健生便邀請我們順道去臺灣他家玩玩,他更邀請我去紹興參觀他在那兒生產彩布的工廠和他在當地落腳的高雅行館,同時可以帶我們去附近的名勝古蹟蹓躂蹓躂。我接受了他的盛情邀約,把原來的江西之旅擴大為臺浙贛之旅;除了江西之外,在臺灣和浙江都有健生和Polly全程陪伴,行有專車接送,食有山珍海味,住有豪華賓館,讓我和內子享受了一段難忘的五星級假期,特此向健生和 Polly 致謝。
健生是我當預備軍官時的好友,每天有空就混在一起,那時的他留著一個小包頭,嘴上經常叼著一根三五香煙(家教學生孝敬他的),臉上永遠一副笑容;我們一起分享三五,一起跟著唐輔導官到他朋友家打牙祭,一起去臺南吃度小月;健生和我無話不談。年青時的我喜歡和别人抬槓,經常與人弄得臉紅脖子粗,但他和我從未發生過爭吵,可見他修養的高深。預官退伍後,我來美唸書,健生在臺灣做生意,彼此失去聯絡,直到去年,他在網路上看到我寫的一篇諷刺臺獨的文章「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他便積極人肉搜索,才又聯繫上我;年青時候的我們一見如故,年老時候重逢,二見仍然如故,絲毫没有「相見不如懷念」那種生疏感,不能不說是一種異類傳奇。
介紹完老友,現在簡單寫一點此次周遊臺浙贛後的感受,文章內容不偏重各地的風景介紹,主要還是要寫一些對沿途所見所聞引發的感想。
 
悲情城市------臺灣
每隔一陣就會回臺灣一次,但每次停留時間都不久,雖然絕大多數的風景區都走馬看花過,卻仍有一些臺灣觀光景點没有去過,如松煙的文創中心,誠品書店,三義民俗餐廳,臺中歌劇院等等,去過之後才真正領教了臺灣的人文氣息。此起彼落的臺灣國語「不好意思」(相當於臺灣版的 excuse me),聽了倍感親切,人們對環保意識極強,人與人之間禮讓互助隨處可見,我們不能不爲臺灣人素質之高點個讚!
健生說涵碧樓是全臺灣最美的景點,住過以後真覺得名不虛傳,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三面環湖,青翠的山峦,蜿蜒的湖岸,湛藍的湖水,交織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清晨觀日出,黃昏看晚霞,此乃絕佳之處。筆者以前來日月潭住過雲品,雖然也是最高檔酒店,但絕比不上涵碧樓。涵碧樓還保留有蔣老總統當年住過的舊屋和坐過的小木船,這些古蹟肯定能爲酒店增加名氣。去日月潭經過臺中,健生約了他幾位東海大學教授好友一起餐敘,其中一位是國寶級詩人鄭愁予;鄭老酒量奇佳,他會找各種理由為自己添酒,大家將計就計,不斷敬他的酒,希望引來他的詩興,沒想到引來的不是詩興而是歌興,他用英文唱他那獨有風味的"夏日最後的玫瑰", 越唱越大聲,越唱越起勁,同桌的周康美教授和劉必達教授都説鄭老唱這首歌唱到這個程度必定是醉了,但詩人硬是不承認醉,還要再喝;詩人都愛酒,都是性情中人,鄭老也不例外,這場餐敘,見到這麼多文化界名人,可說是整個旅程中的一大高潮。
由於大陸遊客近兩年人數越來越少,日月潭做生意的人日子也越來越難過,連阿婆茶葉蛋也經常上演空城計,而日月潭的不景氣只是整個臺灣的冰山一角;司機小蔣整個五月只出車九天,漁民農民因為產品滯銷叫苦連天;日月潭底的九蛙石雕全部露出,象徵臺灣缺水的嚴重性,打開電視,都是斷電的消息。民進黨執政以來,意識形態作遂,勇於追殺異己,正事一件不幹,弄得怨聲載道,寶島籠罩著一片悲情!臺灣人民何其不幸!難怪「民進黨不倒,臺灣不會好」的大招牌會在中南部遍地開花....。
 
曲水流觴------蘭亭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四十一位名士,雅集于此,飲洒賦詩,王羲之為詩集作序(籣亭序)。名士們分別坐在一條彎彎曲曲小水渠道旁邊,水面漂浮著盛满酒的酒器(觴),觴流到誰面前,他必須吟詩一首,否則乾杯;想想看那是一種何等高雅的境界?
正如序中描述,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加上越王勾踐曾在此種植過許多蘭花,相得益彰,令人留連忘返。
由於王羲之被歷朝歷代公認爲第一書法家,景區內建有書法博物館,裡面展示各朝各代名書法家們的各種字體的蘭亭序字帖;老共對於文物保護工作可謂不遺餘力!
 
魯迅故居------咸亨
魯迅當年是新文化運動重要領導人,又是左翼文化運動旗手,是中共非常尊崇的一位文學家,政論家和思想家,所以他的故居前整個一條街都被當地政府劃爲景區,其實沒啥好看。附近一家咸亨酒店倒是值得一提,該店是魯迅堂叔周仲翔于光緒二十年(公元1884年)所開,於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魯迅小說"孔乙已"的故事就是以咸亨酒店爲背景;可憐的孔乙己身上的幾文錢只夠買一碗黃酒,只好抓幾粒酒店免费的茴香豆下酒。酒店以前和現在一樣,顧客多為一般市井小民,所以酒菜也很一般,主要的目的是去老店領略一下時空突變的感覺。
 
鄉親至愛------溪口
浙江奉化溪口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郷,東靠武嶺,南濒剡溪,北靠雪竇山,水繞山環,景色秀麗,的確和桃園慈湖兩蔣陵寢處的景色極爲相似,被國家列為五A級旅遊區。蔣介石父子和共產黨鬥爭了一輩子,共產黨如今對他卻十分尊重,他的故居祖墳都受到文物級保護,奉化當地人更以他爲榮,視他為至愛鄉親。豐鎬房,玉泰鹽鋪,蔣老總統誕生的床舖,蔣介石七代世糸表,陳列得整整齊齊。蔣先生殺過非常多共產黨人,如今他在中國的歷史地位和留下的文物卻都受到共產黨的尊重和保護,蔣先生對臺灣的安居樂業做過非常大的貢獻,如今卻受到民進黨徒的鞭屍羞辱,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枕水人家------烏鎮
這裡是一個有六千多年歷史的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稱號,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都面向河水,隔一小段距離便有各式拱橋架在河水上連接兩岸往來,形成了水鄉迷人風光。香醇白酒,蠟染藍布,香酥脆餅,深厚的人文積淀和恆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古鎮成為了東方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脉脉書香,在這兒展現出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筆者曾去過雲南麗江,湖南芙蓉鎮和鳳凰古城,雖然各有千秋,但我覺得烏鎮與以上三地相比較,都要略勝一籌。
 
人山人海------西湖
到了杭州,本想再去西湖重溫舊夢,但看到人山人海,連停車位都找不到,便建議不要進去了;以前來過四次西湖,船越坐越大,同船的人越來越多,感覺上越來越没有意思;毛主席說過「人多好辦事」,但十幾萬人一起擠到湖邊,實在太剎風景。離開西湖的路上,健生打開 YOUTUBE,播出了那條老歌"西湖春",歌詞如下:春風吹春燕歸,桃杏多嬌媚,儂把舵來郎搖槳,劃破西湖水......,春風吹春燕歸,高山多青翠,湖上鴛鴦花間蝶,雙栖又雙飛.....。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西湖,的確可以領會到歌詞中西湖的美,現在呢,只能到夢裡去追尋了。以聼歌的方式繞了一次西湖,也算別有一番風味。
 
 
雲霧繚繞------廬山
描寫廬山最有名的一首詩是蘇東坡題西林寺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從山下乘坐纜車到山上只要七分鐘,接近山上最後四分鐘,霧濃濃一片,什麼都看不見,深深體驗到蘇東坡詩最後兩句的真實性。山下穿單衣,山上要穿夾克,白天氣溫相差約 C7度,晚上相差約 C10度,確實是避暑勝地。因為只安排了在廬山住兩天,隂雨天濕,自我量力之下,遠一點的景區如三疊泉,五老峰,大口瀑布等都没有去,只遊玩了較近的景點如琴湖,錦繡谷,天橋,好運石,觀妙亭,仙人洞,御碑亭,白居易草堂,花徑亭,九曲橋等等,不能在此一一介绍,總結四個字去形容:「江山多嬌 」!
許多歷史上的名人都來過廬山,國共兩黨的領導,蔣先生和夫人曾在此長住,毛先生也曾多次來此。
七七事變後蔣委員長在此發表談話,正式對日宣戰,筆者到現在還能記得其中幾句:「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不但我們在臺灣成長的人認爲蔣先生對日抗戰功不可沒,共產黨官方喉舌人民日報也曾於 2011年11月23日刊出過短評,其中有一小段 "在蔣介石的政治生涯中,首推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以往我們對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的評價,不脫消極與反共的主軸,這當然是有偏頗的。至少,在決策抗戰,堅持抗戰方面,作爲當時執政黨的領袖,蔣介石確實起到了其他人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非常高興看到老共的有識之士能還原歷史真相,為蔣先生平反。
毛主席在廬山也幹過幾件大事,1959,1961和1971召開了三次廬山會議,59年他打倒了彭德懷,71年他打倒了林彪,難道真是 為了享受「人與人鬥,其樂無窮」???
廬山有兩棟建築特別值得一提,一棟是「美廬」,1903年由英國籣諾玆勛爵建造,1922年轉讓給巴莉女土,1934年巴莉送給宋美齡作爲別墅。别墅背山面水,珍木異卉,散發著幽幽清香,滿目蔥茂,溫馨撲面,實乃人間仙境;庭園中有一天然裸露石丘,上面鐫刻著「美廬」二字,左下刻有「中正題」,可以說是整個庭院的點睛之筆。毛澤東到廬山主持廬山會議時也曾住此處,這裡是全中國唯一蔣毛兩人都住過的別墅,可見其吸引力。國民黨廬山軍官訓練團,五次圍剿中共紅軍計劃,全面抗日的決策,馬歇爾八上廬山調停國共二次談判,毛澤東鬥爭彭林的秘密行動....,這些令人回顧的歷史事件,無疑將這座小樓推上了既顯嚇又迷離的境界。另外一棟建築物是賽珍珠(Pearl S. Buck)的廬山別墅,新浪博客尹慶民先生2010年曾寫過一篇非常精彩的介紹,此處借用他描寫賽珍珠別墅的詩為證:「林木掩映花常開,純樸別墅遠塵埃。童年笑聲隱約在,清新自然潤胸懷。中西文化誕大地,濃濃書香撲面來」。詩中的大地,是指賽珍珠1938年以中國爲背景的小說" The Good Earth"(大地)得諾貝爾文學奬而言。賽珍珠在中國住了三十多年,把中國當成她第二祖國,她與林語堂,徐志摩等中國文壇大師都有著深厚情誼;臨終時,她囑咐要在自已的墓碑上刻上她的中文名字---賽珍珠,表示對中國的熱愛。
廬山山上有一條全是兩層樓高的長街,牯嶺街,(臺北有一條同名的牯嶺街,可能依此街而名),可謂「靜中取閙」,這是其他名山沒有的獨特之處。以筆者去過的名山作比較:黃山最神美,泰山最神聖,峨眉山最神奇,張家界最神怪;但它們與廬山一比,綜合指數都差了一截,我這第一名山的票要投給廬山,相信老蔣和老毛都會同意。


 
紅色搖籃------井岡山
離開五次圍剿紅軍的總指揮部(廬山)就來到五次被圍剿的紅軍的誕生地(井岡山),實在有點諷刺;更諷刺的是像我這樣一個黒五類(先父當小排連長時曾經在山下圍剿共匪),居然會懷著一顆朝聖的心來遊玩井岡山;筆者到此最想知道紅軍當年,在被國民黨軍隊團團包圍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成爲漏網之魚,死裡逃生?我去過所有景點(象山庵,朱毛會師廣場,八角樓,黃洋界,紀念館)之後,仍然找不到答案;晚上看了一場井岡山大型實景演出,以十唱紅軍為主曲,六百多非專業演員在臺上跑來跑去,象徵當時「你追我跑」的戰爭場面,劇情折騰了半天,其實只有一個主题,就是要表明井岡山紅軍和當地居民是"軍民一體",這下子我才茅塞頓開。另外,看到成群結隊來此的遊客,都穿著當年土八路制服(旅行社供應的),表示他們的憶苦思甜,不忘初心,場景十分有趣。
 
秋水長天------南昌
最後一站到了南昌,小時候曾經讀過滕王閣序,對滕王閣響往已久,如今親眼目睹,隨意取序中的幾句來對照一下: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雲消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哇賽,多美妙的詞句,没想到作者王勃當年只有十七八歲;他去世時也不過二十六歲;天才短命,王勃如此,莫札特也如此,怪哉?
岳陽樓,黃鶴樓,加上今天看到的滕王閣,中國三大名樓都已盡收眼底,於願足矣。對南昌其他景點都興趣缺缺,剛從井岡山下來,對南昌起義紀念館尤其不想去參觀,寧願在旅館避暑,享受難得的安逸。                                                   
 
兩岸一家-------結語
三十多年來,去過大陸二十多次,眼看它平地起高樓,公路四通八達,高鐵從無到有,國家的硬體設施進步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可惜個人素質的提升還没跟上腳步,禁煙的餐廳中仍有不少人吞雲吐霧,高檔酒店的電梯中仍然可見上身赤膊的住客,土豪型的人物隨處可見,令人生厭。幾十年來,大陸在各方面都已遠超臺灣,只有在人民素養一項還遠遠落後,必須加油改進。
在杭州去九江的動車上,遇到幾對退休夫婦,他們一群從四川到上海,參加遊輪七日遊去了韓國日本,我和其中一位老同志擺龍門陣,他告訴我,他們每人每天要花一千元人民幣坐遊輪;我問他值不值,他說: "日本韓國風景没啥子好看,但是,在船上進餐時有洋鼻子跟老子倒酒,那就值囉 !" ,很有趣的答案。隨著中國的國強民富,像他這樣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將會越來越多的。
在九江南昌坐了幾次計程車,每個司機聽我口音都猜得到我是臺灣來的,每個司機都會問我對兩岸統一的看法 ,他們似乎都很樂觀,認爲臺灣的人都贊成統一;有一次我故意跟司機說臺灣很多人不願意統一,那位老表的回答很有意思: 「那些人不是找死嗎?」,臺獨份子聽了此話,豈不會頭頂發冷,心頭一驚....。
南昌飛桃園的班機上,旁邊坐的是一位很有教養的中年女士,她告訢我她去南昌是看望一位以前在她家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老榮民,前幾年老人才回江西老家定居,她們家兄妹都把那位老榮民當家人,每年都會輪流去看望他好幾次,聽了她有情有義的談話,既感動更溫馨。
南昌機場,遇見七八位講江西話的女同胞在交談,說要回臺灣,有點好奇,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們都是臺灣媳婦。國臺辦發言人最喜歡用的一句話「兩岸一家親」,如今看到了活生生的實例;就用兩岸一家這句話來作為文章的結語吧。


Picture
2 Comments
Pearl Li
6/19/2018 05:03:33 pm

讀完大作,仍有意猶未侭之感……这样的遊記,才能引起讀者共鳴!赞!

Reply
北狼
6/23/2018 11:04:45 am

這篇遊記寫的好,我都想去這幾個地方看看!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